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对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99.50 KB
- 文档页数:4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RA的临床诊断和监测。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因此对老年R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分析CCP抗体和RF 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展开讨论。
一、CCP抗体在老年RA诊断中的价值CCP抗体是一种对多聚谷氨酸的抗体,它主要作用于滑膜组织的炎症过程,是RA的特异性标志物。
CCP抗体的检测不受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早期RA的诊断有着很高的价值。
研究表明,CCP抗体在老年RA的诊断中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项针对老年RA患者的研究发现,CCP抗体在老年RA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88%,显示了CCP抗体在老年RA诊断中的较高价值。
CCP抗体的检测还能够帮助鉴别老年RA与非RA的关节炎,以及RA的不同亚型。
研究表明,CCP抗体在老年RA与非RA的鉴别诊断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RF,因此CCP 抗体对老年RA的诊断是非常有帮助的。
RF是RA的常见生物标志物之一,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低。
尤其在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并不高。
一项关于老年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F的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使得RF在老年RA的诊断中的价值受到一定的限制。
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还有助于评估老年RA患者的疾病风险和预后。
一项针对老年RA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结果阳性与老年RA患者的关节炎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显著相关,阳性结果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关节破坏和功能障碍。
CCP抗体和RF 的联合检测不仅有助于老年RA的早期诊断,还可以帮助医生对老年RA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对于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
分析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RF)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慢性的对关节的炎症性病变。
这种疾病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活负担和痛苦。
对于老年RA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减缓疾病的发展和减轻症状。
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是早期诊断RA常用的标志物,它们的联合检测对于老年RA的诊断价值备受关注。
一、CCP抗体和RF的生物学意义CCP抗体是一类针对于抗原核心蛋白的抗体,它们通常在RA患者的血清中高水平表达。
研究显示,CCP抗体可以在RA的早期阶段就出现,它们与疾病的发展和关节破坏密切相关。
RF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大多数RA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
RF的产生与疾病的活跃程度和关节破坏相关,也是RA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在老年RA的诊断1. 早期诊断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可以帮助早期诊断老年RA。
研究表明,CCP抗体和RF在RA的早期阶段就可以检测到,有助于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时就进行干预治疗。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因为疾病的隐匿性和不典型症状更加突出,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机。
2. 鉴别诊断老年人群中,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老化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干扰,RA的诊断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能够帮助鉴别RA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从而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3. 评估疾病活动性和预后CCP抗体和RF的水平与RA的疾病活动性和关节破坏密切相关。
通过对CCP抗体和RF的定量检测,可以更好地评估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尽管CCP抗体和RF的联合检测在老年R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两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百分之百,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王海;李瑞清;何建发;李荣藻【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23)13【摘要】目的: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各亚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96例早期RA患者、132例非R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者,以ELISA方法体外定量检测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以速率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RF-IgM,以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RF-IgA及RF-IgG,比较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与单独测定RF相比,联合检测RF和Anti-CCP抗体可提高敏感性(从80.2%升到85.4%),但特异性相当,均为70.3%.Anti-CCP抗体在单独测定中的特异性最高达98.1%,但敏感性最低为43.8%.RF及Anti-CCP抗体均阳性对RF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9.4%.结论:Anti-CCP抗体可作为RA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RA的诊断率,尤其是RF阴性的RA患者.【总页数】2页(P2003-2004)【作者】王海;李瑞清;何建发;李荣藻【作者单位】512026,广东省韶关市,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512026,广东省韶关市,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512026,广东省韶关市,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512026,广东省韶关市,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肾内、风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J], 穆荣;孙晓云;栗占国2.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J], 张新刚;张晓莉;蒋莉;郭韵;王晓非3.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J], 陈朴;张立营;李熙建;龙琴4.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分析 [J], 冯明扬5.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类风湿因子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J], 马淑芳;韩晓娇;康印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朱玉清;张莉萍【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10)005【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及预后的意义,为RA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9例RA患者纳入RA组,59例其他疾病患者纳入其他疾病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105名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RF、抗CCP抗体、TNF-α、肿胀关节计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压痛关节计数(tender joint count,TJC)、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计算RF、抗CCP抗体及TNF-α诊断RA 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RA患者血清RF、抗CCP抗体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P<0.05).RF、抗CCP抗体及TNF-α对RA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3.15%、79.78%、76.40%,特异度分别为76.22%、92.68%、90.85%.RF的敏感度高于TNF-α及抗CCP抗体,而TNF-α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高于RF,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有所下降,但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RF、抗CCP抗体与DAS28呈显著正相关(P<0.05),TNF-α与SJC、TJC、DAS2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RF、抗CCP抗体及TNF-α在RA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4页(P124-127)【作者】朱玉清;张莉萍【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0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重庆40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抗Sa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J], 王爱雪;刘艳慧;孟新艳;雷鑫;李彩萍;武丽君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 [J], 佘亚辉;韩媛媛;周光庭;贾芳岩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 [J], 齐育英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J], 丁菊芳5.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 [J], 郑刚;邵月凤;张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隋晓凤;迟伟群;姚玉虹;张超民;江跃红【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0(034)004【摘要】目的比较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48例RA患者和20例非R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抗CCP抗体和RF,分析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抗CCP抗体的敏感度为66.7%,RF的敏感度为75%,经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抗CCP抗体的特异度为96%,RF的特异度为8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度91.7%,特异度下降80%.结论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与RF相当,但特异性较RF明显增高,若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总页数】2页(P268-269)【作者】隋晓凤;迟伟群;姚玉虹;张超民;江跃红【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1【相关文献】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IgM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J], 李光迪;刘芳;张长菊2.比较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赵琳;刘先岭;宋蕾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杨雁4.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 陈敬好;黄银招5.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价值[J], 陈敬好;黄银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摘要】本文通过评价抗环瓜氨酸(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得出结论:抗CCP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RA的理想血清学指标。
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联合检测RA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抗CCP 抗体和RF,旨在进一步评价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在RA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RA组患者来自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在广西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87例,其中男28例,女59例。
年龄26-75岁,平均46.8岁。
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
对照组来自同期住院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69例,其中男22例,女47例。
年龄24~78岁,平均49.5岁。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13例,硬皮病15例,强直性脊柱炎11例,银屑病4例。
以上确诊的病例均符合国内或国际诊断标准。
1.2仪器与方法抗CCP抗体的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抗CCP -IgG型抗体,试剂盒由德国EUROIMEN公司提供,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MK3酶标仪(中国上海)检测吸光度。
设定波长为405nm,以5RU/L作为正常值上限,每板测定设立空白对照,阴性对照与正常对照。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同一阳性标准血清双孔吸光度值相对偏差波动小于5%。
RF的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使用日立718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RF值,试剂盒是北京利德曼公司产品,高浓度样本用生理盐水稀释检测,大于20U/ml为阳性结果。
2 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计算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组间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P<0.05为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3.1 RA组中抗CCP抗体和RF平行检测结果抗CCP抗体和RF两者均阳性的有38例,两者均阴性的有13例,符合率为58.6%。
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在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应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原因不明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滑膜炎,并侵蚀骨、软骨,导致不可逆性关节损毁。
因而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降低致残率非常重要。
多年来,RA的血清学诊断一直局限于RF。
近几年发现了新的血清学标志——抗环瓜氨酸肽(抗CCP)。
抗CCP不仅是RA更特异和敏感的指标,而且能预测是否出现骨质侵蚀,是良好的预后判定指标,它可出现于RA非常早期(发病<12周),甚至发病之前。
抗CCP与RA骨质破坏程度相关。
但RA临床发病前自身抗体的发展、变化过程报道较少。
本文报道RA发病前抗CCP和RF的检出情况。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凡体检发现RF、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血沉等有任一项异常的无关节症状者均作为随访对象,年龄≤70岁,每人每年抽取1份静脉血,即刻分离血清,-700C冻存。
自2000年起随访6年,受试对象800人,其中35人最终发展为RA,诊断按1987年ACR标准并参照我国修订标准。
以3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女25例,男10例,平均发病年龄49岁。
同时取6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
1.2 研究方法检测35例RA患者及对照组冻存血清的IgM-RF、抗CCP抗体。
抗CCP抗体测定采用ELISA法(Euroimmun,德国),>5RU/ml为阳性;RF测定采用乳胶凝集法(上海荣盛公司),>1:32为阳性。
2 结果图1 发病前RA患者IgM-RF、抗CCP的阳性率2.1 发病前RA患者IgM-RF、抗CCP检出率60例对照组中,2例(3.3%)IgM-RF阳性(特异性为96.7%),1例(1.6%)抗CCP阳性(特异性为98.4%),3例(5%)IgM-RF和/或抗CCP阳性(特异性为95%)。
35例RA患者发病前0~5年IgM-RF阳性率由2.8%上升至31.4%,抗CCP由8.6%上升至42.8%,IgM-RF和/或抗CCP阳性率由8.6%上升至60%(图1)。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了解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水平。
结果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55.55%,RF为60.00%,两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达95.00%,明显高于RF的72.5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抗CCP抗体是诊断RA的特异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常见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两年内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降低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RA 患者中发现了多种新的抗体,特别是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的自身抗体,因其在RA中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倍受关注[1,2]。
笔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5例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抗体,旨在探讨其对RA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RA组45例,来自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风湿病科门诊、住院患者,以上患者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诊断分类标准[2]。
其中男13例,女32例,年龄9~79岁,平均49.5岁。
非RA组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14~75岁,平均51.3岁。
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7例,强直性脊柱炎10例,结缔组织病6例,系统性硬化病2例,痛风性关节炎2例,多发性皮肌炎3例,骨关节炎1例,银屑病关节炎1例,反应性关节炎2例,诊断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郭冬梅;张红卫;陈国强【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9(17)12【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确诊RA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人作为RA组,以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 RA组的anti-CCP阳性率为67%,RF的阳性率为78%.对比分析发现RA患者血清中的anti-CCP对RA诊断的灵敏度比RF的灵敏度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nti-CCP 的96.0%的特异性比RF的88.0%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可提高,特异性可达100.0%.结论 RF与anti-CCP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RA 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利于对RA的早期检出.【总页数】2页(P1048-1049)【作者】郭冬梅;张红卫;陈国强【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相关文献】1.两种方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在联合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探讨 [J], 赵丽娜2.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价值分析[J], 张衍新3.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J], 宋勇4.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岳汉;黄林燕;钟志辉;李乔5.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IgM-RF、IgG-RF、IgA-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价值研究 [J], 蔡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检验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波形蛋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等诊断类风湿指标解读和临床意义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RF),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指标,由人体B细胞产生,出现在60%~8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
RF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很高,而在其他类型关节炎、非风湿性疾病及健康人群中阳性率较低,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简称抗CCP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可见于80%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同时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特异性高达95%左右。
抗CCP抗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目前被认为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金标准”。
抗MCV抗体抗波形蛋白抗体,简称抗MCV抗体,是以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波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等,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液、滑膜细胞内也有发现。
抗MCV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与抗CCP抗体相当,但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且骨侵蚀具有更好地预测价值。
抗MCV 抗体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血清学指标之一,与抗CCP 抗体、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
AKA抗角蛋白抗体,简称AKA,AKA能与大鼠食管角质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故命名为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前若干年便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出,故被认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AK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4%,但敏感性低,仅为40%,主要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补充诊断指标。
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抗MCV抗体、AKA,尽管对于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补充,用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抗环瓜氨酸肽-CCP 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意义李小月;査勇;霍佩珍;沈继龙【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别检测抗 CCP 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RF 及 CRP(免疫比浊法)、ESR(魏式法)在 RA 组、非 RA 组和健康人中的表达并比较分析。
结果RA 组和非 RA 组 CRP、ESR 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 RA 组 RF 表达显著高于非 RA 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1);RA 组抗 CCP 抗体和 RF 阳性率明显高于非 RA 组和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抗 CCP 抗体的敏感性为72.72%,特异性为92.68%;RF 的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85.37%;抗 CCP 抗体和 RF 联合检测敏感性为63.64%,特异性为95.12%。
结论在 RA 诊断中,抗-CCP 有较高的特异性,RF 有较高的敏感性,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 RA。
【总页数】3页(P570-571,572)【作者】李小月;査勇;霍佩珍;沈继龙【作者单位】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安庆 246003;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安庆 246003;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安庆 246003;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 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相关文献】1.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C反应蛋白和抗环瓜氨酸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缪瑾2.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霍爱鑫;张苗;赵辉;王淑云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J], 丁菊芳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质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赵永新;张铁汉;张菁菁5.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J], 刘亚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特征[1],发病2年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因此RA的早期诊断对有效控制该病的病情尤其重要。
目前,对于RA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RF)检测,但均有碍于早期诊疗。
2000年国外首次人工合成环瓜氨酸肽(CCP),并成功应用于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的检测[2],且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4,5]。
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了抗CCP抗体在RA患者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与RF的相关性,探讨抗CCP抗体对RA早期诊断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6年10月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5例,女性40例(男女比例1:1.6);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58.5岁。
选择2002年12月至200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患者作为非RA对照组,各项诊断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2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1例,骨关节炎9例,多发性肌炎5例,痛风2例;男性17例,女性31例(男女比例1:1.82);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60.3岁。
选取的35例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性别、年龄等指标与与上述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抗CCP抗体,具体步骤为采集所有受检人员的血清以样本缓冲液1:100稀释,-20℃保存待检;取待检液并加入酶修饰的精氨酸残基包被的反应板微孔中,以室温孵育 60min,再用洗涤缓冲液洗板3次后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体IgG,继续用室温孵育30min,之后于每孔中添加P-硝基酞酚(PNPP)反应30min,最后加入终止液(2mol/L的硫酸)100μl终止反应,设定酶标仪波长为405nm进行检测(以吸光度A值表示)。
临床检验抗链球菌溶血素、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四项指标增高指示疾病及临床意义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常见风湿病检验指标为抗0、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CCP。
抗链球菌溶血素0(ASO)临床意义:增高: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用于检测风湿病是否在活动期试验,期间60%-80%可增高。
抗。
增高近期曾感染溶血性链球菌,不一定患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同时检测抗链球菌菌体抗原并结合临床表现等;由于常与A族链球菌接触,正常人也存在低效价的抗体,V133IU∕m1,当效价>200IU∕m1时,有诊断价值。
类风湿因子(RF)临床意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RA患者RF阳性率为52%~92%,一般RF阳性者疗效差并伴有其他并发症,如周围神经炎及动脉炎等;RF阴性者病情较轻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
RF阴转或含量降低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病情缓解指标。
RF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诊断:RF阳性率S1E为53%、皮肌炎、硬皮病及恶性贫血均为80%、自身免疫性溶血型贫血为75%、慢活肝为60%、干燥综合症可达90%〜100%。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梅毒、黑热病、结节病及某些高球蛋白血症等慢性感染性疾病RF可呈阳性。
不同类别RF临床意义:IgG类RF与RA患者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类RF见于RA、硬皮病、Fe1ty's综合症和S1E,是临床活动性标志;IgM类RF含量与RA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D类RF临床意义尚不明了;IgE类RF见于RA、Fe1ty,S综合征和青年型RA,在关节液和胸水中IgE类RF高于同一患者血清水平。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对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林道烺陈洁琼于鹏飞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35期
【摘要】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类风湿因子(RF)对于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6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8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乳胶增强比浊法检测Anti-CCP及RF指标,考察不同检测方式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结果: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nti-CCP检测阳性率相比于非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类风湿因子;风湿性关节炎
doi:10.14033/ki.cfmr.2016.35.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71-02
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关节滑膜炎症,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关节强直、畸形等并发症,甚至引起关节功能丧失[1]。
对于没有典型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特性,且类风湿因子(RF)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容易因失去最佳的诊疗时间而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甚至引起残废。
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文献[2]《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该指南指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指标中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及RF。
本研究就二者联合检测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61例,年龄(44.26±6.59)岁。
选取医院同时期收治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作为对照(非RA组),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45.27±5.74)岁,均符合临床通行的相关疾病诊断标准。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的Anti-CCP水平,试剂购自福州鼎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结果大于25 RU/ml判定为阳性。
采用TBA-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检测两组患者的RF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试剂购自杭州郝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结
果大于14 IU/ml则判定为阳性。
所有检测均由同一操作员进行操作,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控制在正常范围之中。
联合检测Anti-CCP和RF,任意一项检测结果阳性则判定为阳性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Anti-CCP在RA与非RA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
Anti-CCP阳性率在RA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RF在RA与非RA患者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
RF阳性率在RA组患者中明显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Anti-CCP与RF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Anti-CCP及RF联合检测对于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为96.55%,灵敏度为94.19%,见表3。
3 讨论
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全身多关节慢性侵蚀性滑膜炎,疾病进展后将引起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组织的侵犯,最终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失去功能。
目前在我国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0.5%~0.6%,以女性多见,本病若不积极治疗,2年内有可能发生骨质侵蚀,最终引起关节畸形,所以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是研究热点。
RF是一直以来应用于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敏感率达到了60%~80%[3-5]。
RF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被美国类风湿协会推荐为风湿关节炎的唯一诊断指标,但是特异性低,研究指出RF对于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正常老年患者中均有较高的阳性率,限制了其对于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应用,容易造成误诊[6]。
本研究结果表明,RF阳性率在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明显高于非风湿关节炎患者(P
本研究结果表明,风湿关节炎患者的Anti-CC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风湿关节炎患者(P
综上所述,Anti-CCP联合RF应用于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特异性,对风湿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着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勇,张秀丽,张福江,等.应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并发症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0):3607-3610.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3]蔡小慧,吕星,卿之驹,等.IgM-RF、IgG-RF、IgA-RF及抗C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12,27(12):1066-1069.
[4]张志强,黄辉如,梁建群,等.联合检测IgM-RF、IgG-RF、IgA-RF及抗CCP抗体对早期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意义[J].广东医学,2012,33(24):3783-3785.
[5]吕诚,徐世杰,肖诚,等.类风湿性关节炎RF阳性与阴性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8,24(2):159-161.
[6]叶剑荣,袁利群.抗CCP抗体和RF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3):105-108.
[7]王玉俊,陈洁,万年红,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7):440-443.
[8]杨梅花,王向红,冯忠军,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 Ghrelin 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清CRP、RF、抗-CCP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9(33):18-20.
[9] 韩日成,张家明,冼观秀,等.抗CCP抗体及3种血清型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5):43-46.
[10] 董奕裕,张新根,陆建良,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基质金属酶-3等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3,28(5):400-403.
[11]陶蕾,薛建峰,翟乾勋,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类风湿因子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3):103-105.
(收稿日期: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