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应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2
抗环瓜氨酸肽(CC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1)天津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致畸性的自身免疫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发病病因尚不清楚,其病理损害为关节的滑膜炎,许多患者在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破坏,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RA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RA的早期诊断,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有国外学者报道,抗CCP抗体在疾病的早期就可出现阳性,甚至在临床症状出现前,且抗CCP抗体阳性的RA早期病人较阴性者更有可能发展为侵袭性疾病[1]。
现行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x-线以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符合此标准时病人常常已经出现骨关节破坏,不利于早期诊断。
RF用于检测时,由于在健康人群、各种感染性疾病及B细胞免疫缺陷的病人RF都有可能阳性,因此RF对RA是一个敏感但不是很特异的指标,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时,很难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得该指标在临床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2,3]。
抗环瓜氨酸肽(CCP)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2)天津华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从1964年证实抗核周因子(APF)是RA的特异性抗体并可在疾病早期出现后,又陆续发现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cytokeratin fil ament aggre—gating protein,filaggrin)抗体(AFA)以及抗Sa抗体都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新近认为上述抗体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关性,APF、AKA、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都含有瓜氨酸,故称之为瓜氨酸相关自身免疫系统,此系统可能在R A的发病及发展中起作用。
2000年,国外首次报道,根据filaggrin的cDNA序列合成一条含瓜氨酸的环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并用于ELISA检测,发现其对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视为R A新的血清标志物[4]。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18 期 ·检测与诊断·132·检测与诊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刘月皎,张宪波(江苏省中医院检验科,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在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病科收治的92例RA患者、92例非RA患者和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92例体检者纳入本次研究。
将其中的92例RA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其中的92例非RA患者作为对照1组,将其中的92例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
对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抗CCP抗体检测。
然后,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抗CC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体检者,P<0.05。
对这276受检者进行血清抗CCP抗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5.87%,特异度为97.83%,准确率为93.84%,阴性预测值为95.18%,阳性预测值为93.26%。
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是早期筛查RA和鉴别诊断RA的有效自身抗体指标。
[关键词]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诊断[中图分类号]R4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0)18-0132-02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关节炎性病变为基本病理改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患者以手足多关节发生慢性、对称性、侵袭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严重时其可出现关节僵硬、畸形及功能丧失等临床表现[1]。
由于RA的病因、病机不明,无法彻底根治该病,故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时主要以缓解患者的炎性症状、降低其骨质被破坏的程度、保护其关节肌肉的功能为主[2]。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ELISA法)1 目的熟悉抗环瓜氨酸肽(CCP)检测(ELISA法)标准操作规程,以便于更加规范化的操作,提高免疫检验质量,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免疫室内抗环瓜氨酸肽(CCP)检测(ELISA法)3 职责检验科主任负责组织人员制定抗环瓜氨酸肽(CCP)检测(ELISA法)标准操作程序,免疫室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具体实施。
4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程序的变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专业组长、科主任。
5.实验原理:本试剂盒应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水平。
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再与HRP标记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
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
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呈正相关。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浓度。
3.试剂盒组成:6.样本处理及要求:6.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6.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者柠檬酸钠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6.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6.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为1%[1],发病两年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骨关节破坏。
现行的诊断标准中只有类风湿因子(rheumatois factor,RF)是实验室指标,而且缺乏特异性,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能用于RA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自1964年以来陆续证实抗核周因子抗体(APF)[2]、抗角蛋白抗体(AKA)[3]、抗丝集蛋白抗体(AFA)[4]以及抗Sa抗体[5]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
但是,检测上述抗体的抗原物质存在异质性及制备技术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广泛应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抗体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相关性,他们识别表位的主要抗原决定簇都含有瓜氨酸,被称为瓜氨酸相关自身免疫系统[6],并认为此系统可能在RA的发病及发展中起作用。
1 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原2000年国外首次报道,APF、AKA、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环瓜氨酸肽可经人工合成。
Schellekens根据filaggrin的cDNA序列合成一条含瓜氨酸的环肽,用ELISA法检测发现其对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较前述抗体的检测都具优越性,可视为RA新的血清标志物[7],因此人们对RA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了新的认识。
1.1 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eptide,CP)瓜氨酸是人体中的稀有氨基酸,通常由精氨酸在转录后经酶修饰而生成,仅存在于包括丝集蛋白在内的少数几种蛋白中。
人黏膜细胞角质颗粒中的丝集蛋白前体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被酶分解成10~12个丝集蛋白亚基,在此过程中,蛋白被去磷酸化,一些精氨酸残基在多肽精氨酸脱氢酶催化下脱氨基转化成瓜氨酸残基[7]。
现有资料显示,AFA、AKA、APF均可识别上皮丝集蛋白及其前体蛋白,可能的解释是这种蛋白富含瓜氨酸残基,可被RA血清中的这些自身抗体识别。
抗循环瓜氨酸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是风湿自身抗体系统的一种,类风湿关节炎(RA)具有高特异性的瓜氨酸相关自身抗体系统包括AKA、APF、AFA、抗CCP抗体,这些抗体对早期RA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这些指标越高患风湿的可能性也越大。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是以IgG型为主的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抗CCP抗体阳性的RA病人骨破坏较抗CCP抗体阴性者严重。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罹患此病。
RA能引起关节的疼痛、僵直及肿胀。
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骨关节损伤,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神经系统疾病、心包炎、淋巴腺炎等。
因此,及早诊断RA及给予缓解病情的药物治疗,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1998年,国外,首次报道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抗CCP抗体)的检测,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RA新的血清标志物。
1998年Schellekens和Girbal Neuhause等根据filaggrin的cDNA序列合成的多肽证实瓜氨酸残基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的抗中间丝相关蛋白(filaggrin)抗体识别表位的必需组成。
通过对基因文库中各个序列号的filggrin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合成了一条以瓜氨酸代替精氨酸的2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的肽链。
并通过一定的试验显示了瓜氨酸是RA患者血清中抗filaggrin相关抗体识别的主要组成性抗原决定簇成分。
在2000年,Schellekens将一条由1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瓜氨酸肽链中的两个丝氨酸替换为半胱氨酸,形成与β-转角具有相似结构的二硫键,合成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
采用环瓜氨酸肽为抗原基质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明显提高。
检验科新开展项目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检测的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临床意义:
①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高(90.4%~98.0%);
②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③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
④已有多数研究提示,其阳性与骨侵蚀程度相关,提示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
⑤需要检查的人群: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一般要求检查。
结果阳性可能性疾病:
特发性关节痛综合征、指疔、滑膜炎。
⑥抗环瓜氨酸抗体检测可鉴别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有类似关节表现的风湿疾病,可预测其对骨的侵蚀,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尤其是对症状不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更有意义。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检测: 项目编号S250402002 价格:102元
所属单元:生化检验项目→风湿全项也可单独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