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 腰麻doc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80.50 KB
- 文档页数:10
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标签: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盐酸罗哌卡因是一新型的长效局麻药,因其独特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但用在腰麻的报道较少。
从2005年开始我科用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液作腰麻1 00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年龄20~55岁,ASA为I~II级的下肢、会阴部以及盆腔手术无腰麻禁忌证,体重无超重的病人。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10 min取国产盐酸罗呱卡因粉针1支(0.075 g)(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105011)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成0.75%的浓度备用。
病人在开放静脉和接好无创监护仪后,均在左侧卧位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外流后,向蛛网膜下腔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液(0.75%罗哌卡因1.6 ml,10%葡萄糖1.4 ml)3 ml在5~10 s注完,退针后取平卧位,没有麻醉效果或效果未能满足手术要求除外。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病人入室(麻醉前),注药后1、3、5、7、10、15、30 min时SBP、DBP、HR、RR、和SPO2;②记录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麻醉起效时间,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切口无痛时间、双下肢不能抬起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最高点、麻醉消退切口开始疼痛时间、双下肢能直腿抬离床面的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③病人对手术疼痛的反应和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感觉;④记录注药后病人的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出现的时间及处理效果;⑤麻醉后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30 d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下肢感觉或肌张力减退、异感、膀胱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所有麻醉均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效果满意,术者对肌肉松弛满意。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均达Bromage 4级,所有病人均未用任何镇痛与镇静药,有83例病人能感知术者的手在动(8.3%)。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本组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总结该麻醉的成功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结果50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恶心、呕吐。
送达病房后均吸氧2~3 L/min,去枕平卧,随访72 h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及头痛。
结论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镇痛作用确切,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患者痛苦少,满意度好等优点。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平面目前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就5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ASAⅠ级子宫肌瘤的患者50例,年龄42~68岁,体重45~80 kg,身高148~160 cm。
其中高血压14例,贫血4例,其他32例。
1.2 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入室后快速输入复方电解质注射液200~300 ml。
接Datex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SBP、DBP、HR、ECG、SpO2,鼻导管持续吸氧2~3 L/min。
用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经L23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穿刺进入蛛网膜下隙后自腰麻针注入重比重0.75%罗哌卡因2 ml加10%葡萄糖1 ml共3 ml,硬膜外留置导管3~4 cm,固定好导管,让患者平卧调节麻醉所需平面(5~10 min之内调节),控制平面在T56以下。
在腰麻作用减弱患者略感疼痛或麻醉平面不足时经硬膜外腔注入0.865%碳酸利多卡因3~8 ml。
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蛛网膜下隙注药后,3 min内出现麻醉平面,5~10 min麻醉平面固定,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平面控制到T56以下,腰麻阻滞时间60~120 min。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Luopaikayin【成份】主要成份:盐酸罗哌卡因,辅料为乳糖。
化学名称:S-(-)-1-丙基- 2’,6’-二甲苯胺甲酰基哌啶盐酸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
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
如果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产生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和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
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此药临床经验提示一个良好的安全范围。
根据副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硬膜外使用此药可出现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毒性研究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未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
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产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未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新生儿生存力及子代的生长有任何影响。
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用量目的:探讨分析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用量。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4例健康产妇,根据罗哌卡因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给予观察组产妇应用15mg罗哌卡因,给予对照组产妇应用10mg,对比两组产妇镇痛持续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等情况。
结果:两组产妇的麻药用量均能满足手术需求,效果均理想。
其中对照组用药后感觉阻滞、麻醉起效及运动阻滞麻醉持续时间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产妇运动阻滞时间短、起效快,麻醉作用时间长,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结论:采用15mg罗哌卡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可满足剖宫产手术要求,并发症少,对宫胎盘血流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用量腰硬联合麻醉是临床手术常见麻醉方式,在剖宫产和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该麻醉方式都存有如牵拉反应明显、起效慢、肌肉不松弛等缺点。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其化学结构类似于布比卡因。
【1】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产妇为研究对象应用罗哌卡因,探讨其最佳用量,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4例健康产妇,根据罗哌卡因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9~38岁,身体(163±4)cm,体质量(69±12)kg,手术切口为38/12。
对照组年龄19~40岁,身体(158±5)cm,体质量(73±10)kg,手术切口42/8。
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指证,两组产妇年龄、身体、体质量、手术切口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之前均给予鲁米那0.1mg,阿托品0.5mg,入室后常规吸氧,开放静脉通路。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患者80例,40例采用0.75%罗哌卡因1.5 mL +10%葡萄糖1.0 mL(A组);40例采用0.75%布比卡因1.5 mL+10%葡萄糖1.0 mL(B 组)。
用改良Bromage评定阻滞及观察其不良反应。
结果罗哌卡因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分别为(54.8±31.5)s,(166.0±81.5)s,(14.1±3.8)s,明显长于布比卡因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为(1.91±0.45),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P<0.05)。
罗哌卡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的42.5%(P<0.05)。
结论罗哌卡因CSEA用于剖宫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标签: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阻滞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麻醉药物,具有中枢神经、心脏毒性小和感觉运动神经分离阻滞等特点而应用于临床[1]。
腰硬联合麻醉是妇产科麻醉的方向,综合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具备药物用量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2]。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来该院行剖宫产术的80例育龄妇女,旨在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下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剖宫产术筛选更为理想的局麻药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来该院行剖宫产术的80例育龄妇女,均为初次单胎,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6±5.4)岁,体重为39~110 kg,ASA为Ⅱ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治疗两组,各组40例。
排除术前对局麻药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局部系统性疾病的患者。
罗哌卡因组的平均年龄(27.2±4.8)岁,体重为(63±8.9)kg;罗哌卡因组的平均年龄(28.0±4.5)岁,体重为(64±7.9)k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老年病人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的应用现今,应用腰-硬联合阻滞的麻醉方法辅助对患者进行下肢手术治疗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
但是此方法对高龄老年患者的效果还需要研究,罗哌卡因为新型的氨酰类药物。
此药物和布比卡因对比,此药物有更好的感觉运动分离效果,其在老年患者应用情况上研究比较安全。
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27例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以研究此药物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127例下肢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平均年龄74.4(65~90岁),asai~iii级,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起搏器植入手术,2例患者有房颤病史,16例患者有冠心病病史,18例患者有脑梗死病史,70例患者有糖尿病,70例患者有高血压。
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三组,年龄高的患者为a、b组,且多为股骨骨折患者,且有比较多的合并症,对患者进行手术比较复杂。
c组患者的年龄相对比较轻,其中多合并心肺脑疾病,患者多为胫腓骨骨折。
所有患者有58例合并有两种以上的合并症。
126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1例进行了急诊手术治疗。
1.2 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要对其各项生命指证进行检测,在进行操作之前,要连续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情况。
①对患者进行麻醉的用药组成:a组:连接腰麻针注射器易回抽脑脊液,常规用药为1%罗哌卡因1ml(10mg)+脑脊液1ml。
当患者年龄小于70岁且一般状况较好时,可根据手术部位的高低和手术时间的长短,增加罗哌卡因的用量至1.5ml;当患者年龄大于80岁且一般状况较差时,减少罗哌卡因的用量至0.7ml,脑脊液用量除按1:1比例。
②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阻滞的具体方法:患者肢体在上方侧卧位选用a组或b组,患者肢体在下方侧卧位选择c 组,如髋关节置换手术患侧在上,采取患侧在上体位可选a组或b 组麻醉,麻醉后不需要再变动体位。
罗哌卡因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0.5%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0.5%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的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ASAI~II级急诊行剖宫产比较,年龄23~36岁,体重56~90Kg,身高150~172cm,足月分娩。
排除糖尿病,心脏病及其妊娠合并症患者,均无腰麻禁忌症。
1.2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4h,入室开放上肢静脉快速滴6%贺斯500ml,麻醉中持续吸氧2L/ min。
患者均择左侧卧位,使用美国B-D公司提供的17G Touhy硬膜外穿刺针与25G Whitacre 腰穿针,L2~3椎间隙穿刺,见到脑脊液畅流后,向头侧按0.1ml/s的速度将预先配制好的腰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注完后迅速将患者转为平卧位。
麻醉过程中当患者收缩压低于基础血压的30%时,静入麻黄碱10mg;心率慢于6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其他不良反应对症处理。
1.3 患者分组腰麻液配制:0.75%罗派卡因或0.75% 布比卡因1.6ml加10%葡萄糖0.8ml。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5%重比重罗哌卡因,B组0.5%重比重布比卡因,每组30例。
1.4 监测与评定标准①连续监测记录ECG、SpO摘要2摘要和血压。
②采用酒精棉球体冷感觉法和7G体表针刺法,定期测定并记录腰麻后平面及感觉,痛觉阻滞的维持时间。
测量时间为注药后1、2、3、5、7和10min,10min 后每隔5min,30min后,每隔30min,术后每隔60min,直至阻滞完全消失。
③应用改良Bromage[1](0级,无阻滞;1级,不能抬腿;2级,不能抬膝;3级,不能伸踝)评定下肢运动阻滞程度。
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0~2分为满意,<3分为良好,3~5分为较差,>5分为差)评定产科医生切皮,切腹膜和剖宫时的评分。
④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min时的Apgar评分。
⑤麻醉效果评定:包括镇痛,腹部肌松效果和牵拉反应,维持时间指麻醉显效至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作用的消退时间。
0.5%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股骨头、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仪器设备、材料和病人要求的提高,对老年人的股骨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更多的采用了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法。
然而老年人常合并心肺脑等多种疾病,血管调节功能较差,给麻醉的选择与处理提出了挑战。
老年病人手术、麻醉期间的安全性已成为麻醉医生重视的课题,维持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是保证老年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的关键。
罗哌卡因作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心脏和中枢神经毒性小的特点[1][2],我院采用0.5%罗哌卡因轻比重溶液腰一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4~89岁,ASAⅡ~Ⅲ组。
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8例,慢支炎,肺气肿7例,陈旧性脑梗2例。
对于合并症术前均给予治疗控制。
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
二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ASA分级构成比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麻醉方法:两组病人均免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输林格氏液300~500ml,监测BP、HR、ECG及SPO2,稳定5分钟作为麻醉前基础值。
两组患者均取患例在上侧卧位椎管内麻醉,头下垫薄枕头抬高10°~20°,CSEA组采用驼人牌,腰麻一硬膜外联合穿刺包进行穿刺,常规消毒铺巾,腰2-3间隙以16号硬膜外针穿刺成功后,用25G腰穿针从硬膜外穿刺针针内刺入蛛网膜下腔,拔出腰穿针芯,确认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耐乐品,批号:LK2005 AstaZeneca公司·意大利)3ml(0.75%罗哌卡因2ml加灭菌注射用水1ml配制)。
注药时间为20S~30S内注完。
等比重的罗哌卡因腰麻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体会一、引言腰麻作为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在妇产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等比重的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局部麻醉药,因其良好的麻醉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在腰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分享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体会。
二、罗哌卡因的特点药效持久罗哌卡因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能够为手术提供稳定的麻醉效果。
副作用较少相比其他局部麻醉药,罗哌卡因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等比重特性等比重的罗哌卡因在体内分布均匀,能够提供更为稳定的麻醉效果。
三、腰麻的基本原理麻醉药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药物,如等比重罗哌卡因,是腰麻成功的关键。
穿刺技术精确的穿刺技术能够确保药物正确到达蛛网膜下腔。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手术需求,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四、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应用适应症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适用于大多数妇产科手术,如剖宫产、子宫切除等。
操作步骤详细描述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操作步骤,包括患者体位、穿刺点选择、药物注射等。
麻醉效果分析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麻醉效果,包括麻醉平面、持续时间等。
五、麻醉体会麻醉效果的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的观察,如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反应等。
副作用的处理分享在手术中遇到罗哌卡因引起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反馈,评估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满意度。
六、案例分析典型案例选择几个典型的妇产科手术案例,详细分析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应用效果。
问题与解决分析在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经验总结根据案例分析,总结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经验。
七、存在问题与挑战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讨论药物剂量与患者体重、手术类型等因素的关系。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腰麻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患者教育强调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教育的重要性。
八、改进措施与建议提高操作技能建议通过培训提高麻醉师的操作技能。
优化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化药物剂量。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盐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心脏毒性低、运动阻滞轻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大多数剖宫产手术为急诊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是既要起快、镇痛完全、肌肉松弛,又要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药物对胎儿影响小。
既往剖宫产手术腰麻均选用布比卡因,效果良好,但存在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及术后运动阻滞恢复慢等缺点。
自2008年开始,我们将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比较二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期间对产妇的影响,以评价其优劣。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初产足月单胎产妇120 例,年龄21 岁~38 岁,体重60 kg~95身高155~170cm,ASAⅠ级~Ⅱ级,。
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 ,每组60例。
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无椎管内麻醉禁忌,无先兆子痫、妊高征等产科并发症,无其他系统疾病,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1.2 药物配置: R组用罗哌卡因13 mg(1%罗哌卡因1.3 ml),B组用布比卡因10 mg(0.5%布比卡因2ml),均加10%葡萄糖稀释至2.5 ml。
1.3 麻醉方法: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500 mL~1000ml。
产妇左侧卧位,于L3~L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有脑脊液流出时,将配好的局麻药以0.1ml/s速度注入蛛网膜下隙,即刻平卧,术中持续鼻面罩吸氧2L/min,术中根据SBP低于基础值及HR情况适当调节输液速度,若SBP低于基础值20%,静脉注射麻黄碱5mg~10 mg,若HR低于55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25 mg~0.5 mg。
1.4 指标监测术中连续监测ECG、BP、HR及SpO2。
用针刺法测定痛觉消失平面,应用改良Bromageif法[0级无阻滞,1级不能抬腿,2级不能屈膝,3级不能伸踝(完全阻滞)]评定下肢运动阻滞情况。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 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120例, 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 例。
罗哌卡因组(A 组) : 0.75%罗哌卡因2ml + 10%葡萄糖液0.5 ml;布比卡因组(B组) :0.75 %布比卡因1.25 ml + 10 %葡萄糖液1.25 ml 分别配成重比重混合液。
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 %利多卡因。
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比较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 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Apgar评分。
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快, 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所需时间短,与A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but the onset time was later and duration of block shorter in ropivacaine group (P<0.05) . Motor block was weaker with ropivacaine than that with bupivacaine (P<0.05).Hemodynamics side effects were weaker in ropivacaine group.Conclusions:Hyperbaric ropivacaine could lead to a good anesthesia effect and fast motor recovery when used in CSE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 than that with bupivacaine, and more stable hemodynamic status.Key wordsropivacaine;bupivacaine;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aesarean section新型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的蛋白结合率高,脂溶性低, 具有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 与布比卡因相比它的心脏和神经毒性较小,而且对子宫胎盘血流无影响[1] 。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麻醉的效果分析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原理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得局部神经麻痹,达到麻醉的效果。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则是将盐酸罗哌卡因注入椎管腔和硬膜外腔,从而实现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效果。
对于子宫全切术这种手术来说,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轻手术疼痛,同时还能使患者迅速苏醒,缩短恢复时间。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麻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当时,临床上开始尝试将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使用这种麻醉方式。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实践,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临床注意事项尽管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但仍需注意一些临床事项。
用药剂量要准确。
药物剂量不足会导致麻醉效果不佳,药物剂量过大则可能出现毒性反应。
对于不同病情和患者,需准确计算用药剂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的镇痛管理也需要做好。
术后患者的疼痛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结论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全切术麻醉的效果良好,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用药剂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术后的镇痛管理等方面,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不同病种和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完善该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舒适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是两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它们在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有何差异呢?本文将对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1. 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滞神经传导产生麻醉效果。
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神经细胞的电位变化,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
在剖宫产手术中,罗哌卡因可以迅速产生局部麻醉效果,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到疼痛。
2. 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布比卡因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与罗哌卡因类似,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产生麻醉效果。
与罗哌卡因相比,布比卡因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从而降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
3.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对比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病人对麻醉药物的反应各有差异,因此对不同药物的个体差异进行观察是必要的。
一些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麻醉效果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对剖宫产手术的病人来说,布比卡因的持续时间更长,更能确保手术过程的痛苦减少。
4.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在剖宫产手术中,选择罗哌卡因还是布比卡因作为麻醉药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手术时间较短,罗哌卡因可以提供足够的麻醉效果,且其作用时间较短,不会对病人的肝肾功能产生较大的负荷。
然而,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布比卡因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持续提供麻醉效果,从而降低病人的疼痛感。
总结: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是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它们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有一定的差异。
罗哌卡因可以迅速产生麻醉效果,适用于手术时间较短的情况;而布比卡因的作用时间较长,更适合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舒适度。
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急诊剖宫产手术临床麻醉要求:麻醉起效迅速,镇痛完善,肌松充分,麻药对胎儿影响小,麻醉效果确切,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娩出胎儿,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尤其适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麻醉应用。
近年来,临床上应用新型特制的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套件,即“针内针”技术,明显提高了蛛网膜下隙阻滞成功率,减少了术后头疼发生率。
“针内针”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医院麻醉科广泛应用[1]。
罗哌卡因作为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因其独特的药理特性,也广泛用于产科麻醉。
本文研究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2ml~2ml行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并对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年龄22~36岁,体重60~78kg,身高155~173cm,ASAⅠ~Ⅱ级,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症,排除了子痫、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妊娠合并症。
随机均分两组,A组:0.75%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B组(对照组):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
1.2麻醉方法两组产妇均不使用术前药。
入室后常规吸氧,监测ECG、HR、BP、SPO2,开放静脉通路,快速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溶液500~1000ml 或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ml,麻醉采用左侧卧位,选择L2-3间隙进行穿刺使用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包,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后向头侧缓慢(30S)注入局麻药,注药后退出腰麻针,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固定导管后产妇翻身仰卧并左倾约30度,控制麻醉平面在T6~T8以下,术毕测量麻醉平面低于T8后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镇痛。
1.3观察指标常规监测ECG、HR、BP、SPO2,每3min测量并记录BP、HR,必要时手动测量,麻醉后BP低于基础BP30%或SBP≤90mmHg时,加快输液速度并同时静脉注射麻黄碱10~15mg,HR<60次/分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mg,定时测量麻醉平面,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
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随着剖宫产的普及,现今罗哌卡因腰麻已成为该手术的首选麻醉药物之一。
罗哌卡因腰麻的麻醉效果稳定且副作用少,同时还具有较长的作用时间和安全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选择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中。
本文将介绍一项关于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报告。
该项观察报告共纳入100例妇产科患者,均为常规性的剖宫产手术。
在手术前,由专业麻醉师进行罗哌卡因腰麻,用药剂量为10 mg/kg。
整个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等数据。
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从手术开始到结束,100例患者的镇痛效果良好,手术中未出现任何镇痛失败的病例。
罗哌卡因腰麻用药后,平均麻醉起效时间为3分钟,持续时间约为90分钟。
其中,镇痛效果达到满意程度的患者占95%以上。
手术过程中,患者心率和血压保持稳定,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心血管反应,也未出现呼吸抑制等相关的副作用。
手术结束后,患者的意识清醒度快速恢复,且术后镇痛效果也很好,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极少的疼痛或完全无疼痛。
本次临床观察中,仅有两例患者发生了非常轻微的副作用,如恶心和头晕等,但这些副作用均在术后72小时内得到了缓解。
10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腰麻后病毒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全膀胱等。
总的来说,该项临床观察报告表明罗哌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其麻醉效果稳定持久,管理方便,非常适合于常规性的剖宫产手术。
此外,该药物的副作用较少,严重并发症极少发生,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有助于改善手术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在使用罗哌卡因腰麻时,仍需注意麻醉师的技能水平、严格遵守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以及避免过度使用等安全问题。
总之,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已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选择,未来也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推崇。
罗哌卡因用于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将114例行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患者以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行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57例患者以重比重盐酸布比卡因行珠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维持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最大Bromage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及感觉的完全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中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8-0121-01罗哌卡因是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因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比较小,具有运动、感觉阻滞分离特性,而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2]。
为了进一步对罗哌卡因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114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期手术患者114例,其中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切除术23例,疝修补术29例,妇科子宫肌瘤切除术63例,ASA分级I-II级。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其中男20例,女37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2.7±2.8岁,体重40~79kg,平均体重为56.5±3.3kg。
对照组57例,其中男23例,女34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0.4±2.5岁,体重43~74kg,平均体重为56.1±2.7kg。
药物规格: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10ml/支,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