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罗哌卡因(定)
- 格式:ppt
- 大小:6.62 MB
- 文档页数:26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Luopaikayin【成份】主要成份:盐酸罗哌卡因,辅料为乳糖。
化学名称:S-(-)-1-丙基- 2’,6’-二甲苯胺甲酰基哌啶盐酸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
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
如果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产生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和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
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此药临床经验提示一个良好的安全范围。
根据副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硬膜外使用此药可出现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毒性研究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未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
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产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未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新生儿生存力及子代的生长有任何影响。
罗哌卡因配合美蓝用于解除肛肠手术后疼痛55例丹东市中心医院罗宏运(118002)我院使用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配合美蓝注射液用于肛肠科术后止痛5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33例,女22例;24~35岁18例,36~45岁25例,46~55岁12例。
混合痔36例,肛瘘11例,肛乳头瘤8例。
治疗方法:所有混合痔和肛瘘患者使用骶管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常规行骶管穿刺术,将骶管腔内注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商品名:耐乐品/Naropin),浓度7.5mg/ml,总剂量7.5-150mg。
麻醉成功后,常规行肛肠手术。
如为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术毕自切缘旁健康皮肤进针向创面下均匀注入0.33%美蓝(1%美蓝2ml+生理盐水4ml);如为低位肛瘘,在肛瘘切开修剪创缘后,向创面下注入相同浓度美蓝;如为高位肛瘘,括约肌皮下部切开,浅部和深部挂线,在挂线的括约肌和创面注入相同浓度美蓝。
肛乳头瘤采用局部麻醉,用生理盐水将罗哌卡因(200mg/20ml)稀释一倍,浓度为1%,共计2~3ml。
结扎,远端切除后,结扎线下方注入相同浓度美蓝。
结果:语言描述评分法[1]将疼痛按疼痛程度分为四级:①无痛;②轻微疼痛;③中度疼痛;④剧烈疼痛。
每级1分。
全部病例手术后一周内未发生疼痛。
一周后6例肛瘘术后换药时感轻微疼痛,静息时无疼痛。
故1分46例,2分9例。
未发生尿储留,局部感染,肛门失禁,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讨论:美蓝本品为一种氧化还原剂,除具有抗炎、抗菌及解毒等作用以外医疗上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1.局部止痛作用;2.修复末梢神经髓质:亚甲蓝和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用局部注射后,可将末梢神经髓质破坏,使产生新的健康的髓质。
这是神经可逆性损害,产生一时性的失去痛觉而起到止痛作用。
这种损害长达一周左右,又恢复痛觉。
这时手术疼痛已经过去,故称长效止痛。
美蓝镇痛起效慢,开始将末梢神经髓质破坏时,在4小时内会产生明显的灼痛,称为灼痛期,患者难以忍受。
中国乡村医药不同剂量0.375%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胡国强孙依娜与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超声可视技术下的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用药少、起效快、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优点,0.375%盐酸罗哌卡因能满足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需要[1]。
本文旨在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0.375%盐酸罗哌卡因对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麻醉效果,探索一个安全、合理、有效的局麻药剂量。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2015年12月到2016年5月我院因腱鞘囊肿、尺桡骨内固定拆除等拟行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150例,年龄18~55岁,体重指数(BMI)<30kg/m2;排除糖尿病、局麻药过敏、凝血功能障碍、中枢及外周神经病变史,穿刺部位皮肤无感染。
本观察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A 组)、中剂量组(B组)、高剂量组(C组),各50例。
A组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0±11.6)岁;BMI (25.0±3.8)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9例(78.0%),Ⅱ级11例(22.0%)。
B组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0±11.2)岁;BMI(24.0±4.1)kg/m2;A SAⅠ级37例(74.0%),Ⅱ级13例(26.0%)。
C组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8.0±12.1)岁;BMI(26.0±3.5)kg/m2;ASAⅠ级40例(80.0%),Ⅱ级10例(20.0%)。
三组基本情况接近。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开放外周静脉,仰卧位,患肢外展,呈行军礼状,头偏向健侧。
由两位经过专业超声培训的麻醉医生使用便携式超声(索诺声公司)引导,6~13MHz高频线性探头,扫描腋路臂丛神经,采用平面内技术监测针尖直到目标神经,回抽无血。
在目标神经周围注入0.375%盐酸罗哌卡因(瑞典Astra Zeneca):每根神经用量A组为3ml,B组为5ml,C组为7ml,注药过程中可适当调整针尖位置,使得罗哌卡因尽量包绕目标神经,由一位未参加神经阻滞操作的麻醉医生记录结果。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作者:何春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究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7年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用盐酸罗哌卡因,观察组则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对比两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时间则长于对照组(P【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罗哌卡因;甲磺酸;盐酸【中图分类号】 R7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09-01由于长效局部麻药临床运用风险较大,可能诱发心脏骤停的情况,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替代麻醉药物成为了医学界重点思考的问题[1]。
罗呱卡因是一种典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心脏毒性较小,麻醉与止痛作用明显,广泛运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中。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特定对象,分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收治的8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符合麻醉手术标准,常规检查结果正常,签订了本次研究的同意书。
同时,这些患者中并不存在意识障碍、精神混乱、认知缺陷的患者,可对自己的意愿进行正常表述。
其中男女比例为48:32,平均年龄为(45.68±4.21)岁。
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半小时,两组患者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钠与0.3mg海俄辛,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动态监测。
同时,选取L1—2或L2—3椎间隙实施硬膜外间隙穿刺,头侧置管大约3cm,慢慢地推入5ml的2%的利多卡因,5min后对麻醉平面进行测定,对导管的位置予以有效确定,一般确定在硬膜外腔内。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是两种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常用于硬膜外麻醉手术中。
它们都可以有效地提供局部麻醉效果,但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它们之间还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种药物的基本信息。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和硬膜外麻醉。
它通常以注射液的形式使用,能够迅速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盐酸罗哌卡因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麻醉作用和镇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手术和镇痛。
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效果。
首先是药物特性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特性略有不同。
甲磺酸罗哌卡因具有脂溶性较好和组织渗透性高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渗透至神经组织,产生更快的麻醉效果。
而盐酸罗哌卡因的脂溶性较差,组织渗透性相对较弱,因此其作用较为温和。
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药物,以获得最佳的局部麻醉效果。
其次是用药剂量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情况下,甲磺酸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要比盐酸罗哌卡因稍大一些,这也与其脂溶性和组织渗透性密切相关。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再者是作用时间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持续4-6小时,而甲磺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大约为2-4小时。
在进行硬膜外麻醉手术时,医生需要根据手术的时间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舒适度。
最后是不良反应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临床应用中均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盐酸罗哌卡因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过敏等。
而甲磺酸罗哌卡因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分析硬膜外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通过在硬膜外腔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来实现对下半身及盆腔手术的麻醉。
在硬膜外麻醉中,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是两种常用的局麻药。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这两种药物的基本情况。
甲磺酸罗哌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属于苯酰胺类药物。
它具有较好的局麻效果,作用时间较长,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盐酸罗哌卡因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与甲磺酸罗哌卡因相比,其作用时间较短,但麻醉深度较深。
在硬膜外麻醉中,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都具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甲磺酸罗哌卡因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但对甲磺酸罗哌卡因过敏、严重心血管疾病、外周循环衰竭、感染部位和注射部位的感染、未能控制的出血、注射部位的肿瘤都是禁忌症。
盐酸罗哌卡因也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和疼痛治疗,但对盐酸罗哌卡因过敏、休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血管疾病等都是禁忌症。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滞局部神经纤维的传导,从而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其药效表现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阻滞,使局部组织失去感觉和运动功能,达到麻醉的目的。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和麻醉深度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甲磺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较长,麻醉深度较浅,适合对麻醉深度要求不高的手术;而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较短,麻醉深度较深,适合对麻醉深度要求较高的手术。
甲磺酸罗哌卡因的优点是作用时间长,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小,安全性较高;缺点是麻醉深度较浅,适合对麻醉深度要求不高的手术。
盐酸罗哌卡因的优点是作用时间短,麻醉深度较深,适合对麻醉深度要求较高的手术;缺点是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安全性较差。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部麻醉及其用药目录局部麻醉及其用药 (1)利多卡因Lidocaine (2)碳酸利多卡因 (4)布比卡因Bupivacaine (4)左布比卡因Levobupivacaine (5)普鲁卡因Procaine (6)罗哌卡因Ropivacaine (8)丁卡因Tetracaine (11)局麻药通过可逆性阻滞神经纤维传导而起作用。
不同的局麻药的效能、毒性、作用时间、稳定性、水溶性和黏膜渗透能力相差很大。
这些差异就决定了各种局麻药的适应证。
局麻药有多种用药方法:表面使用,局部浸润,局部静脉麻醉(Bier’s block),神经丛阻滞,硬膜外腔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
局麻药也可用于缓解术后疼痛,以减少对镇痛药的需求。
普鲁卡因用于局部浸润、神经丛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但由于其麻醉效能弱、作用时间短,现在仅用于局部浸润。
丁卡因用于表面麻醉、硬膜外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及神经丛阻滞。
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神经丛阻滞及硬膜外腔阻滞。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用于神经丛阻滞、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阻滞以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分娩镇痛。
左布比卡因主要用于硬膜外腔阻滞。
为了评估局麻药的安全剂量,考虑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及其效能是重要的。
此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患者的年龄、体重、体格、临床状况、用药部位的血供及给药持续时间。
给药时应极为谨慎,防止将药物注入血管而发生意外。
口腔周围的局部麻醉有可能影响吞咽功能,从而增加误吸的危险。
局麻药的毒性作用通常是由其过高的血药浓度所致,局麻药的毒性作用首先表现为耳鸣、口周感觉异常和眩晕,继而表现为镇静和颤搐;严重时可发生惊厥。
在静脉注射给药时,惊厥和循环衰竭的发生常非常迅速。
超敏反应多见于酯类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和丁卡因;而酰胺类局麻药则少见,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Lidocaine【适应证】1. 盐酸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醉(包括在胸腔镜检查或腹腔手术时作黏膜麻醉用)及神经传导阻滞。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4.040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肛门收缩恢复的影响张莲洁,徐曼,朱晓昌宿迁市中医院麻醉科,江苏宿迁223800[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肛门收缩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于宿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治疗组51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其中对照组注射布比卡因,治疗组注射罗哌卡因。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肛门收缩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麻醉总效率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0,P<0.05)。
两组手术开始肛管松弛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直肠牵拉反射率、肛门收缩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
结论接受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患者,选用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麻醉,可明显提升麻醉效果,促使肛门收缩恢复得到改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混合痔;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肛门收缩恢复;麻醉效果;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7(b)-0040-04Effect of Small Doses of Low 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on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Anal Contra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xed Hem⁃orrhoid SurgeryZHANG Lianjie, XU Man, ZHU Xiaocha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Suq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2238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mall doses of low-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on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anal contra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ixed hemorrhoid surgery. Methods 102 mixed hemorrhoids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Suq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lottery method, with 5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1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oth groups of patients received subarachnoid anesthesia, in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bupivacain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ropivacaine.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al contraction recovery,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anesthesi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6.0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2.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90,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anal canal relax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surger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tal pulling reflex rate and anal contraction recovery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hypotension, chills, nausea and vomiting, ag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5.88%, [作者简介] 张莲洁(1988-),女,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麻醉。
海峡药学2019年第31卷第4期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高洪达(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骨外一科佳木斯154002)摘要:目的探讨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铣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丨7年10月90例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用曲马多关节腔内注射,观察组进行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比较两组效果、尿潴留、恶心 呕吐发生率及用药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水平。
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
结果观察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0.05;用药前两组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的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尸>0.05。
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镋术后镇痛的效果效果好,可减轻术后疼痛,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曲马多;罗哌卡因;关节腔内注射;路关节镜;术后镇痛;效果中图分类号:R969. 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765 (2019) •04-19445-01764)2近年来,随着膝关节镜手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也 越来越受到关注。
膝关节腔内注射镇痛药物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护理简单、效果好等特点,广泛用于临床,而药物 选择仍有不同的意见~。
本研究分析了曲马多联合罗哌卡 因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4月~20丨7年10月90例膝关节 镜术后镇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观察组男23例,女22 例;A S A I级/I I级为24例/21例。
年龄42 ~ 79岁,平均 (54. 11 ±2. 78)岁。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A S A I级/I I级 为21例/24例。
0.375%罗哌卡因用于肥胖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最低有效剂量姜景卫;鲁华荣;郑向明;周召文;毛桂琴;李亭;何利方;王障云【摘要】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minimum effective dose ( MED ) of 0. 375%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obesity and healthy weight patients. Methods Sixty ASA Ⅰ~Ⅱ patients scheduled for upper extremity surgery under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were divided into obesity group and healthy body group based on body mass index with 30 cases each. The initial dose of 0. 375%ropivacaine was 30 mL in the first patient and the ratio between the 2 successive doses was 1. 1. The MED and95%confidence interval( CI) were calculated by up-and-down technique. Results The MED and 95%CI of 0. 375%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20. 89 mL and 19. 83~21. 96 mL in the o-besity patients,respectively. The MED and 95%CI of 0.375%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were 19. 80 mL and 18. 68 ~20. 91 mL in the healthy weight patients,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MED of 0. 375%ropivacaine for ultrasound-guided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is 20. 89 mL in the obesity pa-tients,and 19. 80 mL in the healthy weight patients.%目的:确定0.375%罗哌卡因用于肥胖和健康体重患者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最低有效剂量( MED)。
罗哌卡因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张晓敏;罗志锴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3(13)1
【摘要】罗哌卡因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长效局麻药,毒性潜力低于其他长效麻醉剂溶液,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的特点,所以已经展开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的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7页(P287-293)
【作者】张晓敏;罗志锴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延安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
2.罗哌卡因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
3.盐酸罗哌卡因的特性及临床应用
4.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
5.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