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备课讲稿

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备课讲稿

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备课讲稿
温度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备课讲稿

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0.引言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变化极大,已远远超过人体自身温度控制系统所能适应的范围。因此,必须对人体周围的微环境温度和湿度,特别是温度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功用,就是在各种飞行条件下,维持人体周围(座舱)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从而使体温能在人体自身温控系统的控制下,保持在可适应的范围内。

1.座舱温度控制系统

典型的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执行机构和控制对象。温度控制器反应(座舱,供气管道或环境)所处位置的空气温度。将温度转变为电的或变形等信号。温度控制器将来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和给定温度值的信号进行比较,针对温度补偿信号(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如电机)。控制器中通常包括比较元件(如电桥)和放大器。执行机构接受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使活门位置(转角或开启量)做相应的变化,改变通过活门的空气流量或流量比例。控制对象是需要温度控制的对象,如座舱。被控参数为控制对象的温度。

2.系统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本质。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就可以用控制理论和数学的方法分析它的性能。根据控制类型,将相应组成部分的微分方程式组合起来,就是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按照系统方块图,如图1,消去中间变量,找出系统输入和输出间的关系,就得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组如下:

1.座舱微分方程式

c =-bμ

传递函数

图1 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

2.热电阻传感器的元件微分方程式

x=-Kφ c

传递函数

3.电桥方程式

因为反馈电阻值变化引起的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方向,总是和由热电阻传感元件引起的电桥输出电压的方向相反,可写出:

式中;

式中—反馈电阻灵敏度。为电机输出单位转角变化引起的反馈电阻值变化量。

4.放大器方程式

采用电子式放大器,认为无惯性

式中—放大器放大倍数。

5.电动机微分方程式

采用直流他励电动机,忽略转动惯量。

传递函数

6.传递函数

将上述各环节的微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便可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将各环节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则可得到:

式中;

;

;

;

;

;

积分环节加常数反馈后变为惯性环节,即

式中

在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下,热电阻温度传感元件的时间常数,一般在几十秒一下,而座舱的时间常数通常为几十分钟,因此,>>,极点

(,j=0)远离主导极点,可以近似认为。这样,反馈环节变为放大系的放大环节。控制系统简化方块图如图2所示。

数为-K

φ

图2 系统简化方块图

简化后的系统,它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式中

3.模型建立与仿真

1.模型建立

由温度控制模型的数学模型可知,简化后的系统为单输入单输出的二阶环节串联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和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中搭建模型,如图3。

图3 温度控制系统模型框图

模型建立完毕,对其进行封装并设置参数。根据,

,以及相关参数的选取要求,设定为10,b为0.015,大型客机客舱的时间常数T’’为70分。封装后的模型如图4。

图4.封装后的模型框图

2.PID控制

PID控制简单易懂,使用不需要精确地数学模型。在引入计算机后,产生了一系列改进算法,如积分分离 PID 控制算法、不完全微分 PID 控制算法、微分先行 PID 控制算法和带死区的 PID 控制算法等。PID控制器具有以下优点:(1)原理简单,使用方便。(2)适应性强。(3)鲁棒性强。所以本文采用PID控制对座舱压力系统进行控制,此处使用此处使用临界比例度法对PID参数进行整合。首先至加入比例环节得到当时,发生等幅震荡,此时振荡周期为。然后根据表1求出PID控制器的各项参数,代入仿真模型如图5,阶跃响应如图5。

图5.PID控制的仿真模型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图6.等幅振荡图

表1.临界比例度法正定控制参数表

图7.系统阶跃响应图

4.结论

本文建立了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一种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该控制器作用下,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为飞机环控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集体备课发言稿

集体备课发言稿 尊敬的教办专家、兄弟学校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代表我们中心小学六级语文备课组六位老师向大家做个汇报,谈谈我们对六级上册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对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六课《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一板块我们对六级上册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窒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三个教学目的,前两个侧重内容的理解,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也就是侧重人文熏陶;三个则侧重对表达形式的感悟,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侧重工具掌握。就这二者而言,我们认为不能割裂开来、分成两张皮,而应该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怎样融合呢?简单说,就是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鸣,回头再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这样,我们就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全面达成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用书建议,我们可以安排课时。其中,精读课文课时,略读课文课时,口语交际课时,习作课时,“回顾·拓展”课时。另外,学生还必须在课外利用部分时间完成综合性学习。 二板块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已经迈入六级了,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少说也有六七了,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民、地理等有了初步的浅显的认识。尤其是今·汶川大地震中,学生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有了直接的感受;在今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背景与现状

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背景与现状 1 研究背景 (1) 2 国内外现状 (1) 定值开关温度控制法 (1) PID线性温度控制法 (2) 智能温度控制法 (3) 国内外实例 (4) 1 研究背景 温度是生活及生产中最基本的物理量,它表征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自然界中任何物理、化学过程都紧密地与温度相联系。在很多生产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都直接和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等重大技术经济指标相联系。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过程离不开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材料、电力电子等。温度控制的精度以及不同控制对象的控制方法选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度是锅炉生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证锅炉设备安全的重要参数。同时,温度是影响锅炉传热过程和设备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运用反馈控制理论对锅炉进行温度控制,满足了工业生产的需求,提高了生产力。 2 国内外现状 温度控制技术按照控制目标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动态温度跟踪与恒值温度控制。动态温度跟踪实现的控制目标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值按预先设定好的曲线进行变化。在工业生产中很多场合需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如在发酵过程控制,化工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温度控制,冶金工厂中燃烧炉中的温度控制等。恒值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使被控对象的温度恒定在某一数值上,且要求其波动幅度(即稳态误差)不能超过某一给定值。从工业温度控制器的发展过程来看,温度控制技术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定值开关温度控制法 所谓定值开关控温法,就是通过硬件电路或软件计算判别当前温度值与设定目标温度值之间的关系,进而对系统加热源(或冷却装置)进行通断控制。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高,则关断加热器,或者开动制冷装置;若当前温度值比设定温度值低,则开启加热器并同时关断制冷器。这种开关控温方法比较简单,在没有计算机参与的情况下,用很简单的模拟电路就能够实现。目前,采用这种控制方法的温度控制器在我国许多工厂的老式工业电炉中仍被使用。由于这种控制方式是当系统温度上升至设定点时关断电源,当系统温度下降至设定点时开通

集体备课总结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成长教学反思中超越 随着教育的发展,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今天的集体备课,我是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在此,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现将今天集体备课活动感悟和反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是我的感悟: 第一、集体备课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难得的“教学蓝本”。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书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再次修改,集各人教案优点于一体,集体的智慧产生出了较为圆满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可以说,这次集体备课,我认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往自己备课,有时会思路狭窄或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我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备精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轻松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第四、集体备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三点是我对今天会议的反思和今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教研心态。首先我自己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把握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组织好全乡教师的常识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老师方面,其实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

3.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3.1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集体备课 主备人:刘灵军使用人:使用时间:2015年10月 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具准备 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史料课件、光学显微镜、相关实验用具、材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细胞学说、显微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能用肉眼看见细胞吗?你们见过最大的细胞是什么? 生:回答:能,鸡蛋。 师:那么你们能用肉眼看见人体细胞吗? 生:不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用工具去观察细胞。 推进新课 板书: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师: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师 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生 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施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师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师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师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师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

过程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课题名称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 学号 时间 6 月13日至 6月19日 指导教师(签字) 2011 年 6 月 19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 1.1设计背景 (1) 1.2设计任务 (1) 1.3主要参数 (2) 1.3.1恒温室: (2) 1.3.2热水加热器ⅠSR、ⅡSR: (2) 1.3.3电动调节阀: (2) 1.3.4温度测量环节: (2) 1.3.5调节器: (2) 第二章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 2.1恒温室的微分方程 (3) 2.1.1微分方程的列写 (3) 2.1.2 增量微分方程式的列写 (5) 2.2 热水加热器对象的微分方程 (5) 2.3敏感元件及变送器的特性 (6) 2.3.1敏感元件的微分方程 (7) 2.3.2变送器的特性 (7) 2.3.3敏感元件及变送器特性 (8) 2.4 执行器的特性 (8) 第三章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9) 3.1系统分析 (9) 3.2 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 (10) 3.2.1单回路控制系统原理 (10) 3.2.2单回路系统框图 (10) 3.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11) 3.3.1串级控制系统原理 (11) 3.3.2串级控制系统框图 (12) 第四章单回路系统调节器参数整定 (13) 5.1.1、PI控制仿真 (16) 5.1.2 PID控制仿真 (17) 5.1.3、PI与PID控制方式比较 (17) 第六章设计小结 (18)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设计题目及要求 1.1设计背景 设计背景为一个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冬季温度控制环节,简化系统图如附图所示。 系统由空调房间、送风道、送风机、加热设备及调节阀门等组成。为了节约能量,利用一部分室循环风与室外新风混合,二者的比例由空调工艺决定,并假定在整个冬季保持不变。用两个蒸汽盘管加热器1SR、2SR对混合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送入空调房间。本设计中假设送风量保持不变。 1.2设计任务 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控制方案,建立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控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实验一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用MATLAB 创建各种控制系统模型。 2、掌握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模型以及连续系统模型与离散系统模型之间的转化,模型的简化。 二 相关理论 1传递函数描述 (1)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如下: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1不等于零,这时系统在MATLAB 中 可以方便地由分子和分母系数构成的两个向量唯一地确定出来,这两个向量分别用num 和den 表示。 num=[b1,b2,…,bm,bm+1] den=[a1,a2,…,an,an+1] 注意:它们都是按s 的降幂进行排列的。 tf ()函数可以表示传递函数模型:G=tf(num, den) 举例: num=[12,24,0,20];den=[2 4 6 2 2]; G=tf(num, den) (2)零极点增益模型 ? 零极点模型实际上是传递函数模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其原理是分别对原系统传递 函数的分子、分母进行分解因式处理,以获得系统的零点和极点的表示形式。 K 为系统增益,zi 为零点,pj 为极点 在MATLAB 中零极点增益模型用[z,p,K]矢量组表示。即: z=[z1,z2,…,zm] p=[p1,p2,...,pn] K=[k] zpk ()函数可以表示零极点增益模型:G=zpk(z,p,k) (3)部分分式展开 ? 控制系统常用到并联系统,这时就要对系统函数进行分解,使其表现为一些基本控 制单元的和的形式。 ? 函数[r,p,k]=residue(b,a)对两个多项式的比进行部分展开,以及把传函分解为微 分单元的形式。 ? 向量b 和a 是按s 的降幂排列的多项式系数。部分分式展开后,余数返回到向量r , 极点返回到列向量p ,常数项返回到k 。 ? [b,a]=residue(r,p,k)可以将部分分式转化为多项式比p(s)/q(s)。 11 211121......)()()(+-+-++++++++==n n n n m n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2121n m p s p s p s z s z s z s K s G ------=22642202412)(23423++++++=s s s s s s s G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的: (1)建立动态模拟的概念,能编写系统的微分方程。 (2)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3)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电路或系统动态结构图的求法,并能应用各环节的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电路或自动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的求法,并对系统结构图进行变换。 (5)掌握信号流图的概念,会用梅逊公式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6)通过本次课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 (2)了解动态微分方程建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典型环节及传递函数; (4)掌握系统结构图的建立、等效变换及其系统开环、闭环传递函数的求取,并对重要的传递函数如:控制输入下的闭环传递函数、扰动输入 下的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能够熟练的掌握; (5)掌握运用梅逊公式求闭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6)掌握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定义和组成方法,熟练掌握等效变换代数法则,简化图形结构,掌握从其它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求取系统传递函 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微分方程的编写;有源网络和无源网络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求法;由各环节的传递函数,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由各环节的传递函数对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进行变换;梅逊增益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举典型例题说明微分方程建立的方法;求高阶系统响应;求复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对复杂系统的动态结构图进行变换;求第K条前向通道特记式 的余子式 。 k 教学方法:讲授 本章学时:10学时 主要内容: 2.0 引言 2.1 动态微分方程的建立 2.2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2.3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2.4系统的结构图 2.5 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docx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教材分析 : 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 辨认形状 " 。圆形、星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这六种形状,其中前三种形状的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写,并初步运用what shape is it? 将形状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起来进行交际。 教学内容: part b c 设计思路 : 本课的课题是shapes 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鉴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我在这堂课中设置了不少同桌协作和动手操作的环节,以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尽量使所学知识与实际靠拢,尽可能多的利用实 物进行单词和句型的操练。 教学目标 : 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听说读写四个单词(shape, circle, square, star,);能听说读三个单 词(diamond, rectangle, tr-ia-ng-le); 2. 能运用 what shape is it?或what shape is the...? it's a/an...进行口语 交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以上单词及句型 2. 注意单词shape, rectangle, tr-ia-ng-le的正确发音 教学准备:

六种形的若干、卡片、一糖、剪刀、一白,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个打开的盒子。 教学程: step1.greetings and free talk a:t: good ?, boys and girls. s:good ?, mi ? b:t: hello,girl,do you like singing?/what do you like? s1: ? t: hello,boy,can you dance?/what can you do?. s2: ? t:what can i do?i can draw.now i am drawing.i am drawing some shapes.( 在黑板上画形、菱形、三角形,画)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each: “shape”出示卡片,用 she tape 帮助音,开火,拼写 。揭示: today,we ’ll learn unit 9 shapes.(加s) 2. t:if you learn well, i’ll give you a star. teach“star”,用car 来 帮助音,开火,拼写。 3. t: look,this is a magic box.(指板好的盒子)if you say the order: “what shape ,what shape?”(板)it’ll give you many nice things. 用不同的奏把what shape 个口令熟。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梳理)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first time of collective lesson preparation (sorting out the whole tex tbook) of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1

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第一次(整册教材 梳理)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年级:一年级数学 时间:9月2日 备课组长: 主备人: 参加人员: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教研主题:整册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 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 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册实验教材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

发酵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仿真

2 发酵罐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发酵罐温度控制系统实验平台是以一个7L 发酵罐为主体,罐壁设置有冷却套,相应的设立测温点和调节阀,通过阀门调节冷却套内冷却液的流量来实现对发酵罐内温度的控制,发酵罐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发酵罐示意图 在白酒发酵的过程中,发酵罐内由于酵母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生化反应热,热量的逐渐释放导致发酵温度逐渐上升。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必须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进行严格控制,罐内温度通过控制冷却夹套内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行降温,整套系统没有外部加热措施。罐内发酵反应热有一部分使罐内温度升高,一部分热量散失到罐壁和冷媒中,在此不考虑发酵体与罐壁之间的热量传递,罐内的热平衡方程为: ? =-Tdt mC Q Q 21 (2-1) 式中 1Q :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2Q :发酵过程散失的热量;m :反应物质量 C :发酵罐内反应物的比热容;T 发酵罐温度。 公式1-1可以写成: ? =?Tdt MC Q (2-2) 式中 21Q Q Q -=? 对公式1-2求拉普拉斯变换得: s m C T Q S S )()(=? (2-3) 即可由罐内的热平衡方程式可以得到发酵罐内的传递函数为: m C s Q T G S S S 1 ) ()()(= ?= (2-4) 考虑到在实际的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所以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中添加一个滞后环节。因此,用一阶惯性加纯滞后环节来表示,其传递函数为 mCs e Q T G s S S S τ-= ?= ) ()()( (2-5)

3 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结果 针对发酵罐中发酵对象大时滞、大时变、严格的非线性、多变量耦合等特点。采用了将模糊控制与预测控制结合的方法,利用模糊建模方法建立对象预测模型。将设定值与预测输入值之间的预测误差值及预测误差值的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模糊控制器再根据模糊规则来推理得到控制量,通过执行机构控制被控对象。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模糊控制系统结构图 3.1预测控制部分 预测控制算法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类似, 主要通过预测模型,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预测未来时刻系统输出,作为糊控制器的输入。 3.1.1预测模型 假设被控对象基于阶跃响应的预测模型向量为T N a a a a ],...,,[21=,N 为建模时域。则在k 时刻对系统施加一个控制增量Δu(k)时,即可算出在其作用下未来时刻N 个输出值的向量形式: )()()(k u a k y k y po m ??+= (3-1) 式中)(k y po 为k 时刻未加Δu(k)时的初始预测值,)(k y m 为k 时刻在Δu(k)作用下的模型预测值。 3.1.2在线校正 当k 时刻对系统施加控制u(k)时,利用预测模型即可得出未来时刻的输出预测值 )(k y m 。但是,由于实际存在的模型时变、非线性、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预测值会偏离 实际值,故在k+l 时刻要利用系统的实际输出y (k+1)进行在线校正: )]|1()1([)()(k k y k y h k y k y m m p +-++= (3-2) 式中h 为N 维误差校正向量,这里取0.11=h ,9.0=i h ,i=2,3...,N 。)(k y p 为校正后的预测值,经过移位后即可作为k+1时刻的初始预测值,用向量形式可表示为: )()1(k y S k y p po ?=+ (3-3) 式中S 为位移阵。

集体备课展示的发言稿

篇一:集体备课总结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成长教学反思中超越随着教育的发展,集体备课已成为我们校本教研 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解放教师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平台,是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机制。今天的集体备课,我是尝到了集体备课的甜头。在此,我作为一个参与者,现将今天集体备课活动感悟和反思与大家共同交流: 首先是我的感悟: 第一、集体备课为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难得的 “教学蓝本”。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书写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再次修改,集各人教案优点于一体,集体的智慧产生出了较为圆满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拓展思路,通过集体备课,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可以说,这次集体备课,我认为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第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往自己备课,有时会思路狭窄或出现知识错误。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三、集体备课帮我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增 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课备精了,学生学起来就感觉轻松了,教学效果就提高了。 第四、集体备课使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 享。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智慧的力量却是可以无限放大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与同学科、同班级教师探讨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三点是我对今天会议的反思和今后工作需要努力的方向: 1.加强思想认识,端正教研心态。首先我自己要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把握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组织好全乡教师的常识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老师方面,其实每一位老师在内心中都期待着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能给自己个人带来益处,使自己在业务上得到提高,可又往往或多或少地抱着“自卑”或“偷懒” 的心理。前者深怕自己的东西太幼稚太肤浅,所以常常与会静听,不发言,少表态;后者总想“偷工减料”,能不沾就甩手。这两种心态都缺少奉献精神,前者少思想交流,后者缺通力协作。因此,我们需要我们教师有一种可贵的心态,那就是学术交流的自由和平等。 2.加强课堂听课是检验集体备课效果的重要途 径。集体备课,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次集体备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学期集体备课计划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结合我校以往的经验,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要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使本年级的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并在现实中灵活运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实施步骤: 1.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3.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做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 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工业生产中有关温度系统进行控制,如钢铁冶炼过程需要对刚出炉的钢铁进行热处理,塑料的定型及各种加热炉、热处理炉、反应炉和锅炉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精确控制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而且,很多领域的温度可能较高或较低,现场也会较复杂,有时人无法靠近或现场无需人力来监控。如加热炉大都采用简单的温控仪表和温控电路进行控制, 存在控制精度低、超调量大等缺点, 很难达到生产工艺要求。且在很多热处理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一个较为通用的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单片机控制,这些控制技术会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不但使控制简捷,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还可以和计算机通讯,提高了生产效率. 单片机是指芯片本身,而单片机系统是为实现某一个控制应用需要由用户设计的,是一个围绕单片机芯片而组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这是单片机应用系统。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

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 1.陈岩《基于ARM 的远程控制温控系统的设计》一个基于ARM的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无线寻呼网络接收POCSAG编码的控制命令字,同时利用DIMF信号发送器将要反馈的数据通过公用电话网络以DTMF编码传送回去,从而实现了一个功能完整的远程控制系统,弥补了以往远程控制系统的不足同。 2.金凯鹏胡即明《基于模糊PID 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针对实时温度控制对象,算法远程温度控制系统是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并结合了模糊PID控制算法,利用其电路组成和设计原理,实现了对远程温度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功能.采集端主要实现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温度设定、无线编码发射、加热开关控制等功能;监控部分主要实现无线解码接收、温度显示、报警等功能模块.本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与无线传输结合. 3.王晓员《基于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设计》针对目前许多塑料反应炉温度控制不准确的现状,进行了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多点温度控制的硬件构建的设计.采用数字化温度传感器DS18820,TLC2543型号的12位开关电容运次逼近模数A/D转换器.成本低、可靠性高 4.王芳《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智能控制》温度控制系统是

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尊敬的省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谈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以及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的解读和教学设想。 第一板块,我们对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的整体理解。 本单元教材是讲述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这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板块,对第5课《灰雀》这篇课文教材的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 第三板块,说说我对《灰雀》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设计。

一、备教学目标 一、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备教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备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从人物的言语和神态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 动记录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活动日期:周次: 1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锐角三角函数和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尹士霞: 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日期:周次: 3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1、上次集体备课分工任务完成情况;电子教案打印下发情况; 已完成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5个教案 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进行拓展。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 (3)补充一些简单习题。 (4)完成第二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的复习小结,二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1-2)教案,下周一上交的FTP自己的教案文件夹中 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2)预测下周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3)讨论8、9节课的练习内容。 4、下次集体备课分工情况: 主讲人及主要内容: 王海涛: 第三次集体活动备课纪录 活动日期:周次: 5 参加人:魏金涛、刘玉霞、王海涛、王扬、尹士霞 缺勤:无 集体备课内容:

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流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室五月份集体备课现在开始!首先感谢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对语文教研室教学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提供这样宽敞舒适的环境,方便我们语文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其次还要感谢语文教研室全体教师为本次集体备课所做的充裕的准备工作。 现在首先由我来宣读本次语文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方案。 下面进行活动第一项:备教案。教案,是教师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任何一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都务必要做好两项最基本的工作——教案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作业、时间分配等。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书面形式,也是课前的初步计划。教案撰写提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即使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完成优秀的纸质教案依然重要。只有精心设计教案,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案的撰写虽然只是组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它是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前提。一.本次集体备课,备教案环节,我们主要是要明确如何完整地书写教案,下面由我来宣读教案的书写规范。请大家打开自己的教案,看看自己的教案书写是否完整规范。 一封面 1.2012年——2013年度二学期 2.专业:语文教研室 3.13级班 4.姓名 二. 教师课程表 1.完整填写课程表。 2.课程名称:语文 3.教师姓名 4.制表人签名 5.自2013年3月4日实施(新生班3月7日) 三.出勤统计表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同封面) 2.姓名 3.记录出勤情况,标注未出勤以及迟到学生。 4.记录学生课堂成绩。 四.教学计划(同上交教务处计划)

最新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讲解学习

学习资料 精品文档集体备课主持人发言稿 青冈县建设乡中心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参加建设乡中心小学的英语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这位是本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李诗剑老师,辅备人付巍老师,辅备人张丽丽老师,辅备人韩冰老师,我是主持人宋鸽。今天是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At the farm》中的第二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希望各位教师都能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多提宝贵意见,下面有请李诗剑老师介绍一下初备内容。 李: 宋:以上是李老师对教材分析这一部分进行的阐述,下面请在座的各位教师,就此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 韩: 付: 宋:大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部分已经达成了共识,下面请李老师谈一谈你的教学流程。 李: 宋:李老师的初备内容丰富多彩,每个环节紧紧相连,过渡自然,教学内容富有新意,请各位教师各抒己见。 张: 付: 宋:我对这一部分也有点小建议,根据课标要求,四年级学生应掌握复数形式的读音,那么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贯彻巩固性的教学原则,反复强调一下复数的读音,带领学生多读几遍,会加深对复数读音的理解。 韩: 李: 韩: 张: 韩: 付: 李: 宋:刚才,英语组教研室的各位老师针对《At the farm》这节课进行了研讨,大家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发表了意见,有补充,有质疑,也有赞赏,不但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有利地突破了难点。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搞好集体备课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真诚地期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留下宝贵意见。研讨到此结束,下面有请李诗剑老师为大家做教学展示,谢谢大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教案

1.天地人 课题天地人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班就接触过这些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看、读、说、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合作中突出识字重点。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2.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识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识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天、地、人”3个生字。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卡、识字大转盘。(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用时:4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 2.引问:你观察到 图中有些什么? 3.揭题,指导读课 题。 1.学生看课件欣赏图 片。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看到了蓝天、黄土地、 人物等。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6 1.引导学生看图 画,学习生字“天、地、 人”。 2.教师引导学生 1.学生仔细看图画。 2.学生根据图画自学 生字。 3.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1.图文连线。

分钟)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3.检查反馈,组织 学生汇报。 (1)指名认读生 字,检查掌握情况。 (2)出示生字卡 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 比赛。 (3)指名领读全 部生字,比一比,谁学 得最快。 (4)开火车读生 字,检查全体同学掌握 情况。 4.教师引领学生 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 字。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 字“天、地、人”,比一比 谁读得最准确、声音最洪 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学生根据老师出 示的生字卡进行抢答,最 先回答正确者获胜。 (3)2~3名学生做小 老师,领读生字,如果读 对了,其他同学跟读。 (4)学生以小组为单 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 字,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 又快又准,哪个小组就获 胜。 4.做摘苹果游戏,谁 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 果子就归谁了,最后看谁 的果子最多。 人天 地 2.摘苹果。 亲爱的同学们,你一共能摘 下()个大苹果。(备注: 只有认识才能摘下哟!) 三、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10分钟) 1.识字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上面 标有“天、地、人”的 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 盘,转到哪个字,就用 哪个字扩词并说一句 话) 2.组织学生游戏: 听字取卡。 1.两人一组,比一比 谁说词语、句子的速度最 快。 2.学生将自己听到的 生字卡片迅速拿出来,游 戏结束后全部拿对者获 胜。 3.组词,并写一句话。 天() 地() 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