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会计从业务核算型向业务管理型转变的加快,会计管理质量关系到银行的经营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会计管理在银行经营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是银行业竞争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银行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因此,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会计管理模式,加入WTO世贸组织后,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会计业务作为银行的传统业务,在银行业不断开拓与创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强化会计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已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共识。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状况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调查,发现各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和内部风险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如银行创新意识不足、制度落实不力、内控监督不实、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通过对商业银行出现原因的分析,来帮助银行业找到有效管理措施,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员工素质等,让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目录

一、调查的目的和主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查的基本状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存在的问题.. (2)

(1)缺乏创新意识 (2)

(2)人员素质不高 (2)

(3)制度落实不力 (3)

(4)缺乏有效监督 (3)

四、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

(一)技术依赖性强,系统维护难度增加 (3)

(二)业务复杂,有关人员素质不适应需求 (4)

(三)制度建设滞后,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4)

五、对策与建议 (4)

(一)加强系统控制,防范技术风险 (4)

(二)加强管理控制,防范人为风险 (4)

(三)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提高相关人员素质 (5)

参考文献 (6)

对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主旨

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弱化,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产生了一系列案件。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经济案件其数字是历年来少有的,也是触目惊心的。2000年,国家审计署组织了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及其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级分行、526个县级支行1999年度资产负债及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的审计,发现各类涉嫌犯罪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2001年审计署对中国银行总行、7个省级分行及巧O多个分支机构2000年度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发现大案要案22起,涉案金额27亿人民币,涉案人员35人。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查出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件,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2003年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21个分行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案金额69亿元(见国家审计署历年审计报告)。2005年1月中国银行某支行6亿存款被神秘卷走。该案涉及金额已超过10亿人民币。最近银监会首先将中行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等诸多问题。”以上这些数字足见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基础工作中存在会计核算不严密,会计管理不严格,会计控制不得力状况。为此,笔者对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展开调查,以期找到破解商业银行会计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笔者历时4个月时间,分别对首都北京、沿海城市广州、边远城市内蒙古等三地16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会计管理状况展开调查,并参考全球、全国相应指标,着重研究全日制有报酬的商业银行财会工作人员。本文主要报道调查的16家商业银行财会管理工作情况。

调查过程中,采取原始研究分层方便抽样调查16家商业银行,由被抽样的16家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填写调查表。并由负责人及两名调查员分别查阅机构电子档案、纸质记录,包括财务报表、会计人员情况登记表、机构财务财目档案等,以核实填表内容。

三、调查的基本状况

(一)商业银行会计管理现状

(1)“扁平化”。商业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就是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撤销原来机构设置上的多重行政级别,减少管理环节,实现管理行与营业网点间一对多的点对点管理,通过精简网点、精简管理人员,设立运行中心、金库中心、督导中心,实现集中核算、集中监督、集中管理,通过集中管理人员和整合业务系统,实现会计管理的独立性和广泛性,减

少协调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建立全新的会计管理框架。有的行实行了全面的“扁平化”改革,有的行则有一定的侧重点。如北京王府井分行,2001年在全国建行系统率先对市区分支机构实行全面的“扁平化”管理改革,一方面下属机构从原来的30个,精简至现在的7个,另一方面全面精简管理人员,并实行营业经理(会计主管)委派制,全面监督管理网点业务,营业经理直接对市分行负责。市工行则是较早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监督的典型。

(2)“集中化”。一方面是网点业务集中处理。目前,商业银行业务操作基本实现了前后台分离,即前台数据录人,实时传递到后台运行中心进行账务处理,跨网点、跨行统一由运行中心进行清算。通过数据集中处理,提高账务的实时性,实现跨网点的通存通兑、业务查询,同时,清算资金统一进出,减少了风险源。另一方面是不同业务的数据集中。以前银行各类业务系统以业务种类为中心,分部门开发实施,标准不统一,自成体系,相互独立,数据的交换显得繁琐和低效,如对公、储蓄、信贷、资金、清算、国际业务等系统相互不联接,业务数据分散存放,不利于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决策。新型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系统对原来的会计核算系统、储蓄业务系统、出纳业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信贷业务系统等进行了集成、整合,通过模块化管理,使其涵盖内容更广、更全面、更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系统数据的共享,便于业务统计和数据分析。另外,临柜业务也从原来的条块分割,发展成为综合化,并实行单人临柜,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

(3)“信息化”。银行业务信息化包括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运用。银行业一直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始终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目前全部实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管理、账务、清算、结算等方面的信息化过程,数据的实时传递、实时账务处理、综合数据的查询和跨行资金清算都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银行会计“扁平化”管理的基础,信息技术水平决定了银行的服务水平,决定了银行会计管理的效率,也决定了银行的竞争力。

(二)存在问题

(1)缺乏创新意识

各银行均存在按部就班,照搬照用的问题,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没有创新性,完全依附于旧有的管理模式,并且在套用的过程中又有着严重的走样问题,基本谈不上标准化会计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普遍关注,但从目前会计核算工作来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明细分类核算与总分类核算不相符,账款不符,账凭不符,账据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的问题。如北京光大银行,2008年会计台帐帐目不全,1月份丢失6-8日台帐,5月份涂改7处等等,基础工作不规范的问题相对突出。二是银行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银行经营成果核算不真实,目标利润弹性大,账外经营、截留利润、虚列成本、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纪现象依然存在。如内蒙古远方银行,小金库存现金68万元,属于帐外经营款。如此问题在各家银行均有存在,会计管理不到位,会计控制失效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操作中有章不循,违反制度规定办理会计业务,会计岗位设置未严格执行“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存在一手清现象。特别是广州的白云山银行,在笔者调查的3天里,会计间自行调串班制,续续三天单独值班上岗,帐目一手清,牵制、制衡机制发挥不了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调研报告

关于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企业概况 7月8号,我对的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是对现在银行的发展状况、所开展的业务情况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解,从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得知识,同时也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下面我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 ⅩⅩ农商银行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至今已有六十年发展历史的ⅩⅩ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Ⅹ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ⅩⅩ农商银行”)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截止至2014年拥有注册资本19亿元,下辖1个总行营业部和107家支行,是ⅩⅩ历史最悠久、营业网点最多、服务面最广、盈利能力突出的本土法人银行,也是ⅩⅩ最大的涉农贷款银行和拥有中小企业客户最多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等监管指标均居国内银行业优秀行列。曾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农村金融机构,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6年为“ⅩⅩ纳税贡献百强企业”。 据调查了解,ⅩⅩ农商银行ⅩⅩ支行成立于2013年,地处居民住宅要道的交口处,所以周围居民较多。除国家法定假日外,平时照常营业,每天的营业时间为上午的8点30到下午的5点。该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 吸收人民币公众存款; 发放人民币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 办理国内结算; 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 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 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 从事同业拆借; 从事银行卡业务(借记卡); 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 提供保管箱服务; 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主要的业务是存取款和对公业务,使用的结算方式为日清月结,每日结算。最常使用的银行卡分为:贷计卡(无须存款,可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借计卡(储蓄卡,不能透支)、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紧迫。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特点。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这种积弊的消极越发凸现出来。譬如,当人民银行决定于2000年9月21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以及300万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利率,迈出改革利率制度、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的时候,据了解,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确定其各自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时,手头并没有完备的成本资料。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相关信息的,能够制订出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考虑到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集中在哪里?是否该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毕业论文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

交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交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摘要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表格式报告,是企业向外界传输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财务报表是历史性的静态文件,要进行有效的决策,还要对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资料加工、整理,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只有在财务报表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得到确切的企业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指导决策。本文以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依据,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方法来分析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到2012年的财务数据,探求近年来财务指标变化趋势和原因。同时,本文还引入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参照性的企业,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财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最后根据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交通银行财务比率 Abstract Although financial statements provide materials of financial position and managing achievements in enterprises, but apparently, it can not provide the accurate information. On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can it make the information user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of financial position and managing achievement in order to guide the decis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ny’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report analysis, applying multipl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ratio

银行管理会计

银行管理会计 一、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管理机制——目标管理责任制。 1、责任会计制: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核心 责任会计制是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商业银行内部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不同的责任中心,并对各责任中心的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一套专门制度,是管理会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内容如下: (1)划分责任中心。分部门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部门为责任中心;分产品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产品营销部门、处室、科组或团队为责任中心;分客户管理体制可以银行内部各客户经理、客户营销服务处室或客户营销团队为责任中心。商业银行还需按部门权责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划分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利润中心通常包括信货业务部、中间业务部和营业部等部门,其收入和成本可以清晰地分辨。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利润同部门预算利润比较。成本中心通常包括人事部、办公室和机关服务中心等部门,其基本上没有银行业务所产生的收入及支出,只负责对银行内部提供后勤服务、自行产生租金、折旧和人事费用等成本,并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与考核,主要是一定期间的实际成本同预定成本比较。 (2)明确各部门的收益和成本项目。明确收益项目较为简单,明确成本项目则较为复杂:①设立部门成本收集方法;②明确各种成本处理方法,区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全行性费用;③明确各部门成本核算分摊流程,区分直接费用、全行性费用和未能及时处理分配的费用;④设定成本分摊基础,如员工数、使用面积或存放款平均余额等;⑤明确责任成本制度,各部门只需对可控成本负责。 (3)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实行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内部资金价格是部门核算的关键,既可用于衡量存贷部门等内部机构的业绩,又具有杠杆作用,可引导资金流向;内部资金价格还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如存款部门将存款“卖”到“内部资金市场”、信贷部门从“内部资金市场”买入资金发放贷款,都存在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利率、期限缺口等问题。通过这些内部资金的交易过程可以进行缺口风险的量化、转移和控制。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确定要以成本、市场或经营战略为依据,定价政策要透明、公平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主要对象,具有货币创造能力,并提供日趋多样化服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它与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只有它才能吸收可签发支的活期存款,是唯一能够创造和收缩存款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因此,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商业银行有很多种定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即使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同,定义也不同。我国《商业银行法》所作的定义,具有合理性和时代性。但最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我国商业银行正慢慢地适应世界潮流,业务也逐渐多样化。因此,结合我国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实际,兼顾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我们对商业银行做以下定义:“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开展贷款和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二、商业银行的产生 (一)货币兑换也和货币经营业 商业银行的先驱是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而出现的货币兑换业。货币兑换商所开出的凭据,便成了早期的“汇票”,最初的汇兑、结算业务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原先的货币兑换业逐渐演变成为货币经营业,而原先的货币兑换商也变成了货币经营商了。 (二)早期的银行 货币经营商根据经验改变了以前实行全额准备制以防客户体现的做法,,实行部分准备制,所吸收的存款除了一部分以应付日常的提现外,其余的均用于贷款取息。此时,货币经营业就演变为集存款、贷款、汇兑、结算业务于一体的早期银行。 (三)现代商业银行的形成 现代商业银行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期高利贷性质的银行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融通的需求,客观上迫切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以支持和推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三、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 由于各国商业银行产生的条件和社会生产发展的环境不同,各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范围和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历史上看,商业银行基本上是遵循两种模式发展起来的。传统式的英国模式和综合式的德国模式。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及国际金融领域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与经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显现出新的趋势,趋向全能化、综合化经营。 四、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发展到今天,其共性都是: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具备一般企业的基本特征。商业银行和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须的自有资本,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为目标。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它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的活动范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其经营对象是货币和货币资本这种特殊的商品,包容了货币收付、货币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金融服务。由于货币资本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服务于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个个儿环节,所以,它比其他企业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在社会再生产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其他工商企业无法比拟特殊作用。

商业银行实践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实践调查 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商业银行实践调查报告 一、引言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小社会,在湖南商学院已经两年了,我们已经渐渐地适应了这个小社会的生活。然而作为大学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暑假作为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契机自然不可浪费。于是,我于7月1日至9月1日在兴业银行湘潭支行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实践调查。此次实践的目的主要是在于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以及其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其次就是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 二、概述 调查时间:7月1日至9月1日 调查地点:兴业银行湘潭支行 调查内容:会计对公业务及储蓄、信用卡、贷款业务等 调查目的:了解商业银行以及其在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 调查意义: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理解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 三、银行实习调查内容 1、了解商业银行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从社会在生 2 2020年4月19日

产过程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工商企业经营的条件。 (1)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从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模式,商业银行主要融通短期商业资金,具有放贷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此种经营模式对银行来说比较安全可靠。另一种是德国式,其业务是综合式。商业银行不但融通短期商业资金,而且还融通长期固定资本,即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中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为了适应中国分业经营的现时特点和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经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新《商业银行法》对原来商业银行法不得混业经营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2)商业银行的职能 ①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②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除了作为信用中介,融通货币资本以外,还执行着货币经营业的职能。 ③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 3 2020年4月19日

商业银行报表分析的指标与方法

商业银行报表分析的指标 一、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是对商业银行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盈利性 1.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1)资本利润率 100%/?=资本总额利润总额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 (2)资产利润率 100%/?=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是衡量商业银行总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 (3)资本乘数 定义:100%/?资本总额资本乘数=资产总额 用风险乘数来表示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100% 100%//100% /??=??=?=资本乘数资产利润率资本总额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本总额利润总额资本利润率 2. 盈利能力的具体评价指标 (1)营业收入利润率 100%/?=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 (2)营业收入毛利率 商业银行的毛利额即各项收入扣除配比成本,以下五部分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毛利额: 出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其他业务净收入=其他-汇兑损失汇兑净收益=汇兑收益 收入-手续费支出手续费净收入=手续费 融企业往来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收入-金金融企业往来净收入= 支出利差=利息收入-利息

() 营业收入其它业务收入净收入+汇兑净收益+业往来净收入+手续费 利息收入毛利+金融企营业收入 营业毛利营业收入毛利率 ==/ (3)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表明商业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资产的管理运作效率。该指标越大,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周转越快,单位资产能获得的营业收入越多。 (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获取现金满足客户提存现金和贷款需求的能力。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个方面。资产流动性指商业银行以最小的损失将资产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以合理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现金的能力。 1. 流动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1)存贷比例 %100/?=存款期末余额贷款期末余额存贷比例 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流动性低的贷款占存款的比例越高,则商业银行流动性越差。 (2)核心存款比例 %100/?=总资产核心存款核心存款比例 核心存款指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不随经济条件和季节周期的变化而变化的存款,是存款结构中最稳定的部分,一半不会随意产生流动性需求。我国目前的核心存款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和除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外的单位定期存款。 这个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总资产中由核心存款来源的资金对总资产的支撑度,该指标越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越强。 (3)资产流动性比例 %100/?=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资产流动性比例 其中,流动性资产一般专指银行的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黄金、超额准备金存款、一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往来款项轧差后资产方净额、一个月内到期的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摘要】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演进,是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结合考察管理会计研究焦点的演变及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试图从中得出对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和实务运用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管理会计、核心、措施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加之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性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 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调查报告

理 财 规 划 调 研 告 商业银行理财规划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以美国为首的各国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早日复苏。我国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双重影响,物价飞涨,CPI高企不下,老百姓手中本来就不多的钱又急剧缩水。因此,如何让自己口袋里的血汗钱保值增值,已经成为了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的问题。股票、基金、债券,甚至股指期货等都让老百姓双眼发光,乐此不疲。而在这其中,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且听下文分解。 关键字:商业银行、理财规划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首先,在我国金融市场的环境下,毋庸赘言,银行系统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非常又优势的。并且,个人理财业务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的。随着我国国民个人财产的增长,银行也将原本把企业等作为主要客户的策略,慢慢倾向于把个人理财业务为主要盈利增长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各银行个人理财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地从城市的各个角度脱颖而出,各种品牌“量身定做”、“一对一”等词汇充斥着媒体报道。如招商银行推出“快易理财”、“酒店预定”、“贵宾等机”、“远程医疗紧急救援”四项个性化服务项目;兴业银行推出“自在增利”业务;工行继“理财金账户”后推出了金融@家,从根本上突破了银行柜面服务的地域和时空限制;农行的金钥匙金融超市,让各阶层的顾客享受“一站式”贵宾化服务;中信的理财宝;民生的钱生钱也都在从尽可能提高客户的收益方面突出自己的影响力。 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各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二、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理财产品单一,缺少个性化产品,各大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 由调查问卷中,对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各项了解比例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主要个人理财业务,无外乎是储蓄、股票、基金、保险等。 就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客户在任何一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服务基本上是没什么区别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无疑是对有区别的客户给予了没有区别的服务,对于那些收入不同,风险偏好不同的客户,根本无法满足他们对个人理财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目前银行针对普通人的“个人理财中心”的服务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纵观国外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非常的细化。相比于国外,这也与我国对商业银行的政策体制也有关系。目前我国金融业属于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限制条件多,对于有些产品也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 2、个人理财业务宣传不到位。 由调查问卷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客户还是从亲戚朋友这个渠道来购买个人理财产品的,另外营业厅宣传册和理财人员介绍则成为了银行营销主力。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研究 R esearch on the A pplicati on ofM anage m ent A ccoun ti ng i n Co mm ercial Banks 肖文东1,2 X IAO W en dong (1 中国农业银行 北京 100005 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00872) [摘 要]管理会计是现代商业银行实现优良业绩的重要工具。笔者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历史演进出发,阐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及国外同业中的应用现状,然后试探性地提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管理会计 商业银行 业绩 [中图分类号]F81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1)04-0001-05 考察国际上业绩优良的商业银行,如花旗银行、劳埃德银行和美洲银行等不难发现,它们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借此实现了对机构、产品、条线、部门、客户和员工的多维度业绩评价,有效支撑了价值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反观中国商业银行,大多数仍以基于财务会计的机构维度的单维业绩衡量为主要管理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管理决策需要的各业务单元和客户的盈利能力、成本状况和风险程度信息无从获取,从而在发展战略、资源配置、激励机制和产品定价等方面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一、管理会计文献回顾 一般认为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20至30年代。1911年,泰罗发表了著名的 科学管理原理 ,与之相关的 预算控制 、 标准成本 、 差异分析 等技术方法很快被引入到会计体系中来。1922年奎因坦斯(H W Quaintance)出版了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 ,书中首次提出了 管理会计 一词。1929年学者海斯在 供经理控制用的会计 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之后,研究者陆续提出了成本习性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等管理会计基本方法 。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开始了战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时期。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明显受到了新的经济环境的冲击和挑战,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应运而生。基于此,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现代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穆尔(M oo re)和杰德凯(Jaedli k e)合著的 管理会计 、纳尔逊(N elson)和米勒(M iller)合著的 现代管理会计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不确定条件下经济学研究成果和统计决策理论的发展,促使管理会计学研究者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管理会计进行反思,进而逐步将行为科学 、代理人学说和信息统计学引入管理会计的研究,使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进一步得到拓宽。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是卡普兰(K aplan)和阿特金森(A tk i n son)合著的 高级管理会计 (Advanced M anageria lAccounti n g)。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转向如何推广和应用,碰到了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的挑战。因为,在之前二、三十年的研究中,管理会计的实务技术方法的革新较少,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1987年卡普兰与约翰逊出版的专著 相关性消失:管理会计的兴衰 轰动了会计界,认为应改变管理会计从属于财务报告而与规划和控制不再相关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三个领域:管理会计在组织变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收稿日期:2011-1-16 作者简介:肖文东,男,山西人,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管理会计。 这一时期的代表研究成果还有哈里森1930年出版的 标准成本 、 利润工程学 促使企业盈利的应用经济学 等。 美国学者阿格里斯(Argris)发表的 The I mpact of Budgets on People 一文,被认为是最早注意和研究管理会计行为特征的研究成果。 1974年英国学者Anthony H opw ood指出, 会计程序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

上海市内资商业银行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doc 17页)

上海市内资商业银行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doc 17页)

上海市内资商业银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上海市内资商业银行业总体情况 一、上海市内资商业银行业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上海地区共有内资商业银行15家。其中:(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4家,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2)其他商业银行10家,分别是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中信实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分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地区总部、福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分行;(3)地区性银行一家,是上海银行。 上海市内资商业银行按资金规模的排名表 (截止2002年6月底) 名次行名资金运用规 模(亿元) 各项贷款合 计(亿元) 各项存款合 计(亿元) 2002年上半年 大致盈利水平 (亿元) 1 工商银行2217.06 1964.78 2365.47 18.48 2 上海银行1227.28 692.98 990.51 5.75 3 建设银行1051.5 4 976.26 1424.46 13.24 4 农业银行1039.27 931.03 1240.67 9.92 5 交通银行551.30 393.12 549.08 4.03 6 中国银行506.90 451.72 535.78 0.78 7 上海浦发457.18 428.10 608.23 3.83 8 民生银行302.45 204.15 280.56 1.65 9 光大银行272.77 233.20 222.67 1.21 10 招商银行245.85 154.67 269.90 2.79 11 福建兴业168.63 137.50 157.38 1.68

交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

摘要 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表格式报告,是企业向外界传输财务信息的主要手段。然而,财务报表是历史性的静态文件,要进行有效的决策,还要对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资料加工、整理,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只有在财务报表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决策者得到确切的企业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而指导决策。本文以公司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依据,主要通过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方法来分析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到2012年的财务数据,探求近年来财务指标变化趋势和原因。同时,本文还引入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参照性的企业,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财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最后根据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交通银行财务比率

Abstract Although financial statements provide materials of financial position and managing achievements in enterprises, but apparently, it can not provide the accurate information. On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can it make the information user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of financial position and managing achievement in order to guide the decis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o f company’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report analysis, applying multipl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ratio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o on, analyze the key financial data an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BANK OF COMMUNICATIONS from 2010 to 2012. Finally, review the company’s financial position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point out some problems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s analysis BANK OF COMMUNICATIONS Financial Ratios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研究.doc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一、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的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管理会计绝非拿来主义,单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系统或者仅仅依靠技术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设计难点。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困难 作为构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前提,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也是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备工具。所谓“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中心按照一定的规则与业务单位全额有偿转移资金,以达到明细核算资金收益或成本、分离利率风险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合理确定内部资金拨付利率是计算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关键,内部资金利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成本内用的转嫁,损害资金买卖双方的利益。目前,我国银行业实现全额资金集中后,定价模式和定价方法优化为期限匹配模式下的收益率曲线法。受外部金融环境不完善的客观因素制约,外币利率虽然已基本市场化,但作为主体业务的人民币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利率的双轨制导致商业银行缺乏统一、公允的人民币市场收益曲线,加上市场收益曲线受商业银行费用配比、运营成本、税务成本、风险成本以及资本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以及外部监管政策、税务规定等密不可分,反观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国际一流的管理理念,绩效考核指标设计和系统平台体系仍处于萌芽阶段,完全照搬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实施经验行不通。 (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仍不健全

对商业银行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通过经营控制与管理控制对一定时期内工作进行预算,以便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控制,还要通过编制面向流程的预算,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预算管理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滞后问题:一是部分银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存在短期性和局部性,缺乏长期经营目标,使全面预算管理无法作为银行的发展战略而真正贯彻执行;二是预算编制死板,缺乏科学的市场调查,多数商业银行预算编制上仍采用定期预算和增量预算法,预算编制过程很难揭示成本消耗的根本原因;三是预算的执行与业绩考核脱节,很多银行在业绩考核中并没有加入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过于粗放,仅计算出预算执行占比情况,得出一个比对结果,并不影响各机构业绩考核及评价,预算目标形同虚设,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三)运营成本的划分方式仍需不断优化 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责任中心体系框架下,实现运营成本划分就是要确认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即不仅要考虑直接成本,还要考虑分摊的间接成本。作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运营成本的划分涉及全行各个部门,流程复杂,部分需要人为判断的成本划分环节容易出现数据偏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最终影响管理会计盈利评价的精准性。目前,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在运营成本划分上基本采用传统的成本分摊方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机构和业务线维度的成本核算问题,但在核算产品和客户成本的实践中,由于情况的复杂性,成本并非由单方面诱发,或者诱发因素不明显,责任部门在确定分摊因子时难免有时会使用相关性不高,甚至与实际成本动因无关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练习题

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1694年,( D )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 A、威尼斯银行 B、阿姆斯特丹银行 C、汉堡银行 D、英格兰银行 2、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 C )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交通银行 B、浙江兴业银行 C、中国通商银行 D、北洋银行 3、商业银行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这种职能被称为商业银行的( A )职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4、( A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清算中介 D、调节经济的职能 5、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 B )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6、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这种功能被称为( C )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银行的普通股股东拥有表决权 B、银行的优先股股东拥有表决权 C、股东大会有权选举董事和监事 D、股东大会可以决定银行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8、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 C )。 A、安全性目标 B、流动性目标 C、盈利性目标 D、合法性目标 9、属于商业银行一级准备的是( C )。 A、短期证券 B、短期票据 C、库存现金 D、存款 10、商业银行是( B )。

A、事业单位 B、特殊企业 C、国家机关 D、商业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有( ABCD )。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信用创造职能 D、金融服务职能 2、现代商业银行产生途径有( AB )。 A、早期银行转变过来 B、股份制形式组建 C、货币兑换 D、货币经营业 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 BCD )。 A、政策性 B、安全性 C、流动性 D、盈利性 4、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ABD ABCD)。 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汇率风险 D、经营风险 /*注:按人大教材庄毓敏的观点是: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P22,按机械工业刘毅的教材是: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 三、判断改错题 1、商业银行必须在保证资金安全和正常流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其高负债。(√) 3、信用创造是现代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特点。(√) 4、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可以无限制创造。(在货币乘数下无法无限创造) 5、信用创造是现代商业银行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一个特点。(√)

商业银行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商业银行服务质量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各个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地理位置、服务水平、个人用卡习惯、银行的社会名誉度等等因素都成为影响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银行服务质量,现对银行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将调研报告汇总如下: 一、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客户选择银行首要考虑的因素、对银行服务质量的评价。 (一)客户选择的银行首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各城商行的发展主要依靠的仍是传统业务,即在银行卡办理基础上进行电子银行、理财产品等零售业务的进一步营销促进。 通过我行进行的客户无记名问卷显示,有30%的客户会选择就近的银行进行业务办理,有32%的客户会因为银行的服务态度好坏而选择银行,有接近35%的客户把业务办理等待时间放在第一位考虑,还有2%的客户受其他因素影响来选择银行,这当中个人情感因素和用卡习惯占了主导。 (二)银行服务质量的评价 消费者去银行柜面主要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业务,还有部分是办理投资理财业务。四大国有银行由于成立时间长,社会口碑较好在中老年客户心目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并且四大国有银行网点分布较多,满足了消费者近距离办理业务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于庞大的客户群体导致四大国有银行业务办理时效性变差,导致服务效率偏低,客户满意度偏低。 二、调研分析: 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低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总体分析原因主要有:(一)银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银行客户素质参差不齐 银行承担了大量传统型结算业务,如:代发工资,代收水、电费等业务,大量的中间业务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统计显示这些低端业务占据了大量的银行资源,影响了银行的服务效率。虽然银行开设了ATM、VTM、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自助服务,但是由于银行客户素质参差不齐,相当的客户难以接受这些功能,还是忠于传统的服务模式,使这些业务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自助服务功能不全面,经常出现故障,也导致了柜台人满为患,影响了服务的质量。 (二)服务时间太长,造成了银行网点客户排队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金融市场间的开放,人们的金融投资理财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于股票和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涉足证券市场,导致银行网点受理基金、理财开户的,理财产品购买的数量成倍增加。这些业务通常都是银行的复杂业务,办结通常需要10-20分钟,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银行员工的服务时间,以至于出现了银行网点客户的排队现象。 (三)银行营业网点和人员相对不足,银行员工的业务技能同质化,缺少专业人才 银行基层一线员工技术仍然处于技术操作阶段,只能用于处理一般的传统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