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设计偏心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设计偏心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设计偏心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设计偏心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设计偏心套零件的机械工艺规程

及工艺装备

学号:

姓名:

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艺课程设计

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偏心套零件的机械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偏心套,锻造毛坯,大批量生产

主要任务:完成零件分析,制定工艺规程。

目录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1

1.1 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1

1.2 主要加工表面及要求----------------------------------------------1

二、毛坯的选择------------------------------------------------------------2

2.1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及类型 ----------------------------------------2

2.2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2

2.3绘制毛坯图-------------------------------------------------------2

三、基准的选择------------------------------------------------------------3

四、机械加工路线的拟定----------------------------------------------------3

4.1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3

4.2拟定加工路线-----------------------------------------------------4

五、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5

六、选择机床及工艺设备----------------------------------------------------6

6.1选择机床---------------------------------------------------------6

6.2选择刀具 --------------------------------------------------------6

6.3选择夹具 --------------------------------------------------------7

6.4选择量具 --------------------------------------------------------7

七、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8

八、填写工艺文件 --------------------------------------------------------15

8.1工艺卡 ---------------------------------------------------------15

8.2工序卡 ---------------------------------------------------------16

8.3工序卡 ---------------------------------------------------------17

8.4工序卡 ---------------------------------------------------------18

8.5工序卡 ---------------------------------------------------------19

8.6工序卡 ---------------------------------------------------------20

九、参考文献-------------------------------------------------------------21

附图-----------------------------------------------------------------22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1.1零件的功用、结构及特点

偏心套的功用在预精轧机轧轴承座装配中,安装于传动轴的一端,其另一端经万向联轴器与齿轮箱相连。传动轴通过滑动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装配于偏心套内孔中。偏心套通过轴承套装配于轴承座中。偏心套的蜗轮与手动调整机构的蜗杆相齿合。

偏心套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内孔表面和外圆表面。主要配合面为Φ60孔,Φ120外表面。该零件属特殊形状零件,但复杂程度一般。由于偏心套在工作时承受一定的力,因此要求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和韧度。

1.2主要加工表面及要求

1)偏心套内孔

孔径Φ60的孔是内装配表面。表面粗糙度Ra为0.8um。孔端面位置尺寸为90mm,内孔圆柱度公差为0.01mm。

2)偏心套的外表面

表面直径为Φ120.表面粗糙度为0.8um。与内孔表面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圆柱度公差为0.01mm。

3)偏心套的中间

直径为Φ100.表面粗糙度为1.6um。

4)偏心套的键槽

键槽尺寸为20*64.5.圆柱度公差为0.01mm。

二、毛坯的选择

2.1 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

1因零件材料为合金钢,这里要中批量生产,偏心套的尺寸不大,但是每个表面都必须加工,所以毛坯选用摸锻成型。

2选择以零件最高线且平行于偏心套对称面为分型面,采用带芯的分模造型,课多件同时浇注,钢液由两边模孔流入。

3 偏心套属于特性零件,且加工过程中利用表面定位二度较多,故零件毛坯选为粗锻件,锻件的公差等级为IT9。其加工余量为:a=7 b=10 c=6.

2.2 确定毛坯的技术要求

1)锻件不应有裂纹、砂眼和局部疏松。与孔及夹渣等缺陷。

2)热处理58—64HRC,以消除内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材料为Gcr15.

4)未注倒角为0.5*450

5)选择带孔圆盘类锻件。

2.3 根据加工件图,各加工表面加上机械加工余量,控制毛坯图,并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画出毛坯图。

见图纸。

三、基准的选择

偏心套零件有较多尺寸及其形位公差是以Φ60H18及其端面为设计基准。因此必须首先加工出Φ60的孔及其端面,为后续工序仆为基准。根据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确定个加工表面的记住如下表:

四、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4.1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

根据各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的要求,选定如下加工方法:

Φ600+0.043孔的加工方法:粗镗—半精镗—磨孔

Φ120+0.02+0.043端面的加工方法:粗车

Φ120+0.02+0.043外轮廓的加工方法:粗车—精车

Φ100凹槽的加工方法:粗车

内孔键槽的加工方法:粗插—精插

具体加工方法的分析如下:

Φ600+0.043孔公差为0.043mm,表面粗糙度为0.8um,7—8级经济精度,查表4-3,可采用:粗镗-半精镗-粗磨

两端面:公差等级为14级,经行粗车。

Φ120+0.02+0.043表面公差为0.023mm,Ra=0.8um,查表4-4,可采用:粗车-精车。

Φ100的键槽:粗车

内键槽:粗插-精插

4.2 确定加工工艺路线,其路线如下:

五、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加工余量可采用查表修正发法确定。确定工序尺寸的一般方法是:由加工表面的做好工序往前推算,最好工序尺寸按零件图样的要求标准。当无基准转换时,同一表面多次加工的工序尺寸只与工序(或工步)的加工余量有关,当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用工艺尺寸链解算中间工序对按“单向”“入体”原则标准,但毛坯和孔心距尺寸公差带一般取双向对称布置,中间工序尺寸的公差可从相应的加工经济精度表查得。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和加工工艺,查各种加工余量表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如下:

六、选择机床及工艺装备

6.1 选择机床如下:

6.2 选择刀具

该零件无特形表面,成批生产,一般采用通用和标准刀具。

工序10 选用单刃镗刀,镗杆直径为150mm,镗刀头直径或长度为12mm。

工序20 选用磨轮,直径为50mm,宽度为50mm。

工序30 端面和倒角用Kr=450端面车刀,外轮廓用Kr=600的外圆车刀。

工序40 端面和倒角用Kr=450端面车刀,外轮廓用Kr=600的外圆车刀。

工序50 用刀头宽度为10mm,两刀尖磨出R3圆角的成形车刀。工序60 键槽插刀。

6.3 选择夹具

该零件属批量生产,一般采用标准夹具。

6.4 选择刀具

该零件属成批生产,一般采用通用量具。

工序10、20、60采用游标卡尺、内径千分尺。工序30、40、50采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

根据生产类型和满足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各工序所选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如下:

工序号工序内容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

10粗镗Φ600+0.043的孔T68卧式镗床单刃镗刀游标卡尺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方向机电一体化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学号 06080729 姓名张森 指导教师 题目名称 CA6140车床拨叉 设计时间 2011年3-6月 2011 年 5 月日

目录 一、序言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三、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4) 四、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8) 五、工序设计 (10) 六、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 (12) 七、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15) 八、设计心得 (17) 九、参考文献 (18) 十、附图 (19)

序言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基础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这次课程程设计是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血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本次设计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变速齿轮拨叉,用于双联变换齿轮的啮合,输出不同的转速,已达到变速的目的。该拨叉应用在CA6140车船的变速箱变速机构中机构中。拨 孔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双叉头以φ22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销钉经8mm 联变换齿轮的槽中。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杆,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头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动,拨叉脚拨动双联变换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换转速,从而改变车床的主轴转度。 该拨叉在改换转速时要承受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的作用,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韧性,以适应拨叉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孔mm(H7)和锁销孔φ8mm,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重点予以保证。 图1-1 拨叉零件图 2.零件的技术要求 CA6140车床拨叉技术要求表1-1

机械机电毕业设计_减速器设计过程及种类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教案 A 、总论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与内容 1、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总体来说,目的有三个: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 2)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计算、制图、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得到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任务由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出,内容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数据、设计条件和设计内容等。格式如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1 设计要求(包括主要指标、数据及工作量) 1.1 传动系统示意图 1.2 原始数据 1.运输带的拉力F= N 2.运输带工作速度V= m/s 3.卷筒直径D= mm 1.3 设计条件: 1.工作条件:锅炉房运煤(室外、多尘);两班制,每班工作四小时;空载起动、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 2.使用期限及检修间隔:工作期限为8年,每年工作250日;检修期定为三年; 3.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生产几十台,无铸钢设备;

4.设备要求:固定; 5.安装形式:卧式; 6.生产厂:校办工厂。 1.4 工作量 1.减速器装配图A0(A1)一张 2.零件图1~4张 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6000~8000字2 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封面(标题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目录(包括页次) 设计任务书 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简单说明并附传动简图) 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传动装置的运动及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轴的设计计算 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键联接选择和计算 联轴器的选择 减速器的润滑方式和密封类型的选择润滑油牌号的选择和装油量计算 减速器附件的选择与设计 减速器箱体的设计 设计小结(体会、优缺点、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名刚主编.机械设计,第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2 卢颂峰,王大康主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3 毛振杨等编、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 4 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机械零件设计指导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 5 陈铁鸣主编.新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6 王科社,滕启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1年 7 周开勤主编.机械零件手册,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8滕启,米洁,王科社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指南,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学院,2002年 指导老师签字: 年月日 1)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2)原始数据: (1) 表4 任务分配

ca6140车床套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序卡片【6张】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2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 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三爪卡盘 车床CA6140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z) 主轴 转速 (r/ min) 切削 速度 (mm/s ) 基本工 时min 2 1 2 3 夹φ75外圆,粗车一端面,车 外圆φ42.4,长43,外圆φ45.4, 长41,外圆φ70,长5 钻内孔φ23 扩孔φ24.8 掉头装夹,粗车相同参数 切断 45°硬质合金 车刀 Φ23麻花钻 Φ24.8扩孔钻 切断刀 游标卡尺43 45 5 90 90 35 6 4 2 1 1 1 3 3 2 0.6 0.6 0.6 0.20 0.56 500 500 560 200 250 117.8 117.8 122.1 14.45 17.85 1.92 1.60 0.06 2.65 0.714 10.1

卧式铣床X62W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i n) 基本工 时min 5 1 铣开挡5H9,保证尺寸2 6 φ63三面 刃铣刀游标 卡尺 9 1 4 0.06 750 148 0.04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 6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零件重量同时加工零件数 1 材料毛坯 牌号硬度型式重量 45 HB190~ 210 圆钢 设备夹具和辅助工具名称型号 专用钻床夹具摇臂钻床Z35 工序工 步 工步说明 刀 具 量 具 走刀 长度 (mm) 走刀 次数 切削 深度 (mm) 进给量 (mm/r) 主轴转 速 (r/mi n) 切削 速度 (mm/r ) 基本工 时min 6 1 钻孔φ7,钻锥孔φ13 φ7麻花 钻 φ13x90 度锪钻游标 卡尺 4.5 2 1 1 4.5 2 0.20 0.20 530 530 11.65 11.65 0.108 0.047 0.155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生产类型大批生产工序号7 零件名称车床套零件号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1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指导书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指导书 2

设计题目: 试按下列一组数据, 设计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 传动简图如下。 工作条件及要求: 用于运输碎粒物体, 工作时载荷有轻微冲击, 输送带允许速度误差±4%, 二班制, 使用期限 ( 每年工作日300天) , 连续单向运转。 设计原始数据于下表: 组 别运输带牵引力F W ( N) 运输带速度V W ( m/s) 传动滚筒直径D ( ㎜) 1 2600 1.25 320 2 3500 1.45 420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简图 1、电动机; 2、三角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3

5、传动滚筒; 6、皮带运输机 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 一般电动机均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 如无特殊要求都采用三相交流异步电 动机, 其中首选Y系列全封闭自扇冷式电动机。 (一)电动机的选择 1、确定皮带输送机所需功率 PW=FW·VW/1000( kw) 式( 1—1) 2、传动装置的效率 3 η=η1·η2·η3·η4·η5 式( 1----2) 式中: η1-----三角带传动效率 η2-----齿轮传动效率 η3-----滚动轴承的效率 η4-----联轴器的效率 η5-----运输机平型带传动效率 常见机械效率参见附表1 3、电动机的选择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P≥PW/η= FW·VW/η( kw) 式( 1---3) 4、确定电动机的转数: 4

(1)滚筒轴的工作转速为: nW=60×1000VW/ΠD( r/min) 式( 1---4) 式中: VW-----皮带输送机的带速 D----滚筒的直径 (1)电动机的转速: nˊ=iˊnW 式( 1----5) 式中: iˊ是由电动机到工作机的减数比 iˊ=i1ˊ·i2ˊ·i3ˊ····inˊ式( 1----6) i1ˊ·i2ˊ·i3ˊ····inˊ是各级传动比的范围。 按nˊ的范围选取电动机的转速n (2)常见机械传动比的范围见附表2 5、列出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5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

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系数K 计算齿轮强度用的载荷系数K,包括使用系数K A、动载系数K V、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α及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即 K=K A K V KαKβ 使用系数K A 使用系数K A是考虑齿轮啮合时外部因素引起的附加动载荷影响的系数。这种动载荷取决于原动机和从动机械的特性、质量比、联轴器类型以及运行状态等。K A的实用值应针对设计对象,通过实践确定。下表所列的K A值可供参考。 表:使用系数K A

注:表中所列K A值近适用于减速传动;若为增速传动,K A值约为表值的1.1倍。当外部机械与齿轮装置间有挠性连接时,通常K A值可适当减小。 动载系数K V 一般齿轮传动的动载系数几,可参考上图选用。若为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应按图中低一级的精度线及圆锥齿轮平均分度圆处的圆周速度Vm查取Kv值。 载荷分布系数Kα Kα的值可用详尽的算法计算[38]。对一般不需作精确计算的直齿轮和β≤30°的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可查表。 表: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 Ha、K Fa 注:1)对修形齿轮,取K Ha=K Fa=l。

2)如大、小齿轮椅度等级不同时,技精度等级较低者取值。 3)K Ha为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时用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K Fa为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用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β可分为K Hβ和K Fβ其中K Hβ为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时所用的系数,而K Fβ为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时所用的系数。下表是用于圆柱齿轮(包括直齿及斜齿)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 Hβ,可根据齿轮在轴上的支承情况、齿轮的精度等级、齿宽b与齿宽系数ψd从下表查取。齿轮的K Fβ可根据K Hβ之值、齿宽 b与齿高h之比值b/h从下图中查得。 图:弯曲强度计算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 Fβ 表:接触强度计算用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K Hβ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夹具设计工艺设计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10mm孔夹具设计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

目录 设计任务书 一、零件的分析………………………………………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夹具设计………………………………………… 四、参考文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1 -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端盖具有密封,定位的作用,因此结合面要有比较高的表面质量,孔系加工也要求有比较高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这个零件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所有加工表面是以?16mm为中心的,包括:?32H7mm及倒角,尺寸为?11mm,?7mm的沉头孔及螺纹孔,M5螺纹底孔,?11mm,?10mm进油孔,以及?56mm圆柱面,?16mm孔与?56mm柱面同心度为0.025;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些加工表面而言,我们首先加工出?56mm外圆柱面,并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出关键部分孔?16mm,并以此为基准加工其它表面,并且保证其它表面与孔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该零件在车床中的受力并保证零件的工作可靠性,零件为中批生产,而且零件的尺寸不大,因此,毛坯可采用金属模砂型铸造。 (二)基面的选择 1 基准选择原则 ①粗基准的选择 选择粗基准时,主要要求保证各加工面有足够的余量,使加工面与不加工面间的位置符合图样要求,并特别注意要尽快获得精基面。具体选择时应考虑下列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为粗基准 2)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3) 选择较为平整光洁、加工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以便工件定位可靠、夹紧方便。 4) 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因为粗基准本身都是未经机械加工的毛坯面,其表面粗糙且精度低,若重复使用将产生较大的误差。 订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工艺及夹具设计- 2 -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及其毕业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零件及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第二章确定毛坯的制作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5) 第三章工艺设计与分析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确定加工工艺 (7)

3.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设计、绘制毛坯 (8) 3.5、确定切削用量 (9)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卡工序 (20) 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21 4.1确定设计方案 (21) 4.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 22 4.3 定位精度分析…………………………………………………………………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本次设计是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滑动叉,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一是传递扭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当汽车后桥钢板弹簧处在不同的状态时,由本零件可以调整传动轴的长短及其位置。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上有两个孔,是用来安装滚针轴承并且与十字轴相连,起万向节轴节的作用。而零件外圆内的花键孔与传动轴端部的花键轴相配合,用于传递动力之用。 这次的夹具也是用于装夹此零件,而夹具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而夹具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固定零件位置,使其得到最高的效率。 关键词:传动轴万向节滑动叉传递扭矩花键轴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car chassis of transmission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it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drive shaft of.The main role:first, is the transmission torque,make cars get motivation;second,it is when the automobile driving axle leaf spring in different state,by the parts can adjust the length of the shaft and its position.Parts of the two fork a two funtion.And the parts of the spline circle order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ensure the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And fixture another purpose is to fixed position parts,making it the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资料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

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填空题 1.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 12.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13.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14.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 (); 15.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16.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20.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 21.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 ()来选取。 2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 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2.(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用量(v和f)) 3.(集中)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设计习 题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第五模块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一、填空题 1.划分工序的关键是看:()、()。 2.划分工步的关键是:()、()、()其中是否有一个方面发生变化。 3.单件小批生产时,往往使用通用机床或数控机床按工序()的原则组织生产。 4.大批大量生产时,往往要编制最为详细的()卡片来指导生产。 5.使用工件上()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基准叫做精基准。 6.确定机械加工工序的顺序时,应遵循()、()、()的原则。 7.尺寸链的基本特征是其()和()。 8.工件定位时,“基准重合”是指()和()是零件上的同一个表面。 9.常用的装配方法有:()、()、()、()。 10.确定装配顺序的一般规律是:先()后()、先()后()、先()后()、先()后()、先()后()。 11.把零件总的加工内容分散到更多的工序中去完成,即每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相对较少,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叫做(); 12.用零件上经过加工的表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13.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14.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组成的统一体,称为 (); 15.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进行加工时产生的误差; 16.加工细长轴时,通常后顶尖采用弹性顶尖,目的是为了消除()的影响。 17.排机械加工工序顺序时,一般应遵守()、()、()的原则。 18.在毛坯制造后或粗加工后,经常安排时效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9.用零件上没有经过加工的毛坯面做定位基准,该基准称为(); 20.如果把比较多的加工内容安排在一道工序中进行,通常称为(); 21.产品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组成零件较少(2~3个)时,常采用()来进行装配。 22.选择某种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时,要考虑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和 ()来选取。 23.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划分加工阶段可以更好的()、更合理的使用()、及时发现(),以及方便热处理的安排。 24.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和()。 25.工艺系统的动误差主要包括:()、()和()。。。。。。。。。。。。。。。。。。。。。。。。。。。。。。。。。。。。。。。。。。。。。。。。。。。。。。。。。。。。。。。。。。。。。。。。。。。。。。。。 答案: 1.(是否更换加工地点)、(加工过程是否连续)。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书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设计“阶梯轴”的机械加工工艺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

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 1 备料锻造 2 车 1 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端面见平,钻中心孔。 用尾顶尖顶住,粗车三个台阶,直径、长度均 留2mm余量. 2调头,三爪卡盘夹持工件另一端,车端面, 保证总长259mm,钻中心孔。用尾顶尖顶住, 粗车另外四个台阶,长度、直径均留2mm余 量 3 热处理调质处理硬度24~28HRC 4 钳修研中心孔 5 粗车 1 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三个台阶,长度达到尺 寸要求,螺纹大径车到 mm,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 0.5mm余量,切槽三个,倒角三个 2调头,双顶尖装夹半精车余下的五个台阶。 mm及mm 台阶车到图样规

定的尺寸。螺纹大径车到mm, 其余两个台阶直径上留0.5mm余量,切槽三 个,倒角四个 6 修中心孔用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顶尖加压修研 7 精车双顶尖装夹,车一端螺纹M24×1.6-6g 调头,车另一端M24×1.6-6g 8 划线划出键槽及?5位置 9 铣铣两个键槽及一个止动垫圈槽,键槽深度比图 样规定尺寸大0.25mm,作为外圆磨削的余量 10 磨磨外圆Q、M并用砂轮端面靠磨台肩H、I 调头,磨外圆N、P,靠磨台肩G 11 检验按图纸检验 工序说明: 1、该零件先以外圆作为粗基准,车端面和钻中心孔,再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粗车外又以粗车外圆为定位基准加工孔,此即为互为基准原则,使加工有一次比一次精度更高的定位基准面。

2、螺纹因淬火后,在车床上无法加工,如先车好螺纹后再淬火,会使螺纹产生变形。因此,螺纹一般不允许淬硬,所以在工件的螺纹部分的直径和长度上必须留去碳层。 3、为保证中心孔精度,工件中心孔也不允许淬硬。 4、为保证工件外圆的磨削精度,热处理后需安排研磨中心孔的工序,并要求达到较细的表面粗糙度。 5、为消除磨削应力,磨后安排低温时效工序。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瑞祥学号:12031335 设计题目:复杂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 起迄日期:2015年11月9日~11月13日 指导教师:于斐 上交资料要求:1、电子文档:零件的模型与工程图文档、NC 文件、设计说明书word稿等 2、设计说明书纸质打印稿等(与电子档相同)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2.设计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2.1原始数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含有数控加工要求 的零件(零件结构要求包含 UG 中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加工方式:即零件结构中包含普通加工机床不便或不能加工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至少用到 UG 中的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或孔系加工、车削加工中的两种加工方法),并完成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工作。 2.2技术要求:数控加工的内容是基于三轴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或二轴数控车床 加工为主,按照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默认为典型材料 45 钢(允许指定其他材料)。 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 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允许在设计说明数中完成) 3)基于 UG 的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包括:工件坐标系与毛坯的设定,刀具的设定,加工方法的设定(粗、半精和精加工等),编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生成数控加工轨迹并分析,加工模拟的仿真,后处理生成 N 加工代码。)4)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设计过程、相关参数的设定分析与选值说明,刀路轨迹和比较、分析与说明,NC 代码的必要说明等) 3.成绩评定: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评语: 摘要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转子摆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大头上端面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课程设计 题目:转子摆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工艺装备设计 班级:机械09-3班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6.23

一、设计题目 转子摆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草图) 1张 (2) 生产类型: 3000件/年 三、上交材料 (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张 (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 1张 (5) 夹具装配图 1张 (6) 夹具体零件图 1张 (7)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字左右) 1份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第1-2天,查资料,熟悉题目阶段。 (2) 第3-7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 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编制出零件的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和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 第8-10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 (4) 第11-13天,完成夹具总装图的绘制 (5)第14-15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16-18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7)第19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五、指导教师评语 全套图纸,加153893706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1.摘要(中英文对照) (1) 2.转子摆杆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3) 零件图 (3) 2.1 零件的技术要求 (3) 2.2 审查零件的工艺性 (3) 2.3 确定转子摆杆的生产类型 (4) 3.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4) 3.2.1 选择毛坯种类 (4) 3.2.2 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4) 3.2.3绘制转子摆杆铸造毛坯简图 (5) 4.工艺规程设定 (5) 4.1定位基准选择 (5) 4.2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6) 4.3加工阶段的划分 (6) 4.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7) 4.5工序顺序的安排 (7) 4.6确定工艺路线 (7) 5.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8) 5.1 加工工序——钻φ10孔 (8) 5.2确定切削用量 (8) 5.3 确定基本工时 (9) 6.夹具的设计 (11) 6.1定位基准的选择 (11) 6.2定位元件的 (11) 6.3定位误差分析 (11) 6.4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2) 6.5夹紧装置的设计 (12) 6.6导向元件的设计 (12) 6.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12) 7.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

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说明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训练(三)项目名称: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学生:超强鲁晓帆业鑫世辉 汤龙彪田大江邢永强姬笑歌班级:机自15-4班 学号: 03 05 06 10 15 16 20 22 24 任课教师:宏梅 完成时间: 2018.6.15 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零一八年二月

综合训练项目三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方案设计 一、目的 1.使学生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能综合运用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合理的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包括零件工艺性分析、工艺路线拟定,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2.进一步提高查阅资料,熟练地使用设计手册、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进行工艺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原始条件 1.原始零件图1 2.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 三、设计工作容(成果形式) 1.零件图1(比例1:1);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 3.设计说明书1份。 四、评价标准 评价表 总成绩:(总分 10%) 指导教师:年月日

摘要 本文是对拔叉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拔叉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容是设计2套夹具。 关键词: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一阶梯状轴

1序言------------------------------------------(1)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步骤---------------------(2-7) 2.1 生产类型及零件分析-------------------------------------- (2) 2.2确定毛坯及各表面加工方法--------------------------------(2-3) 2.3确定定位基准及划分加工阶段------------------------------(3-4) 2.4热处理及工艺路线----------------------------------------(4-5) 2.5工序设计及加工余量选择----------------------------------(6) 3工艺说明----------------------—-------------(7-17) 3.1 工序一 --------------------------------------------(7) 3.2 工序二 --------------------------------------------(7) 3.3 工序三 --------------------------------------------(7-17) 塞规 -------------------------------------------(7-14)深浅样板 -------------------------------------------(15-16)成型车刀 -------------------------------------------(16-17) 3.4 工序四 -------------------------------------------(17) 4课设总结-------------------------------------(18)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 系别:_机电工程系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_数控0803班__ 学号:_200814450317 设计人:董志丹 指导教师:蒋兴方 完成日期:___2010_年__1___月_3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电动机的选择及运动参数的计算 ①皮带输送机所需功率 ②传动装置的效率 ③电动机的选择 ④电动机的转速 ⑤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三、总传动比的计算及传动比的分配 ①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②分配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①各轴的功率计算 ②各轴的转速计算 ③各轴扭矩的计算 五、三角带型号的选择 ①带轮的基准直径的选择与验算带速 ②中心距和带长的确定与验算小轮包角 ③按许用功率计算带的根数Z ④确定作用在轴上的压力F Q ⑤确定带轮的结构和尺寸(附图)

六、齿轮传动设计 ①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②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③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④验算齿轮的圆周速度V ⑤选择齿轮传动的润滑油粘度、润滑方式 七、轴的设计 ①选择轴的材料,确定许用应力 ②按扭转强度估算轴径 ③设计轴的结构并绘制结构草图 ④确定轴上零件的位置和固定方式 ⑤确定各轴段的直径 ⑥确定各轴段的长度 ⑦选定轴的结构细节,如圆角、倒角、退刀槽等的尺寸 八、滚动轴承的选择(低速轴) 九、键的选择及强度校核(低速轴的键) 十、联轴器的选择(低速轴),主要检验它的转速和转矩 十一、设计小结

一、设计题目: 试按下列一组数据,设计一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传动简图如下。 工作条件及要求:用于运输碎粒物体,工作时载荷有轻微冲击,输送带允许速度误差±4%,二班制,使用期限10年(每年工作日300天),连续单向运转。 设计原始数据于下表: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装置简图 1、电动机; 2、三角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5、传动滚筒; 6、皮带运输机

现代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手册

现代机械制造课程 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指南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2)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2) 2.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3 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3) 3.1零件的分析与毛坯的选择 (4) 3.2工艺路线的拟定 (4) 3.3工序设计及工艺文件的填写 (6) 3.4夹具设计 (7) 3.5模具设计 (9)

3.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3) 4 课程设计应交的作业及成绩评定 (14) 4.1应交作业 (14) 4.2成绩评定细则 (14) 5 课程设计中所使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15)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后,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经过本课程设计,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课程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经过此次课程设计,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经过机械设计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及其它有关先修课程,如机械制图、测量与公差配合、金属材料等相关知识的能力。 2)经过对某一特定机构的分析、设计,以及正确解决其工艺流程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最终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材料,对运用设计资料(如手册、图册、技术标准、规范等)以及进行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训练,提高技能水平。

2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机构进行分析,确定各零部件设计方案、设计出其中的重要工序的专用夹具或模具,并绘制相应机械设计图。具体内容如下: 1)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由哪些零件组成,并对各零件进行测绘; 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构上的作用、零件的材质、要求,分析零件结构的工艺性,完成总装配图及各零件的设计图。 3)拟定工艺方案,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4)拟定零件的模具加工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或模具,绘制装配图或大件零件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1)目录。 (2)绪论或前言。 (3)对机构的整体分析,各零部件分析说明 (4)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如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 (5)工艺设计,如毛坯选择与说明,工艺路线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6)模具或夹具设计,如设计思想,夹具操作动作说明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