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页,共100页。
(1)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xiāngduì)于不 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
被加工零
件上如有不加 工表面应选不 加工面作粗基 准,这样可以 保证不加工表 面相对于加工 表面具有一定 的相对位置 (wèi zhi)关系 。
不加工表面 加工余量
图5-2 零件加工实例
第十页,共100页。
第二十一页,共100页。
(2)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jíshí) 处理 粗加工各表面后,由于切除了各加工表面的 大部分加工余量,可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气孔、 砂眼、裂纹和加工余量不够),以便及时(jíshí)报废 或修补,不会浪费后续精加工工序的制造费用。
(3)有利于合理利用机床设备 粗加工工序需 选用功率大、精度不高的机床加工,精加工工序则 应选用高精度机床加工。在高精度机床上安排做粗 加工工作,机床精度会迅速下降,将某一表面的粗、 精加工工作安排在同一机床上加工是不合理的。
第十五页,共100页。
具有一定技术(jìshù)要求的加工表面,一般 都不是只通过一次加工就能达到图样要求的, 对于精密零件的主要表面,往往要通过多次加 工才能逐步达到加工质量要求。
在选择加工方法时,一般总是首先根据零 件主要表面的技术(jìshù)要求和工厂具体条件, 先选定该表面终加工工序加工方法,然后再逐 一选定该表面各有关前导工序的加工方法。主 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选定之后,再选定 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案和加工方法。
第四页,共100页。
6.确定各工序所用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 含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等),对需要改装或 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要提出(tí chū)设计任 务书。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 及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