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_杨富斌
- 格式:pdf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8
西方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联系怀特海曾指出:“过程哲学更接近于东方哲学,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
”[1]杨富斌教授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从过程视角看》一文中写道:“中国传统哲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传入,特别是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应当明确地说传统中国哲学已经只是历史的东西了。
”[2]并且进一步指出我们需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成果,包括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合理思想,再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实践,来创建当代中国哲学的迫切必要性。
由此可见,西方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之间深切的联系。
《庄子·山木》中关于空船思想的表达耐人寻味:在与其他船只意外冲撞之后,如果船上有人,必定会造成双方的不满;可是如果船是空的,那么,再狭隘的人都不会在意。
庄子是要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使自己的船空掉,就不会与外界发生碰撞与冲突。
即,应当努力让自己达到空的状态,与世界本身和自我本来的存在相融合,抛却被世俗观念和利益捆绑的心灵。
相似的观念在过程哲学中即有相关论述:应当回归到自然的本质,不仅仅是从繁杂的生活方式上,是要从自身的心理、以及灵魂方面回归自我。
下面重点阐述“观念”即是“空”.笔者认为:所有的观念可以说都是空的。
佛教中有语:“说法者无法可说。
”即,要坚决摒弃一切概念,因为一旦说出,就是概念。
过程哲学中对概念的理解有相通之处,比如说花朵,每一种花都有它不同与其他的美妙的名字,如海棠花、玫瑰花、牡丹花,等等。
抑或有其非常有趣平易近人的名字,如狗尾巴草、夜来香等等。
假如追溯源头,我们的先人在取名字时把如今的“海棠”命名为“夜来香”,那我们现如今一定是延续其传统说法把“海棠”理所当然的称之为“夜来香”的,可能会有人争论说:“先人起名字是根据花的特色、颜色以及给人的感觉有根据地命名的。
”但是这些花的特色、给人的感觉等也只是先人自身的感觉而已,花就是他本身,大自然中一个个独特的存在。
所有的概念都是一种束缚,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真实的存在。
浅析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
李婷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6(000)019
【摘要】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正在蓬勃发展,其影响涉及到了哲学、宗教、科学、教育等众多领域。
过程的生成性和创造性、摄入与广延、二元对立的消解是其哲学思想中的部分经典内容。
将这三方面的思想引入教育学领域中,过程的生成性和创造性引发了对学生自我生成和创造力的思考,摄入与广延引发了对知识的思考,二元对立的消解引发了教育与生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李婷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
【相关文献】
1.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及其贡献 [J], 杨倩
2.怀特海的后现代教育哲学思想与大学教育 [J], 杨四海
3.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J], 王仙;安宁
4.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对大学通识课教育的启示 [J], 王建志;逄奉辉;常春
5.基于怀特海教育哲学思想浅谈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实效性 [J], 陈斯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观
杨富斌
【期刊名称】《求是学刊》
【年(卷),期】2013(040)005
【摘要】怀特海哲学观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坚持哲学是宇宙论,试图对世界作综合性的研究和说明;同时又坚持哲学是形而上学,试图通过一系列形而上学概念和范畴来把握和说明现实世界.怀特海坚信,哲学的主题是普遍原理,哲学的功能是提供一般观念.
【总页数】10页(P23-32)
【作者】杨富斌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北京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52
【相关文献】
1.超越"传统本体论"立言"过程论"r——论怀特海的过程思维方式 [J], 李海霞;石敏
2.过程性思维之内涵理解——兼论怀特海过程哲学 [J], 车凤成
3.解析夏佩尔以过程性的"理由"为主轴的科学哲学观——以其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科学哲学观的批判为基础 [J], 董祥勇;刘洪娟
4.怀特海的教育哲学观及其价值意蕴 [J], 张广斌
5.存在过程论与过程哲学的对话——海德格尔和怀特海的过程观比较 [J], 闫顺利;敦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与怀特海: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费劳德;王治河;杨富斌
【期刊名称】《求是学刊》
【年(卷),期】2004(031)006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与怀特海的理论契合,揭示了以强调动态的变化、和谐的关系、整体思维和对人类社会的前进性发展抱有深刻的乐观态度为特征的马克思的社会哲学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对创造性地解决当代世界特别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许多难题所具有的理论指导意义,提出中国应走一条整合式的发展道路.
【总页数】8页(P12-19)
【作者】费劳德;王治河;杨富斌
【作者单位】美国中国物品公司总裁;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712.6
【相关文献】
1.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解读中国道路的普遍性意义——《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道路的关系 [J], 张早林;唐瑭;
2.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型与世界意义上的建构——兼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构建 [J], 章仁彪;朱哲恒
3.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和“世界历史民族”思想及其中国边疆研究意义——从
“生产方式”的三种含义说起 [J], 宋培军
4.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实践——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世界历史意义[J], 杨明;刘洋
5.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J], 王伟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视角看现代教学【摘要】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是受到过程哲学影响的教育哲学,对现代的教育有很多借鉴价值,通过对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思想的透视,可以来解析现代教学中的某些现象。
【关键词】现代教育;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关于哲学的论述中,对于教育哲学阐述的比较少。
因此,也较少受到国内学者和研究者的重视。
但是,过程教育哲学中很多富有智慧的思想对我国的教学确实有很多借鉴之处。
一、过程教育哲学思想英国著名教育家、前牛津大学副校长亚历山大?邓洛普?林塞在《教育的目的》一书的序言中说:“这是一位伟人的观点、他那广博的知识涉及人类探索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加上他天赋特有的洞察力,使他的观点有着不同寻常的新意……怀特海教授的这些论文充满了真正的智慧”。
1.超越僵化观念,重视首创精神怀特海认为,特别是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过去的教育就几乎完全的被各种僵化的观念所束缚,而这种僵化观念到了现代发展的更为明显。
他界定说:“僵化的观念是一种仅为大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的观念。
简言之是一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
”受这种观念的消极影响,教育满足于传授陈腐知识,脱离了生活与实践,割裂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扼杀了天才的创造活力,是一种毫无价值并且有害的教育。
怀特海认为:“使知识充满活力而不是使之僵化。
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变革,无不是要推翻僵化的观念。
教育要承担起服务人类,增进自由的重任,就必须超越现代教育的这种僵化观念,重视首创精神。
创造是与历险、享受、自由密切相关的。
在怀特海看来,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的。
要创造,就会有历险。
因为教育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传统模式和秩序的突破,所以是一种历险。
现代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教学秩序固定化使人按照固定的程序或模式去执行和从事教学。
人的思想和创造力就减少了,变得愚钝。
Seeking for New Paths Surpassing Modern Western Civilization —— an Interview with Prof. Cobb, an American 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hilosopher
作者: 杨富斌
作者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100024
出版物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页码: 17-2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生态文明;柯布;建设性后现代;过程哲学;怀特海;地方共同体
摘要:柯布教授认为,怀特海把哲学视为宇宙论和形而上学,对哲学作综合性研究,并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科学基础,这是哲学发展的新形态和新阶段。
怀特海坚持现实存在本身即有价值的
内在价值观,坚持世界万物内在相关,宇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这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建
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柯布强调中国应该寻求超越西方现代文明的新途径。
生态
文明是一种超越工业文明、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新的文明形态。
美国
政府追求的是可持续利润的增长,只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才有可能率先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中国。
从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中探求师幼关系的建立摘?要: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及其规律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思想,即超越僵化观念、克服二元对立、注重教育过程、把握教育艺术的理解,来论述如何建构师幼关系:在对话中建构情感保障的、平等、动态、共生的师幼关系。
英国的怀特海作为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他的过程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的过程教育哲学是从哲学层面对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及其规律的思考,这种思考对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它既克服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又展望了一种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模式的过程教育哲学。
这种对于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就为师幼关系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一、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思想(一)超越僵化观念,激发首创精神创造性是怀特海哲学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过程教育哲学的一个根本属性。
在过程教育哲学中,创造、历险、享受和自由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创造性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历险、增进享受和获得自由的过程。
在怀特海看来,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绝不是一个机械的、被动的、往行李箱里装物品的过程,它充满了历险、享受和自由。
要创造,就会有历险。
教育的每一种创新都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现有教育秩序的突破,因而都是一种历险。
(二)克服二元对立,追求多元、差异在怀特海的整个过程哲学中,差异概念始终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要以一种非常肯定的眼光看待差异,也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为更高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怀特海认为,二元对立或两极对立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之一。
这一特征具体到现代教育上,便表现为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对立、倡导自由和遵守纪律的对立、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对立。
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要克服的正是这种两极对立的现代教育观,他主张教育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三)注重教育过程,把握教育节奏在过程之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中,怀特海最注重的是“现在”。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 《过程与实在》一书有感提纲:一、“过程哲学”提出的背景二、过程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三、过程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四、过程哲学的影响(一)过程哲学对教育的新解(二)过程哲学在当下的意义摘要:怀特海在他的主要著作《过程与实在》中提出一个开放的、能动的、创造的无限宇宙观,其中根本的是过程和事件。
过程哲学是怀特海对现实世界的构造所提出的一种新视角和新范式,他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
怀特海的的过程哲学并不是“一家之谈”的,而是与中国东方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的,并且他的过程哲学也对教育有着别致的见解与应用。
在当代社会里,过程哲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过程思维指导着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过程哲学中国哲学教育当代意义一、“过程哲学”提出的背景作为“过程哲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的创立者——怀特海,成为一颗耀眼璀璨的明星活在了他那个时代,同时也活在当下我们这个时代,又影响未来一代又一代去探寻他“过程哲学”的奥秘。
那么,他的“过程哲学”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呢?这种思想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时代背景和思想、理论渊源的。
在怀特海生活的那个时代,数理逻辑和相对论蓬勃发展,自然科学概念发生剧烈变化,而当时在哲学舞台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法国的直觉主义、美国的实用主义,所有的这些因素对怀特海的科学哲学、思辨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形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怀特海明确指出,就思想渊源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注脚而已”,并认为他的过程哲学思想“是以重现从笛卡尔开始到休谟为止的那一段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引用这一派思想家中某一位思想家的清晰陈述为其辩护,或引用所有西方思想的两位奠基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中某一位的清晰陈述为其辩护”[1]。
在哲学上,他也受到了柏格森、布拉德雷、詹姆斯和杜威等人的影响,他一反传统西方哲学的实体主义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把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机体和过程。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泛经验论思想探析
孟令芳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怀特海在其过程哲学中将“经验”进行泛化,把握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其泛经验论思想.所谓“经验”意谓万事万物的经验,这是一种泛经验论思想.对其的深入分析可分为三部分.首先,从其过程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出发,分析这种泛经验论思想的内涵;其次,在和心物二元论进行对比中,阐述泛经验论思想如何化解心物二元论难题;最后,这种基于假定的泛经验论为当下的环境保护主题提供了形而上学的依据.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孟令芳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52
【相关文献】
1.怀特海过程哲学基本特征探析 [J], 杨富斌
2.活力:课程实施过程的本质--来自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的启示 [J], 杨文
3.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J], 冯石岗;张丽;高策
4.论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视角 [J], 冯石岗;张丽;
高策;
5.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人学思想评析 [J], 杨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观作者:杨富斌来源:《求是学刊》2013年第05期摘要:怀特海哲学观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坚持哲学是宇宙论,试图对世界作综合性的研究和说明;同时又坚持哲学是形而上学,试图通过一系列形而上学概念和范畴来把握和说明现实世界。
怀特海坚信,哲学的主题是普遍原理,哲学的功能是提供一般观念。
关键词:过程哲学;哲学观;宇宙论;形而上学;怀特海作者简介:杨富斌,男,哲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教授,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从事过程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56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023-10纵观东西方哲学史,不同哲学家尤其是哲学大家,之所以能创立与众不同的新哲学,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怀特海创立的过程哲学之所以能在现当代西方哲学百花园中独树一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所创立的新哲学引起了西方哲学自牛顿以来三百年间从实体哲学到过程-关系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盖源于怀特海具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只有深刻地理解和全面地把握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观及其方法论,才能真正地理解怀特海过程哲学的独创性贡献。
因篇幅所限,本文重点考察怀特海的过程哲学观。
一、哲学是宇宙论首先,哲学是宇宙论,这是怀特海关于何谓哲学即哲学性质的基本观点。
用他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前言中的话说:“这些演讲的目的是要阐述一种严密的宇宙论观念,通过探讨各种经验论题来揭示这些宇宙论观念的意义,最后建立一种适当的宇宙论,使所有特殊论题都能根据这种宇宙论获得自身的内在联系。
”[1](P2)《过程与实在》的副标题就是“宇宙论研究”,意在表明他所要阐述的就是一种哲学的宇宙论。
当然,他所理解的哲学宇宙论与哲学史上其他哲学宇宙论具有明显的差异。
一般地说,宇宙论(cosmology)是研究宇宙的起源、结构、永恒性、有机性或机械性、规律、空间、因果性等性质的理论。
学术人物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述评杨 富 斌 提 要 本文主要考察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在其代表作《过程与实在》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的基本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具有的深刻启示。
过程哲学是超越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实体实在论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想方式的新尝试,从而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生长点之一。
关键词 有机体 过程 生成 过程哲学 怀特海 中图分类号 B089 在现代西方哲学家中,英国著名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可谓是个兴趣广泛、思想独特,且在多种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
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把数学家的严密与哲学家的智慧天才地融为一体,同时又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理论物理学方面造诣颇深,有资格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出评论,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把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半个科学家、科学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学家集于一身,这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中叶的现代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因此,日本怀特海研究专家田中裕称之为“七张面孔的思想家”———数理逻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柏拉图主义者、形而上学家、过程神学的创始人、深邃的生态学家和持教育家立场的文明批评家。
①用今天的眼光看,怀特海一生尽管写了许多著作,然而毫不夸张地说,《过程与实在》是其一生哲学思想精华之集大成,是其名符其实的代表作。
用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教授小约翰·B.科布和大卫·R.格里芬的话说,这本著作是“最近两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是历来最为复杂并最富创见的哲学论著之一”。
②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史,《过程与实在》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哲学著述之一,而且就整个西方哲学著述而言,该书绝对可以入围最佳哲学著作之列。
尽管由于20世纪以来分析哲学和各种形式的实证主义公开宣扬“拒斥形而上学”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由于怀特海本人在这部论著中使用了大量晦涩难懂的新概念和新范畴来表述其新思想,从而使这部高扬形而上学的著作在现代西方哲学的百花园里似乎有点受人冷落,不少人对这部著作敬而远之,认为其中提出的思想似乎与现代西方主流哲学有些格格不入,然而“是金子迟早要发光的”。
随着分析哲学的式微及其与人本主义哲学相融合的趋势,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或机体哲学思想,已经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方有识之士的青睐。
该书自问世以来,围绕其所探讨的诸多问题,已经(借用过程哲学的术语来说)“生成”许多二手的研究性和阐释性著作,并在美国逐渐“生成”一个过程哲学学派或有机哲学学派,出现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过程研究中心”(设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
该书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思想已经日益深75①②小约翰·B.科布和大卫·R.格里芬,1999年,《过程神学》,曲跃厚译,中央编译出版社,第177页。
[日]田中裕,2001年,第3页。
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特别是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宗教哲学研究在当代西方世界逐渐兴起,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有机体思想更加被人们所重视,从而成为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一、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从基本内容和特征来看,《过程与实在》可以说是一部张扬形而上学思辨理性的哲学杰作,是一部独辟蹊径、磨砺辩证发展过程思想的别开洞天的哲学著述,也可以说是怀特海集数十年(这本书是他在66岁以后开始撰写的)数学、逻辑、历史、科学和哲学的潜心思考,为我们精心熬制的一道高蛋白、高浓度的哲学靓汤。
《过程与实在》全书共分5编。
第一编阐述了过程哲学的所谓方法问题,并且概要地阐述了过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以及过程哲学的宇宙论据以构成的观念图式。
第二编则试图运用这些观念图式来揭示构成文明思想之复杂结构的诸观念和问题,如“事实与形式”、“自然秩序”、“机体与环境”、“主体性原则”、“符号参照系”、“命题”和“过程”等。
为了获得与哲学问题有关的人类经验的合理说明,他还考察了一组属于17、18世纪的哲学家,尤其是笛卡儿、牛顿、洛克、休谟和康德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这些哲学家中的任何人在阐述经验的基础时都是片面的,但是,从总体上看,他们所给出的一般陈述则支配着后继哲学的发展。
第三和第四编则根据以上方法和观念构造出一种机体哲学或过程哲学的宇宙学图式,从而对传统哲学中的时间、空间、因果性和认识论诸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释。
用怀特海的话说,建构过程哲学的宇宙论图式的宗旨,是阐述一种严密的宇宙论观念,通过直面各种有关的经验话题发展这些宇宙论观念的意义,并且最后详细阐述所有具体话题都可据之而发现它们的相互联系的某种恰当的宇宙论。
第五编则涉及到如何看待宇宙学难题的终极方法的最终解释问题,并试图回答“万物最终归结于什么?”这一问题。
怀特海明确指出,这里的观点接近于布拉德雷的观点是不言而喻的。
在学术界看来,虽然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总是以“机体哲学”来指称自己阐述的新哲学,并明确地指出该书致力于阐述的哲学理论叫做机体哲学,①然而,用“过程哲学”来概括怀特海在该书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似乎更为确切。
根据笔者的理解,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一书中所阐述的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和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过程哲学明确地把自身设定为某种抽象的和思辨的形而上学理论,并认为形而上学对于人类的经验和认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这使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实证主义明确地“拒斥形而上学”的价值取向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怀特海看来,“哲学是对抽象的说明,不是对具体的说明”。
(见怀特海:《过程与实在》中译本,杨富斌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以下凡引此书,只注明页码)“形而上学范畴不是对显而易见的东西所作的独断性陈述,而是对各种终极性的普遍原理所作的试探性的系统陈述。
”(第13页)对具体的经验现象的说明,是实证科学的任务,而对抽象和普遍的说明,才是形而上学的任务,因此,形而上学必然要创立一系列一般概念。
形而上学创立一般概念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抽象的理性王国,而是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和宇宙。
用怀特海的话说,“通过提供一般概念,哲学应当使人们对潜藏在自然母腹中的那些尚未变为现实的无数具体实例的认知变得更容易。
”(第29页)除此之外,形而上学所具有的现实目标之一,是精确地分析各种命题。
不仅要分析形而上学的各种命题,还要分析诸如“今天吃饭有牛排”和“苏格拉底是不朽的”这类极为普通的命题。
尽管每一种哲学都会依次遭受被其他哲学所取代的命运,但是,由各种哲学体系所组成的总体,则表达了关于宇宙的各种各样的普遍真理,并期待着对各种有效性领域进行协调和分工。
(参见第12、19页)怀特海还具体分析了建构形而上学体系所要坚持的原则和手段。
他说:“在恰当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当我们还没有精确地定义关于各种存在物的范畴图式时,哲学争论的每一个前提都是可以76①参见怀特海,2003年,《过程与实在》,中文版,杨富斌译,中国城市出版社,“作者前言”。
存疑的。
”(第13页)因此,他特别推崇笛卡儿的怀疑方法,并以此为前提,首先精确地定义了其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图式(共27种范畴),以此为基础批判性地考察和分析了自古希腊哲学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各主要派别的基本思想。
他还明确地指出,每一门科学都必定会设计自己的工具,而哲学所需要的工具是语言。
(参见第18页)然而,哲学又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日常语言的原有用法,而是要赋予其特殊的涵义,使其成为哲学特有的专业语言。
“哲学之所以使用自己的专业语言,表达了各种思想流派所具有的这样一种意图,即它们都试图清晰地表达经验事实所预设的那些普遍观念。
由此可以推知,形而上学学说的任何创新,都展示着与流行的哲学文献中所存在的那些事实陈述具有某种程度的不一致性。
这种不一致性标志着形而上学方面的分歧程度。
”(第21页)通常认为,形而上学理论作为哲学中最抽象的基本理论,是远离人们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然而怀特海则认为,形而上学与实践具有密切的关系。
他明确指出:“在`实践'中所发现的任何东西,必定都存在于形而上学的描述范围之内。
当这种描述不能包含这种`实践'时,这种形而上学就是不恰当的,需要进行修正……形而上学只不过是对适合于全部实践细节的那些普遍性所作的描述而已。
”(第21页)并且强调检验形而上学理论之真伪的标准是实践及其效用,当然,用他的话说,“任何形而上学体系都不能完全地期望满足这些诉诸实践的检验。
这种体系充其量只是对所寻求的那些普遍真理的逼近。
”(第22页)怀特海还明确地讲道,每一种哲学理论中都有一种基本原则。
在过程哲学中,“这种基本原则叫做`创造性'。
”过程哲学“抛弃了思想的主词—谓词形式,迄今为止就其前提而言,这种形式是对事实的终极特征的直接体现。
结果,那种`实体—性质'概念被排除,并且以动力学过程描述代替了那种形态学描述”。
(第11页)在这里,怀特海一方面坚持用创造性原则来说明宇宙及其过程,另一方面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形而上学原理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以流变和生成为基本特征的动力学方法,而不是静态的形态学描述方法。
那么,如何论证形而上学理论的正确性呢?对此,怀特海清醒地认识到:“哲学的主要危险在于证据选择的狭隘性。
”(第611页)所以,怀特海尽力从各门自然科学(主要是现代物理学,特别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数学、逻辑、语言学和符号学等学科中广泛地选择证据,尤其是以近代科学的发展(代表作就是其《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来说明和阐述其过程思想和机体哲学。
在谈论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性质和功能时,怀特海还涉及到西方哲学的一般方法论问题。
他认为:“欧洲哲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学发展为一门抽象的普遍性科学所造成的。
但是,在哲学后来的发展中,哲学方法一直深受这种数学样板之害。
数学的主要方法是演绎法,哲学的主要方法是描述性的概括法。
在数学的影响下,演绎法被强加给哲学,作为其标准方法……对哲学方法的这种误解,掩盖了哲学在提供一般观念方面的巨大功绩,而这种一般观念增加了我们对经验事实理解的清晰性。
”(第17页)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深刻理解西方哲学方法论具有启发意义,其内在意蕴尚需我们进一步作深入系统的研究。
其次,在本体论上,过程哲学坚持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
整个宇宙是由各种事件、各种实际存在物相互连接、相互包涵而形成的有机系统。
自然、社会和思维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处于永恒的创造和进化过程之中。
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
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