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导学笔记2014.9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英语导学案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刘丽娜使用教师: 刘丽娜李少华备课时间:2014.9 使用时间:2014.9 组长审签:第5课时Section B 3a-selfcheck【课标要求】掌握本课词汇和句型。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单词、短语。
2、学会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来描述个人喜好。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型用法;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最高级变化形式。
【学习难点】不规则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形式。
【学习方法】小组学习,讨论法。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预习感知,有备无患。
)5’1.自读单词2-3遍,并写会。
2.组长组织学习单词。
(可用读、写、提问等方式)。
3.全班展示读、写情况,并评比。
(教师寄语:只要看书,就会找到!你一定能行!)10’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二、组长组织合作探究。
检查组员预习情况。
组长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组或老师协助解决。
(组长组织核对书写的准确性、组织记忆、背诵等)(第55 页)(教师寄语: 合作提高,展示自我。
)10’1.读3a 中的单词和短语,小组讨论并填表来完成3a。
2.Pairwork练习。
做完之后,同桌利用3a的问句于答句做对话,进一步了解鲸鱼有关信息。
3 .写作练习,提高写的能力。
小组完成讨论后根据3a的调查表,从鲸鱼的长相生活场所,饮食,活动目前生存状况或者其它方面来描述一下,随堂写出一篇作文。
4.小组合作完成self-check 。
【当堂检测】(教师寄语: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10’【课后作业】1.把本课整理到笔记本上。
背诵。
2.默写本课单词、短语。
【课堂总结】【学后反思】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 time hating anyone. 人生太短暂,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伤害他人上。
第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年 11 月,在成立兴中会,兴中会是革命团体。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1.同盟会(1)成立条件:思想基础:,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组织基础:的成立。
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的工具,日趋高涨。
(2)成立时间、地点:。
(3)政治纲领:“,,,”。
(4)机关刊物:。
(5)领导人:为总理。
(6)性质或地位:(7)作用:它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的发展。
2.三民主义(1)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是指“”(前提);“民权”是指“”(核心);“民生”是指“”(发展)。
(2)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指导思想。
第9 课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澧起义(1)时间:年。
(2)地点:。
(3)领导人:。
(4)影响:。
\ 2.安庆起义(1)时间:年。
(2)地点:。
(3)领导人:。
(4)结果:。
3.广西起义(1)时间:年。
(2)领导人:。
(3)结果:奋战七昼夜,最终。
4.广州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1)时间:。
(2)领导人:。
(3)结果:起义失败,将收殓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历史上将起义又叫。
(4)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革命党人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
二、武昌起义1.时间:,又称“”。
\2.地点:。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
4.经过:夺取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
5.起义的直接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纷纷独立,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6.辛亥革命的意义:(1)推翻了的反动统治,宣告了的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革命。
(3)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7.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的革命任务。
八年级上册导学八单元历史小结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八单元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一、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1.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制度在隋朝时期,隋文帝建立了军阀式的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州郡制和县制。
此后,唐太宗改革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实行了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和赋税制度,实行九品官人制度。
这些制度的确立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古代封建制度1.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演变我国封建制度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的郡县制度、儒家思想以及汉武帝的土地私有制改革,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期更是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三、南北朝时期的经济1. 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隋唐时期文化繁荣、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兴盛。
人民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助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扩大。
四、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 文化的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以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主要内容。
南朝时期,文学艺术问题突出,表现在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特别是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朝时期,以宫廷文学为主。
五、南北朝时期的艺术1. 建筑艺术的发展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建筑艺术发展十分活跃,以摩崖造像和多层木结构建筑为代表。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八单元内容的小结。
通过本次小结,我们对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我国古代封建制度、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变革频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发展和变迁。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扩写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时期的重要内容。
六、南北朝时期的宗教1.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开始了长期的传入和影响,佛教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学校:崇岗中学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课题:11.1.1 三角形的边(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3、5另一边可能是()A 1 B、2 C 、3 D 、4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12cm、8cmB、6cm、8cm、15cm 、3cm、5cm D、6.3cm、6.3cm、12cm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另一边长等于9,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5、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多少?6、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3cm.则第三边的长取值范围是小方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 8cm的游戏棒,他想再找一根,使这三根游戏棒首尾相连能搭成一个三角形.(1)你能帮小方想出第三根游戏棒的长度吗?(长度为正整数)(2 )想一想:如果已知两边,则构成三角形的第三边的条件是什么?(3 )如果第三边的长为偶数,那么第三条又有几种情况?自主合作学习提纲:认真阅读课本(P3 “探究”,时间:3分钟)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
教学实施过程:1. 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出示自主合作学习提纲,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
4. 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5. 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6. 师生进行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达标检测题:1、的图形叫三角形。
2、如图线段AB, BC CA是三角形的 __________ ,点A, B, C是三角形的,/ A、/ B、Z C是叫做,简称。
3、用符号语言表示上图的三角形。
4、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5、三角形按边可分为顶点是的三角形,记作,读作: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学校:崇岗中学年级:八年级科目:数学课题: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自主合作学习提纲:活动1、自主探究1、如图(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如图(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如图(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⑴活动2、议一议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伴交流三角形木架形状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性,四边形不具有性。
八年级导学案知识点八年级是初中三年级的重要阶段之一,各门学科的知识点也相对繁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以下梳理了八年级各学科的重点知识点。
语文八年级语文的重点是写作和阅读。
在写作方面,要求同学们掌握文体、篇目和写作技巧。
在阅读方面,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
数学八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代数式、方程式、函数、比例与相似、三角形等。
其中,三角形的知识是比较复杂的,需要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定理等。
英语八年级英语的重点是语言知识和阅读理解。
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
阅读理解方面,则需要同学们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掌握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
历史八年级历史的重点是近代史和现代史。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近代史的大变革、中国近代史的历程、二战和国际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内容。
地理八年级地理的重点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中国地形、气候和环境、经济地理、世界国情、世界自然地理等。
物理八年级物理的重点是运动、力和能量。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分解和合成力、机械能和动能、功等。
化学八年级化学的重点是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周期表、原子结构、离子键、共价键、化学方程式等。
生物八年级生物的重点是生物的基本知识和生态学。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生命的特征、细胞与组织、基因和遗传、人体免疫系统、生态系统等。
总之,八年级是初中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各学科的知识点掌握需要同学们下更多的功夫。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实现更好的成绩和学习效果。
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图,刻度尺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测量时:四会一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和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选择。
二会放: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三会读: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估读到的下一位。
四会记:测量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
如图所测量的铅笔的长度为。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是18.41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4、(1)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图1图2(2)如图2物体的长度记为,分度值为。
5、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2)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3)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4)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图3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如图4,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图3图4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1h= min= s;1min= s;30min= h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的变化.。
2、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八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有答案第一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观察、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理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意义。
4、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5、理解并能应用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教学重点:1、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的有关性质。
难点:1、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正确区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图片:五角星、脸谱、正方形、禁行标志、山水倒映等。
学生欣赏,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二、探究新知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190 -1、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对称,如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像;把手掌盖在镜子上,镜子里的手与自己的手完全重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对称,你还能举出例子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
教师巡回指导、点评。
2、动手做一做:用直尺和圆规在纸上作出一个梯形,并把纸上的梯形剪下来,沿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吗?学生活动:观察、小结特点。
3、教师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问题:⑴“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⑵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⑶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交流,选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⑴指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⑵不能,因为这条直线必须把这个图形分成能充分重合的两部分,则必然经过这个图形的本身。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190 -⑶不是,因为圆的直径是线段,而不是直线,应说直径所在的直线或经过圆心的直线。
4、猜想归纳:正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呢?正五边形呢?正六边形呢?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5、你还能举出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吗?6、教科书第五页图1-6⑴⑵两个图,问题:想一想,每组图形中,左边图形沿虚线对折后与右边的图形有着怎样的关系?7、教师给出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定义。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知识点一、数学1. 整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方程与不等式4.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5.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6. 算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7. 百分数和利率的概念及其计算8. 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9. 平面图形的概念和计算二、语文1. 文言文阅读2. 古代诗词鉴赏3. 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4. 写作技巧与实战5. 作文批改和改进6. 基础语法知识及其运用7. 词汇的记忆和使用方法第三、英语1. 语法基础2. 阅读理解3. 写作技巧和实践4. 口语表达能力5. 非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学习6. 听力和口语考试技巧7. 词汇和语法记忆四、历史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现代史3. 世界史重大事件4. 史学理念和研究方法5. 北京历史名胜古迹6. 历史与文化的关系五、地理1. 世界地理2. 中国地理3. 生态环境保护4. 现代化建设5. 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六、生物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 遗传学基础3. 动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4.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史5.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七、物理1. 物理学基础概念2. 粒子运动和运动分析3. 力和作用4. 能量和能量转换5.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八、化学1. 化学基础概念2. 元素和化合物3. 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4. 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5. 化学量明确及其计算以上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知识点较为全面,学生们只有在每天的学习中努力提升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十三章小结与复习1.建立本章知识框架图,沟通知识点间联系.2.让学生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能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应用,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并能够简单应用.重点:利用轴对称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难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一、情景导入,感受新知知识结构图: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合作探究】1.数形结合思想在坐标系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轴对称,体现了数与形的结合,直观,易于理解与认识.例1:求P(3,2)关于x轴、关于直线x=-1对称点的坐标.解:分别为P′(3,-2),P′′(-5,2).2.分类讨论思想解决等腰三角形问题例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求顶角的度数.【分析】50°的角可能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也可能是底角.解:当底角为50°时,顶角为80°,故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或80°.3.利用方程思想求值例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长是12cm,求另两边的长.【分析】本题已知长为12cm的边,不确定是腰或底边,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求解.解:当腰为长12cm时,设底边长为x cm,∵x+2×12=30,∴x=6.当底边长为12cm时,设腰长为y cm.∵2y+12=30,∴y=9.因此,三角形另两边的长为12cm,或6cm或9cm,9cm.三、典例剖析,运用新知例1:下列图形:①角;②两相交直线;③圆;④正方形,其中轴对称图形有(A)A.4个B.3个C.2个D.1个例2:角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例3: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14cm,AB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垂足为E,△BCD周长为24cm,求BC的长.解:∵ED垂直平分AB,∴BD=AD.∴△BCD的周长=BD+CD+BC=AD+CD+BC=AC+BC=24.BC=24-14=10cm.例4:如图,已知△ABC中,∠1=∠2,AB=AC=BC,ED=EB,试说明:CE=CD.证明:∵AB=AC=BC,∴∠A=∠ABC=∠ACB=60°.∴∠1=∠2=30°.∵ED=EB,∴∠D=∠2=30°.∴∠DEC =60°-∠D=30°=∠D.∴CE=CD.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全班.②差异指导:对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③生生互助:先自学,对于困惑,同桌、小组交流.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1.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2.线段垂直平分线.3.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运用.4.最短路程问题.五、检测反馈、落实新知1.点(-2,1)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2,-1).2.如果△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且∠A=50°,∠B′=70°,那么∠C′=60°.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一边长是12cm,求另两边的长.解:当腰长为12cm时,设底边长为x cm,∵x+2×12=30,∴x=6.当底边长为12c m时,设腰长为y cm.∵2y+12=30,∴y=9.因此,三角形另两边的长为12cm,6cm或9cm,9cm.4.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D为BC中点.(1)写出点D到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关系;(2)点M、N分别在AB、AC上移动,保持AN=BM,判断△DMN的形状并证明.解:(1)AD=BD=CD;(2)△D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在△AND与△BMD中,∵∠DAN=∠B=45°,AN=MB,AD=DB,∴△AND≌△BMD(SAS).∴∠BDM=∠ADN,DN=DM.∵∠ADM+∠BDM=90°,∴∠ADN+∠ADM=90°.∴△D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六、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见学生用书)。
《函数》课堂笔记一、函数的定义: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描述了在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2.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可以用解析式、表格和图象三种方法来表示。
其中解析式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函数关系,表格是用数值列表表示函数关系,图象则是用坐标平面上的点集表示函数关系。
二、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其中k是比例系数,b是常数项。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其斜率等于比例系数k。
当k>0时,图象自左向右上升;当k<0时,图象自左向右下降。
3.一次函数的性质:(1)当x增大时,y的值按一定的比例增大或减小;(2)当x=0时,y=b;(3)两个一次函数y1=k1x+b1,y2=k2x+b2令y1=y2得k1x+b1=k2x+b2,此方程为两直线交点的横坐标即x的值。
三、函数的应用:1.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可以用函数来表示。
例如,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等。
2.函数模型的选择:在选择函数模型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背景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来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函数类型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四、注意事项: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往往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2.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值域是指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
在实际问题中,因变量y的取值范围也往往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因此要注意函数的值域。
以上是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函数》的课堂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导学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一、东方大河文明 (一)古代埃及 1.古埃及的建立(1)建立条件:古埃及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主要河流___________、自然条件__________主要城市_________(2)建立过程:公元_________年,几十个小国,公元前3100年,_______初步建立统一的埃及国家。
(3)国家诞生的主要原因:如何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农业灌溉: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______________,国家统一:__________2.古埃及文明成就(1)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2)政治:____________制度,国王称_________,自诩_________之子(君权神授思想) (3)建筑:金字塔(最大______________;狮身人面像:哈佛拉头像) (4)文字(文化):________________ (5)天文、历法:_________历,一年_____天(地位:后来的_________历法和我们今天通用的______,都源于此。
) (6)医学:______学、_____治病 (7)宗教信仰(文化):木乃伊、灵魂古代中国(夏、商、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 奴隶制社会 (早期文明)3.古埃及的发展强盛:公元______世纪,地跨______两洲的帝国。
灭亡:公元______世纪,被_____所灭。
(二)古代西亚国家1.国家建立(1)“新月沃地”的位置:____________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_______农业:____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2)建立过程:公元_________年,两河流域____部出现很多小国;公元_______世纪,_____国国王______________(自称“世界四方之王”)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________集权国家。
2.西亚地区的文明成就(1)经济:灌溉农业(2)政治:中央集权;______神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__________思想)(3)法律:《_______________》——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地位: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_________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特点:维护_________阶级利益的法典说明:社会等级分化作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__________状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4)文字(文化):苏美尔人发明______________——有力推动西亚文化的发展;腓尼基人发明______________——为以后欧洲的________奠定了基础。
(5)建筑:空中花园——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6)天文、历法:太阴历,星期制度(一周七天)(三)古代印度1.国家建立(1)建立条件: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河流____________,自然条件____________,农业____________,城市_______________(2)建立过程:公元________年,城市国家;后来________人入侵,建立小国;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半岛。
2.文明成就(1)经济:农业、商业(2)政治:_______制度规定:四个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等级的人不得_________。
目的:维护________________特权说明: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影响:激化_____________(3)宗教(文化):_________a.产生:公元______世纪,创始人___________b.教义:宣扬“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
c.发展:国内——公元________世纪,国王________大力弘扬国外——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中国—朝鲜、日本)南传佛教:印度—中国傣族(云南等)——东南亚(4)科学:发明0-9数字,后称阿拉伯数字(四)中国(夏、商、周)1.国家建立及王朝更替(1)公元________年,_____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____个王朝——_____朝(2)公元________年,_____灭桀,建立____朝(3)公元________年,________讨伐纣王,在_____开战,灭商建周,定都____,史称_______ (4)公元________年,________迁都至________,史称________,分为_____和_____两个时期。
2.文明特色与成就【夏朝】政治:_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启);筑大型宫殿,建国家______机构;建立军队,制定_____【商朝】(1)铸造、工艺:______铸造业发达(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古代最大青铜器:_______________)(2)文化:________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_____开始的。
【西周】制度(1)分封制目的:内容:意义:(2)宗法制:根据_____________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3)礼乐制度:用来规范_______身份地位的制度。
三者关系:都是维护社会________,巩固______的制度;________是分封制的基础;礼乐制保障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东周】(1)政治a.春秋时期:“春秋____霸”;最先称霸:___________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战国时期:“战国___雄”;_______变法目的:内容:意义:(2)经济: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___农具,并已使用______技术,大大促进了生产发展。
春秋晚期,大量荒地被______,新开垦的田地变成__________。
(3)社会结构:出现_________________阶级(3)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二、西方古典文明(海洋文明)(一)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的________1.国家建立a.希腊地理位置、自然条件b.__________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C.公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小国,史称“_______”,代表性的城邦有______和_______。
2.文明成就【雅典】——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a.经济:航海业、对外贸易、商业发达b.政治:雅典_________制度形成:公元前6世纪,克里斯提尼,确立;公元前5世纪,________当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
实质:雅典民主制度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基础上的____数人的民主。
评价:进步性_______________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巴达】民族特点:崇尚_________;与________进行长期争霸战争3.城邦衰落(1)希腊城邦衰落:公元______世纪,_____________王国征服了希腊,希腊的______时代随之终结。
衰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2)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公元前4世纪后期,马其顿国王____________出边东征,建立起地跨_________三洲的__________________大帝国,定都___________。
帝国的深远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罗马文明1.建立(1)公元_______世纪中期,在_________半岛中部,___________建立起来。
(2)公元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来。
2.扩张(1)公元__________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__________________(2)公元__________世纪,罗马打败地中海强国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世界的霸主。
(3)此后,罗马的________制迅速发展。
公元_______年,爆发________________起义。
(4)公元_______世纪,共和国制度已经无力维持,先后出现_______和_______的军事独裁统治。
(5)公元_______年,____________自称“元首”,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从此,罗马共和国被_____________所取代。
(6)________世纪,罗马帝国版图基本确定下来,罗马成为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洲的大帝国,_______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人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7)“罗马和平”时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在经济出现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3.衰亡(1)_______世纪,罗马帝国爆发全面危机。
住在帝国北方的____________人,向罗马帝国屡屡发起进攻。
(2)_________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___________两部。
(3)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灭亡。
(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_________文明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