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37
- 格式:ppt
- 大小:777.50 KB
- 文档页数:23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答案生物【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学案”是指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心理特征等设计,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
其本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室变成“开放的学堂,自主的舞台”,构建一种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案导学,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
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
通过“师在教中学、生在学中教”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1 学案编制应包含的体系1.1 目标体系学案应包含有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的本课三维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即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清楚自己需要实现的目标的权利,教师要将学习的知情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这一学习的共同体齐心协力去完成任务。
如“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并推测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 问题体系这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之形成一个个学习任务。
这些问题是用于引导学生到达学习目的,前后问题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具有层次陛。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选修2(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2.直接促使北美殖民地人民与英国国王彻底决裂、确定争取独立的共同目标的事件是( )A.列克星顿枪声B.潘恩的《常识》在北美发表C.《独立宣言》发表D.英王颁布诏书,宣布北美处于叛乱状态3.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说:“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他们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据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采取独立和平等地位时,由于他们对人类舆论的尊重,所以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材料中的两个民族是指( )A.美利坚和不列颠 B.法兰西与美利坚 C.美利坚与印第安 D.印第安与不列颠4.根据《独立宣言》,政府存在的目的是( )A.发展社会经济B.维护民族利益C.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D.反对外来侵略5.《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段话最能说明独立战争的性质的侧重点是( )A.民族独立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反殖民主义斗争 D.小国的反抗斗争6.“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这就是我们殖民地人民过去一向忍耐,而现在必须改变原来那种政府体制的原因。
”引文的出处及理论根据分别来自( )A.《人权宣言》、《社会契约论》B.《权利法案》、《论法的精神》C.《独立宣言》、《社会契约论》D.美国1787年宪法、《论法的精神》7.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都强调( )A.人的自然权利B.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8.观察右图,这幅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主权论”兴起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近代民主思想兴起9.《人权宣言》之所以被作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主要是因为它( )A.规定了法国根本的政治制度B.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否定了法国封建的等级制度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10.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C.都体现了反封建专制的要求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11.法国《人权宣言》为资产阶级社会确立了一系列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③法律是公众意志的体现④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议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共同之处包括( )①理论基础是法国启蒙思想②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③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体制④赋予全体公民充分的选举权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1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数学必修第一册2023【学习目标】
1. 理解双曲函数的基本性质。
2. 掌握绘制双曲函数图形的方法。
【知识重组】
双曲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曲线函数,有着自己的注意事项,需要考生在记忆双曲函数的基本性质的同时,能够掌握绘制双曲函数的技巧。
双曲函数的性质:
(1)定义:双曲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sec(x+b),其中a为系数,b为常数。
(3)如果a>0,则有:y=a*Sec(x+b)>0 ,y=a*Cosec(x+b)<0。
(4)极值:双曲函数的极值点的x 值是b的值;y值由a的正负大小决定。
(5)导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形式为: y'=a*tan(x+b);也可以用其通式记作
y'=a*cot(x+b)。
绘制双曲函数图形:
1.根据双曲函数[y=(a/2)*sec(2x+b)]的参数a和b来决定曲线的大小、方向、偏移、极值和导数。
2.先求取双曲函数对应的坐标(x,y)得出函数图像。
3.在函数图像中画出极值点和导数点。
4.根据原函数所提供的x,y的定义域确定绘图范围,画好函数的图像。
【能力反思】
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学习关于双曲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掌握绘制双曲函数图形的方法,在广泛阅读有关资料之后,最终对双曲函数也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一步步认识到双曲函数的定义、通式、极值、导数,明白了如何根据双曲函数参数a和b绘制双曲函数图像,以及根据函数定义域确定绘图范围。
希望以后能够以此学习数学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释放思维的丰富性。
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讲义):专题1第一单元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Word版含解析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能量转化形式及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
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2)依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下列图中,图1表示放热反应,图2表示吸热反应。
(3)N(g),O(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2由图可知:1 mol N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_kJ; 21 mol O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_kJ; 2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264_kJ;则N(g),O(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_kJ。
222(反应热、焓变的概念(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即: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填“<”或“>”,下同)。
(2)吸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
由于反应升高,故ΔH>0。
时吸收环境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4(有下列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燃烧煤炭取暖 ?钠与水反应 ?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放热反应的是????。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2)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③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3)化工技术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误区警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和技术上的准备;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石油和汽车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4.影响: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知识点拨] 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开始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联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答案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教学的开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这些问题摆在首要位置。
再沿用“时间+汗水=成绩”的陈旧教学观念,采取“满堂灌”、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等形式已不可能。
因此,笔者主动运用“生本教育”理论,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进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的。
一、“学案”的编写1、学案设计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时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做下标记,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问题化原则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进入自主学习之中。
(3)层次性原则学案编写应注意将难易不同、杂乱无序的教学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学习方案,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4)探究性原则学案编写应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2、学案的基本框架构成基本上包括“预习学案”和“巩固学案”两个部分。
预习学案的内容:(1)学习目标(2)知识链接:可以涉及作者、作品、作者的经历及其主要思想、后人的评价等。
(3)整体感知:一般是字音、词语、特殊句式、句子翻译。
通过这一部分的预习,让学生抓好本课中的基础知识,划出知识上的疑难点,使课堂上的讲、听有针对性。
(4)探究学习:这一部分是以思考题的形式编写,主要是“内容理解”和“写作特点”两方面,“写作特点”可以灵活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略加点播。
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配制250mL0.1mol·L -1的盐酸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时俯视刻度线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C.用量筒量取所需浓盐酸倒入烧杯后,用水洗涤量筒2~3次,洗涤液倒入烧杯中D.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可以不管它答案 A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K 2SO 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K +的数目为N AB.常温常压下,32g 氧气所含分子的数目为N AC.标准状况下,22.4LH 2O 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 AD.11.2LH 2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答案 B解析 硫酸钾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K 2SO 4===2K ++SO 2-4,1 mol K 2SO 4溶于水,所得溶液中K +的数目为2N A ,A 错误;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 -1,常温常压下,32 g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所含分子的数目为N A ,B 正确;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 L H 2O 的物质的量大于1 mol ,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大于2N A ,C 错误;没有明确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11.2 L H 2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含有氢原子的数目,D 错误。
3.下列有关NaHCO 3和Na 2CO 3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B.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 2CO 3<NaHCO 3C.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 2的量:Na 2CO 3<NaHCO 3D.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和Na 2CO 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CO 2的量:Na 2CO 3<NaHCO 3 答案 C解析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热稳定性:Na 2CO 3>NaHCO 3,A 错误;常温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 2CO 3>NaHCO 3,B 错误;等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 2的量:Na 2CO 3<NaHCO 3,C 正确;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和Na 2CO 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CO 2的量:Na 2CO 3=NaHCO 3,D 错误。
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54年毛泽东曾讲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针对当时的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A.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B.重点发展农业C.重视经济的协调发展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
为此在“一五”计划中党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从而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盛行,66%的增长率是虚假的,因此1958年增长率也不能说是增长率最低的1955年的12倍。
表中没有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一五”计划期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导致②时期现象的因素是()A.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答案C解析观察图片的曲线和时间,可知②是1956年。
这时曲线有一个峰点,表明国民生产总值迅速增长。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因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