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超声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51
胆囊原发性类癌伴类癌综合征的超声表现
张宗樵
【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6(007)002
【摘 要】类癌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嗜银细胞。原发于胆囊非常罕见,胆囊类癌伴类
癌综合征者尚未见有报道。
【总页数】1页(P122)
【作 者】张宗樵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35.804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J], 陈曼;龚新环
2.胆囊原发性类癌伴肝脏淋巴结转移1例 [J], 何正君
3.厚壁型胆囊癌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征象表现 [J], 王鹏辉
4.睾丸原发性类癌超声表现1例 [J], 李兆强;张天义;张磊
5.纵隔类癌伴类癌综合征1例 [J], 杜国波;周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囊小细胞癌超声表现1例董雪;黄丽萍【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8(015)006【总页数】1页(P368)【关键词】癌,小细胞;胆囊;超声检查【作者】董雪;黄丽萍【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R445.1图1 胆囊小细胞癌声像图 A.二维声像图; B.CDFI图像 (GB:胆囊;T:肿物)患者男,59岁,主因“间断右上腹痛1个月,加重7天”就诊。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650 ng/ml,癌胚抗原1.250 ng/ml,CA 19-9 7.760 U/ml。
超声:胆囊底部及后壁区见5.7 cm×4.9 cm×2.9 cm实性肿块,形态不规整,内呈中低混合回声(图1A),CDFI可探及血流信号(图1B),肿块似向后下方延至胆总管中上段区,胆总管未见明显扩张。
CT:胆囊壁弥漫不规则增厚,形成约5.6 cm×4.8 cm×6.3 cm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邻近腹膜增厚,肿块与肝脏胆囊床分界欠清,胆囊管、肝总管远端及胆总管上段受累,管壁增厚,肝门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
CT诊断:①胆囊癌,胆囊管、肝总管及胆总管受累,胃窦、结肠肝曲粘连;②腹膜后及肝门多发淋巴转移灶。
遂行胆囊癌姑息切除术+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术后大体病理检查见胆囊长径10 cm,短径4 cm,胆囊一侧壁大部分被肿物占据,切面呈灰白色,肿物质脆,侵及胃壁全层;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巢片状排列,可见核分裂象。
免疫组化:CD56(+),CK(-),CgA(-),Ki-67(阳性细胞约80%),P40(-),P63(-),Syn(+),TTF-1(-),Vim(-)。
病理诊断:(胆囊)小细胞癌。
讨论胆囊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胆囊神经内分泌肿瘤,起病隐匿,预后差,其可能的起源为内胚层的多能干细胞。
胆囊癌ct诊断标准
胆囊癌CT诊断标准包括观察胆囊壁三层结构的情况,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以及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的征象。
具体标准如下:1.胆囊壁局部或整体增厚超过0.5cm,且呈不规则状,厚薄不均一。
增强扫描时胆囊壁有明显强化。
但需注意,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增厚有所不同,后者呈均匀性增厚。
2.胆囊腔内出现软组织块影,其基底多较宽,增强扫描时有明显的
强化,且肿块密度比肝实质低而比胆汁高。
但需注意与胆囊息肉和腺瘤进行鉴别,因为胆囊息肉和腺瘤的基底部通常较窄。
3.如果胆囊癌合并胆囊炎或胆囊结石,CT影像下会有相应的征象。
总的来说,胆囊癌的CT诊断标准主要是观察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的异常变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对于疑似胆囊癌的病例,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活检等,以确认诊断。
同时,CT检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