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藏书家曹学俭著述考略
- 格式:pdf
- 大小:431.62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章典籍藏书一、填空1.中国古代典籍的构成主要有简册、帛书、纸写本和刻印本,甚至还包括石刻书籍。
简册也称简策,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书籍。
它是用毛笔蘸墨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再一片片连接起来,成为一部书。
每根竹片叫“简”,我们习惯上称为“竹简”。
连接起来的竹片, 就称为简册。
连接竹片的材料,主要是麻绳和牛皮绳。
用牛皮绳连接的就叫“韦编”,所以成语有“韦编三绝”。
这种简册大约在商周时代已经出现。
2.古文经指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宅的墙壁中发现的一批儒家经典著作。
汲冢古书指晋武帝时在今河南省卫辉市魏襄王墓中发现的数十车竹简,其中有今天所见的《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
这两次发现都是战国简册。
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西汉竹简, 其中有《尉缭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重要兵书。
1996年在湖南省长沙市走马楼发现了三国孙吴竹木纪年简牍数万片,对研究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在古典文书方面数量最多、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3. 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不但出土了一批帛书,如《老子》、《易经》、《战国策》等,而且还有绘在帛上的三幅驻军分布图, 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
4.我国的纸写本书籍在东汉时已经出现了,但简册和帛书同时存在,古书名。
但“坟典” 一词却成为中国古籍的代称。
2.八索九丘:也是传说中的古书。
据孔颖达解释,记载八卦的书叫“八索”,“索”是“探索”的意思;记载九州地理的书叫“九丘”, “丘”是聚集的意思,九州风气所聚,所以叫“九丘”。
但详细情况如何,没有人能说的清,因为从没有人见过。
3.四书五经:所谓“五经”,始于汉代。
汉武帝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开始有五经的说法。
汉代的五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后来用《礼记》代替《仪礼》,把《左传》并入《春秋》,仍为五经。
“四书”的说法比较晚。
高一必修(下)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考点总结一、了解作者1.了解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满洲贵族的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是当时的“名士”,能写诗、词、戏曲,又是有名的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样的家庭传统对培养曹雪芹的文艺才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颙、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所以,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
但是,康熙皇帝死后,曹家也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雍正五年,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的罪名而被革职,南京的家产全被抄没,仅把北京的房产“酌量拨给”,“以资养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家庭衰败之后,曹雪芹基本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查考,只能从书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据专家考证:全书共110回,因为曹雪芹留下了一份完整的提纲是110回。
前八十回在他去世前已传抄于世。
后三十回也基本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后来终于迷失。
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到十八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补成了现行的一百二十回本。
曹学俭著述及中国大陆相关藏本考述
孙文秀
【期刊名称】《云梦学刊》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曹学俭是晚明著名的学者、诗人和藏书家,其一生著述极为丰富,内容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文字等诸多方面内容,著迷类型分个人别集、编选和评点等种类.由于战乱焚毁和保存不善等原因,目前曹氏有关著迷散存于中国大陆各图书馆中.【总页数】6页(P98-103)
【作者】孙文秀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6.2
【相关文献】
1.《地理孝思集》的编纂与版本考述——以郑州图书馆藏本为例 [J], 李正辉
2.曹学佺生平及其著作考述 [J], 陈庆元
3.曹学俭与闽中才子交游考 [J], 陈超
4.张澍稿本十种考述——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本为中心 [J], 陈恒新
5.曹学佺《蜀中广记》中有关杜甫诗评论考述 [J], 沈时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典籍藏书考试(100分)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
《典籍里的中国》1、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的是()。
【单选题】(3分)A.《春秋》B.《尚书》C.《史记》D.《吕氏春秋》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 《尚书》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
它不仅是研究虞、夏、商、周历史的重要史料,也是一些专门学科或学说的源头性典籍。
2、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是()。
【单选题】(3分)A.《诗经》B.《尚书》C.《春秋》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又被称为《春秋经》。
目前现存的《春秋》,是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
从二百四十四年开始记载,一直到哀公十四年停止,一共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一共记载了十二位,全书一共有一万六千多字。
《春秋》是按照年,月,日,依次按照顺序记载的,用春秋代表四时,开创了编年体的首例。
3、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是()。
【单选题】(3分)A.《史记》B.《汉书》C.《左传纪事本末》D.《通鉴纪事本末》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纲,按类组织史料。
克服了编年体一事而隔越数卷,首尾难稽和纪传体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的缺点。
南宋袁枢首次使用此体例,将《资治通鉴》改编为239个专题的《通鉴纪事本末》。
4、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
【单选题】(3分)A.《易经》C.《山海经》D.《搜神记》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中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搜神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
5、我国最早的字典是()。
【单选题】(3分)A.《尔雅》B.《辞源》C.《康熙字典》D.《说文解字》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编撰,是我国最早的字典,6、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文献学题库知识点(三)1、名词解释校勘记正确答案:记录校勘内容与成果的文字,古人又名“异文”、“考异”或“辨证”、“辨误”。
其撰写目的,一则说明校改的依据和理由,增加校本的可信性;二则备列(江南博哥)异同,供读者分析选择。
撰写校勘记,是校勘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2、名词解释私人藏书目录正确答案:即非官修的,由私人藏书家或学者私人撰修的目录书。
或说起自南朝宋齐时目录学家王俭的《七志》,稍后又有梁阮孝绪的《七录》。
私人藏书而又编制藏书目录,大概开始于南朝宋齐之时。
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书籍易行,私人藏书风气日盛,私人藏书目录也愈来愈多。
如唐代有名的三家:吴竞《西斋书目》、蒋或《新集书目》、杜信《东斋集籍》,宋代私家藏书甚富,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有以下三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尤袤《遂初堂书目》。
3、名词解释本校正确答案: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分为据相同词句、相同句式、对文、文义校勘。
4、名词解释目录正确答案: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5、名词解释蝴蝶裝正确答案:由经折装演变而来。
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再一叶一叶重叠在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再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
6、名词解释八备正确答案:隋沙门彦宗撰《辨证论》曾有译才须具“八备”之说。
他谈的是翻译佛经的人才,但其中“诚心爱法”、“耽于道术”、“不惮久时”、“不过鲁拙”、“不好专执”,以及“要识梵言,乃闲正译”,“粗谙篆隶,不昧此文”,是从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讲述的,以之要求从事古典文献的翻译者,亦为不刊之言。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就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就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与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就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与《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就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与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与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与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2文献学之辑佚,就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
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
山东师范大学2020年6月文献学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答题要求: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分)最初发觉龟甲上有文字并加以收购的人是()。
A)王懿荣
B)董作宾
C)刘鹗
D)罗振玉
参考答案: A
2(2.0分)宋代三大类书中,被清人称为“小说家之渊海”的是()。
A)《太平广记》
B)《太平御览》
C)《初学记》
D)《册府元龟》
参考答案: A
3(2.0分)《四库全书总目》被张之洞称为“良师”,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从目录类型上来说,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
A)官修目录
B)私修目录
C)史志目录
D)专类目录
参考答案: A
4(2.0分) 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楼,清代钱曾的藏书楼名()。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参考答案: A
5(2.0分)? ?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楼,清代鲍廷博的藏书楼名叫(?)。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参考答案: C
6(2.0分)套印本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经过多版次印刷而成的版本。
明后期最富盛名的是明后期吴兴闵齐伋与()两家的印本。
A)凌濛初
B)闵齐华
C)闵象泰
D)胡正言
参考答案: A
7(2.0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
一、填空:10分1、明焦竑有国朝献征录一百二十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应该是当代人物传;2、明代的永乐大典其原书的装订方式是包背装;3、我国文献由翻译而来者为数甚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方面: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二、判断10分1、中国古代印刷术普及后抄写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2、清代帝王重视藏书的程度高于前代,清代藏书最盛时是乾隆时期;√3、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类书;×4、丛书的主要功用是查找辞藻;×5、当年伯希和劫走大量敦煌文献现存英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三、选择10分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典籍进行大规模的系统整理发生在B 时代;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清朝2、清代的四库七阁仿自著名私人藏书楼天一阁,其主人范钦是C 代人; A 宋B 元C 明D 清3、线装大约明中叶兴起,沿用至清末民国间,基本上被D 书取代; A 经折装B 蝴蝶装C 包背装D 洋装4、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B ;A 汉书艺文志B 隋书经籍志C 隋书艺文志D 四库全书总目5、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与史记并称西汉最伟大的两部著作的是A ;A 七略B 别录C 汉书D 世说新语四、名词解释20分五厄:5分:每一要点1分隋代牛弘所总结的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伪书:1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就称之为伪书;2不能清晰地判断一书的真伪,往往会给我们阅读研究利用古籍带来误解;3伪书具有史料、文学、语言学、思想等多方面价值;4因此,我们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5要了解中国古籍中的伪书状况,可以借助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罗根泽诸子考索、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等专门著作;善本:5分:每个要点1分,例证2分1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的版本叫善本;2从文物标准来看,时代较早、稀见程度较强的版本是善本;3学术意义上的善本可归纳为八个字:精注精校,不缺不讹;⑷善本是个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概念;五、文献阅读20分一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一小题2分二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论述,完成文后各题:10分:每个要点1分六、简答题10分1,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每个要点2分文献学是通向文献宝库的门径,是打开文献宝库的钥匙;我们研究文献学的目的在于:⑴全面认识文献,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比较少的时间,找到尽可能全的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⑵同时还要有能力对这些资料的不同版本进行鉴别,确定较早的较全的较可靠的版本;⑶而且有能力对原始文献作整理加工,自己使用以外,还可供更多的人使用;2,作业典藏散佚七、论述题题20分12分,2—7每要点3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1古籍分類的目的,一是為了查找方便;二是總結學術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2六分法;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3九分法;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七志已佚,据梁阮孝绪七录序及隋志,其分类概况如此;4七分法;七志之后有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内篇五录、佛法录、仙道录外篇二录;七录已佚,仅七录序保存于广弘明集卷三;5四分法;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总结前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专名;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的;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6五分法;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别立丛书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七百八十九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7六分法;从二零零四年起,山东大学杜泽逊受国家清史委员会委托,主持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相当于艺文志;考虑到清后期西学东渐,译书甚多,借鉴晚清一些书目的做法,拟定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西学部、丛书部六部分类框架,也是从学术发展和图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3,西汉_______和______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_________;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________;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文献通考;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_________、十七史商榷、___________等考史名著;8,金石的“金”指___________;金文则指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9,______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三,文献标点本题计20分1,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8分: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而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2,试改正下列标点错误,并简单说明修改依据12分: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日知录集释卷一,岳麓书社1994年版,下同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日知录集释卷五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日知录集释卷七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日知录集释卷九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1,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韩非子有度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何也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史记六国年表序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___________;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___________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___________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和董作宾;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___________时代、___________时代、缣帛时代、___________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1,类书;2,善本;3,讹、脱、衍、倒,;4,伪书;5,理校三、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1,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左传隐公十一年2,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1,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孟子离娄上2,十三年,晋惠公病,内有数子;太子圉曰:“吾母家在梁,梁今秦灭之,我外轻于秦而内无援于国;君即不起,病大夫轻,更立他公子;”乃谋与其妻俱亡归;秦女曰:“子一国太子,辱在此;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子圉遂亡归晋;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史记晋世家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述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现实意义;2,试简述检索纸质文献书目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填空1,典籍;贤才2,诗;书;礼;易;春秋3,刘向;浏歆4,汲冢周书5,金刚经6,通典;通志;马端临7,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8,青铜器;商周9,总集10,1899二、名词解释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 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三、文献标点1,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临城自刭以却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2,①,论语言子之所慎者战;长勺以诈而败齐,泓以不禽二毛而败于楚;理由:论语原文:“子之所慎:斋、战、疾;”②,乡饮酒礼:“工四人,二瑟;”理由:乡饮酒礼为仪礼篇目名;工即乐工;③,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理由:符、法冠为二物,符即信符;法冠为御史等所戴之冠;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理由:奈何意即如何;四、文献翻译1,做君主的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而且君主用眼睛看,臣子就修饰外表;君主用耳朵听,臣子就修饰言辞;君主用脑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谈;先王认为这三种器官不够,所以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先王掌握着关键,所以法令简明而君权不受侵害;独自控制四海之内,聪明多智的人不能使用欺诈手段,阴险浮躁的人不能使用花言巧语,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地位处在郎中,不敢隐善饰非;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单独的,不敢相互逾越职守;所以政事不多而时间有余,是君主运用权势所得来的;2,秦国已经统一天下,就焚烧诗、书,而各国国史被烧得更厉害,因为书中有讽刺讥笑秦国的地方;诗、书之所以重新流传于世,是因为收藏的人家很多,而各国国史专门收藏在周王室,因此一下子就全毁灭了;可惜呀可惜呀如今只有秦纪传下来,又不写明日月,内容简略也不完整;但是战国关于变通和应急的对策也有大量可以采用的,为什么非上古不可呢秦国夺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传世的典籍强调说:“效法后王;”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纸质文献检索方法: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 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我国最早使用“索引”者为1917年林语堂在科学杂志发表之创设汉字索引制议,不仅论述索引之功用,且阐述了索引与学术演进的关系,称:“近世学术演进,索引之用愈多,西人治事,几于无时不用索引以省时而便事;”学习文献学的意义A: 筆者弟弟好讀書,時撰詞評,廣引前人著述;上個月無意間跟他聊起,平日他是怎樣檢索文獻的,他告訴我都是朋友幫他找的;清人王鳴盛在十七史商榷說過,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塗,方能得其門而入;自己學不好文獻學,在學問一塗,難說立足,老倚仗別人哪行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我撰此文的初衷;B: 弟弟之愛徒近日讀漢書和後漢書,數次問我某段某字何解;我每每查閱後都發現跟他所指字相異,蓋是訛字;當時就將張之洞在書目答問裡的告誡予之:“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知某書宜讀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解決古代文獻之編纂、傳鈔、流傳、真偽、註疏等問題,必須學習文獻學;譬如甲骨文獻,研究學者從中初步總結出商周詞彙、語言和音韻體系,解開了不少上古史的疑團;如今大家所見的字典、詞典、XX校證、XX全集、XX舉要、XX註疏、XX集釋、XX箋注、XX評傳、XX鉤沈……乃至婦孺皆知的唐詩三百首,皆非藉助文獻學功力而不可為之;如果你覺得它沒什麼用,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它;如果你覺得你的專業不會用到它,那是因為你不了解你的專業;儘管不是誰都能成為文獻學專家,卻沒有哪個領域不會接觸、運用到適於自己領域的文獻學知識;据我粗浅的理解:文献学是一个工具属性偏强的学科;它的本质其实只有两点:整理资料和甄别资料;如果广义的讲,任何学科的研究其实都离不开文献方面的功夫,即使是理工类学科,你在确定一个课题之初,也需要进行大量地研究资料整理,例如前人的研究方法、角度,现阶段已经确定的结论,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等等;这是搜集资料的方面;而甄别也是文献学经常需要处理的问题,举个例子;国内书摊上经常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的老子、论语这些书籍,相对于“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这些书社,这一类书籍无论是备查还是待读都不可取;这种情况在古人那里也是存在的,明代书商经常干这一类事情;并且,古代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气叫“拟古”、“仿作”,他们的初始目的可能并非作伪,只是练习或者竞赛;但因为时代久远,传到后世往往不能分辨,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文献学的知识来进行甄别;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这类情况如“苏李诗”、“古诗十九首”“二十四诗品”,至今仍在争论试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主编的;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4,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5,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6,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7,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___________为主,词典以训释___________为主;8,古代版本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9,古代避讳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10,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___________、敦煌史地和___________;11,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___________总主编等编纂的___________总目提要;12,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_______部;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1,别集;2,政书;3,十通;4,影印本;5、蝴蝶装三、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四,阐述题本题10分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
著名藏书家曹学佺著述考略
陈明利
【期刊名称】《山东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曹学俭是明末一位著名的政坛人物,官至隆武朝尚书、太子太保等要职,后清兵入闽,以身殉国.他嗜书如命,藏书达数万卷之多;才华横溢,一生笔耕不辍,著述宏富,但因政治立场为满清不容,著作遭到禁毁、抽毁,流传甚少.本文简要概述了曹学俭的生平事迹,对他的著述情况进行了考证,并考察其著作传世状况.
【总页数】5页(P102-105,108)
【作者】陈明利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9:K82
【相关文献】
1.同年诗友的交游与赠答诗——以金门蔡复一与侯官曹学佺为例 [J], 陈庆元
2.晚明福州曹学佺石仓园平面复原及特征研究 [J], 周向频; 吴怡婧
3.忠烈遗翰——明曹学佺行草自书诗《题玉融塔寺南亭》卷辨析 [J], 何国伟
4.笔著千秋文橱藏万卷典——清代著名著述家、藏书家梁章钜 [J], 王长英
5.闽人曹学佺、黄任、林昌彝佚文各一篇笺释 [J], 邹建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学著述考》略释
《敦煌学著述考》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重要文献,该书由汪德时等人于1963年出版,全书共22卷,30万字,呈现出20世纪前期敦煌学理论和著述的研究成果,是现代敦煌学研
究的重要参考书。
这本《敦煌学著述考》着重研究了敦煌学理论与著述的发展情况、在历史上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影响。
书中涉及的内容包括:敦煌学的历史发展、影响和足迹;现代敦煌学的概念和定义;敦煌学的各个分支;敦煌学的学术研究:包括传统敦煌学与新敦煌学;敦煌学著述考察;以及
敦煌学的总结与展望。
本书系统性地研究了敦煌学的历史发展、学术研究、著述考察等内容,
是目前国内著名的敦煌学专著,现已成为今天研究敦煌学理论和著述的重要参考书。
中国古代文献学题库: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宋元之际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是第一部以“文献”命名的著作。
2. 由汉代刘歆综合群书《叙录》,编写而成的一部总的图书目录为《七略》。
3.常见的史书体裁有三种: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4.由王钦若、杨亿编撰的,宋代最大的类书是《册府元龟》。
5.《春秋》内、外传分别指:《左传》和《国语》。
6.《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又名《南华真经》。
7.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它起源于西晋荀勖编订的《晋中经新簿》。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著作中,最著名的是段玉裁撰写的《说文解字注》。
9.《儒学警悟》是最早的一部丛书。
10. 唐代杜佑撰写的《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被列为“政书”之首。
11. 《全宋文》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断代散文总集,由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联合出版。
12.明代祁理孙编写的《奕青藏书楼书目》,在经、史、子、集外又加“四部汇”一类,此为五部分类法之始。
13.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公元240-248)在洛阳太学立了一批石经,称“正始石经”。
由于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故又称“三体石经”。
14.《四库全书》把集部书划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五类。
15. 以版面中线为准,版心向里对折;对折好的书面叠放在一起,在折线处粘合,用硬纸连背裹住作封面。
请问以上描述的是纸质文献的哪种形态:蝴蝶装。
16.清代陈元龙奉康熙皇帝之命编纂的《历代赋汇》一书,共184卷,收录先秦至明代赋4155篇,是研究清以前赋体文学的重要文献。
17.清代鲍廷博一生搜求古书,他辑刻的《知不足斋丛书》,共收书207中,781卷,包含不少久已亡佚而又复出的珍贵文献,价值甚高,影响很大。
18.1907年5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仅用4块马蹄银(约合200两银子),就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数以万件的敦煌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