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586.50 KB
- 文档页数:19
接下来介绍地震资料的相干处理和地震资料的属性提取:14、相干处理,仍然在上面的主菜单中选择第10项的,选择一种相干方式,现举一例进行演示,如然后点击鼠标MB1参数选项,出现参数菜单,选择好分析时窗方式后,选取层位和合适的时窗,键入输出名,选择扫描模式之后,点击ok按扭。
回到主菜单,RUN。
15、属性提取:选择菜单中的第8项后,在上按鼠标MB1,选择分析时窗方式,选取层位和合适的时窗,然后选择提取的地震资料的属性参数,包括有:(1)振幅类属性1):2)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振幅:此外,还包括了3)、、、、4)::::::::(2)复地震道统计类:复地震道包括5种属性,1)2)在复地震道计算中,瞬时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或者说是相位的导数。
实际计算时,先算出瞬时频率道,然后计算时窗内的平均值。
3)4)5)(3)谱统计类:1)是指零延迟的自动相关值,带宽越窄,说明信号越相似,地层反射特征简单,反之说明地层复杂,可用于地震地层研究。
2)其中,3):其中,4)5)6)(4)层序统计类1)和,2)3)。
4)5)、(5)相关统计类可用于帮助识别断层、尖灭、数据品质和杂乱反射。
1):。
2)3):4):5):。
6)选择好相应的参数后,键入要输出的前缀(prifix),最后ok关闭,在主菜单中RUN运行即可。
附:。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地震属性的提取与解释是地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近年来,随着地震学技术和地震数据收集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探索能够更好地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的新方法。
地震复合属性是指在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时,不仅考虑其一维的位移信号(示例如振幅、频率、阻尼等),而且给予地震事件的其他属性(如发震深度、相关的地形特征等)的关注。
通过将地震属性的一维位移信号与其他影响地震属性的属性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
目前,利用复合属性提取地震属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地震属性提取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地震预报中出现的自然语言来进行地震研究,从而提取出地震属性。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利用NLP技术,在处理地震自然语言时,引入了一些其他的特征,如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状况等,从而更好地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
第二种是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属性,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建模,从而提取高级的地震属性。
第三种是基于有限元法的地震属性提取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首先将地震属性表示为有限元模型,并且建立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每个地震动力学方程的解析解,最后从有限元解中提取出地震属性。
最后,结合上述三种方法,同时利用有限元法和机器学习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全面考察地震属性,从而更好地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
综上所述,地震复合属性是一种新的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的方法,它借助于现代技术,使科学家能够更加精确地提取和解释地震属性,为地震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随着未来的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将会探索更为复杂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与解释的效果,未来有望实现更高的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震研究的准确度。
二地震属性提取提取地震属性常用的分析方法•复地震道分析、相关分析、富立叶谱分析、功率谱分析、自回归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应在工程数学、信号分析、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等课程中分别讲述)。
•经过相应的分析计算后,可得到一系列地震属性参数地震属性的提取•瞬时属性–(Instantaneous Attributes)•单道时窗属性–(Single 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多道时窗属性–(Multi—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沿层构造属性–(Event Object Structure Attributes)瞬时:瞬时真振幅f (t)•所选样点上各道时间域振动幅值,即为地震道数据的隐含表示。
广泛用于地震资料的构造和地层解释,常与其他振幅属性一起用于分离高幅区或低幅区,如亮点和暗点技术。
瞬时:90度相移振幅q (t)•从复地震道分析得到的时间域振动振幅,与瞬时真振幅f (t)相差90度相位。
相位延迟特性在瞬时相位垂向变化的质量控制方面、确认薄层的某些A VO异常方面很有用处瞬时:瞬时相位•r (t)= tan [q (t) / f (t)] 表示在所选样点上各道的相位值,以度或弧度表示。
主要用于增强油藏内弱同相轴,对噪音也有放大作用;最终成图的彩色色标应考虑到结果的周期性,即由于油气的存在经常引起相位的局部变化,所以这一属性常和其他属性一起用作油气检测的指标之一;也可用于测定薄层的相位特征,其横向变化与流体含量变化及薄层组合有关。
瞬时:瞬时相位的余弦cos(r (t))•由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由于其固定的范围在-1至1之间,易于理解,故常和瞬时相位一起用来显示异常的变化。
可用来识别地震地层层序及其特征;由于本属性没有跳变现象,故可用于数据增强处理瞬时真振幅乘瞬时相位的余弦,f (t)·cos(r (t))•这一复合属性用来增强波峰或波谷振幅,特别适用于零相位地震数据,以便于构造解释瞬时:瞬时频率•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即d r(t)/d t,用度/ms或弧度/ms表示。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地震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的核心是通过地震数据获取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并进一步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为矿产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勘探深度和区域范围的扩大,单一地震属性已经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需要综合多个属性进行分析。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并探讨其在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方面的应用。
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地震信号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数据集,其中每个维度表示地震数据的不同属性。
单一地震属性只能从一个角度描述地震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因此,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是实现地下构造和岩性解释的关键。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
地震数据往往存在噪声和非受控的干扰信号,因此需要进行去噪和滤波处理,以保留数据的有效信息。
同时,也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满足深度学习模型的要求。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和可训练性,提高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效果。
2. 特征提取选取地震数据中的多个属性作为特征,这些属性可能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这些属性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得到特征图谱。
特征图谱是一个反映地震数据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多维数据集,通过对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震数据的复合属性。
3. 属性提取在特征提取完成后,需要对特征图谱进行进一步处理,提取出真正的地震复合属性。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特征图谱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再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等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提取出复合属性。
还可以采用小波变换(WT)等信号处理方法对特征图谱进行分解,然后提取出相应的属性。
地震复合属性的解释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是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的重要步骤。
根据地震复合属性的属性特征,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地下介质。
地震属性提取及其地质意义1. Muglad盆地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地震层序格架和地震相以地震剖面上可识别出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特征、顶底接触关系和地震物理属性等构形要素,并结合已有的钻井、测井资料在研究区内识别和划分出5类13种地震相。
其中,席状平行相和席状波状相、充填平行相、楔状前积相是凹陷中的优势地震相类型,分别代表了滨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沉积,且垂向上具有显著的继承性。
1 地震层序追踪与闭合基于不同构造单元典型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对区内209个地震测线闭合点进行了检验与校正,并据此完成重点构造的地震闭合剖面图,反映层序的空间展布与交叉闭合情况(图1)。
图1中测线SD82-127与SD82-119的交汇点过Gato-1井,通过合成记录标定,由下往上将Darfur群中的层序S1顶、底界面(图1中②和③)与层序S2顶界面(图1中①)在三维空间的横向展布演示出来,并将2条测线交汇点处的分层情况通过Gato-1井测井曲线特征的精确定位予以验证。
2 地震相类型识别Nugara坳陷东凹Darfur群的地震相总体是一套中振幅、中频、较连续的反射,特征较为稳定。
根据地震层序、测井层序及其他资料的综合分析,将外部几何形态和内部反射结构作为主要特征参数,划分出5类13种地震相类型。
图2 地震反射类型及特征3 地震相—沉积相分析3.1 平面展布在层序S1中,席状平行相和席状波状相占据了Nugara坳陷东凹的大部分地区。
除此之外,代表均匀沉积的席状空白相在凹陷北部和西南部Sharaf-Abu Gabra隆起带地区有较大范围的分布。
楔状波状相和楔状前积相在Sidra断裂构造带、中部构造带、Gato C构造带和Gato构造带附近很发育。
充填平行相分布范围仅次于席状平行相,但都局限于Nugara次洼、南部次洼和Gato次洼;其他充填相则分布范围较小,在地形低洼的地方都有所分布。
透镜状地震相只在东凹的局部地区有零星分布(图3)。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藏勘探的核⼼技术之⼀,其作⽤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的相关性,因此利⽤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储层预测。
常⽤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体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油⽓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前层属性最为常⽤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沿⽬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的层的层⾯并根据界⾯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时间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的层厚度较⼤时,准确追出顶底界⾯,并以顶底界⾯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属性提取;(2) 当⽬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的层顶界⾯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因为⽬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的层顶界⾯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分间接的,⾄今⽆法建⽴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的,1绪论带有⼀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法⽤某种确定性的⽅法从地震数据中进⾏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常规的分析⽅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较困难。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