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frame地震属性基本提取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9.48 KB
- 文档页数:3
SIS 软件软件技术应用技术应用技术应用之一之一斯伦贝谢伦贝谢科技服务科技服务科技服务((北京北京))有限公司2007年3月GeoFrame 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1地震属性分析和应用应用地震属性开展储层横向预测是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重要研究内容。
随着地球物理理论、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种计算方法能够提取和分析的地震属性越来越多,如何从众多的地震属性中选择能够反映客观地质现象的属性对目的层储层开展分析,这是地球物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
GeoFrame 综合地学平台为地球物理人员开展储层横向预测研究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工具。
SATK 、SeisClass 、LPM 以及GeoViz 的组合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成从属性提取、属性优化、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的储层预测全过程。
本文重点阐述GeoFrame 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及地震属性的地质应用。
1、地震属性储层预测的基本思路地震地层学原理假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具有年代分界面的意义,要研究地层岩性和沉积相主要依据的是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横向变化,也就是地震属性的变化,这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基本理论依据。
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横向预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多解性问题,即:一种地震属性参数的变化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一种地质现象的改变,也会造成多种地震属性的异常。
因此,在对地震属性分析预测过程中,如何从众多的地球物理参数中选取能反映地质特征变化的参数,是地震属性预测的主要问题。
实际工作表明,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① 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正确认识地震属性是做好属性预测的基础,不同的地震属性参数,它的地球物理含义、数学含义不一样,反映的地质规律也不一样。
如:半时能量和总能量,尽管都是振幅类参数,但具体的展布规律却不一样(图1)。
图1 1 相同地区相同地区相同地区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半时能量和和总能量总能量对比图对比图对比图半时能量半时能量((Energy half-time )总能量总能量((Total Energy )② 地震属性的优化选择能正确反映实际地质因素变化的地震属性是应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
geoframe软件地震属性原理及成图步骤3.7 地震属性原理及成图步骤地震属性(seismic attribute)指那些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经过数学转换而导出的有关地震波的几何学、动力学、运动学或统计学特征的的特殊度量值。
振幅类属性:瞬时振幅、均方根振幅以及最大能量、平均能量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作用:能反映流体的变化、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度的变化,用于地层岩性相变分析,计算薄砂层厚度,识别亮点、暗点,指示烃类显示,识别火成岩等特殊岩性。
频率类属性:瞬时频率、主频以及带宽、波数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作用:可揭示裂缝发育带、含气吸收区、调协效应、岩性或吸收引起的子波变化。
相位类属性:瞬时相位等及其衍生的一系列属性。
作用:确定地层的接触关系地震属性提取操作步骤(以均方根振幅为例)1、在地震属性提取之前应对所用层位进行层插值,basemap?tools?horizon functions打开层插值窗口如图1,注意在进行层插值前应备份原始层位。
图1:层插值窗口2、启动地震属性提取模块:Application?seismic?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进入地震属性提取界面(图2)。
图2: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 Model: time;Survey: 选择需要进行属性分析的survey、class以及进行属性分析的范围。
如图3图3:survey的选择3、Horizon attribute (CSA)?computed seismic attributes?Rms amplitude 进入均方根振幅提取对话框。
Windows specification 提供了三种纵向上提取属性的方式:? single horizon(图4)图4:single horizon提取窗口这种方式以一个目的层位为起点如图中以Es31_2为基准面,通过direction?above/below确定一个时窗,如图中是以Es31_2为中心向上向下各开100ms共200ms的时窗。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二地震属性提取提取地震属性常用的分析方法•复地震道分析、相关分析、富立叶谱分析、功率谱分析、自回归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应在工程数学、信号分析、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方法等课程中分别讲述)。
•经过相应的分析计算后,可得到一系列地震属性参数地震属性的提取•瞬时属性–(Instantaneous Attributes)•单道时窗属性–(Single 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多道时窗属性–(Multi—Trace Windowed Attributes)•沿层构造属性–(Event Object Structure Attributes)瞬时:瞬时真振幅f (t)•所选样点上各道时间域振动幅值,即为地震道数据的隐含表示。
广泛用于地震资料的构造和地层解释,常与其他振幅属性一起用于分离高幅区或低幅区,如亮点和暗点技术。
瞬时:90度相移振幅q (t)•从复地震道分析得到的时间域振动振幅,与瞬时真振幅f (t)相差90度相位。
相位延迟特性在瞬时相位垂向变化的质量控制方面、确认薄层的某些A VO异常方面很有用处瞬时:瞬时相位•r (t)= tan [q (t) / f (t)] 表示在所选样点上各道的相位值,以度或弧度表示。
主要用于增强油藏内弱同相轴,对噪音也有放大作用;最终成图的彩色色标应考虑到结果的周期性,即由于油气的存在经常引起相位的局部变化,所以这一属性常和其他属性一起用作油气检测的指标之一;也可用于测定薄层的相位特征,其横向变化与流体含量变化及薄层组合有关。
瞬时:瞬时相位的余弦cos(r (t))•由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由于其固定的范围在-1至1之间,易于理解,故常和瞬时相位一起用来显示异常的变化。
可用来识别地震地层层序及其特征;由于本属性没有跳变现象,故可用于数据增强处理瞬时真振幅乘瞬时相位的余弦,f (t)·cos(r (t))•这一复合属性用来增强波峰或波谷振幅,特别适用于零相位地震数据,以便于构造解释瞬时:瞬时频率•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即d r(t)/d t,用度/ms或弧度/ms表示。
geoframe地震属性基本提取步骤Geoframe地震解释——CSA计算地震属性的单层提取步骤1、新建层位Horizon management 坐下绿色H图标输入name (YYYY)改颜色最后点击add2、复制层位(到新建层位中)Seis3DV:Areal-horizon- copy-input(XXXX)到output horizon(YYYY)-最后点击operate操作3、插值Post-投出复制后的层位,圈出范围在此之上插值Basemap-horizon function-mode:attribute interpolation –选中polygon 若要去插值则选attribute erase ,选中basemap interpolate参数一般是默认的,20*20或者40*40等4、属性(CSA以常规地震属性为例)Application manager-seismic-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 –new run双击-双击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survey选择工区(balabala-3d)—input选择class(final-migration)-output选择不同class-下方新建class name-右侧输入需要提取属性的范围,即XYZ CSA—选择所需要的属性,如均方根rms 半衰能量等-single horizon沿单层提取-reference horizon参考层位-选择start relative to –above 向上开时窗- 一般选none 不确定极性是红轴(正)还是黑轴(负)-时间10ms Output-输出层位(YYYY)最后点击run5、投影到basemapPost-interpretation-horizon-(YYYY)-attributes-rms_ampli tude&final_migration-~~~~~~~~~下面是一些基础学习资料~~~~~~~~~~~~ 1、常规地震属性(CSA) 常规地震属性参数可以使用默认CSA参数功能来设置。
第八章 属性提取属性提取可以帮助解释员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和充分认识工区的地质情况。
属性提取工作比较烦杂,并具有相当强的经验性。
这里也只作简单介绍。
一、选择地震数据体Command Menu ——Applications ——Poststack/PAL 弹出窗口。
(图1)图1Project Type 选择“3D ”;选择所建立的地震工区;在Product Selection 的选项中,选择所有项,如图1所示。
——Launch 弹出窗口,如图2 A 所示。
点击Input Data 按钮――在B 窗口中选择SeisWorks Seismic ――点击Parameters ――进入C 窗口――选择所要输入的三维地震数据体(例如mig ,其他各项可用默认设置)。
OK.。
图2进行属性提取时,可将Output Data 项设为空。
A BC二、属性选择Processes ――Attribute Extraction (图3)图3点击Attribute Extraction 的Parameters ,进行属性的选择。
建议选择所有B 窗口中的Attribute Selection 的项;以及各属性项后Options 列出的子项。
键入Output Horizon Prefix 输出层位的前缀名(任意)。
如图4所示。
图4OK ――Run 。
此时所有的属性数据便产生了。
C三、显示、编辑属性属性生成之后以层位的形式存在。
进入SeisWorks/Map View窗口。
View――Contents。
(图5)图5弹出Map View Contents窗口。
(图6)在层列表中选择生成的属性文件。
OK。
效果如图8所示。
图6 图7图8注:可在Map View Contents窗口选择其他所要显示的内容。
可直接在SeisWorks/Map View窗口中对其进行编辑,也可将属性数据(相当于层位数据)输出,在其他程序,如Z-MapPlus中进行编辑。
地震复合属性-地震属性提取与解释新方法地震勘探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震勘探的核心是通过地震数据获取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并进一步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为矿产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勘探深度和区域范围的扩大,单一地震属性已经不能满足解释的需要,需要综合多个属性进行分析。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并探讨其在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方面的应用。
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地震信号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数据集,其中每个维度表示地震数据的不同属性。
单一地震属性只能从一个角度描述地震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地下介质的物理特性。
因此,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是实现地下构造和岩性解释的关键。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复合属性提取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预处理首先需要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
地震数据往往存在噪声和非受控的干扰信号,因此需要进行去噪和滤波处理,以保留数据的有效信息。
同时,也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满足深度学习模型的要求。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和可训练性,提高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效果。
2. 特征提取选取地震数据中的多个属性作为特征,这些属性可能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
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这些属性进行特征提取,可以得到特征图谱。
特征图谱是一个反映地震数据不同属性之间关系的多维数据集,通过对特征图谱进行分析,可以提取出地震数据的复合属性。
3. 属性提取在特征提取完成后,需要对特征图谱进行进一步处理,提取出真正的地震复合属性。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对特征图谱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再使用支持向量机(SVM)等机器学习算法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提取出复合属性。
还可以采用小波变换(WT)等信号处理方法对特征图谱进行分解,然后提取出相应的属性。
地震复合属性的解释地震复合属性的提取是解释地下构造和岩性的重要步骤。
根据地震复合属性的属性特征,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地下介质。
Geoframe 操作步骤2.1 打开Geoframe 4①在上面的对话框中点击Geoframe 4.0.3,打开该软件。
2.2 建立一个新工区①在Project Manager中选Project Management 选Create a new project②在Create a new project中输入工程名字(名字开头不能用数字),密码,验正密码点OK(稍候)。
在storage setting中点OK。
系统问是否做地震工程延展(Create charisma project extension)NO→OK。
③Edit project parameter对话框中unit/coordinate点击display→set unit→选Metric→OK点击set projection→create, 出现Creat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在其中的Projection中选UTM Coordinate system, 选中Hemisphere 中的Northern Tg, UTM zone number写50→OK。
④点击Storage→set unit→选Metric→OKset projection→create出现Create Coordinate System对话框,在其中的Projection中选UTM Coordinate system.,选中Hemisphere 中的Northern Tg,UTM zone number 写50→OK 。
2.3 加载地震数据(以加载3D地震数据为例)1、应用管理对话框中(Application manager)选中用鼠标1键单击Seismic出现seismic对话框,在该目录中用鼠标1键双击IESX(多探测地震综合解释),弹出IESX Session Manager对话框。
2、 在IESX Session Manager 对话框中点Applications →Data manage →Load seismic 弹出Load seismic trace data 对话框。
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地震属性及其提取方法1绪论1.1 选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为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主要为:岩性及岩相、储层参数和油气的预测。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组合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
常用的地震属性主要有瞬时类参数、振幅统计类参数、频能谱统计类、相关统计类、层序统计类。
在层序界而内追踪闭合基础上,将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储集层反演技术、相干体切片技术等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于分析论证,可以预测有利的区带,进行油气藏勘探。
1.2 重要研究内容地震属性包括剖面属性、层位属性及体属性,目前层属性最为常用和具有实际意义。
剖面属性提取就是在地震剖面沿目的层拾取各种地震信息,主要通过特殊处理来完成;层位属性就是沿目的层的层面并根据界面开一定长度的时窗提取各种地震信息。
提取的方式有:瞬时提取、单道时窗提取和多道时窗提;体属性提取方法与层位属性相同,只是用时间切片代替层位。
地震属性提取选择合理的时窗很重要,时窗过大,包含了不必要的信息;时窗过小,会丢失有效成分。
时窗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当目的层厚度较大时,准确追出顶底界面,并以顶底界面限定时窗,提取层间各种属性,也可以内插层位进行属性提取;(2) 当目的层为薄层时,应该以目的层顶界面为时窗上限,时窗长度尽可能的小,因为目的层各种地质信息基本集中反映在目的层顶界面的地震响应中。
1.3地震属性分析的难点问题(1)地震属性分析的间接性。
地震数据中所含的储层信息往往是十分间接的,至今无法建立明确的物理或数学模型,这种关系通常是定性的、模糊的、不唯一的,1绪论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因此我们无法用某种确定性的方法从地震数据中进行分析。
(2)地震属性相关性的错综复杂。
各种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错综复杂,主次关系变化不定,数量关系难于提取,因此应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做出定量的分析也比较困难。
Geoframe地震解释
——CSA计算地震属性的单层提取步骤1、新建层位
Horizon management 坐下绿色H图标输入name (YYYY)改颜色最后点击add
2、复制层位(到新建层位中)
Seis3DV:Areal-horizon- copy-input(XXXX)到output horizon(YYYY)-最后点击operate操作
3、插值
Post-投出复制后的层位,圈出范围在此之上插值Basemap-horizon function-mode:attribute interpolation –选中polygon
若要去插值则选attribute erase ,选中basemap interpolate
参数一般是默认的,20*20或者40*40等
4、属性(CSA以常规地震属性为例)
Application manager-seismic-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 –new run双击-双击seismic attribute toolkit-survey选择工区(balabala-3d)—input选择class(final-migration)-output选择不同class-下方新建class name-右侧输入需要提取属性的范围,即XYZ CSA—选择所需要的属性,如均方根rms 半衰能量等
-single horizon沿单层提取-reference horizon参考层位-选择start relative to –above 向上开时窗- 一般选none 不确定极性是红轴(正)还是黑轴(负)-时间10ms Output-输出层位(YYYY)最后点击run
5、投影到basemap
Post-interpretation-horizon-(YYYY)-attributes-rms_ampli tude&final_migration-
~~~~~~~~~下面是一些基础学习资料~~~~~~~~~~~~ 1、常规地震属性(CSA) 常规地震属性参数可以使
用默认CSA参数功能来设置。
单击Default按钮打开CSA Selection 窗口,设置计算参数。
参数设置包括:单层参数设置两层间参数设置时间(深度)-时间(深度)区间参数设置根据你的选择的不同,层参数信息出现在Windows Specification 区域内。
当参数或层名称以红色显示,层参数的值可以在最右边的对话框中编辑。
当参数或层名称以蓝色显示,层参数的值就不能编辑。
但是,如果点击蓝色的名称,名称变为红色,你就可以编辑层参数值了。
默认CSA参数设定,将搜索窗口(ms)设置为0.00,起始位置设为None。
用非零参数值设置,可以使用定
义的搜索标准确定的层位时间来计算地震属性。
除非计算参照层属性,否则计算结束后,层位时间的转换是不可见的。
2、重复窗口设置在一个属性计算流程中,Repeated Window 选项可提供多个计算窗口。
有两种类型的时窗划分方法,即固定时窗和等比例时窗。
Fixed repetition windows 是按指定时窗个数,从层或切片顶部按定义的区间向下定义层段,并进行属性提取。
Proportional repetition windows 将层段分为已定义数量的独立区间,并在每一个新的区间上进行属性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