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8.49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治疗后30例中25例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肌钙蛋白、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7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4例遗留偶发房性早搏,1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5例死亡,死因为3例并发急性肺水肿,1例引发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患者死亡率较高,虽然其临床特征多样,但很多诊断手段难以实施,因此,应加强早期诊断并科学制定救治计划,是其抢救成功、保障患者安全、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标签: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特征;治疗策略急性重症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弥漫性炎症,组织学特征为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肿胀等,好发于青壮年群体[1]。
病因为感染性、过敏、变态反应或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等。
因其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危笃,若抢救治疗不当,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急性重症心肌炎在临床中往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发展猛、表现多样化等特征,尤其在心电图表现上与心肌梗死患者极为相似,容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重症急性心肌炎的救治,若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对其加强正确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有助于预后,与降低死亡率。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入的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所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2]。
男18例,女12例,年龄17~50岁,平均(32.3±2.7)岁。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方法本组所研究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26例,他们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
利用心电图、ct检查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症以及心肌炎病理学的理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住院14-32天之后痊愈出院,在半年的随访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后遗症、并发症。
结论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不仅有助于提升治疗的痊愈率,而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压力以及住院时间。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0-01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以及埃克病毒等所引起的弥漫性或者心肌局限性的慢性或急性炎症病变,其临床主要症状包括心悸、心律失常、胸闷、心前区疼痛、气促、呕吐、恶心、紧缩性疼痛等。
这种疾病的存在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且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研究,是目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所研究的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4例,女性有26例,他们的年龄在20-40岁之间。
这50例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病症为全身乏力不适、胸闷、呼吸困难、昏厥、胸痛等。
经过ct、心电图检查与病理学理论研究均符合本组所研究的目的。
1.2 方法依据患者临床的症状、心电图与ct检查结果以及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进行研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类与可行性诊断,多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比如说心电图显示患者的心跳过快、早搏以及q波异常,超声心动检查中患者的心脏收缩或者心腔壁的活动异常,体检过程中存在心源性休克、心包忙音,患者的心肌、心包刺液在检测中有病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和临床分析 作者:郑其岳 陈捷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5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VM)的首诊症状和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6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12~39岁,平均(26±14)岁。分析归纳SVM的首诊症状及临床经过。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为晕厥、气促、胸痛者多,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凶险,心肌酶升高持续时间长,但无心肌梗死时的酶峰变化,少数患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表现多样,病程凶险,但仍以心脏表现为主,临床表现和客观的辅助检查指标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Initial symptoms and clinical analysis on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ZHENGQi-yue,CHEN Jie.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ne,Yangjiang People's
【Abstract】 Objective Initial symptoms ,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urnover on 53 cases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were analysed and summarized. Methods 53 cases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di-agnosed from Mar 1999 to Jun 2007 were collected to summarize the initial symptoms and clinical course ,including 33 cases of male and 20 cases of female,aged from 12 -39(26±14) ages.Results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varied. Apopsychia, anhelation and chest pain were observed as initial symptoms. Myocardial enzymes incresed for a long time,but without peak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occurred,while only a few patients developed to dilated cardiomyopathy.Conclusion Manifestations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are variable and develop quickly,but mainly on cardiac changes. Diagnosis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depends mainly on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附36例报告)张勇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2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旨在寻找更为积极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29例治愈,治愈率为80.6%,7例死亡,急性左心衰死亡3例,严重的心律失常死亡3例,心源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针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肌损伤情况进行积极有效的诊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改善预后.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张勇
【作者单位】463000,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海洛因致横纹肌溶解症及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戴再友;李云生;程勇军
2.对冲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附167例报告) [J], 岑茂良;黎文欢;杨栋礼;杨桂添;蔡文强;徐才邦
3.青春期女性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附20例报告) [J], 宋翠玲;张华清;穆玉兰;李慧姝
4.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40例临床诊治分析 [J], 高见书;汪芳
5.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分析 [J], 李东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经验王俊杰;孙翠芳;吴忠【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04(15)4【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1999年11月~2003年4月间住院治疗的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18-47(36±10.7)岁,住院12-22(17.5±3.2)天,所有诊断均符合1999年制定的关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参考标准[1].结果所有病人心肌酶学持续性升高,心脏超声提示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减低.本组病例均累及心脏传导系统,主要表现为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1支或2支),均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其中2例更换为永久起搏器.4例酷似心梗样心电图表现的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2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1例出现心肌心包炎、1例出现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肌损伤的客观指标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和必要的、紧急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等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心功能,挽救生命.【总页数】3页(P1-3)【作者】王俊杰;孙翠芳;吴忠【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海南,海口,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海南,海口,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1【相关文献】1.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J], 白玉亮2.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 温建华; 谌厚才; 温娟; 连俊玲3.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J], 白玉亮4.预见性护理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J], 邓颖慧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及心电图疗效观察 [J], 邱正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单位:山东 265700 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 (隋瑜)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分析隋瑜[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5例(71.42%)明显高于全身多器官衰竭的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1例(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肌酶指标治疗后(42.00±23.89)U/L 明显少于治疗前(174.00±59.3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肌炎症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具有优势。
[关键词] 急性重症心肌炎;临床表现;治疗效果急性重症心肌炎是由于心肌因感染、化学及物理因素发生炎症性病变引起的[1]。
重症患者常伴随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急性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该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易被发现,晚期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值得进行仔细研究。
现对于急性重症心肌炎的治疗没有特殊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长期进行卧床休息[3]。
选取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2.00±4.56)岁。
治疗患者纳入的标准:(1)在病毒感染后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跳动频率明显减弱、心电图发生改变等症状;(2)心肌损伤检查,血清增高、超声心脏图异常、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等;(3)急性期进行心包穿刺进行病毒检查,发生血细胞凝集抑制反应滴度增高;(4)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和临床分析
郑其岳;陈捷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08(003)031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5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SVM)的首诊症状和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收集1999年3月至2007年6月临床诊断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12~39岁,平均(26±14)岁.分析归纳SVM的首诊症状及临床经过.结果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首诊症状为晕厥、气促、胸痛者多,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凶险,心肌酶升高持续时间长,但无心肌梗死时的酶峰变化,少数患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表现多样,病程凶险,但仍以心脏表现为主,临床表现和客观的辅助检查指标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郑其岳;陈捷
【作者单位】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内一科;529500,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以神经系统症状首诊的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析 [J], 杨龙;程言博;刘芷含;耿德勤
2.以消化系统症状首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J], 吴楠楠;陈明锴;肖勇;曾西;王
芳
3.以口腔症状首诊的干燥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 [J], 师爱萍
4.以消化道症状首诊的不同月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临床分析 [J], 周杏;廖旺;罗威耀;刘志刚
5.眼部症状首诊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9例临床分析 [J], 唐瑜;白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膨出,扩张的肾盂壁及狭窄段输尿管。
保留的肾侧下方肾盂壁呈尖瓣状,探查肾盂内有无其它病变,然后行改良折叠术。
即将扩张。
膨出明显,肾实质菲薄处分别向肾盂腔内翻入,其外用细丝线缝合相对缘的肾包膜,固定其内翻状态。
完成肾折叠术后以3加细肠线缝合肾盂切口并吻合输尿管。
将离断的正常输尿管肾侧上端纵行全层切开2-3cm,将保留的肾盂壁瓣尖向下缝补在输尿管切口处,扩大肾盂出口以利尿引流,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及肾造瘘管。
术后10天左右拔除造瘘管,2周左右拔除支架管。
1结果18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尿瘘发生.术后半年至一年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复查,患肾肾盂容积显著缩小,肾盏无膨出,扩张,吻合引流畅通。
随访2~5年,患者发育正常,无积水发生,肾功能恢复良好。
2讨论小儿肾积水多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所致。
本组病553理证实均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肌层肥厚及纤维增生所致。
本病治疗过去多行患肾切除术,现多行肾盂成形术,保留患肾。
但单纯肾盂成形术后肾盂、肾盏内仍有较大残腔,肾盂排空迟缓,肾内残尿较多,拔管后肾盂内易发生感染,甚至形成尿瘘,肾功能恢复不良,个别严重者须再次手术切除患肾。
我们采用肾盂成形加改良肾折叠术,克服了单线成形术不足。
改良肾折叠术用于重度肾积水,内腔扩大,膨出明显的局部肾盏及肾皮质菲薄处.改良肾折叠术比最初将肾上、下极大幅度对折缝合的折叠术更简便、更安全、适应症也较广.术中手术操作要轻柔,防止肾皮质破裂。
肾实质较厚处不宜行折叠术、强行内翻,因其质脆易造成肾实质裂伤.肾盂成形术加改良肾折叠术明显缩小了肾内残腔,减少了肾盂内残尿量,增加了肾盂排空能力,避免拔管后肾盂内感染,有利于肾功能恢复.病毒性心肌炎64例临床分析孙继兰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553-01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病,且有日趋增多之势,其病情轻重差异很大。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
2018-06-15T10:33:45.1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作者: 张敏
[导读] 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
张敏
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
肌炎患者
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
16.7%
,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
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
态。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效果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ect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Methods:78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admitted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to give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Results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65 cases were cured,accounting for 83.3%. The symptoms of
13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16.7%. Some of them had intermitt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when they
were tired
,4 cases were accompanied by shor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2 cases left heart enlargement or heart failure.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is beneficial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ct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s survival state is improved.
[keyword]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clinical treatment;effect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在遭受病毒感染后引发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或慢性病变,属于内科中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此种病
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涕、全身倦怠、腹痛、发热、多汗、心悸、胸痛、呕吐、咳嗽等
[1]。临床诊断该种疾病的时候,需借助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等多种检查方法。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并无针对性与确切的措施。临床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与心
力衰竭程度予以恰当的治疗。本文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3例。男50例,女43例,患者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为(39.6±4.2)
岁。病程
4d-3年,平均病程为(1.4±0.7)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胸闷、心前区不适、气促以及心悸等情况。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心
脏病史。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沉加快的有
8例,心肌酶升高的有13例。心电
图检查中,发现室性期前缩的有
64例,伴随间歇性阵发室性心动过速,R波或ST-T降低的有14例,交界区与房性前收缩10例,房室传导阻
滞有
1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增大的有10例,室壁运动减弱13例。
1.2
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后,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并告知患者需卧床休息。在实行抗菌与抗病毒治疗期间,选择使用黄芪、青霉素以
及氨苄西林药物。如治疗房性期前收缩需使用普罗帕酮。交界区与房性前收缩利用维拉帕米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阿托品治疗房室传导
阻滞。如患者为
II度阻滞就需要予以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促使心率维持在70次/分,每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连续治疗3-5d。使
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美西律以及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室速。针对心力衰竭则需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激素等药物。
2.
结果
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
前收缩,
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
3.
讨论
从疾病分类进行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本质上属于心血管系统病症中的一种,且具有高发性。在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局限性或
弥漫性心肌炎而引发病变。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经有效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实践中诊断的患者大部分为轻型,但也存在
少数患者急性爆发而引起心力衰竭猝死。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出现心力衰竭和持续心腔扩大,与扩张型心肌病表现较为相似
[2]。临床实践
中可见部分患者能够保持豁达的心胸,即便数年后也不会由于心力衰竭死亡。如患者病情恶化,就可能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这种疾病
病死率非常高,且预后效果欠佳。但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并无形成统一认识。同时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产
生机制并不是非常清楚,由此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提高误诊与漏诊率。即使可供患者治疗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但效果欠佳。因此,关于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需在确诊病情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临床通过测定外周血和
肠道病毒
RNA的方法。在临床诊断方法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原位PCR与过量的PCR、巢式PCR循环序法和逆转录方法均可应用检测心肌中
的
EVS-RNA和肠道病毒引发变异的病毒性蛋白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合成多肽的方式能够替代血清CVB-IgM抗体检测病毒。采用这种
方法就可预防患者遭受病毒感染,且还能够在早期阶段判断患者病情。相对于目前临床中所应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多肽合成具有补充价
值,同时还可完善临床诊断。
针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情况下,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
施。临床治疗期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调节免疫和病毒治疗
[3-6]。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期间需保
持休息,以此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减轻其负担。一般在患者患病后的
10d,就可利用激素进行治疗,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的时间应持续进行
5-7d。利用激素有利于消除组织细胞浸润肿胀,缓解心肌受损程度,以此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心肌细胞的免疫能力,促
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防出现后遗症,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诊断
确认患者病情,继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经有效治疗后,
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
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
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可见,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
炎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综上所述,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
患者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
林丛,王毅.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15,37(21):1783-1784.
[2]
郭芙蓉,黎明江,李莎,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22(5):371-372.
[3]
顾蓉,李巧玲,王昆,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9):3665-3667.
[4]
张勇.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附36例报告).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2-3.
[5]
宋丰平.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3例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07-1408.
[6]
谢海滨,王化云,齐书英,郑黔雯,黄斌.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0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7(21):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