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
(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1)邪毒犯心证治法:清热解毒,佐以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栀子、牛蒡子、丹皮、竹叶、桔梗、赤芍、丹参、甘草等。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2)湿热侵心证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葛根、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苦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方法是什么
导语: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胸闷心慌、乏力、四肢酸痛,这种疾病一般是一些病毒所造成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发病人群广泛,那么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有胸闷心慌、乏力、四肢酸痛,这种疾病一般是一些病毒所造成的,发病率很高,而且发病人群广泛,那么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
1、胸闷心慌,乏力,心悸怵惕不宁,或快速或缓慢。
严重者可见有喘促,倚息不得卧,或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微数疾或欲绝,或血压降低。
2、症状出现前2周内可有感冒、急性肠炎等病毒感染史。
3、体格检查,常见为心律失常,尤以期前收缩为多见。
此外,少数患者有心脏扩大,第一心音减弱,并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表现。
4、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在急性期可见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增快医|学教育网整理,部分患者尚有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2)特殊检查:心电图常见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为多。
此外尚有T波倒置和ST段轻度改变。
部分患者见有室速、室颤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危及生命;胸部X线摄片显示心脏外形正常,部分患者心脏扩大;超声。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心动图可有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必要时可做病毒学检查,可从咽拭或粪便或心肌组织中分离出病毒,血清中检测特异性抗病毒抗体滴定度增加,特别是抗柯萨奇B病毒抗体。
从心肌活检标本中可找到特异抗体原或在电镜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理改变和心肌炎症状。
心力衰竭可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室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肌病理改变可表现为心肌炎、心肌病变、心肌坏死等;心肌炎症状可表现为发热、乏力、胸痛、心悸等。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心肌炎的发作,它可以检测心肌损伤的程度,以及心肌炎是否发生。
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心肌炎的特征,如ST段改变、T波改变和心肌梗死等。
此外,心电图检查还可以检测心脏的功能状况,以及心肌炎的活动性。
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出肌酐、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等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的指标。
此外,也可以检测出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白介素10的水平,以及血清抗体水平,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心肌酶学检查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可以检测出心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酶,以及两种主要的心肌酶:肌钙蛋白(CK)和淀粉酶(LDH)。
此外,还可以检测出其他蛋白酶,如肌红蛋白(MB)、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
心肌酶学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因为它可以检测出心肌细胞内的特定蛋白酶,以及心肌细胞内的损伤程度。
此外,心肌酶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且可以用来监测治疗的效果。
:5.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检查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心肌炎的病变,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部位,从而确定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心脏彩超检查还可以检测心脏的功能,以及心脏的大小、形状和结构等,以便进一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
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
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
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但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等。
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
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
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
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
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订,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心肌炎的判定标准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第一部分:病史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异常心脏表现,如重度乏力、胸闷、头昏等症状。
医生检查可能会发现: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第二部分: 感染后3周出现心脏相关异常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1mV 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第三部分: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 强调定量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 ) 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力功能减弱。
第四部分: 病原学依据。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病毒抗体阳性,须根据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判断;病毒特异性lgM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控条件下)。
如同时在患者血中检测出肠道病毒核酸,则更支持患者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上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任何一项、第三部分任何两项,并且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果同时具有第四部分中第一项者,则可从病原学上直接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果仅具有第四部分中第二、三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同时伴随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如仅在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少数早搏或轻度T波改变,医生一般不会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医生会安排长期随访,有条件时会建议做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它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心肌炎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呼吸困难、乏力、体温升高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并不特异,有时甚至可能无任何症状,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进行诊断。
二、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可能出现ST 段改变、T波倒置、心律失常等表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的异常并不一定能够明确诊断心肌炎,有时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进行判断。
三、血清标志物。
血清标志物检测对于心肌炎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血清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往往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有助于诊断心肌炎。
四、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是诊断心肌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包括心脏壁运动异常、室壁肥厚、心包积液等表现。
这些改变有助于诊断心肌炎,并且能够评估心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五、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是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之一。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心脏组织的炎症情况,包括心肌水肿、灶状强化、心包积液等表现。
通过心脏磁共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心肌炎,并且评估心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综上所述,诊断心肌炎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清标志物、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等多种检查手段。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希望本文对大家了解心肌炎的诊断标准有所帮助,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肌炎,对于保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因其诊断难度大、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轻度乏力、心悸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心脏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标志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
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也常常升高。
2. 病毒学检查,采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可发现心肌组织中的病毒感染情况,包括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3. 免疫学检查,测定抗心肌抗体、抗病毒抗体等,有助于判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
1. 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出现ST段改变、T波倒置、传导阻滞等异常表现。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如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室壁运动异常等。
四、心肌活检。
心肌活检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标准”,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可直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等。
但心肌活检具有创伤性和局部性的缺点,且存在取材偏差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上并不常规进行。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作为确诊手段。
临床医生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新冠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新冠病毒性心肌炎是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后出现的一种危及心脏的并发症。
由于该病的新颖性,目前还没有精确的诊断标准。
虽然存在一些疑点,但目前可确定的新冠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入院时出现心肌炎症状。
病人出现心肌炎表现,如心慌、心率加快、发热、心悸、胸闷等。
二是由体检发现心脏病变,动态心电图可以发现心肌细胞改变,如心搏加快、诱发房颤、窦性早搏等,同时还可显示出心肌增厚、心肌钙化等变化。
三是检测肿瘤标志物或心肌损害指标,如心肌肌钙蛋白T (TroponinT)、心肌激活肽、粒细胞增多症及其他标志物。
四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即可以确定新冠病毒性心肌炎吗?
五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检测(RT-qPCR),可以测定病毒的分布和动态变化,可作为诊断心肌炎的参考指标。
以上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新冠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情可能很严重,所以必须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
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
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
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但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等。
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
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
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
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
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
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订,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1.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 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 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01mV或ST段异常
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三、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强调定量测定)、CK-MB明显增高。
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
四、病原学依据
1.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2. 病毒抗体: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或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等)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 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一次抗体效价≥ 640者为阳性,3 20者为可疑阳性(如以
1∶32为基础者则宜以≥ 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决定)。
3. 病毒特异性IgM:以≥ 1∶320者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控条件下)。
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上述一、二( 1. 2 . 3 .中任何一项)、三中任何二项,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同时具有四中 1 项者,可从病原学上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四中 2 .3 .项者,在病原学上只
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如仅在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少数早搏或轻度T波改变,不宜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可进行长期随访,有条件时可做心内膜心肌活检进行病毒
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
在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应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克山病(克山病地区)等。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