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4
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教育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以及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两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教学策略和评价等方面阐述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
二、准备阶段在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进一法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出发,逐步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而去尾法则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开始,逐步去除冗余和重复的内容。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学生时间,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关键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进一法和去尾法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进一法更适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使用,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去尾法适用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
在复习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摒弃冗余和重复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更多地应用已学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教学设计中,评价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进一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桃源县漳江小学王妍丹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9页例10。
教学目标: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与同伴交流、思辩,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运动会的各种图片。
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又要到了,你们开心吗?参加运动会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活跃校园气氛,还能为班集体赢得荣誉。
王老师班上也在积极为运动会做准备呢!可是呢,王老师在准备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2.师:①看,开幕式开始了,咱们班的同学手拿小红旗进场,准备的材料能做25.71面小红旗,实际上能做面小红旗。
(课件左边出示图片,右边出示问题。
)②爸爸为小军买了33个羽毛球用来训练,1盒装6个,需要个盒子装完。
③王老师为同学们准备运动会纪念徽章,带的钱够买12.62个徽章,实际上能买个徽章。
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是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去确定。
3.师:那么,王老师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帮忙解决吧。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课件同时出示两个例题:(1)王老师要将2.5kg运动饮料(2)王老师要用一根25m长倒在杯子里,每个杯子最多装0.4kg。
的丝带为运动员包装礼盒,需要准备几个杯子?每包装一个礼盒要用1.5m丝带。
这根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读题,圈出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列式解决问题。
(指名学生读自学要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
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意图一、引言进一法去尾法是一种数学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上的进一法和去尾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进一法去尾法教学设计的意图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2.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具体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进一法的概念和应用进一法是指将一个数值向上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即小数部分大于等于0.5则进位,小于0.5则舍去。
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法常常用于估算和计算过程中的近似值。
2. 去尾法的概念和应用去尾法是指将一个数值向下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即直接舍去小数部分。
在实际生活中,去尾法常常用于计算中的截断误差和舍入误差。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与学生共同思考其实际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向学生详细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及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子来解释和演示操作方法。
3. 操作练习设计一系列的操作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亲自进行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操作,以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应用将进一法和去尾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估算商品价格、计算平均成绩等。
5. 思考与讨论通过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
6.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应用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和练习评价布置相应的作业和练习题目,评价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掌握情况,包括计算准确性、逻辑思维能力等。
《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导学单一、探究单导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F'可题探克(1)XX 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没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多装0.4可以这样想:每个玻璃瓶装0.4千克,2个就可以装0・8千克,3个 ........还可以这样想:2.5千克里面有几个0.4千②分析与解答(考虑多种方法):一克,就是求 ............我是这样想的(可以用算式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我觉得第()方法更好,我的理由是:(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L5米长的丝带,这根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个礼盒?①阅读与理解:你知道了哪些信息?②分析与解答(考虑多种方法):我是这样想的(可以用算式说明)(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我觉得第()方法更好,我的理由是: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①阅读与理解:你知道了哪些信息?③回顾与反思:(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组内交流并汇报)(1)对比两个题目,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你能又是怎么解决这两类问题的?(2)你能编出这样的题目吗?试试看?【设计意图】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的问题中探究、理解,这样让学生的认知更深刻。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原理,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需求。
(2)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进一法、去尾法的定义和原理。
(2)通过例题,展示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3.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交流解题心得。
4. 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见附件)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后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书写工整,独立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适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管理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5. 针对课后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附件:课后作业及板书设计一、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6米,宽是8.9米,求它的面积。
(2)28位同学分组做游戏,每组最多5人,最少3人,请问最多可以分成几组,最少可以分成几组?2. 请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简要说明解题过程。
1 内乡县“国培计划(2024)”送教下乡项目 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班级 数学一班 主备人 王英范 学号 46 学校 内乡县王店中学小学 课题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材位置 五年级上册第 三 单元第 1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第 1 次教学设计 反思提升
课标 分析 1.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三学段“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理解小数、分数的意义,能进行小数和份数的四制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三学段”中提出:“结合具体墙景探索并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会进行小数、分数的转化进一步发展数感个符号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单元 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养成检查、反思的好习惯。
教材 分析 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进一法和去尾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解决具体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4.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结,了解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在讲解例题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练习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 在课后作业和测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