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采矿权设定
- 格式:pdf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66
采矿权挂牌出让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日益凸显。
其中,采矿权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在资源型国家和地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为了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许多地方政府开始采取采矿权挂牌出让的方式,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本文将介绍采矿权挂牌出让的具体方案。
二、方案内容1. 拍卖方式采矿权的挂牌出让通常采用拍卖的方式进行。
以地方政府为例,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采矿权拍卖平台,向社会公开征集参与竞拍的资格。
参与竞拍的条件通常要求具备一定资格和能力,如注册公司、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资金等,以确保挂牌出让的采矿权能够被合适的企业获得。
2. 出让标准为了保证采矿权出让的公平和合理,需要制定明确的出让标准。
在确定出让标准时,可以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采矿难度、环境保护要求等。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测算,制定出合理的起拍价和加价幅度,以确保拍卖过程的公平性和竞争性。
3. 挂牌时间和流程挂牌出让的时间和流程也是方案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挂牌时间通常需要提前公告,并设定合理的报名和资格审核时间。
挂牌流程要简洁明了,包括报名、资格审核、竞拍、成交等环节。
此外,还应设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参与竞拍的企业进行资质和财务状况的评估,以确保采矿权最终能够被合适的企业获得。
4. 出让方式采矿权的出让方式可以选择一次性出让,也可以选择分期出让。
选择一次性出让的好处是可以快速获得竞拍的资金,但可能会有较大的经营风险。
选择分期出让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经营风险,但可能会影响到政府的资金回笼速度。
具体的出让方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5. 公平竞争和监管为了确保采矿权的挂牌出让能够实现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管,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监管机制。
在挂牌出让之前,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参与竞拍的资格条件和竞拍规则。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对挂牌出让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秩序和公正。
关于采矿权价值的评估刘殿杰我国的采矿权评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事业单位评估到市场机构评估,成绩有目共睹。
但我国目前的采矿权价值评估体系仍然处于完善发展的阶段,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采矿权的相关理论概念和评估方法,以及目前学术界对采矿权价值评估存在争议的内容,如:矿产品销售价格不实、折现率取值偏低、矿山的共、伴生矿价值往往被评估师忽略等问题。
关键词:评估实务;采矿权;价值评估三、采矿权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一)劳动价值论事实上,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发现采矿权的客体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活动。
如果在找矿的前期,相关的勘察及找矿方法理论使用不合理出现勘探区选择错误,不仅会使得产生很多无效的劳动,也会是投入的大量勘查资金变成沉没成本。
因此,在矿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找矿难度也随之增大,找矿的思维劳动量也越来越大。
一般对于同类的矿产资源来说,矿石比较容易选取的、边界品味低、地质品位高、矿石质量好的,其矿产资源的使用价值也会更大,但是由于矿石以上的属性不有人们投入劳动量,而决定是自然形成的。
这就体现了地质科技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在开采中的脑力劳动成果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在实际的矿产勘查工作中,如果能够依据专业知识合理选择找矿,坝区及相应的勘探方法,就能够高效地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收益价值论根据收入价值论的观点商品的价值,是由其能够提供的边际效益所决定的。
所以采矿权具有较高的价值,是因为其客体有着稀缺性,有用性等特征,所以对于较大的市场需求量来说,它的效用是较高的。
对采矿权来说,它的价值由效用大小,所决定和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关系采矿权的客体是地质漫长自然形成的,对于勘查开采的专业人员来说,目的在于能够资金最大化地发现更多的矿床,而并不能增大其原本的自然储量。
在这一基础上会出现大矿的发现投资少劳动少,而小矿却花费了较多资金和大量人力投入的情况。
收益价值理论认为,价值是由效用所决定的,而效用又是由满足人们主观需求的程度所决定的。
分析矿业权之法律属性[摘要]矿业权是理论界这些年来探讨的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结果,学者们主要是围绕矿业权的构成、保护、矿业权的流转、矿业权的物权性质及我国矿业权的立法完善等方面展开讨论的。
本文主要是从矿业权的含义,历史,矿业权法律关系及其物权化等方面来梳理理论界的观点,得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完善我国法律的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保护矿业权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物权化一、矿业权的由来矿业权这个概念从古罗马法时就出现了,在当时矿产资源被归为物的范畴,并且罗马法规定,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可以将有些矿产出租给贵族和私人去开采。
在古罗马时期的某些城市,很多自由人可以从国家或私人所有的矿产中租下某些矿坑,这些小矿主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凡愿意开采的开采者,个人可以取得开采出的矿产的一半,另一半要交给国家。
西方矿业权的概念完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随着西方国家大多走向了工业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矿业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弄清它的确切含义,有必要对其进行解析,其实矿业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一系列相关权利组合而成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对矿业权的理解。
澳大利亚将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
日本矿业权制度以许可证制度为主,可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却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
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矿业权概念的解析,我们发现有些学者根本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直接设定一个矿权;有的学者把探矿权分为排他性探矿权和非排他性探矿权,加上采矿权构成三类;还有的在两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矿产评议权,所以成为四分法。
我国是采用了两分法即把矿业权分,即探矿权与采矿权,因此,我国的矿业权亦即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
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
第1篇一、引言采矿权拍卖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开采权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出让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
这种出让方式旨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利益,同时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市场化、法治化。
以下是对采矿权拍卖相关法律规定的详细介绍。
二、采矿权拍卖的基本原则1. 公开原则:采矿权拍卖必须公开进行,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都能平等参与。
2. 公平原则:采矿权拍卖过程应当公平,不得有任何歧视行为。
3. 竞价原则:采矿权拍卖以竞价方式出让,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4. 诚信原则:参与采矿权拍卖的各方应当诚实守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三、采矿权拍卖的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4.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5. 《矿产资源开采许可证管理办法》四、采矿权拍卖的申请条件1.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者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其他组织。
2. 具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能够承担矿产资源开采的风险。
3. 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
4.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
五、采矿权拍卖的程序1. 发布拍卖公告:拍卖机构应当提前公告采矿权拍卖的信息,包括拍卖时间、地点、拍卖标的、拍卖方式等。
2. 报名参加拍卖:有意向的申请人应当按照公告要求报名参加拍卖。
3. 拍卖标的展示:拍卖机构应当对拍卖标的进行展示,确保申请人了解标的状况。
4. 拍卖会:拍卖会应当按照公告的时间、地点举行,拍卖机构应当主持拍卖会。
5. 成交确认:拍卖成交后,拍卖机构应当与买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
6. 许可证发放:买受人取得采矿权后,应当向相关部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
六、采矿权拍卖的竞拍规则1. 竞价方式:采矿权拍卖一般采用增价拍卖方式,即由拍卖机构设定起拍价,竞买人依次加价,直至无人加价为止。
2. 竞价保证金:竞买人参加拍卖应当缴纳一定数额的竞价保证金。
3. 竞价上限:拍卖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竞价上限。
2013年5月第5期总第231期理论学刊T heo r y J our nalM ay.2013N o.5Ser.N o.231论矿业权的法律秩序4李浩然(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正在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亟需按照《物权法》的基本规则重新构建矿业权的法律秩序。
修订后新的《矿产资源法》应明确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矿业权之间的融洽关系。
立法者应借助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一次置权、分期付款”模式,使得矿业权的产生符合国家预期,实现国家权益。
与此同时,引进“增加掘进矿区制度”和“单一矿业权制度”,有利于解决矿业权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处理矿业权与土地权利的关系上,基本农田保护和城乡建设规划应该成为限制矿地优先权的考量因素。
[关键词)矿业权;法律秩序;消费物;权利冲突(中图分类号】F407.1;D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3)05-0092-05谁控制了资源,谁就主宰了世界。
…(P”矿产资源作为工业的“粮食”与“血液”,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社会发展也呈现出“资源本位”的鲜明特征。
但在法律层面,作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基本规范,1986年颁布1996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由于出台较早,与其后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不能有效衔接,不利于整顿和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2](附’新的《矿产资源法》正在修订中,修订后的《矿产资源法》应当以《物权法》为统帅,在《物权法》所确立的矿业权制度基础上,集中解决矿业权与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矿业权与矿业权以及与土地权利的冲突问题,从而构建良好的法律秩序口J。
一、矿业权制度的现行规则和《矿产资源法》的未来应对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
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6条)。
2007年颁行的《物权法》首次明确矿业权的私权属性,正式在私法领域确立了矿业权制度,为《矿产资源法》的修订指明了方向。
论采矿权设定 1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能力的不断增强,有些矿产将在几十年内耗竭,有些矿产则从不能利用转向可利用,但总体面临矿产资源短缺。为解决矿产资源短缺,须提高矿产资源配置效率并防止矿产资源浪费。 矿产资源的稀缺性要求矿产资源的配置必须依靠成熟且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制度。虽然行政法领域的行政许可研究逐渐成熟,但是对采矿许可的专门性研究十分缺少,采矿许可相关理论对采矿许可以及采矿权设定的支撑严重不足。当前物权法理论以及《物权法》的规定简单地将矿产资源所有权界定为物权,但是并没有就“自然资源”与物权客体之间的差别,以及“自然资源”所有权向“用益物权”的过渡给出合理而且充分的法律解释。作为权利客体的“自然资源”所体现出来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和作为行政权力的行政许可在矿业权设定上所体现出来的“物权行为”特性,能够证明当前“采矿权”设定已经背离传统物权理论以及行政许可理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种种乱象就根源于“采矿权”设定在法律上的“错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序化以及法制化需要尽快就“矿业权”,尤其是“采矿权”设定理论,进行重新研究和分析,寻找真正符合法律规律和市场规律的矿产资源产权体系。 对此,本文从四个部分展开分析,重构采矿权设定: 第一部分,归纳并分析了采矿权法律属性的相关论说,厘定采矿权的用益物权属性,在此基础上论述采矿权设定的法律依据应是私法规则、设定方式为市场方式、遵守物权变动规则。 第二部分,主要梳理现行采矿许可证制度的立法现状,并分析、总结该制度存在的缺陷。 第三部分,上升到理论层次,首先归纳、整理“采矿许可物权化”理论的形成、实践并对该理论作评析,反思采矿许可的性质和功能;其次归纳、整理“采矿权设定去行政化”理论,论述其理论基础、相关立法设计并作评析。 第四部分,在“采矿权设定去行政化”的理论基础上,从采矿权设定准则、设定方式、出让合同和权利登记四个方面来呈现重新构建的采矿权设定。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关键词:矿产资源所有权;采矿权;采矿许可;设定 论采矿权设定
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the growing capacity of th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Some minerals will run out within a few decades, and some minerals will becoming available from unavailable, but the fact that it is lack of mineral resources as a whole will not be chang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mineral resources, we should lift the efficiency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prevent the waste of mineral resources. The scarcity of mineral resources requests mineral resources allocation should rely on a set of perfect mineral resources property rights. Although the study on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is maturing gradually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on mining license is absent. The related theory of mining permits can’t offer a firm support for mining permits and the creation of mining right. The current theory of the real right law and the provisions of Real Right Law both define the 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as a real right simply, but they haven’t offer a reasonable legal interpretation on th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ature resources” and the object of real right and on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ownership of nature resources to the usufructuary right.Tthe abstract and uncertainty which is reflected from "natural resources" as the object of righ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 right behavior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as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on the mineral right creation decided the situation that the current mining right creation mechanism has devi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real righ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license. All kinds of chaos in the field of th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originate in the dislocation of law about "mining rights" creation. The ordering and legislation of th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needs more restudy and analysis on the “minera lright”,especially the “mining rights”,to seek for the real miner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which will be fit for the legal rules and the market rules. Therefore,this article will analyse from four parts to reconstruct the creation of mining right: Chapter Ⅰ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some statement about the legal natures of mining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right,and remakes the usufructuary right attributes of mining right. On that basis, this chaper states the legal grounds of the creation of mining right ought to be private law, the creation ought to be ruled by the market, and the creation should abide the rules of the change of real right. Chapter Ⅱ mainly catalogued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of the mining license legal system,and analys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system. Chaper Ⅲ will up to the theoretical level. Firstly,this chapter will conclude the form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mining license rights” theory, commends this it and rethink the na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mining permit; Secondly, this chapter will conclude the theory of “the creation of mining right deadministrativization”,and discusses its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legislative designs. Chaper Ⅴ,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the creation of mining right deadministrativization”, resigns the creation of mining right form the creating standards, creating mode, he lease contract and the registration of mining right.
Key Words:Ownership of Mineral Resources; Mining Right; Mining Permit;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