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章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是本单元前几章对生物圈中人的关注,提升为对人类所处的环境的关注和人类改造生物圈的行为的关注。
环境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基础,而人类又是迄今为止对生物圈影响最大的生物。
所以本节课在初中生物的编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初中生物的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接下来,我将对我的授课对象做学情的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奇、好动、好表现。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
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同时初中生自我控制力比较差,常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
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的能力。
另外,学生已经对生物圈有一定的认识,也系统的学习了生物圈中的人,这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阐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能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和联系实际,认识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搜集资料和辩论赛,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热爱环境,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确定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法、直观演示法、课堂讨论法、问答法、启发诱导法德国教育学教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发现真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充分认识生态平衡的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动调节力和生物的生态价值有深入的理解。
能举例说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客观分析、理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实例,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巨大影响,形成关注生态、绿色生活的生态理念,认同每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
3.理性分析资料,内化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野生生物的生态价值。
(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
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资料检索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理性分析能力还较差,同时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要保护环境,但是还没有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还没自觉形成生命观念。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资料分析、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矛盾的主因:人口多、增长快
二.矛盾的表现: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实例
三.矛盾的解决: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人类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能破坏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2、教学难点
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的资料,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能认识到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课堂的参与中将环保理念融入心中。
因此,设计思路以明确的,系统的学生活动为主线,分别完成两个探究主题: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探究主题二的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将学生分成两组,各自为自己一方所持观点进行辩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自由、热烈的氛围中,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而后达成共识:
其中负面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大治理和保护环境的力度。
最后通过“我为环保献一策环节,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教学过程。
1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
【自学导航】
1.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举例说明人类生活对生物圈的多方面影响;
2. 通过讨论和交流,认识到人和生物圈的复杂关系,激发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活动进行讨论,体验进行科学决策的过程。
【基础知识梳理】
1、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计划生育的要求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应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3、辨析:
沙尘暴——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使空气混浊、天色昏黄。近些年沙尘暴多发的
原因是
赤潮——是因为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
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大量含氮、磷的有机营养物的富集是产生赤潮的条件,城市污水和工
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对赤潮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发生赤潮时,海水腥臭并有黏性,
杀死贝类和鱼虾,对渔业危害很大。
4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应该做到:
(1)
(2)
(3)
(4)
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存,
使其数量逐年下降。
使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生态
系统遭到破坏。
生活生产乱排污水废水,污染环境,影响
动植物的生存。
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2
【能力提升】
1.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是( )
A植树造林 B废水排放 C木材加工 D填海造田
2.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 ③能
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④能分泌抗生素 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
滞尘埃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②④⑤ D. ①②⑤
3、太湖的部分地区蓝藻滋生,鱼虾死亡,原本清澈的湖水边的又臭又脏,这种现象叫做( )
A.水体荒漠化 B.水体富集化 C.水体富营养化 D.水土流失
4、下列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生物入侵 B.退耕还林还草
C.乱扔废电池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5、如图,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引入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没想到泛滥成灾,主要的原因
是( )
A.没有天敌 B.气候适宜 C.繁殖力强 D.以上原因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