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研究2
- 格式:doc
- 大小:128.15 KB
- 文档页数:19
钦州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5)旅游发展规划⽬标定位:以江海湖岛、⾃然⼭林和英雄⽂化、陶艺⽂化、海洋⽂化为特⾊,以海洋⽣态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林养⽣旅游、民俗⽂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国际旅游⽬的地和泛北部湾重要滨海旅游集散中⼼。
布局结构:“⼀带三⽚三基地”。
⼀带:指滨海旅游带;三⽚:指⾃然⼭林游赏⽚、民俗⽂化观光⽚、⽣态⽥园体验⽚三⼤旅游空间;三基地:钦州主城区、三娘湾旅游区和灵⼭县城三个综合性旅游服务基地。
规划区“四区”划定1、四区划定禁建区:以⽣态⾼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严格保护的基本农⽥。
⾯积约448.69平⽅公⾥,占规划区总⾯积的31.12%。
限建区:限建区以⽣态中敏感区为基础,结合发展要求,增加三娘湾旅游度假区,同时扣除规划的城镇建设⽤地和⼯业园区发展⽤地。
⾯积约527.97平⽅公⾥,约占规划区总⾯积的36.61%。
适建区:适建区以⽣态低敏感区为基础,增加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增城镇建设⽤地和规划⼯业区⽤地。
⾯积约387.34平⽅公⾥,约占规划区总⾯积的26.86%。
已建区:即现状建设⽤地,⾯积约92.25平⽅公⾥(包括填海区14.25平⽅公⾥,不计⼊⽐例测算),约占规划区总⾯积的5.41%。
2、分区管制政策禁建区:禁建区范围内禁⽌与⽣态保护不相协调的建设⾏为。
限建区:限建区以预留控制为主。
需在该区进⾏建设时,应作出相应的⽣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落实⽣态补偿措施。
适建区:应注重与⽣态环境和⾃然⼭⽔格局的协调,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指标应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坚持集约发展。
新开发地区发挥交通引导作⽤,循序进⾏市政公⽤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已建区:注重梳理内部空间,通过⽤地布局调整和功能疏解,控制合理的建筑密度和⼈⼝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
结合传统风貌区的保护,对⽼城实施有机更新。
加强公共设施配套和绿化建设,逐步完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提倡公交优先的交通政策。
二、防城港港口概况(一)位置及交通防城港是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的深水良港;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港口区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西南端、大西南出海通道口,东、南、西三面临海,及越南隔海相望,大陆海岸线长170多公里,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连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二)港口现状防城港现拥有泊位41个,其中生产性泊位37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6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为20万吨级。
码头库场面积超300万平方米,年实际通过能力超过6000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55万TEU,是广西乃至中国西部最大的港口,现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建立了通商通航关系。
三、防城港港口物流现状(一)防城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1.区位条件优越,防城港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及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山水相连,是我国唯一一个及东盟陆海相通的城市。
有5个国家级口岸,其中东兴口岸是我国陆路边境通关数最多的口岸,2008年经东兴口岸出入境就达462万人次,占全区的71%。
具备建设大型物资中转中心、物流港口和出口加工区的良好条件。
2.建港条件优越防城港港湾深水浪静,三面环山,航道短且不淤积泥沙,水域、陆域宽阔,具有发展深水港的条件,可利用岸线长,港区规划的建港岸线长50.3公里,可规划建设深水泊位200个以上。
3.物流市场前景广阔防城港位于北部湾腹地,资源和市场都十分丰富,是广西的海上通道之一,也是云南、贵州、重庆、西藏、湖南、江西等省份的海上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作为北部湾港口之一的防城港,必将成为中国内地及东盟地区合作的连接纽带,其联接华南,辐射和吸引大西南,是大西南进一步开放和通往国际市场的重要出海通道和跳板。
加入WTO后,一方面,由于入世后我国在100多个缔约国和地区享受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同时又由于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将在发达国家享有普惠制待遇,这将有效提高我国外贸出口的总量;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关税大幅度削减,各种非关税壁垒逐步拆除,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为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创造了有利条件,外贸进口量将大幅度提高。
现代商贸工业北部湾港集团产业园区配套金融服务研究潘晓斌(广西北港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22)摘要:产业园区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北部湾港集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企,拥有多个产业园区,本文了北部湾港集团主要产业园区现状、存在的要问题和不同阶段的配套金融策略,北部湾港集团的产业园区现状提出开展金融的建议。
关键词:北部湾港;产业园区;金融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13.0031北部湾港集团主要产业园区概况1.1钦州港大榄坪片区钦州大榄坪片区总面50平方公里,片区周边有高速公路、铁路、快速公路等构成四通八达的综交通集疏运&海运方面,钦州港区已建成码头泊位共有21个,包括集装箱泊位、多用途泊位、原油码泊位、汽车滚装泊,目前集装箱班轮航线有28条&铁路方面,大榄坪片区火车站于2015年5月建成,打开大榄坪片区货运输送另一条战略通道,有效促进海铁衔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为加强与西南腹作,实现腹港口海铁联运,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注入强大运输动力&空运方面,钦州距离南宁、北海机场仅1个半小时路程,且钦州推进空中交通,已6个 机场,若干个直升机起降1航空产业园项户钦州保税港区,正在争取线机场布局建设&1.2中马钦州产业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三个园区,与马中产业园区共同开创“两国双园/国际园区合作新模式,也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北部湾港集团青集团、实达集团组建的公司合资成立公司,于2012年开始参与园区建设,主要负责园区首期15平方公里配套设施的投资、建设、维护与经营。
同时,北部湾港集团参与园区城市功套项设&1.3马中关丹产业园马中产业园区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彭亨州市,拥有的海陆空交通,高速公路国直接机场航班直飞、槟城、新,临近的港是马来西亚东海岸最大港口,园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一期占地面 6.07平方公里,二期约5.93平方公里。
将贵港港打造成为西江航运第一枢纽的思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深入,以及珠江航运一体化的加快,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的贵港港货物吞吐量以年均增长30%的幅度快速发展,正在整合优势资源,迈向全国内河港口十强。
一、贵港港成为西江航运第一枢纽的区位优势(一)地理位置优势贵港地处珠江干流西江的中游,位于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东南毗邻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及香港、澳门地区,西部背靠自然资源丰富的中国西部地区,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重要枢纽,是连接华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重要桥梁纽带。
贵港市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圈承东启西的关键位置上,是大西南物资东向出海的传统便捷通道。
(二)地理交通优势位于华南西江航运干线上的广西贵港市,其水路沿西江航运干线上溯南宁、百色、龙舟,下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在桂平沿黔江上溯可达柳州、贵州等地。
铁路有黎湛线北连湘桂线、黔桂线、枝柳线可达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向西经黎湛线、湘桂线连南昆线通西南地区,向东经黎湛线达湛江市,转三茂线通广东珠三角地区;向南经黎湛线、黎钦线转钦北线、南防线可抵广西沿海如北海、钦州、防城港等港口城市。
公路可达区内外各地,西有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与首府南宁相通,北经宾阳有高速公路至柳州,东有二级公路和高速公路至梧州和广东,南有公路可通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交通十分便捷,贵港市已成为桂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
二、贵港港成为西江航运第一枢纽的基础条件(一)基础设施贵港港现有码头泊位171个,其中2000吨级泊位3个,1000吨级泊位12个,500吨级泊位156个,全港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和8万标准箱,随着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工程和桂平航运枢纽3000吨级二线船闸相继建成投产,现阶段的贵港已基本实现了双向通航2000吨级船舶和从贵港直航粤港澳的通航能力。
(二)物流企业贵港全市还拥有跨省水运企业80多家、港澳航运企业10家,货运船舶2100多艘,运力142.3万载重吨,占了广西内河船舶总量的56.9%。
环北部湾海域深水条件好,港口资源丰富,聚集了越南的海防港,广西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广东的湛江港、海安港及海南的海口港、洋浦港和八所港,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富集区”。
该区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争夺环北部湾航运中心或经济枢纽对于环北部湾各港口城市来说无疑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海口港地理位置优越,琼州海峡是广西环北部湾港口群进出东南亚与东北亚的必经之路。
基于此,海口港可开展公共驳船运输,开通海口港到环北部湾各港的“集装箱水上巴士”,将自身打造成环北部湾集装箱中心枢纽港。
一、海口港开展公共驳船运输的必要性在环北部湾港口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探索差异化发展策略和模式、提高海口港在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打造环北部湾集装箱中心枢纽港,对于加快海口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的。
充分利用海口港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展公共驳船运输,是海口港打造环北部湾集装箱中心枢纽港的重要环节。
随着海口港到防城、钦州、北海及湛江等港口公共驳船航线的开通,将会为海口市带来巨大的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等,在推动海口港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海口市贸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海口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因此,海口港有必要开展公共驳船运输,建设和完善中心枢纽港的集疏运网络,为打造环北部湾集装箱中心枢纽港迈出新的一步。
二、海口港开展公共驳船运输的优势分析1.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口港靠近东南亚、东北亚主航线,与广西北海港、钦州港、防城港、越南海防港以及海南的洋浦港、八所港一衣带水,形成环北部湾港口群。
作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海口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城市依托条件成为海南省客货集散地及对外主要口岸,是海南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环北部湾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和物流中心。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04•【字号】柳政办〔2023〕67号•【施行日期】2023.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有关委、办、局,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北部生态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4日柳州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柳州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以将柳州市建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结合柳州发展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强柳州枢纽集聚能力为目标,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目的,加快构建柳州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枢纽港站集疏运网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推进柳州市建设成为辐射全区、面向东盟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加快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力打造万亿工业强市和广西副中心城市夯实交通支撑。
二、工作目标至2025年,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旅客出行全链条更加便捷,货物多式联运效率稳步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市域内“三高四普”的铁路网布局基本形成,全市新增铁路里程50公里以上,市域铁路网总里程660公里以上,新增对外铁路通道1条,“东融”直达铁路通道取得实质性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水利厅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广西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公布日期】2018.04.03•【字号】•【施行日期】2018.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关于印发自治区水利厅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广西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广西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7〕179号)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厅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自治区水利厅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广西实施方案任务分工》,现印发给你们,请各责任单位按分工情况做好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2018年4月3日自治区水利厅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广西实施方案任务分工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补齐补强水利建设短板、加快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社会治理和创新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积极发挥水资源的引导约束功能和水利支撑保障作用。
二、我厅牵头事项(一)改造提升水利基础设施。
(配合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有关市人民政府)1.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一期二期工程、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
推进洋溪水利枢纽、百色水库灌区、龙云灌区、长塘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责任部门:规计处、基建局。
排最前面的为第一责任部门,下同)2.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责任部门:水管局、规计处、基建局)3.加强惠及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连片集中供水。
重金打造西江经济带广西主动融入珠三角24岁的张少华望着工棚外下个不停的雨,面带愁容。
不远处的大园桥主体已经完工,桥上散落着各式用以最后平整桥面的工具。
虽然只是百米小桥,但位于广西梧州蝶山区龙湖镇塘源村与广东封开县江川镇界首村交界处的大园桥,跨越的却是广东、广西两省区的界河,也是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启动项目。
“这座桥的政治意义或许大于其本来意义。
”该试验区的工作人员曾对记者笑言。
张少华不久前来到工地专门做路面,干一天活挣100元,下雨不能干活,也就没钱。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即使不是因为雨天,这座桥的进度也已经有些落后了。
按照2012年10月开工时的设想,大园桥应该在去年年底完工。
但“跨界”合作,难度似乎超出预期。
不过,这样的局面很快有望扭转。
7月中旬,国务院批复《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两省区运作一年多的珠江-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也有望借势很快成立正式的管委会。
《规划》是我国第一个横跨东西部、以流域经济合作为主题的区域规划,赋予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和“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的国家使命。
回顾《规划》出台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背后是广西谋求区域发展、决心“向东看”的区域发展战略转向,也是广东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而对贯穿两广的那条江水来说,期待的是上下游的人们能够协手,还它本来的青绿。
珠江-西江经济带已然起航,这艘大船将载着两广走向何方,人们正拭目以待。
1. 西南中南重要增长极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则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使命。
这一区域,横贯两广,上联云贵,下通港澳,是“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的战略腹地、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也是面向港澳和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
但这一区域也囊括了北回归线上下几乎最富和最穷的地方:2013年,广州的人均GDP 约为12.05万元,而同一纬度上、千里之外的贵港仅为1.8万元,相差6倍不止。
陈瑞贤: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务实推进广西北部湾开放开发深入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要摒弃陈旧观念,克服保守思想,冲破封闭意识,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敞宽开放合作胸襟,加快科学发展步伐。
因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把着力化解矛盾、务实解决问题作为贯穿大讨论活动始终的主线,强调做到“四个结合”,实现“四个推进”:一是坚持把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与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结合,推进经济区开发建设掀起新高潮;二是坚持把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与推动广西整体发展相结合,推进形成共建北部湾经济区的合力;三是坚持把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与加快泛北部湾合作相结合,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建设;四是坚持把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推进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通过思想大解放,摒弃一切不利于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陈规,找准一条具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特色的发展路子,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要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取得实效,必须突出学习重点,完善讨论机制,创新活动形式,在“学、准、实”上狠下功夫,做到学习有内容,行动有准头,工作有实效。
通过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找准方向,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加快实施《规划》,务实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一、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开放开发的新高潮。
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认真梳理经济区各项规划涉及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议自治区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项目建设方案,突出重点,明确项目布局、时序和责任等,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要继续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二期26个项目建设。
同时,根据目前规划进展情况进行项目筛选,建议自治区围绕沿海三大工业区、南宁区域性物流基地等重点区域,及早筹划经济区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
三要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和建设。
抓紧在建和拟建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形成产业项目建设高潮。
西江黄金水道铁水联运布局研究李松真【摘要】铁水联运是内河港口拓展腹地需要,在掌握西江黄金水道铁水联运现状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西江黄金水道铁水联运布局思路和原则,以及布局方法和步骤.根据水运对铁路的替代成本分析,构建铁水联运通道;采用“四阶段法”结合重力模式,分港口预测铁水联运量后确定两级铁水联运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江黄金水道“两横四纵三主四副八中心”铁水联运布局.【期刊名称】《中国铁路》【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西江;铁水联运;通道;铁路;港口;航道;支专线【作者】李松真【作者单位】中铁四院集团南宁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3【正文语种】中文西江是珠江水系重要组成部分,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西接云贵、贯穿广西、东连粤港澳,是我国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
2012年底,西江流域广西境内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469个,其中1000 t级以上泊位102个,设计年通过能力近1亿t,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9435万t,比上年增长18.6%[1]。
但西江港口处于单一运输方式为主导的初级阶段,与后方通道衔接不畅,效率不高,致使港口集疏运服务整体水平的偏低,限制了港口的辐射能力,水运优势未能充分体现、港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
因此,构建与西江黄金水道相衔接的铁路运输通道,建设与西江沿线重要港口作业区衔接的铁路支专线,形成科学完善的铁水联运布局,对于是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发展;促进铁路与水路合作,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扩大西江港口腹地,打造亿吨黄金水道;发挥西江黄金效益,促进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西江黄金水道铁水联运现状及趋势1.1 布局现状西江黄金水道铁水联运作业区布局在贵港港的猫儿山作业区及罗泊湾作业区,承接川渝黔滇与珠三角之间铁水联运货物。
2012年贵港吞吐量4512万t,同比增长10.4%,占广西西江流域港口吞吐总量约47.5%。
打开文本图片集为使平陆运河在建成后更好地发挥运输功能,提出采用河海联运模式构建广西北部湾港口与西江航运干线之间的物流运输通道,认为河海联运运营模式要求管理部门应从运输方式的开辟、运输通道设置、运输节点确立以及运输市场哺育4 个方面入手,同时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这一运营模式的有效实施:推动内河港口专业化、大型化;加快整治河道;促进直达运输;形成河海联运标准,更新现有船舶。
【关键词】平陆运河;河海联运;运营模式1 平陆运河概况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南宁市下游151 km,北起横县西津水电站库区平塘江口,沿沙坪河向南跨越分水岭与小西江和钦江连接,经沙井港出海连通西江干流与北部湾港。
平陆运河航道总里程约125 km,实际开挖陆路约20 km,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
国务院《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纲要》出台后,平陆运河作为其中的远景建设项目,广西各级政府对其赋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提出,平陆运河的规划建设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平陆运河建设也成为广西西江经济带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
据测算,平陆运河建成后,每年将承担万~万t 的货物运输量。
考虑到广西及周边腹地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船舶大型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西江黄金水道通航条件的改善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等,平陆运河应与之匹配,所以相关单位推荐实施可通航级船队的Ⅰ 级航道标准方案,通航设施和分水岭开挖段按级规划设计,船闸有效尺度为280 m €?34 m €?8 m,级航道尺度为4.3 m €?85 m €?360 m。
平陆运河将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通江达海等优势在煤炭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此前的规划,平陆运河的开通可使南宁港的货物出海里程减为280 km,较目前沿西江经梧州到广州出海路线缩短内河里程570 km。
这意味着广西南宁、贵港等地物资外运将直接由钦州港出海,直达北部湾,运营成本将大大降低。
此外,平陆运河的开通也将成为中国―东盟贸易往来最便捷的水运通道。
中国广西第一大港口中国沿海地区港口繁多,而连接西南地区的广西省有着一个得天独厚的大港口,为我国西部地区海上贸易经济作出突出的贡献。
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口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也统称北部湾港:北部湾港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
北部湾港北靠云、贵、川,东邻粤、琼、港、澳,西接越南,南濒海南岛,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
防城港是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的深水良港;是全国25 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港;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西南地区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门户;是链接中国——东盟、服务西部的物流大平台。
位置及交通防城港地理坐标为108 ° 21 ′ E ,21 ° 37 ′ N ,位千广西南部北部湾北岸,地理位置和地缘条件得天独厚。
港湾水深避风,三面环山,犹如内陆湖泊。
航道短,水域、陆域宽阔,可利用岸线长。
[1] 防城港北接黔川,西靠云南,东临粤、琼、港澳,南濒北部湾,是联接中国大陆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和经济活跃的东南亚地区的枢纽地带。
水陆交通便利,南防高速公路直达港口,与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相连,这使得防城港可以直接与全国公路联网。
铁路经南防线、黎钦线与全国铁路相联。
特别是经南昆线、水柏线、内昆线抵达防城港,可大大缩短运距时空。
海运开辟有联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圈的国内航线;并已与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20 个港口通航,海运网络覆盖全球。
集装箱航线开辟了东南亚、东北亚、中东、欧洲、美西、美东、澳门、香港的国际直航或中转班轮航线以及防城港——蛇口/赤湾——全球集装箱公共快线。
[1] 自然条件风况:防城港地处北部湾,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
本地区常风向为北北东,出现频率为30.5%,次常风向为西西南,出现频率为8.4%,强风向为东风,出现频率为4.7%。
[收稿日期]2021-12-21[作者简介]温富荣,男,工程硕士,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主要负责统筹、指导北港股份所辖公司的智慧港口建设、技术管理及科技创新等工作,并主持推进北部湾港自动化和专业化建设工作。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22.06.021新型集装箱立体堆场及其规划设计温富荣,宋海涛,耿卫宁(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盛港码头有限公司,广西钦州535000)[摘要]针对集装箱码头堆场能力紧张和作业效率提升困难等问题,分析传统集装箱堆场模式的不足,研究立体仓储技术与集装箱堆场应用结合的新型立体堆场,并针对新型集装箱立体堆场进行了规划设计。
通过比较分析表明,新型立体堆场可以提高集装箱堆场利用率、降低翻箱率、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单箱能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空间。
[关键词]集装箱;立体堆场;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65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22)06-0095-06Design and Planning of an Innovative Three-dimensional Container YardWEN Furong,SONG Haitao,GENG Weining(Guangxi Qinzhou Bonded Port Shenggang Terminal Co.,Ltd.,Qinzhou 535000,China)Abstract:In view of the lack of working capacity at container ports and the difficulty in improving their operation efficiency,we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container yard mode,developed a new three-dimensional container yard comb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storage technology with the specifics of the container yard,and proceeded to its planning and design.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it was shown that the new three-dimensional container yard had higher utilization rate,reduced turnover rate,improved operation efficiency,an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ontainer,thus having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promotion value.Keywords:container;three-dimensional container yard;planning and design0引言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发展,自动化仓储技术日益成熟。
共建陆海新通道,成就“北部湾奇迹”!作者:***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21年第10期这是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績:2021年1~7月,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22%和20.9%,增速在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均排名第一;2020年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以下简称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4596列,开行数量超过前三年的总和。
这是一段令人欣喜的评价。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说:“从贸易量、投资额的增长,到港口能力、地位的提升,再到海铁联运数据的攀升,自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来,(广西)这些瞩目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北部湾奇迹’。
”这是一个共享机遇的盛会。
以“共享陆海新通道新机遇,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峰会),围绕陆海新通道建设设置多项活动,搭建了务实高效的对话平台,不仅让中国—东盟看到了“北部湾奇迹”为什么能成,也让更多伙伴看到了陆海新通道如何更行。
陆海新通道为啥能成?“陆海新通道本身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只是被历史选择的一批人,而不是创造历史的人。
”李牧原作为陆海新通道早期的推动者之一,她在参加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特别会议(以下简称商界领袖论坛)时谈道,有四个词贯穿了陆海新通道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发展:第一个词是“路径”。
“十年前我们研究中国—东盟未来的贸易将如何发展时,发现双方贸易增速稳定、持续向好,每年增速在9%~10%,维持了15年左右,而且潜在市场巨大,双方是非常温和的伙伴关系。
但这样的贸易合作不是通过最优路径实现的,而是通过绕到珠三角绕出来的。
”李牧原说。
这意味着,如果能通过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推动广西北部湾港到东盟这条路径的发展,那么中国—东盟贸易合作将拥有一条最优路径。
第二个词是“竞合”。
在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借助新通道建设,主动铺就一条国际供应链来实现与东盟国家合理的产业分工,从而将竞争调整为产业合作,更有利于双赢。
广西财经学院 管理研究方法结课论文
2014-2015第2学期 院(系)名 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名 称 :物流管理 班 级 :物流1421 * * * * : *** 学 生 姓 名 :王国草35 李秋兰28 黄有厅25 陈秋龙49 黄 萍31 冷燕婷29 莫海娟 4 于 庆20 管玉嫡14
2015 年 6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集疏运体系,钦州港,吞吐量................................ 1 一、绪论............................................................ 2 1.1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2 1.1.1区位优势 ............................................... 2 1.1.2政策支持 ............................................... 2 1.2文献综述..................................................... 3 1.1.1前言 ................................................... 3 1.2.2国外文献综述 ........................................... 4 1.2.3国内文献综述 ........................................... 4 1.3文章构架思路................................................. 5 二、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分析.......................................... 6 2.1、国内外港口集疏运分析 ....................................... 6 2.1.1.新加坡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6 2.1.3.鹿特丹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6 2.1.4.天津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 7 2.2钦州港概况................................................... 7 2.2.1运输节点 ............................................... 7 2.2.2钦州港运输通道及网络 ................................... 8 2.2.3钦州港组织运营与管理 ................................... 9 2.2.4钦州港航道现状 ......................................... 9 2.2.5钦州港口吞吐量 ......................................... 9 三、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10 四、钦州港口集疏运系统优化......................................... 11 4.1加快沿海铁路建设,完善北部湾港口铁路集疏运网络,进一步提高铁路运力。 ........................................................... 11 4.2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提升港口公路集疏运能力..................... 12 4.3推进平陆运河的建设工作,实现西南腹地通江达海................. 13 4.4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13 4.5加快发展港航服务业.......................................... 13 4.6加强信息网络化平台建设...................................... 14 4.7加快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建设.................................. 14 4.8转变经营方式, 提高港口竞争能力.............................. 14 4.9发展大客户战略.............................................. 15 4.10改变港口物流经营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15 4.11大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16 五、结论........................................................... 16 参考文献:.......................................................... 16 1
广西钦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 2011年7月在《钦州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中,将钦州定位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钦州港口吞吐量的增长以及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对钦州集疏运系统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口的集疏运系统是港口经济能量传输的动脉,是港口与广大腹地相互联系的通道,是港口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外部条件。钦州提出到2015年将钦州建成亿吨大港,面对日益增长的吞吐量与港口落后集疏能力的矛盾,构建钦州港口集疏运体系就显得十分迫切。通过分析钦州港口集疏运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大连港和新加坡港等著名大港集疏运构建的成功经验,对钦州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集疏运体系,钦州港,吞吐量 2
一、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区位优势 钦州港作为大西南重要的出海通道,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而港口是带动钦州经济发展的支柱,随着经济发展伴随着吞吐量的不断增长,致使集疏运能力不足,多类货物不能顺畅流通,因此钦州港口集疏运体系的构建就迫在眉睫了。便捷高效快速的集疏运系统能促进港口多式联运的发展,提高货物流通速度,缩短货物的周转时间,减少货物在港口的停留时间,缓解由于大量货物滞留对码头堆场造成的堆存压力,减少船舶在码头或锚地的等待时间,最终实现降低运输成本,促进钦州经济繁荣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商品的进出口物流量增加迅速,给物流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贸易的全球化,必将导致贸易物流地位更加重要。商品的流通离不开港口,世界贸易的最终还是靠出口来实现。港口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节点,是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是所在城市和腹地经济区域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以及发展物流的重要资源。 近几年来我国的各大港口吞吐量及货运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不但是港口的基本设施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对港口的集疏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港口集疏运系统普遍存在集疏运能力不足、技术等级偏低、各种运输方式分担不合理以及相互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对港口集疏运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便捷高效快速的集疏运系统能促进港口多式联运的发展,提高货物流通速度,缩短货物的周转时间,减少货物在港口的停留时间,缓解由于大量货物滞留对码头堆场造成的堆存压力,减少船舶在码头或锚地的等待时间,最终实现降低运输成本,促进钦州经济繁荣发展。 1.1.2政策支持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港口的功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现代港口物流系统是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集疏运系统与港口接卸系统的有机衔接与协调配合,是港口能力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港口的集疏运系 3
统快速高效的运转,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船舶的随时到港,货物不均衡而引起的压船压货现象,也可以降低货物在集散对码头仓容的要求。良好的集疏运组织运营能提高货物的效率;合理的集疏运分工及运输节点布局可降低集疏运的成本,增强港口的辐射能力;集疏运能力的不断增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港口其他系统的不足。 “广西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我们正集中力量,一手抓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一手抓对外开放合作、增强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钦州港拥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已于2014年8月全面建成封关运营,进口酒类等保税物流业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龙头。钦州已建立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基地,构建与东盟国家47个港口城市的互联互通网络。依托石化等大型临港产业,钦州港已发展成为北部湾及西南地区重要的石化、油气集散中转港和南方最大的进口锰矿交易、集散地及全国重要的进口煤炭中转港,已形成功能完善的港口物流体系。 2014年10月30日,广西出台《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机制的具体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的改革目标,即推进“一港三域”协同发展、建立统筹高效的管理运营机制、突破瓶颈完善集疏运体系、创新港口合作开发模式、培育拓展港航服务业。
1.2文献综述 1.1.1前言 在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21世纪,现代化的高效港口已成为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代港口必须为船、车和货物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以保证货物在全球运输网络中实现及时、畅通的集散。 涉及港口物流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研究、构建、改善以港口为枢纽的内地集疏运系统,一些发达国家已在港口地区建立货物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以处理货物的仓储、待运和转运等集疏运问题,从而实现增强班轮运输公司在国际航运市场竞争力,同时为货主提供全面、便捷的综合物流服务等目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学者针对港口集疏运系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