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找规律》练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19
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1.按照下面所形的排列律,第25 个形是 ________.(画出草)□△○△□△○△□△○△⋯⋯2.仔察下面的,想一想,第 3 幅号填什么形?3.仔察下面的形,想一想,第 4 幅画怎的形?4.根据下面前三幅的化律,在第 4 幅中画出阴影部分.5.想一想,方框内有多少个小点?6.按照形的化律,在“?” 画出相符的形.7.察的排列律,在“?” 填上恰当的形.8.下面哪个形和其他几个形不一,找出来,并打上“√”.9.察下列黑白小球的排列律,然后回答方框内有几个白球,几个黑球?10.四个小物排座位,如下:一开始,小老鼠坐在第 1 号,小猴子坐第 2 号,小兔坐第 3 号,小猫坐第 4 号.以后它多次地交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第二次(在第一次交之后)左右两列交,第三次上下两排交,第四次左右两列交,⋯⋯下去,:第十次交后,小兔子坐在第几号位子上?参考答案1.□提示:在列形中出的形有:正方形、三角形、,且三种形出的律是:按照正方形→三角形→ →三角形的序 4 个一循出.因 25÷ 4 =6⋯⋯ 1,所以横上填第一个形,即正方形.2.☆△提示:察前两形可知,第一、二都是由□○☆△成,但序不同.第一中的左两个,在第二中右两个,而另外三个按原来的序移到了最左.按此律,“?” 分填上“☆” “△”.3.提示:察前三幅,大内都是■○△◇ 成的,第一幅中的形按逆方向旋可得到第二幅形,第二幅形按逆方向旋可得到第三幅形,同理可推得第四幅形.4.提示:第一幅的阴影部分均按方向旋一格便可得到第二幅,第二幅中的阴影部分均按方向旋一格便可得到第三幅,由此,第三幅中的阴影部分均按方向旋一格便可得到第四幅.5.方框内填 25 个点.6.提示:察前三幅可知,前一幅按逆方向旋一格便可得到下一幅.7.△提示:通察可知,从上到下每一横行的个数逐次减少1,三角的个数逐次增加 1,由此推得“?” 的形.8.(1)提示:中的几何形的共同特点是在形内部都有一个同一型的形.但 1、3、4、5 内部的形都小,只有 2 内部形大,且位置和其它几个形不同.(2)提示:五幅形都是由相同的两个形重叠而成的,但不同的是前四个形都是下面的形盖住了上面的形,只有 5 不同,是上面的形盖住了下面的形.9.9 个白球, 3 个黑球.提示:察形可知,黑、白小球按照 2 个黑球, 1 个白球,2 个黑球,3 个白球, 2 个黑球, 5 个白球⋯⋯的律排列,即每都是先有 2 个黑球,白球的个数每次增加2.10.小兔坐在第 2 号位置上.提示:小兔子开始在第 3 号位置上,第四次交后,小兔子又回到原位,因10÷4=2⋯⋯ 2,所以小兔第十次交后与第二次交后的位置相同.。
《找规律》教案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挂图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练习。
5×3=3×4=14×4=15×2=10×3=50×8=40×2=50×4=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讲授新课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第4课时探究规律
一、填空。
(1)……
照这样画下去,第28个图形是()。
(2)……
照这样画下去,第32个图形中“小鱼”的头朝()。
二、有一串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穿起来,一共穿了25颗。
最后一
颗珠子是什么颜色?
三、小丽想穿一串项链,用两种颜色的珠子按照下面的规律穿,共用
了26颗。
黄色和蓝色的珠子各用了多少颗?
四、在公园湖边栽树,按照一棵柳树、一棵松树、一棵杨树的规律栽,
一共栽了28棵。
最后一棵是什么树?
五、有一堆围棋子,按三黑二白的顺序依次排列,第29个棋子是白
色的还是黑色的?第36个棋子呢?
答案提示
一、(1)圆形(2)上
二、25÷4=6(组)……1(颗)
答:最后一颗珠子是蓝色的。
三、26÷3=8(组)……2(颗) 8×2+2=18(颗)8×1=8(颗)
答:黄色的珠子用了8颗,蓝色的珠子用了18颗。
四、28÷3=9(组)……1(棵)
答:最后一棵是柳树。
五、29÷5=5(组)……4(个)36÷5=7(组)……1(个)
答:第29个棋子是白色的,第36个棋子是黑色的。
小学数学《找规律画图》练习题(含答案)【教学思路】开课的时候,通过设计怎样铺瓷砖的活动,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图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在这道题中,第一排按1到6的顺序排列,从第二排起把第一个移动到最后,剩下的依次往前移.如下图所示,这样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都没有重复.答案不唯一,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巧砌瓷砖有六种不同图案的瓷砖,每种各6块.将它们砌在如下图那样的地面上,使每一横行和每一竖行都没有相同图案的瓷砖.你会怎样设计?同学们,生活中很多的图形在排列的时候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就一定能找到其中的规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美妙的图形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按规律填出空白图形.⑴答案:第二排第三个第三排第二个⑵答案:⑶答案:⑷答案:这些图形的排列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能找到吗?【教学思路】⑴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行每列都只有三角形、五边形、圆.所以第二行第三个图形应该是五边形,第三行第二个图形应该是圆形.⑵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图形从左到右的变化规律是:边数在一条条增加,图形中的直线条数也在一条条增加,而且直线的方向是:横—竖—横—竖这样变化的.因此第四幅图应是一个正六边形,里面有4条竖着的直线,⑶我们发现第一个图和第二个图形状相同,图形里面的阴影相反.根据这个规律第三个图形和第四个图形也应该如此,因此第四个图形和第三个图形形状相同,里面的阴影应该相反.⑷仔细观察发现,圆的变化是:一个比一个增多,所以第四个图里面应该画四个圆.三角形的变化是:方向是按顺时针转动的,上—右—下—左,所以第四个图里面的三角形方向应该向左.按照下面的规律,画一画.⑴⑵【教学思路】⑴第四个图中蓝色的三角应该往左和上各移动一个位置.⑵左边和右边的图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中间的图形.答案图下:⑴⑵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图形.答案:【教学思路】观察这个图我们发现,每组中的三个图形形状相同,只是图形里面的阴影不同,不过这三个图形中的阴影合起来正好是这个图形完整的阴影.这样根据所缺的阴影来判断,第三个图形的阴影应该是第一个图形阴影相对的那一块.1.你知道“?”处应该画什么吗?【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可以组成第三个图形,因此“?”处应该是下图所示.?2.下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请你把空白处补充完整.答案:【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排中的三个图中间部分的图案都相同,不同的是第一个外面部分没有,第二个外面部分是圆,第三个外面部分是正方形.根据这个规律空白处的图案应该是右上图.下面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据这一规律,画出所缺图形.【教学思路】通过观察,第一行和第二行圆中的3个图形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只是它们的排列顺序,第一排的第一个在第二排中被移到了第三个,第一排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在第二排中被移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根据这样移动的规律,第三排得的第三个就应该是第二排的第一个.所以在第3行的“?”处应填.下图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仔细观察,并在“?”处填上适当的图形.【教学思路】本图中,首先可以注意到每个图形都由大、小两部分组成,而且,大、小图形都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组成,图中的任意两个图形均不相同.因此,我们不妨试着把大、小图形分开来考虑,再一次观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图形来说,每行每列的图形决不重复.因此,每行每列都只有一个大正方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大圆,对于小图形也是如此,这样,“?”处的图形分别应填下面的三个图形.按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上所缺的图形.答案:【教学思路】如果单纯分析颜色,恐怕不好掌握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把图“转”起来就会很快发现它的规律.如第一行的第一幅图逆时针旋转90度就变成了第二幅图,再旋转90度就变成了第三幅图.同理,用此方法验证第三行的三幅图是成立的.所以第二行的第二幅图也应把第一幅图逆时针旋转90度,答案如右上图.【教学思路】用一条比桥面长的钢索系在炮车与大炮之间,让炮车拖着大炮过桥,这样二者就不会同时压在桥上,而且,可以顺利地过桥了。
找规律专项练习(二年级)例1例2观察前几幅的变化规律,再接着画。
例3根据下面一串黑白珠子的排列规律,看应该把哪些珠子涂黑。
例4认真观察,找找变化规律,把第三幅图补充完整。
例5图中有几个图案,观察规律画出其他三个。
例6仔细观察下图,而第三组里缺少两个图,应该画什么?练习一1、根据前面几幅的规律,接着在后面的三个长方形内画图。
2、请你在方框里画△,先要想一想画几层?每层几个?3、请你根据前三幅图的规律接着画:4、在方框里画○,应该怎样画?5、先找规律,再在空格里画图。
6、仔细观察,最后一个图中缺少些什么?7、仔细观察黑珠和白珠是怎样排列的?长方形应该画几个图形?几个折珠?8、想一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画?9、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第三组的“?”处应画什么图形?10、在下面的五个图形中先一个画在空格处。
11、仔细观察下图,想一想第三幅图应该怎样画?12、请你接着画。
课程二找规律填数例1找出前面几个数的排列规律,并填出括号里的数:(1)2,4,6,8,( ),12,( ),( )。
(2)1,5,9,13,( ),21,( ),( )。
例2按规律填数:(1)5,10,15,( ),( ),( )。
(2)35,( ),21,14,( ),( )。
例3先找规律,再在“?”处填数。
例4找规律,在空白○里填数:例5找一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在□内填上合适的数。
例6根据表中数字排列规律填数:练习二1、观察规律,按规律填出后面的数。
1,3,5,7,,,,;2,5,8,11,,,,;5,10,15,20,,,,;27,24,21,18,,,,。
2、想一想,两个括号里应该怎么填?1,2,3,5,8,(),21,34,(),89。
3、找出规律,在()里填数。
1,50,2,45,3,40,(),()。
4、找出规律,在空格处填写适当的数。
5、根据前两个长方形上、下和左、右已知数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处应填的数。
6、找规律填出空缺的数。
二年数学下:《第九单元-找规律》设计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数列的变化规律练习课》第三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数列的变化规律练习课》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练习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例子和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找数列变化规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和识数能力,对于简单的数列变化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观察和分析数列变化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列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列变化规律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数列变化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数列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列变化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列的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3.练习: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和提高找数列变化规律的能力。
4.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和概括数列变化规律的方法。
5.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深化对数列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数列变化规律的关键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列表的形式,将数列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步骤展示出来。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数列变化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练习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规律、图形规律和事物规律三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
但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逐步培养。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数字、图形和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数字、图形和事物之间的规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字规律、图形规律和事物规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规律。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数字、图形和事物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找出规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规律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小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规律。
2、初步渗透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
并在寻找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出寻找简单规律的一般方法。
3、体会规律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寻找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找规律》这一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两次探索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并尝试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寻找规律的方法,好吗?首先,我们一起去智慧小屋看看。
智慧小屋的门可是高科技的密码门,小聪给我们输入了三行密码,留下第四行考考我们,你们能根据前三行密码的规律,正确地输入第四行密码吗?二、图形的规律。
师:打开了智慧小屋的大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图形规律的房间,你能找出这些图形排列的规律,并接着往下画吗?1、出示三个图形一组的循环排列。
(1)图形的排列是什么规律?你是怎么发现的?第四行该怎么摆?(2)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不用摆,你能不能推想第7行、第10行、第13行……是怎么摆的?(3)你还能推想第几行是怎么摆的?为什么能这样推想?2、迁移。
(1)猜想:三个物体摆一行,会三行一循环。
如果是四个物体摆一行呢?又会几行一循环呢?(2)验证:出示四个物体摆一行的,让学生接着画一画,验证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确。
(3)如果是五个呢?(4)再验证。
(5)如果是六个,七个,八个……,又会怎样呢?3、横排循环排列和旋转。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思考,接着画出一组图形,并说说是如何找到规律的。
4、回忆总结。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寻找图形中的规律的过程,想想我们如果今后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按一种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来探寻其中的.规律呢?(引导学生总结:应先观察、比较,再思考、验证。
)三、数列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