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8.42 MB
- 文档页数:27
多层砖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设置综述
多层砖砌体结构是一种广泛用于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
它的基本构成是由砖头构成的墙体,其上方由圈梁支撑着楼板。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撑墙体和圈梁,我们需要在结构中设置构造柱。
本文将就多层砖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作一些综述。
圈梁在多层砖砌体结构中的作用是支撑隔离墙和楼板。
圈梁分为顶梁和下梁两种类型。
在多层砖砌体结构中,顶梁通常位于墙顶部,由伸向墙外的托臂和支撑墙体的短脚构成。
下梁通常位于墙体和承重柱上方,由伸向墙内的托臂和墙体固定构件构成。
圈梁与墙体之间要进行密封处理以保证其承重性能。
构造柱是结构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它们的作用是支撑圈梁、承担上部荷载以及将下部荷载传递到地基。
构造柱的形式多样,包括正方形、矩形、圆形等,形状一般根据地基的形式和结构中的构造进行选择。
构造柱的尺寸、材料选用以及位置布置应该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在多层砖砌体结构中,构造柱的数量是根据墙面的大小和样式来确定的。
墙面越大,则需要更多的构造柱来支撑圈梁和负荷。
构造柱的密集度不应该过高,以免影响室内空间的美感和通风性能。
同时,密集
的构造柱布置也会增加结构造价。
在安装构造柱时,需要确保墙体处于垂直状态,且构造柱的位置应该尽量靠近墙体边缘,以便形成更稳定的支撑结构。
综上所述,多层砖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并确保其质量和密度满足要求。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平和垂直度,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一章建筑构造概述1、建筑的含义是什么?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
是人工创造的空间坏境。
直接供人使用的叫建筑物。
2、建筑的耐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按建筑设计的使用年限分为四类。
1类:设计年限5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2类:设计年限25年,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类:设计年限50年,普通建筑与构筑物。
4类:设计年限100年,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3、什么是耐火等级?耐火性能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二是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这段时间。
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4、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其相互关系?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及建筑形象这三个要素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其运动变化贯穿于整个建筑发展的历史,也由此推动了建筑历史的发展。
5、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适用是指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确定面积,合理布局拥有必要设施,良好卫生条件,满足保温,隔热隔声等条件安全是指结构的安全度、防火及疏散的安全度、建筑的耐久性、使用寿命经济是指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美观是指在适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把建筑美与环境美列为设计的重要内容6、房屋建筑学研究问题主要是什么?建筑构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何在?房屋建筑学是适合土木工程类专业人员了解和研究建筑设计的思路和过程、建筑物的构成和细部构造以及它们与其它相关专业,特别是与结构专业之间密切联系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构造设计是研究建筑的主要构造组成,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满足建筑的舒适、安全、美观等方面的要求,满足建筑空间的功能要求。
例如建筑的防水问题方面,用什么材料,构造方法如何等等。
7、建筑按照使用功能不同有哪些类型?生产性建筑: 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非生产性建筑: 统称为民用建筑,又分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8、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什么叫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各有什么特点?骨架承重有哪些类型?墙体承重结构体系、骨架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墙体承重结构体系——以部分或全部建筑外墙以及若干固定不变的建筑内墙作为垂直支承系统的一种体系框架结构是骨架结构的一种骨架承重有:框架结构体系框剪、框筒等体系、板柱体系、单层刚架、拱、排架9、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是如何规定高层建筑的?公共建筑>24m(除单层)住宅建筑≥10层10、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意义何在?什么叫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和分模数?什么叫模数数列?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度协调中的增值单位,也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材料与制品,等各部门进行尺度协调的基础。
建筑构造主要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建筑构造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主要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它关注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行性,以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建筑部件的组装。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构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建筑物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如墙体、梁、柱、地板等。
建筑构造研究这些构件的力学性能和组装方法,以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建筑构造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结构力学、材料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等。
在建筑构造中,结构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
结构力学研究力在结构中的传递和分布规律,以及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原因和规律。
结构力学通过分析结构的内力和外力,确定结构的断面尺寸和材料强度,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结构力学还研究结构的振动特性,以确保结构的舒适性和抗震性能。
材料学是建筑构造的另一个重要学科。
材料学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以及材料在不同环境和荷载下的性能变化。
不同的建筑材料有着不同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在建筑构造中,材料的选择应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工程力学是建筑构造的又一个重要学科。
工程力学研究建筑结构受力分析和力学计算方法。
它通过应力和应变的计算,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并确定结构的尺寸和材料。
同时,工程力学还研究结构的变形和挠度,以确保结构的形状和使用性能。
土木工程是建筑构造的最终应用学科。
土木工程将建筑构造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
土木工程师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布置、构造和施工方法,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师需要与施工队和供应商合作,监督建筑工程的进展,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总之,建筑构造是建筑学中的重要学科领域,它研究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
通过结构力学、材料学、工程力学和土木工程等学科的研究,建筑构造保障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行性。
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般是由基础、墙体、柱、地⾯、楼⾯、梁、屋顶、楼梯、门窗等部分组成。
⼀、基础和地基1、基础和地基的定义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撑着其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重传给下⾯的地基。
基础必须稳定⽽可靠。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承载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的⼟层或岩层。
⼆、墙体和柱它们均是竖向承重构件,⽀撑着屋顶、楼⾯等,并将这些荷载及⾃重传给基础。
1、墙体:墙体的作⽤--承重、围护、分隔、装饰作⽤。
对墙体的要求:A.满⾜热⼯⽅⾯的性能(如保温、隔热、防⽌产⽣凝结⽔)B.⼀定的隔声性能C.⼀定防⽕性能D.⾜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墙体的类型A.按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
B.按在建筑物中的⽅向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其中的外横墙通常称为⼭墙。
C.按受⼒的情况分为承重墙和⾮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梁、楼板、屋顶等传下来的荷载的墙成为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成为⾮承重墙。
D.按使⽤的材料分为砖墙、⽯块墙、⼩型砌块墙、钢筋混凝⼟墙。
E.按构造⽅式分为实体墙、空⼼墙和复合墙。
实体墙是⽤黏⼟砖和其他实⼼砌块砌筑⽽成的墙;空⼼墙是墙体内部中有空腔的墙,这些空腔可以通过砌筑⽅式形成,也可以⽤本⾝带孔的材料组合⽽成,如空⼼砌块等;复合墙是指⽤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墙,如加⽓混凝⼟复合板材墙。
F.按墙体的厚度:120单砖墙(115)、180度半墙(178)、240⼆砖墙(240)、370墙(365)、490墙、620墙(615)3、柱:柱是建筑物中直⽴的起⽀撑作⽤的构件,它承担、传递梁和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
三、地⾯、楼板和梁1、地⾯: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般由⾯层、垫层和基层构成。
主要作⽤是承受⼈、家具等荷载,并把这些荷载均匀地传给地基。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及其作用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主要包括结构体系、建筑材料、构件和配件等部分,它们的作用如下: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建筑物的骨架,包括梁、柱、墙、板等组成部分。
它们的作用是承载建筑物的重量和力学负荷,将这些负荷传递到地基,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构造组成的基础,包括砖、石、混凝土、钢材等材料。
它们的作用是为结构体系提供承载力和刚度,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物的外观、隔热、隔音等性能。
构件:构件是建筑物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组成部分,包括门窗、楼梯、扶手、栏杆等。
它们的作用是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同时也影响着建筑物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配件:配件是建筑物的辅助部分,包括各种连接件、密封件、装饰件等。
它们的作用是使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连接,提高建筑物的性能和美观度。
总的来说,建筑物的构造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的作用是为建筑物提供承载力、保障功能、美观舒适等多方面的需要。
建筑构造第六版课件•建筑构造概述•建筑材料与性能•建筑结构体系与类型目•基础与地下室构造•墙体构造与保温隔热录•楼板层与地面构造•屋顶构造与防水排水•门窗与遮阳设施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录建筑构造定义与目的定义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目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技术合理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建筑构造历史与发展历史建筑构造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进步与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密切相联。
发展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建筑构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自由度。
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01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所处条件、环境的不同,则对建筑构造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为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必须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有利于结构安全02建筑物除根据荷载大小、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度外,对一些零部件的设计都必须在有利于结构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构造设计。
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03建筑构造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构造方案,将预制构件、机械化施工等应用到建筑构造中去,以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提高建设速度,改善建筑质量。
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建筑构造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降低建筑造价,减少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益。
同时,还应注意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建筑构造设计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的规定,确定建筑及构配件的尺寸和公差,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水平。
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常用建筑材料介绍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各类型水泥的性能及应用范围。
建筑钢材的种类、性能、规格及选用,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
混凝土的组成、性能、分类及应用,包括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