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与异化翻译法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25.95 KB
- 文档页数:1
英汉学习词典习语译义中的归化和异化翻译李彦秀;蔡强【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12【摘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文化的精华。
但由于地理环境、思维方式、文化习俗、心理联想、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存在不等值现象。
英汉学习词典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书,对英语习语译义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能否正确理解源语文化特色事物和内涵,以及能否正确运用习语进行交际。
归化/异化翻译各有优缺点,但对英汉学习词典英语习语的译义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English idioms are the essence of English language andculture .However,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ones are in-equivalent due to differences in geography , way of thinking, culture, customs, religious belief etc.As an important tool of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Chinese learners ’ dictionaries will directly affect learners ’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specific phenomenon in English and the use of English idioms in communication .Although both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have their pros and cons , they still shed some light 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in English -Chinese learners ’ dictionaries .【总页数】3页(P113-115)【作者】李彦秀;蔡强【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相关文献】1.浅析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在英汉习语中的应用 [J], 王渴欣2.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 [J], 张诗焓3.英汉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现象 [J], 王自平4.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J], 向治国5.英汉文化差异影响下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J], 向治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英汉差异看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摘要]习语,是语言精华的沉淀,它与语言一样受文化的影响,同时反映文化的特点。
本文从英汉文化差异出发,进而分析阐述归化和异化两种习语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习语翻译归化异化习语是人民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智慧的结晶,历史和文化的浓缩。
习语中广泛地融入了文化因素并且能反映文化特征。
翻译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即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
持归化翻译法译者的基本观点是将原文文本的读者理解和欣赏的方式与译文文本接受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加以比较,且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自然的对应;而异化译者认为翻译的目的是文化交流,有必要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目的语中移植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两种不同的思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村的进步,异化在现今的翻译中更加积极一些,它更能保证翻译作品的原有风味,拉近两种文化的距离,增进文化间的沟通,填补文化间的空白。
但是,总的来说,归化和异化各有利弊,能充分利用它们特长的最好办法是译者在翻译时因材而定,结合两者。
一、归化翻译法长时间以来,归化一直是翻译中采取的主要策略,在习语翻译中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归化法更多地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因而译文往往使读者产生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降低了阅读翻译作品的难度,容易为目标读者所接受。
归化法广泛适用于译者在受译语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
汉英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思想表达方式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在许多情况下是不一致的。
此时应根据原词的真正意义而不是原始意义进行翻译,即采用归化法。
例如:as easy as pie易如反掌;be wise after the event事后诸葛亮;Each has its own merits.各有千秋;Still water runs deep大智若愚等。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一.直译与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与“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与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与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论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导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英文电影在中国的受众人数越来越庞大,因此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显得尤为重要。
在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都是常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将探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
一、归化与异化的概念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归化是指将译文融入到目标语社会文化环境中,使其更加符合目标语观众的习惯和理解。
异化则是指将译文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尽量不改变其风格和结构。
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应用会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二、归化与异化的比较1. 语言选择:归化:在语言选择上,归化更倾向于使用目标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
异化:异化则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色,不刻意迎合观众的理解需求。
2. 文化标识:归化:归化的汉译更注重突出源语文化与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并将其融入到目标语社会的文化背景中。
异化:异化的汉译更注重保留源语文化的特点和独特性,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源语文化的魅力。
3. 口语化程度:归化:归化倾向于将电影对话的口语化程度调整至符合目标语言口语习惯,使观众更能融入电影情节。
异化:异化则更强调保留原文中的口语表达,将观众引入原文对话的氛围中。
三、归化与异化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中的应用在英文电影字幕汉译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汉译目的和需求,可以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具体应用如下:1. 归化的应用:(1)选择与观众习惯相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电影内容更易理解。
(2)调整电影对话的口语化程度,以便观众更好地投入电影情节。
(3)将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进行转换,融入到目标语社会文化背景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2. 异化的应用:(1)保留原文中的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源语文化的独特性。
(2)适当保留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不过分迎合观众的理解需求。
论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红楼梦》习语翻译中的运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之争由来已久,中外皆是。
本文通过对比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习语的翻译,来分析归化和异化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在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加深对这部古典名著原文、译文以及英汉习语的理解与欣赏。
标签: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一、引言《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作,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在世界知识宝库中都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
迄今为止,这部鸿篇巨著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而被全世界红学爱好者欣赏,而在众多的英译版中,受到普遍接受和一致好评的有两个译本:一种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的全译版,以《红楼梦》在当代翻译界,柰达“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霍译直接套用了英语习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西方人信奉基督教,对于信奉基督教的西方读者来说,“God”一词用的恰如其分。
这一翻译采用了归化的原则,不但做到了内容的对等,而且也达到了形式的对等,从而使读者能轻而易举地明白这一习语所表达的含义。
而杨译对这一成语的翻译借用了英语成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只是把“God”一词改为“Heaven”。
在《红楼梦》原文中,这里的“天”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指主宰大自然和人类命运的“老天爷”,所以中国人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常常会有“苍天啊”、“天啊”、“老天爷”等词语,这些词语都没有上帝“God”的意思在里面。
杨译用异化的翻译策略,用“Heaven”取代“God”来翻译这一成语,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同时又为外国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带来了新的内容,使他们有机会欣赏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色。
这样处理可谓是“神来之笔”,充分体现了柰达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译文既要信息内容对等,且可能形式对等”的翻译原则。
2、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的子弟,俗话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
归化与异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应用作者:胡伟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5期摘要:归化与异化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的中心问题。
极端的归化或异化都是不可取的。
但如何做到平衡,把握好“度”,也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习语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而在翻译习语时,要注意文化的异质性,使归化与异化达到辩证统一,这样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的渗透。
本文通过对比归化与异化的概念、特点等,讨论如何运用两种翻译理论指导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归化;异化;习语;翻译一、文献综述1.归化与异化理论的源起与发展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异化和归化这一对对应概念,以指两种相反的翻译策略。
“归化”通常是指使译文自然流畅,符合译入语的文化规范。
归化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减少对原文的更改,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情调。
简言之,异化倾向于源语文化和原文作者,归化倾向于译入语文化和译文读者。
2.归化与异化理论的争论如何处理异化和归化的关系是翻译中的核心问题。
对于保持原作的风格还是力图让读者读懂的争论也一直没有间断过。
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的途径有两种,要么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让作者向读者靠拢。
施莱尔马赫认为,两种方法之间是截然相反的,无论采用哪一种途径,都必须坚持到底,如果将二者混合使用,必将产生不良后果,使译作的读者无法理解原作的意图。
韦努蒂认为,“流畅的翻译策略会覆盖文化差异,这是一种文化侵略”,他把归化翻译视为一种强大的文化霸权,因此“异化翻译可以被视为一种反对民族主义的形式”,而他本人明确表示自己倾向于“异化”策略,因为异化翻译其实是一种“抵抗式”的翻译,故意采用一种不流畅的翻译风格,凸显源语文本的异质性。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以及其他提倡归化翻译的学者认为归化的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试图把源文本的语言和文化规范强加到目标文本不仅不现实,而且危险。
对英汉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作者:张诗焓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式简明,但意义深奥,通常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翻译过程不应该只是词汇的翻译,除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一个移植过程。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了英汉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归化异化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语言的精华(平洪,张国扬,2001)。
习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形式简明,但意义深奥,通常阐述深刻的道理,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人们的英汉交流过程中,经常用到习语表达,如果使用得当,一个人的表达会更加生动贴切。
相反,语言可能会变得晦涩、乏味。
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
由于不可预测的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因素,他们往往是在跨文化沟通的主要障碍。
所以习语翻译最难的地方在于处理文化因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所以语言的翻译过程不应该只是词汇的翻译,除了要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该包括文化的一个移植过程(包惠南,2001)。
本文作者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阐述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习语的含义习语是idiom一词的汉译。
习语的定义广泛,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得出。
就其广义而言,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和俚语等。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界定,美国学者安默尔认为,习语是由两个或多个词组成的固定词组,它的意义不同于各组成词的字面意义。
国内学者骆世平认为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各个意义的简单相加。
因此。
对于习语的学习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是对其承载着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学习(骆世平,2005)。
二、归化与异化之争归化与异化于1995年被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fi)提出,两者都是英汉互译中主要的翻译方式。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一.直译和意译: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
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
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
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和“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和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
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和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直译的五大误区: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浅析归化与异化在英汉互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要:归化法与异化法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61-65.摘要:归化法与异化法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归化和异化在习语和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分析了如何结合具体语境来使用这两种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更好的翻譯效果。
关键词:归化异化英汉互译实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
因此,英汉互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转换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个性,译者如何处理由于文化的个性所造成的文化差异成为了英汉互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针对翻译过程中要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问题,产生了归化翻译法与异化翻译法这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一、归化法与异化法1.代表人物及相关理论翻译的阐释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于1813年发表一论文《论翻译的方法》,他说:“翻译有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尽可能不扰乱原作者的安宁,让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个是尽可能不扰乱读者的安宁,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由此,他提出了以原作者为中心和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两种翻译方法,但并没有给它们予名称界定。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尤金.奈达在1969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指出翻译时不应该只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他将“读者反应”作为功能对等上的特征,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要高度重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即译语读者对译语信息的理解反应要与原语读者对原语信息的理解反应大致相同,译者可以用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其次才是形式风格方面。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中成为了国际舞台上一项重要的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政府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传达政府工作计划及目标的重要文件,对于保持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英译中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归化和异化的现象,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传播中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归化是指在英译中过程中,翻译人员将外语表达方式转化为与汉语思维方式和习惯相适应的形式。
而异化,则是指在英译中过程中,翻译人员保留了外语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让读者在感知时感受到外来文化的异质性。
归化和异化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播效果和意义的获取。
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归化的运用有助于增强报告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政府工作报告往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对内容的准确传达至关重要。
过度强调外部表达方式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读者理解困难,甚至引发误解。
因此,适当地使用归化手法,将外语表达方式转换为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形式,可以使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易读、可理解。
然而,归化也存在导致误解的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往往涉及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政策导向,过度的归化可能导致信息的失真,无法准确传达中国政府的政策与发展方向。
在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意图,并结合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归化程度。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深厚的语言、文化和政策背景知识,以确保政府工作报告在外传播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比之下,异化的运用则有助于突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文化差异和独特性。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中的异化手法,可以使读者在感知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适度的异化可以增加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传播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发展。
然而,过度的异化有可能导致读者的困惑和误解。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官方文件,其目的在于准确传达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对于外国读者来说,过于强调文化差异和异质性可能会降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吸引力。
2019年20期总第460期ENGLISH ON CAMPUS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指导下的英汉互译文/罗泽元一、引言随着中外人文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翻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显,这也引起译者的高度重视。
而在英汉互译的实践中,源语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词句具有其特定的语言内涵和文化特色,而译者也许对此并不熟悉或了解,因此会给译者的翻译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和挑战。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会影响着翻译质量的优劣。
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主要体现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特性等层面的差异,以更好地展示异国特色文化的风采,为解决今后同类型问题提供借鉴。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概述1995年,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归化和异化翻译术语。
归化翻译是指译文应该更加倾向于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选择目的语读者所适应的表达习惯来对源文加以诠释,以消除源文所带来的文化差异,加强读者对源文和译文的理解;而异化翻译是指译文应该更加倾向于以源语文化为归宿,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现源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以使读者充分感受源语的异域文化特色。
【摘要】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为促进英汉互译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本文尝试分析如何利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汉互译中的作用,尽可能地达到准确地传达作者的原意,便于读者理解,同时又充分体现源语和目的语两者之间不同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特性的目的。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策略;英汉互译【作者简介】罗泽元(1993-),男,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的原因。
下文就从接受美学角度,比较分析叶芝诗歌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的李正栓译本和艾梅译本。
1.李正栓译本赏析。
《茵尼斯弗利岛》李正栓译本:“/我要起身,现在就走,去茵尼斯弗利岛,/用泥土和枝条建造一个小屋,/种上九架芸豆,为蜜蜂建一蜂巢,/在蜜蜂高唱的林间幽居独处。
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地正确认识英汉翻译中异化法与归化法的正确认识前言一直以来,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两种在实践中运用最多,也是被讨论研究最多的方法。
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说,将有关直译与意译的争辩转向了对于归化与异化的思考。
归化与异化之争是直译与意译之争的延伸,是两对不能等同的概念。
直译和意译主要集中于语言层面,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语言的畴,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更广阔的领域。
异化和归化是在1995年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提出来的。
从历史上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
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
它主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容。
论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王宁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习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的简短又生动形象的短语或句子,它代表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特色。
现如今,世界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这种交流不仅体现在经贸等方面,文化交流也在其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习语的翻译与传播尤为重要。
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地理位置等差异,中西方习语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对习语的翻译与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使读者能够更加明晰习语翻译时策略的选择。
关键词:归化异化习语翻译随着国家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习语的翻译与传播也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若习语翻译不当,极有可能造成误解。
然而,由于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差异,语言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偏差。
近年来,习语的翻译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在翻译英汉习语时主要采用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尤金·奈达提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①(郭建中,2000)。
我国学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分为两派,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主张归化法,以梁实秋先生为代表的学者则主张异化法。
本文将主要探究英汉习语互译时归化异化策略的选择,并且也将重点对归化异化的优缺点进行评析。
目前人们对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已越来越重视,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习语的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议。
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英汉习语翻译现状的研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习语翻译策略,有效地提高英汉习语翻译的准确性。
一.文献综述为了世界各国文化能够良好传播,习语翻译变得尤为重要。
归化异化策略是英汉习语翻译时所采用的的主要策略。
本章将简述对归化异化的定义以及国内外学者英汉习语翻译的研究现状。
(一)归化与异化定义归化与异化最早是由韦努蒂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
论商务英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size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business englishtranslation with clarifying the concepts of the businessEnglish translation,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Atlast we hold that the domestication is considered as themain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the foreignization is thesupplement one.一、商务英语翻译概念的界定对于普通英语的翻译或者文学翻译,译者主要需要精通翻译所涉及的源语和目的语,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
而商务英语翻译时,译者除了要精通以上信息,还必须充分了解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文化。
鲍文推论出了商务英语翻译的概念:商务英语翻译是指译者将一种语言(源语)所表达的商务信息准确有效地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活动。
归化和异化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归根结底是如何处理跨文化的问题。
文化因素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语句,语篇等。
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也是两种语言文化和思路方式之间转换和交流的过程。
二、归化与异化从历史上看,归化和异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
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
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
由此可见,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