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守护生命》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4
《守护生命》教学设计
素材一 新课导入方式
设疑导入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赋予的,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四季的冷暖变换、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的喜怒哀乐。那么,当生命遭遇突如其来的危机和灾难时,我们是否懂得并有能力守护生命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走进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的学习。
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材料: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每年有320多万人非正常死亡,其中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6万。其中,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过劳死人数达60万,约1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这启示我们应该守护生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
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范晓萱《健康歌》
学生一起欣赏:“……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这首歌给人以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健康的快乐,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健康、学会救护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
素材二 教材活动设计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教材P99)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后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活动例答】
(1)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
(2)我认为守护生命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同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材P100)
【活动设计】 形式一: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汇总看法和建议,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形式二: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活动问题】
第九课 珍视生命
9.1——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1.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
2.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3.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教学难点:自救方法和常识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课时——守护生命。因为生命包括身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以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身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活动:阅读教材P99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你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吗?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1)涉及生命的安全、生命的健康、理想信念等。我认为它们都是生命的基础,安全、健康属于身体方面,是物质基础,理想信念属于精神方面,是精神基础。(2)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不做过激行为,丰富精神生活。
一、爱护身体
1.教师:爱护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健康,不做危及生命的事情,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表现。你做到这些了吗?
2.阅读教材P100探究与分享,回答:
(1)你如何看待小伟的行为?
(2)有些事情是你喜欢的,但是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会怎么做?
1 / 1 第二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第1课时 增强安全意识
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
(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
(3)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2.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增强安全意识?
(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
(2)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3)增强风险意识。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
第2课时 提高防护能力
1.我们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2.我们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①平时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②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第 1 页 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1课时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
(1)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
(2)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1 / 2 新版人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知识点归纳
第1框 守护生命
1、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怎样做到爱护身体?
答:(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更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
答:(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第2框 增强生命的韧性
1. 挫折的含义是什么?
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 / 2 2、怎样正确认识挫折?
答:(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对挫折认识和态度与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有什么关系?)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养护精神
科 目 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自觉养护精神,守护精神家园。
2.能力目标:懂得在追求生命健康的同时,追求富有意义的精神生活。
3.知识目标:知道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掌握守护精神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养护精神的方法。
教学难点:关注自己的心理感受,丰富精神世界,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展示巴金散文《灯》里的名言。 思考这句话说明的意思。 通过名人名言启发思考。
环节一:
体悟人生,守住心灵 ①出示农民作家马慧娟的文字和图片,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②播放马慧娟的演讲视频。 ①欣赏文字,观看视频,根据马慧娟的故事思考“穷与写作有关吗?”。
②分享从马慧娟的故事中获得的启发。 通过农民作家马慧娟的故事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精神发育与物质支持的关系”,反思自我,认识到守护生命还要养护精神,即使物质贫乏,外部条件艰苦,也要守住心灵。
环节二:
躬行实践,滋养生命 展示学生日常养护精神的活动图片,在学生分享中进行点拨。 学生分享自己日常养护精神的活动。 通过分享引导学生掌握养护精神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守护精神家园。
总 结 以一棵树的成长轨迹为线索启发学生认识到守护生命不仅要爱护身体,还要养护精神。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守护精神家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传统文化助力我们的精神生活。 通过一棵树的成长启发学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觉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护精神。
1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1.生命的特征:(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2)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4)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5)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2.如何敬畏生命:(1)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2)关爱他人的生命。(3)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第九课 守护生命安全
1.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1)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2)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影响到自己,也影响着他人。(3)我们用心对待和做好事关安全的每一件事,既是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2.我们如何增强安全意识:(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2)树立规则意识。(3)增强风险意识。
3.我们如何提高防护能力:(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
1.我们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1)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2)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发展。(3)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4)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我们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1)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2)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3.如何滋养自己的心灵:(1)保持心理健康。(2)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详细教案
知识目标:知道怎样爱护身体,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知道怎样养护精神,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以真善美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自觉守护精神家园。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导入:出示地震疏散演练图片、火灾疏散演练图片、防踩踏疏散演练图片:为什么学校每年都要进行这些演练呢?因为生命是宝贵的,要学会守护生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因为生命包括身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所以守护生命,既包括守护身体生命,又包括守护精神生命。
正课讲授:
环节一:1、如何守护生命?
出示学习目标:
1、如何守护生命?
2、精神发育与物质有什么关系?
过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1、守护生命首先要爱护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
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大家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吗?请做以下小调查:
1、你每天早晨都吃早餐吗?
2、你是否有过熬夜打游戏或者追剧的经历?
3、你是否食用过“三无”食品或者碳酸饮料呢?
4、你的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呢?
过渡: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命负责。怎么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出示图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定期做身体检查,远离有害物质,不滥用药物等等。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渡:刚才大家说到:过重的学习压力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甚至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我们来看这位学生的求救信:
一封求救信:这些天,我烦躁不安,十分苦恼。我已经很拼命地在学习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在家里,父母整日追问成绩,我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和父母的爱。在学校,有同学嘲笑我说:“再用功,也是瞎子点灯——白费。”我知道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可这些挫折,让我有了轻生的念头。
初中道法守护生命教案反思
《守护生命》是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一课时。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为基础,运用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守护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选取了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起他们对生命问题的关注。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设计了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守护生命。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导入环节,虽然我试图引发学生的思考,但由于案例较为沉重,部分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敏感或不适,导致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其次,在探究新知环节,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但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充分的引导和拓展,使得课堂内容有些散乱。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有时未能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导致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这些不足,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选择一些轻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进行导入,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拓展,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生命守护的重要性。最后,我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学习、反思,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道德与法治教师。
总之,《守护生命》这一课题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我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责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9.1 守护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守护生命的内容,知道守护生命需要关注 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懂得爱护生命,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 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3)知道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守护生命。
能力目标
(1)增强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和模仿、创造能力。
(3)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视生命,对生命负责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爱护身体,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3)关注自己的精神发育,守护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爱护身体。
难点:养护精神。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范晓萱《健康歌》
学生一起欣赏:“……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们来做运动……”
这首歌给人以生机与活力,让人感受到健康的快乐,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健康、学会救护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课时《守护生命》。
课堂探究
活动一:讨论守护生命的话题
【活动设计】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99材料,独立思考材料后面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活动问题】 (1)上面同学的讨论涉及生命的哪些方面?
(2)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守护生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活动例答】
(1)身体方面和精神方面。
(2)我认为守护生命需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强健的体魄,同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活动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设计】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教材P100,小组讨论,汇总看法和建议,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活动问题】
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活动例答】
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