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胆囊炎结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结果:治疗组显效为22例占73.33%,有效为7例占23.33%,无效为1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显效为7例占23.33%,有效为6例占20%,无效为17例占56.66%,总有效率为43.33%。
结论:外科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复发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93-02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胆囊炎及胆石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同时由于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人胆囊炎胆石症发生率日渐增加[1]。
这类患者体内主要脏器多有退行病理变化或伴有其他疾病,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和复杂,治疗也有其自身特点。
急性胆囊炎一般是由于长期吃饭过饱、长期食用油腻性事物、长期的劳累和长期精神状态差所导致的一种疾病,患急性胆囊炎的病患一般回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出现。
胆石症是一种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并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一般由身体的代谢因素、胆系感染、胆汁的淤滞胆汁ph过低、维生素a缺乏等因素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容易诱发胆石症,而胆石症常触发胆囊炎,两者是相关相连的;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的一中疾病;外科治疗是一种以手术的形式来治疗和修补病患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文通过观察探讨外科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胆囊炎胆石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为57~81岁,平均年龄为68.5岁。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20例手术时间为(75.5±18.7)min,术中出血量为(92±20.6)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8±6.5)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8±8.4)h,住院总天数为(9.2±1.2)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性结石性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手术治疗;胆结石;急性胆囊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37-02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由于结石的阻塞等原因导致的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患者疼痛难忍。
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2],探讨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治疗的20例老年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2-81岁,平均73.5岁,表现为右上腹痛18例,恶心、呕吐12例,发热15例,体温:37.6-38.6℃,平均体温38.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8-21.2)×109/l,平均14.6×109/l。
1.2 手术方法本组20例患者采用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
切开皮肤约5cm,电刀切开皮下脂肪,分离腹直肌前鞘及肌肉,小心提取腹膜并打开进腹[3-4]。
进腹后常规查明胆囊、肝脏、胆总管、胰腺及胃、十二指肠情况,抬高胆囊桥,以纱布向内下推开大网膜等组织,以深细的腹部拉钩协助显露胆囊,如果囊内张力过高提取困难时,可使用7-9号针头抽除部分胆汁。
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摘要:目的:对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外科保守治疗进行体会分析,改善其治疗。
方法:选自我院自2004年3月-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给予禁食,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代谢失衡同时选用广谱抗生素等进行对症治疗,监测其生命体征,测量血糖,做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心电图、b超、胸片等检查。
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治愈患者77例,占96.3%,死亡患者3例,占3.7%,其中有10例患者病情好转的10-30d后再行择期手术,现均痊愈出院,另外15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出现3例死亡患者,有1例患者死于心室纤颤,2例由于严重肺部感染以及多个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另外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5例,肺部感染患者5例,经积极后疗痊愈出院。
结论:老年急性胆结石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速.患者临床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保守治疗即使消除了炎症但并不能控制病情或病症的反复发作。
绝大多数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但同时也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良机,择期胆囊切除术应做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66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74-01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即acc,是由于胆石阻塞胆囊管造成的胆囊内出现胆汁的滞留,导致细菌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目前老年人发病趋势呈上升,据有关报道,此类患者六十岁以上约占半数,其中以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居多[1]体质差,合并多种疾病,手术耐受性差等,因此治疗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对于老年人而言治疗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针对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进行体会,总结其劣势,改善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自2004年3月-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胆结石性胆囊炎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60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70.2岁,80岁以上患者4例,以上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为2到10天,皮肤出现轻度黄染31例,右上腹反跳痛或是肌紧张29例,均mushy症测试阳性。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措施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6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80例,分析不同诊治措施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诊治实践。
结果:综合治疗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症状改善、疾病治愈方面好于常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独特的临床疾病特点,综合性的全方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急性;治疗分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对老年患者来说若是胆囊管内结石引起可有胆绞痛的表现,有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等,属临床急腹症,由于其免疫能力下降以及基础疾病的伴随,很易并发缺血、穿孔、梗阻等等[1]。
有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胆道结石的发病率为10%左右,相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也随之增多。
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诊治带来挑战,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此类患者全面分析病情进行综合诊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诊治措施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观察组(综合治疗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60~72岁,平均66岁,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15 min,最长1 h。
57例患者白细胞总数>10×109/L,伴随冠心病23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9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20 min,最长1 h。
52例患者白细胞总数>10×109/L,伴随冠心病21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7例。
所有患者经腹部X线摄片示胆囊区见阳性结石,均经临床病史及相关检查确诊。
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伴随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腹痛持续时间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少数患者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反应能力低下,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腹部X线摄片可在胆囊区见阳性结石,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 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治措施,主要为接诊后快速收集病情信息获得可靠、客观、正确的病情资料,判定进行保守或手术治疗。
1.3.2 观察组采取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诊治措施,具体为:(1)基础措施:接诊后立即进行观察护理,注意神志、表情、体温、血压变化,是否有休克,巩膜有无黄疸。
观察腹部体征,了解腹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有无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和反跳痛。
观察呕吐及排泄物的性状、颜色,取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改善呼吸、循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同步进行相关生化检查,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
(2)病情判定:症状较轻无反复发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疗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给流食或易消化半流食,直至腹痛消失,病情较重者禁食、行持续胃肠减压,直至感染控制,这期间主要治疗方法为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
对于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加强注意。
(3)手术治疗: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症状反复不缓解,无其他严重疾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准备,积极创造手术条件。
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在160/90 mm Hg以下,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下,冠心病患者给予扩张冠脉治疗,应用维生素C、K 进行保肝护肝治疗,为老年患者创造条件施行适宜和耐受手术。
手术方法依据老年患者情况而定,能耐受者进行胆囊、结石切除,如有胆总管探查指征,必须同时行胆总管探查。
一般情况较差或伴随疾病严重者进行胆囊造口术引流胆囊炎症,使患者渡过危险期,待病情稳定后再作胆囊、结石切除以根治病灶,注意该手术应吸尽胆囊内容、清除结石,胆囊内置引流管。
术后老年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对血压血糖进行监控,继续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护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4)中医辅助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康复期患者均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气滞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血瘀者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湿热者予以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有脓毒者用清营汤加减。
恶心、呕吐严重加竹茹、黄连、旋复花、代赭石,伴黄疸者加茵陈,合并胆石症者加金钱草、海金砂,湿重者加厚朴、苍术,疼痛重者加川楝子、元胡。
(5)其他措施:康复阶段令患者注意饮食,以清淡为宜,保证每天水分的摄入量,保持大便畅通,多运动。
1.4 疗效评定
对所有患者在入院8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愈:经药物或于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经药物或胆囊造瘘后急性症状缓解。
未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未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常见的致病因素是胆囊管梗阻,大部分与胆囊结石相关,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损伤胆囊黏膜,发生细菌感染是基本病因,为老年患者常见的急腹症。
老年人因胃酸相对低,易发生胆道上行性感染,此外老年人动脉硬化,炎症严重时易引起血管栓塞,使胆囊缺血,进而发生穿孔或坏疽性胆囊炎,甚至感染性休克,因此临床诊治时对于老年患者尤其需要警惕[2]。
诊治实践中笔者注意到,老年患者对疾病反应能力低下,对痛觉反应迟钝,在表现上往往不具备典型性,易误诊漏诊,此外由于伴随疾病的存在,也使手术风险增加,给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带来问题。
为此,笔者采取综合性的诊治措施,接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注意发现有无内科疾病,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手段,较轻者给予解痉、镇痛及全身支持治疗,较重者在全面衡量患者指征后进行手术治疗,尽早清除结石,切除病变胆囊,缓解病情。
此外,笔者还进行中医及饮食相关治疗与护理,有研究证实中药治疗有调节胆道功能、刺激胆汁的分泌、控制感染的作用。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独特的临床疾病特点,综合性的全方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建中.老年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257.
[2]范忠同.46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