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37 KB
- 文档页数:1
胆囊炎有哪些症状胆囊炎的最
快治愈方法
胆囊炎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1.急性胆囊炎:通常伴有胆结石的细菌性炎症,引起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不畅,胆囊内压力增加。
患者可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烈阵发性绞痛,并伴有右肩背部放射性疼痛,还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并发急性胆囊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可表现为常见症状加重,合并寒战、发热,甚至严重影响肝功能,表现为黄疸。
急性胆囊炎需要尽快去医院接受输液和抗炎治疗,同时使用对症药物解痉止痛。
严重的急性胆囊炎可出现胆囊壁缺血性坏死,称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甚至胆囊穿孔。
需要尽快手术或介入穿刺引流,控制炎症的进一步加重。
2、慢性胆囊炎:是由于胆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或胆囊萎缩所致。
患者的症状没有急性胆囊炎严重,但也会影响消化功能。
胆囊炎的最快治愈方法
胆囊炎作为一种严重的肝胆疾病,发作时往往会让患者感到特别的疼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了解一些缓解胆囊炎疼痛的方法。
在发病期间,我们可以使用腹部按压来缓解疼痛,同时,我们需要更加注意休息。
严重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胆囊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胆疾病,这一疾病在发作的时候,往往会导致患者朋友出现剧烈的腹痛现象,使患者感到特别的痛苦,为了减少胆囊炎给患者所造成的影响,所以我们有
必要了解一些治疗胆囊炎疼痛的方法。
那么,胆囊炎反复发作应该怎么进行治疗呢?。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哪些药物治疗要点?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终需手术治疗。
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
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非手术疗法也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
及酸碱代谢失衡,全身支持疗法;抗感染治疗选用对革兰阴性及厌氧
菌均有作用的抗生素或联合用药。
使用维生素K、解痉镇痛、消炎利
胆等药物对症处理。
因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应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肺、肾等器官的并存病,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大多数病人经非手术
疗法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可择期手术。
2.手术治疗
(1)急诊手术适用于.①发病在48?72h内者;②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
情恶化者;③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
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年老体弱的高危病人,应在病人情况处于
最佳时行手术。
(2)手术方法:有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①如病人的全身情况和
胆囊局部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允许,应行胆囊切除术,以根除病变,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②高危病人,或局部炎症水肿、粘连重,解剖
关系不清者,特别是在急症情况下,应选用胆囊造口术作为减压引流,3 个月后待病情稳定再行胆囊切除术;③年老体弱、合并心、肺、肾
多个脏器疾病者,胆囊取石及造口术后是否需再行胆囊切除术,已有
学者提出质疑。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
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
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
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
(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
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
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喹诺酮及抗厌氧菌药物。
(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
熊去氧胆酸【适应证】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2)如治疗胆固醇结石中出现反复胆绞痛发作,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出现明显结石钙化时,则宜中止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
(3)本品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X线的结石。
【禁忌证】(1)严重肝功能减退者禁用。
(2)胆道完全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胆结石钙化病人,出现胆管痉挛或胆绞痛时。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偶见便秘、过敏、头痛、头晕、胰腺炎和心动过速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按体重一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
疗程最短为6个月,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
【制剂与规格】熊去氧胆酸片:(1)50mg;(2)150mg;(3)250mg。
熊去氧胆酸胶囊:(1)50mg;(2)150mg;(3)250mg。
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胆囊炎是胆囊发炎的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 药物治疗:
a. 抗生素治疗:对于急性胆囊炎,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如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等。
b. 镇痛和抗炎药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麻醉抗痛药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c. 胆汁酸制剂:胆汁酸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和胆汁排泄,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结晶和沉积,进而减少发病风险。
d. 刺激胆囊排空:使用胆囊收缩剂或胆囊排空促进剂可以帮助胆囊排空,减少胆汁淤积。
2. 手术治疗:
a.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传统开腹手术):对于复发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胆囊切除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b. 胆囊引流术:对于急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积脓的患者,可以进行胆囊引流术来排除胆汁积脓,缓解症状。
在治疗中,还需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控制饮食,减少胆囊的负担。
同时,积极治疗并控制伴随疾病,如胆囊结石、胆道感染等,以避免复发。
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按医嘱使用药物。
治疗胆囊炎的最佳方法胆囊炎是指胆囊的黏膜和壁发生感染或炎症引起的疾病。
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治疗胆囊炎的最佳方法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介绍治疗胆囊炎的最佳方法。
保守治疗是治疗胆囊炎的第一步。
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尽量减轻腹部的压力。
此外,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患者采用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过饱和脂肪摄入。
此外,少食多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对减轻症状和促进康复都有好处。
药物治疗是治疗胆囊炎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主要包括抗生素和止痛药的应用。
首选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头孢曲松、氟喹诺酮类等。
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以杀灭病原体,控制感染。
止痛药可缓解胆囊炎症引起的疼痛。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疾病。
对于胆囊炎病情较轻或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往往足以控制病情。
然而,对于病情严重或复发性胆囊炎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瘘术。
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胆囊炎的手术方法。
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放式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胆囊炎的首选。
开放式胆囊切除术适用于病情复杂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胆囊造瘘术适用于胆囊切除术不适合的患者。
胆囊造瘘术是将胆囊与肠道相通,用以减轻胆道压力和预防胆道疾病的发生。
这种手术适用于病情严重或有胆囊结石的患者,但风险较大,需要谨慎选择。
总结起来,治疗胆囊炎的最佳方法是根据疾病的轻重和个体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疾病。
手术治疗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除病灶和避免复发。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药物治疗往往足以控制病情。
对于病情较重或复发性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在选择手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胆囊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胆囊炎概述胆囊炎(cholecystitis)是指由胆结石、胆囊管炎症水肿、蛔虫等原因使胆囊管阻塞,胆汁淤积浓缩,刺激胆囊引起的化学性炎症,可继发细菌感染,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疼痛不适,可放射到右肩背部,伴有恶心、呕吐等。
大部分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少部分病情恶化,有生命危险。
英文名称:cholecyst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消化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发病部位:胆囊常见症状: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主要病因:结石、感染、胆汁淤滞、胆囊缺血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细菌培养、超声、CT、MRI、胆道造影重要提醒:胆囊炎患者一定要避免高脂肪饮食,以防症状加重、病情进展。
临床分类:1、根据发病缓急可将胆囊炎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2、根据有无胆囊结石可将胆囊炎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
二、胆囊炎的发病特点三、胆囊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引起胆囊炎的原因较多,胆囊结石、感染、胆囊缺血、胆汁排出受阻等均可以引起胆囊炎。
另外,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可能增加本病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1、急性胆囊炎(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①胆囊管梗阻、胆汁排出受阻,其中80%是由胆囊结石所致,尤其小结石易于嵌顿在胆囊颈管引起梗阻。
偶有胆囊管扭转、狭窄等。
梗阻后局部释放炎症因子,包括溶血卵磷脂,磷脂酶 A 及前列腺素等,引起胆囊急性炎症。
②致病菌入侵:大多数致病菌通过胆管逆行进入胆囊,也可经血液循环人侵。
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厌氧菌等。
一旦胆囊胆汁排出不畅或梗阻时,胆囊的内环境则有利于细菌紧殖和生长。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创伤、烧伤、长期胃肠外营养、大手术后导致胆囊胆汁淤滞和缺血可能是发病的原因。
细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发布时间:2021-03-31T05:28:07.51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作者:王东风[导读] 该疾病属于急性消化道疾病,通常是因为细菌感染以及胆囊管梗阻导致的,具有起病急的特点,患者会感觉到上腹疼痛感,如果情况严重,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按照病因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另一种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四川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1、什么是急性胆囊炎该疾病属于急性消化道疾病,通常是因为细菌感染以及胆囊管梗阻导致的,具有起病急的特点,患者会感觉到上腹疼痛感,如果情况严重,需要采取手术的方法治疗,按照病因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另一种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不断上升,一般疾病都比较急,会快速的影响胆囊,使得其出现一些问题,如,积脓、坏疽,严重的还会导致穿孔。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和结石性胆囊炎差不多,不同的是没有嵌顿性病理改变,一般不会出现胆绞痛。
因为没有特殊的症状、特征或者是辅助检查,还会受到并存疾病的影响,在诊断上存在难度,易出现误诊情况。
所以,在临床上针对患者有相应的危险因素且不清楚病因的症状,就都会想到结石性胆囊炎,比如,呕吐、发热、上腹感到不适。
对于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上诊断会选择B超检查方式。
诊断的依据有:胆囊增大、胆囊周围积液、浆膜下水肿导致晕轮征、胆囊壁变厚、腔内淤泥等。
临床上高度怀疑是非结石性胆囊炎,通过B超也不能确诊的患者,就要采取其他的检查方式,比如,肝胆系造影、CT等,有需要的情况下,要剖腹探查,清楚的进行诊断。
急性胆囊炎手术指征主要有:B超显示胆囊胀大、积液张力高,胆囊和右肋下扪存在肿块;按压腹部会感觉到疼痛,腹肌感到紧张,有显著腹膜炎;患者出现高热、寒战、中毒的情况,白细胞计数超过 20x109/L。
上面提到的这些,如果都符合,就证明已经朝着化脓坏疽发展,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有化脓性胆管炎或是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存在这种问题,也需要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合并重症胰腺炎的患者;保守治疗下,患者病情并未得到缓解或是变重,这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一、引言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胆囊内结石或炎症引起。
胆囊炎胀气是胆囊炎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
药物治疗是治疗胆囊炎胀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胆囊炎胀气的药物治疗方案。
二、胆囊炎胀气药物治疗原则1.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如结石性胆囊炎可使用溶石药物,非结石性胆囊炎可使用消炎药物。
2. 缓解症状:针对胆囊炎胀气的症状,使用解痉、镇痛、止吐等药物。
3. 促进胆汁排泄:使用利胆药物,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囊胀气。
4. 营养支持:合理膳食,保证营养摄入,减轻病情。
三、胆囊炎胀气药物治疗方案1. 解痉镇痛药物(1)阿托品:阿托品是一种常用的解痉镇痛药物,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剂量为0.3~0.5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
(2)山莨菪碱:山莨菪碱具有类似阿托品的解痉镇痛作用,剂量为10~2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
2. 止吐药物(1)甲氧氯普胺: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止吐、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剂量为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2次。
(2)多潘立酮:多潘立酮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止吐、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剂量为10mg,口服,每日3次。
3. 利胆药物(1)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利胆药物,具有溶解胆固醇结石、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
剂量为250mg,口服,每日3次。
(2)胆酸钠:胆酸钠是一种利胆药物,具有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囊胀气的作用。
剂量为0.2~0.3g,口服,每日3次。
4. 消炎药物(1)头孢克肟:头孢克肟是一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剂量为0.1g,口服,每日2次。
(2)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剂量为0.2g,口服,每日2次。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2.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急性胆囊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强直。
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胆囊系一盲囊,通过弯曲、细长的胆囊管与胆管相通。
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胆囊管梗阻、胆汁滞留和随之而来的细菌感染或化学性胆囊炎。
少数病例未见有明显的胆囊内胆汁滞留现象,细菌感染似为引起急性胆囊炎的惟一原因。
1.胆汁滞留这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一个先驱的、基本的因素,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1)机械性梗阻:一般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90%以上有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导致胆汁滞留;有作者认为,即使手术或尸检时胆囊内无结石发现,也不能证明在病变早期无结石存在,而可能结石已被排至胆总管。
除结石外,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部亦可因角度较小,胆囊管本身过于曲折、畸形,或异常血管、周围炎症粘连、蛔虫钻入,以及肿大淋巴结压迫等造成梗阻和胆汁滞留。
功能性障碍研究证实,胆道肌肉、神经功能紊乱,胆囊的正常排空活动受阻,可造成一时性的胆汁滞留。
当腹内脏器有病变时,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或肾周围炎等,内脏神经受到病理性刺激冲动传至大脑皮质,引起皮质的功能紊乱,从而反射性地导致胆囊管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紊乱而造成痉挛,致使整个胆道系统胆汁滞留。
胆囊内长期胆汁滞留和浓缩,可刺激胆囊黏膜,引起炎性病变,加上细菌感染,即可形成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细菌大约70%为大肠埃希杆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链球菌,还有肺炎球菌等。
约50%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
细菌入侵的路径一般多经胆汁或淋巴管,有时也可以经肠道逆行入胆道或血源性播散。
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炎是指胆囊的炎症,主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根据病情轻重,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下面是胆囊炎治疗的几种常见方法:
1. 药物治疗:轻度胆囊炎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和止痛药等。
抗生素可以用于控制炎症和感染,消炎药可减轻炎症反应,止痛药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2. 保守治疗:对一些轻度的胆囊炎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进行管理。
这包括饮食调节,避免高脂肪、油炸食物,减少刺激胆囊的食物摄入,如咖啡、辛辣食物等。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也有助于胆囊炎的康复。
3.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反复发作或有并发症的胆囊炎,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常见的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也称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这种手术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
4.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胆囊炎总体上是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炎症症状。
针灸和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胆囊炎症状。
综上所述,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来确定,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病例,而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例。
中医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帮助缓解炎症症
状。
最终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决定。
胆囊炎治疗方案引言胆囊炎是一种胆囊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本文将介绍胆囊炎的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非手术治疗1. 药物治疗•抗生素:胆囊炎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减轻炎症。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亚胺培南等。
•消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Ds)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腹部疼痛。
常用的NSDs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抗胆汁药物:对于胆汁淤积引起的胆囊炎,可以使用抗胆汁药物,如奥美拉唑等,帮助排除胆汁。
2. 饮食调理•高纤维饮食:增加粗纤维的摄入有助于胆囊的排空,减少炎症反应。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
•低脂饮食:减少脂肪摄入可以减轻胆囊的负担,降低炎症风险。
建议避免油炸食品、高脂肪食物等。
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案:1.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常见的胆囊炎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
2. 胆囊引流术对于有胆总管结石或狭窄的患者,可以考虑胆囊引流术。
该手术通过建立胆囊和肠道的通道,实现胆汁的排出,减轻胆囊炎症状。
3.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无创的治疗方式,可以通过内镜引导下将结石取出或扩张狭窄的胆管,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论胆囊炎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
对于轻度炎症,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可能足够。
对于严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在进行治疗前,建议患者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胆囊炎的治疗胆囊炎的治疗1.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
手术指征:①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②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③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④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
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诊断一经确立,行胆囊切除术是一合理的根本治法。
如病人有心、肝、肺等严重疾病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可予内科治疗。
2.药物治疗(1)急性胆囊炎①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化、哌替啶(度冷丁)等,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
②抗菌治疗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以氨苄西林(氨基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如头孢孟多(头孢羟唑)或头孢呋辛治疗。
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手术时的胆汁培养和胆囊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③利胆药物 50%硫酸镁口服(有腹泻者不用),去氢胆酸片口服,胆酸片口服。
(2)慢性胆囊炎①利胆药物可口服50%古巴酸镁、去氢胆酸片等。
②驱虫疗法针对病因进行驱虫。
③溶石疗法如系胆固醇结石引起者,可用鹅去氧胆酸溶石治疗。
文献报道,溶石有效率可达60%左右。
疗程结束后仍需服维持量,以防复发。
(3)合理选用中成药①金胆片功能:消炎利胆。
用于急慢性胆囊炎。
②清肝利胆口服液功能: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
3.一般治疗①积极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
②生活起居有节制,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
③本病若有结石,或经常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
④应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
胆囊炎的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急性胆囊炎时,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如白细胞计数超过20某109/L,并有核左移和中毒性颗粒,则可能是胆囊坏死或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
胆囊炎最佳治疗方法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对
于胆囊炎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胆囊炎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轻度胆囊炎患者,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缓解症状。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有助于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同时,多饮水也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废物,减轻胆囊炎的症状。
其次,对于中度胆囊炎患者,药物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
生素和消炎药,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缓解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对于重度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
胆囊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手术能够彻底解决胆囊炎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放式胆囊切除术,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饮酒、戒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等。
这些都有助于预防胆囊炎的发生和复发。
总的来说,胆囊炎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式。
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药物或进行手术。
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预防胆囊炎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对胆囊炎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急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导读: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急、*慢性胆囊炎*,目前皆以切除胆囊疗效最好。
*(一)非手术疗法:亦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a.卧床休息、禁食、腹胀者胃管减压;b.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c. 解痉止痛;d.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等;对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术疗法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缓解再择期手术。
2.慢性胆囊炎:无论有无结石,因胆囊已丧失功能,且为感染病灶,均应择期手术切除。
*(三)饮*食疗*法胆囊炎胆石症除用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外,营养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疼痛缓解和手术后健康恢复阶段更不容忽视营养治疗的要求及饮食治疗原则如下:(1) 营养治疗的总目的,是通过控制脂肪的摄入量,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疼痛和预防结石的发生。
急性发作期的重症患者应禁食,可静脉补给各种营养素;当能进食时,应禁食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短期可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
随病情逐渐缓解可给予低脂半流质或低脂少渣软饭。
每日应少食多餐,仍须限制肉及含脂肪多的食物。
慢性胆囊炎应给予充足热量的高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和适量限制脂肪的饮食,同时要有丰富的维生素。
(2) 要有足够热能,方能保证患者的需要。
如果患者体重过重,应给予低热能饮食,使患者体重减轻。
低热能饮食中含脂肪量也要少,以适合对胆囊病患者限制脂肪的要求。
一般每日供给热量7531.2~8368焦耳(1800~2000千卡)。
(3) 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提高饮食中蛋白质比例。
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公斤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4) 由于脂肪能促使病变的胆囊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故在发作期应对其严加限制。
每日脂肪供给量应低于40克或禁食,病情好转后可适量进食。
急性胆囊炎应如何治疗?通常疾病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而在消化道中疾病最常见的是胆囊炎。
大部分以急性胆囊炎较多见。
且症状十分明显,如出现剧烈的腹痛或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急性胆囊炎作为外科疾病需及时的进行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发生是由于被胆囊里的异物堵塞胆囊的顶端而导致的,如胆结石或是分泌物,多发生在右上腹的巨痛感,同时也会放射到右肩和肩胛骨等牵连的部位。
那么急性胆囊炎应该如何治疗呢?治疗的效果怎样呢?1.急性胆囊炎的体征及症状大部分人的体征情况都表现在右上腹,如按压疼痛感会更明显,并会出现反跳痛和肌肉紧张。
有少部分的患者会在咳嗽和喷嚏时胆囊明显的有肿块。
难免因疼痛的受不了而减少吸气。
其全身症状以发烧为主,并有厌食、头晕等不适感。
急性胆囊炎的局部表现主要在消化道上,如恶心呕吐、反酸等。
二、急性胆囊炎的疼痛特点急性胆囊炎的剧烈疼痛常见发生与腹腔右上部位和剑突下,胆囊的肌肉也会随着刺激而诱发胆囊的收缩,导致腹腔右上部位出现痉挛、伴随呼吸就会疼痛。
其中上半身的胆囊、心脏和肩部的神经敏感度是相通的,所以急性胆囊炎的发作就会发觉心前区和肩部牵连的疼痛。
三、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1.积脓和积水:胆囊管之所以发生积脓是因为被异物阻塞管口,继而演变成胆囊炎和胆囊积水,如腹部右上方发生剧烈的疼痛、高血压、都是病情加重的提示。
最具有危险性的是胆囊穿孔。
2.胆囊穿孔:在被异物阻塞导致的坏损基础上胆囊就会发生穿孔的现。
3.胆瘘:胆囊炎加重病情后会演变一些列瘘症,如十二指肠瘘、胃瘘、胆囊胆管堵塞瘘等。
四、急性胆囊炎的高危因素胰酶反流:胆总管和胰管都属于肠胃结构,并且两者相通。
胰管的积液成分是胰酶,在遇到堵塞时就会形成反流,演变成急性胆囊炎。
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除了疼痛症状明显外,在未形成急性时一般是属于非细菌感染性。
由于胆囊会存在抵抗力降低、缺血等症状,其中50%以上病人自身的肠道有寄生菌群导致患有细菌性感染,会发生穿孔、积脓,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后果。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急性胆囊炎确诊后一般先采用非手术治疗,
既能控制炎症,也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卧床休息、禁食、输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
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解痉止痛,使用广谱抗生素、维生素K,以及全身支持疗法等。非手术
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
后,病情能够控制,待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诊手术适用于: ①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无缓解,或病情反而加重者; ②有
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③发病
在48~72小时以内者; ④其他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反应差,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
好时应考虑有胆囊坏疽或穿孔的可能,如无手术禁忌证应早期手术。 2)手术方法有三种:
①胆囊切除术:一般发病在3天内,病变胆囊黏膜水肿不严重时,应作胆囊切除术。 ②
胆囊造瘘:对发病时间较长,胆囊炎症状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术中渗血多,组织明
显水肿,解剖关系不清或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时,则暂作胆囊造瘘,取出结石,置伞状导管外
引流,待炎症控制,全身情况好转后再做择期手术,切除胆囊。 ③胆总管探查、T管引
流:在作胆囊切除术时,如有以下情况应作胆总管切开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以免术后残留
胆道结石而再次手术,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指征是:a.术前有梗阻性黄疸病史;b.术中扪到胆
总管有结石、肿瘤或蛔虫;c.术中胆管造影提示有胆管结石;d.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
在1.5cm以上。管壁炎变、增厚;e.术中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血性胆汁或胆汁内有泥砂
样胆色素颗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