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封管剂量对血液透析股静脉置管患者管路通畅性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6.82 KB
- 文档页数:2
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一、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患者平卧常规监护器心律和血压的变化,右腿稍外展,取腹股沟韧带下 1.5~2cm,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内侧约0.5cm处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方法穿刺。
常规消毒铺巾后进针在1%利多卡因局麻下完成,见暗红色血液后固定针尖,将注射取下,插入指引钢丝,退出针尖,沿钢丝用扩张管略作扩张后送入双腔导管,拔出钢丝,用肝素盐水封管,套肝素帽用缝线缝扎固定导管,敷以无菌敷贴二、围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嘱咐患者术前1d沐浴,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
护士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介绍留置股静脉导管的意义、具体操作步骤和术中配合要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置管过程及置管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在保证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下,并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术前备好抢救器械药品氧气监护仪器等,建立静脉通道2.术后常规护理①穿刺部位皮肤必须保持清洁干燥无渗出如发生渗血或渗液,要及时予以更换纱布和敷贴并加压②至少隔天消毒和更换敷料贴膜1次可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利用碘伏对细菌、芽孢、病毒等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及逐渐释放碘的性能,以起到持续灭菌的效果。
每次换药时检查导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和是否通畅,检查缝线是否出现脱落③每次透析前铺无菌巾,常规消毒皮肤更换敷料在无菌操作下与透析管路相接,以防发生感染。
在透析之前还应注意判断双腔管是否通畅,若不通畅用20-50mL注射器高压抽吸,切不可强行向管内推注生理盐水,以免凝集的血块入血,形成血栓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如有渗血立即通知医师处理④透析结束后,先快速注入生理盐水,再用2mL生理盐水加入100mg肝素正压封管三、并发症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1.导管堵塞和栓塞:这是深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随着保留置管时间的延长,堵塞概率逐渐增大,可由于封管方法不当、小血栓形成,或由于输注生物制品、脂肪乳剂等分子量大、黏度高的制剂所引起,也可由于导管尖部接触血管壁或导管扭曲引起。
浅谈血液透析中股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摘要】目的提高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护理的经验。
方法分析股静脉置管病人常见并发症如渗血、血栓、感染、导管脱落等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预见性护理。
结果本组病人发生渗血3例,血栓1例,感染2例,导管脱落1例。
结论针对血液透析病人股静脉置管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股静脉置管;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31-02通过股静脉留置双腔管做为临时性急症血透或过渡性血透的通路。
因股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易接受的优点。
留置管选用arrow导管,长度为15cm左右,容易建立体外血液循环,能保证一定的血流量。
为临时性急诊血透或过渡性血透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治疗通路。
现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共48例做股静脉置管病人并发症进行分析,应用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40例,女8例,平均年龄65.2岁。
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7例,糖尿病肾病2例,肾性高血压5例,高钾3例,农药中毒8例,急性肾衰2例,红斑狼疮性肾病1例。
并发症:渗血3例,血栓1例,感染2例,导管脱落1例。
置管时间3天-2月余。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国外曾有报道发生率5.4%-23.8%[1]。
我院感染发生率4%。
并发症的出现与置管时间、患者个人卫生及护理密切相关。
2护理2.1预防渗血的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大部分都有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在插管前要监测病人的出凝血时间。
穿刺时争取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扩张皮肤时用力不能过猛,以免引起穿刺处皮肤松弛,出现渗血情况。
透析时调整肝素用量或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告知患者插管初期不宜过多的活动。
2.2预防血栓形成的护理2.2.1插管前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肝素封管量。
2.2.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透析前拆除外包扎敷料,卸下小肝素冒,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及周围的皮肤,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导管内的肝素盐水及血凝块。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将人体血液从体内引出,再进行过滤、透析等过程将血液中的毒素及杂质排出,最后再引回体内,这一过程就是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而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对血管通路护理不当则会使血管通路受到感染或堵塞,会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如何有效安全地对血管通路进行护理是十分值得探究的,提高此护理方法,也是医学上研究的热点。
一血管通路的种类1 临时性血管通路包括直接动静脉穿刺法、股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动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置管、带cuff 中心静脉管这七种类型:(1)直接动静脉穿刺法:这种方法在临床上较为简单,在建立血管通路后,患者的血流量充足,进行正常的血液循环,不会对心肌造成影响。
但此方法的不足在于不能留置动静脉穿刺,因此每次在血液透析时都要穿刺,对患者的伤害较大,穿刺工具的针头极易脱落,运用此方法进行血管通路逐渐减少。
(2)股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的建立是在上世纪60 年代初,别名为Shaldon 导管,此方法虽建立得早但其不足在于极易感染,因为股静脉留置导管会限制患者的下肢运动,从而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容易发生感染。
(3)锁骨下静脉置管:此方法的建立也是在上世纪60 年代末,有学者利用Uldall 导管进行血管通路,在锁骨下静脉放置导管可清洁导管,不易感染,但此方法不足之处在于锁骨下静脉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要求穿刺者必须要熟练掌握其解剖结构,否则会出现气胸、血胸等症状的发生,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动脉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4)动静脉置管:此方法是在动静脉穿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运用此方法可留置针头,选择患者浅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进针,推入套管,拔下针芯连接动脉管路,血液透析结束后肝素冲关并封管固定,下次透析直接将针刺入即可,此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消毒等的操作,且不易感染而出现别的症状,所以临床上经常运用此方法进行血管通路。
《血透导管的护理要点》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而血透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其良好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血透导管的护理要点,包括导管的维护、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以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进行血透导管的护理工作。
一、血透导管的种类及选择血透导管主要分为临时性导管和永久性导管两种。
临时性导管包括颈内静脉导管和股静脉导管,其操作相对简单,可迅速建立血液通路,适用于急性肾损伤、血液透析过渡等情况。
永久性导管则包括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导管和自体动静脉内瘘,一般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治疗。
在选择血透导管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治疗需求以及预期使用时间等因素。
对于短期需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颈内静脉导管是较为常用的选择;而对于需要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首选,因为其并发症少、血流量充足、使用时间长。
二、血透导管的维护(一)置管部位的护理1. 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每日观察置管部位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在换药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先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然后再用酒精脱碘,最后覆盖无菌敷料。
敷料应保持清洁、干燥,若有潮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2. 避免置管部位受压患者在睡眠或活动时应避免压迫置管部位,以免影响导管的通畅。
对于股静脉导管,应避免长时间屈膝或盘腿坐;对于颈内静脉导管,应避免头部过度转动或剧烈活动。
3. 注意导管的固定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脱出或移位。
可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并定期观察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应及时重新固定。
(二)导管的通畅维护1. 正确的穿刺技术血液透析时应采用严格的无菌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角度,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
穿刺后应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打折或扭曲。
2. 定期冲管每次血液透析前、后均应进行导管的冲管,以保持导管的通畅。
冲管液可选用生理盐水,每次用量为导管容积的 2 倍以上。
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导管不同封管方法的临床结果【摘要】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封管方法的血透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透导管方式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的导管封管液配制方法,即采用20000u的尿激酶和50mg的肝素,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4100IU的低分子肝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导管堵塞率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导管堵塞有2人,堵管率为4%,对照组导管堵塞有6人,堵管率为12%,观察组导管堵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2例,感染率为4%,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9例,感染发生率为18%,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透导管中传统导管封管液配制材料中添加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延长患者中心静脉双腔管透析使用时间,降低出血风险,减少堵管率和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导管封管液临床结果针对终末期肾衰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达到治疗效果,血液透析的主要方式也是经皮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技术[1]。
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例如高龄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时机不成熟的患者[2],采用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最为有效,永久性深静脉置管容易存在导管堵塞和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采用有效的封管方法能够保证老年血透患者治疗效果提高[3],透析导管使用寿命延长,本院对不同封管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血透导管方式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55至80岁,平均年龄为(68.2±3.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56至79岁,平均年龄为(69.2±4.2)岁,两组患者都确诊为CKD,并无血液疾病、肝硬化和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正常,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论是年龄、性别、凝血功能等都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抗生素-肝素封管1、抗菌药的选择(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诊疗指南-IDSA-2009)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头孢唑林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革兰氏阴性杆菌: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敏感肠球菌: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万古霉素阳性球菌、阴性杆菌混合感染:可考虑使用乙醇溶液2、抗菌药-肝素推荐浓度*活动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肝素过敏、肝素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采用4-46%枸橼酸钠封管。
3、操作步骤(0)准备:注射器(5ml,10ml,20ml);100ml生理盐水;抗生素;肝素1-2支;手套、碘伏、棉签、纱布、胶布、无菌肝素帽(1)配液(注:抽液前均需用碘伏消毒瓶盖。
)1)万古霉素/头孢类/氨苄西林①10ml注射器内混合500mg 粉剂+10ml 生理盐水(或20ml注射器内混合1g 粉剂+20ml 生理盐水,依次类推)②5ml注射器抽取①液1ml+3ml肝素③得到抗生素终浓度12.5mg/ml,肝素终浓度4687.5IU/ml2)阿米卡星①5ml注射器内混合200mg 2ml庆大霉素+3ml生理盐水②5ml注射器抽取①液1ml+3ml肝素③得到抗生素终浓度10mg/ml,肝素终浓度4687.5IU/ml3)庆大霉素浓度>10mg/ml易产生沉淀,不推荐封管用,如需配置建议浓度<4mg/ml①5ml注射器内混合80mg 2ml庆大霉素+3ml生理盐水②5ml注射器抽取①液1ml+3ml肝素③得到抗生素终浓度4mg/ml,肝素终浓度4687.5IU/ml(2)戴手套,消毒(3)5ml注射器抽取导管内封管液及残余血5ml弃去(双腔各2-2.5ml)(4)2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双腔各10ml)(5)封管(双腔各注射封管液1.8-2.0ml)(6)更换无菌肝素帽、覆盖无菌纱布4、时间1-2天封管1次,至少封管2周。
临床医药实践护理经验VOL.18.No.9.2009715症状,在排除其他感染的前提下,应首先考虑留置导管内感染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予以拔管,并将留置导管前端剪下做细菌培养;同时,根据医嘱给患者抗感染治疗。
2.5 防止导管意外脱出 导管留置期间应限制患者剧烈运动及下肢大幅度活动,禁止牵拉导管,如发现缝线断开或脱落,应立即再次缝线固定,以免导管滑脱。
若遇导管不完全向外脱出时,切勿试图将导管推入体内,以防感染。
遇导管意外脱出时应立即压迫穿刺点30 min ,待止血后,无菌敷料包扎创面以防出血和局部血肿形成及感染的发生。
颅脑外伤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鲍月红作者单位: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摘要】总结了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疗效和护理。
对50例颅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因脑脊液异常而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指导。
【关键词】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护理脑脊液的分泌与吸收在生理状态下是一个稳定的循环过程,在病理状态下,如脑脊液中含有血、病菌等可使单位时间内脑脊液分泌量增多,持续外引流,加速脑脊液的循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感染性脑脊液有良好的稀释和冲洗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变的治愈。
同时通过持续外引流多量脑脊液,使颅内压偏低,为漏口粘附愈合创造条件[1]。
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颅脑外伤治疗中,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它改变了传统脑脊液外漏禁做腰穿的禁忌。
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使医生随时掌握病人脑脊液变化,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脑外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2]。
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有103例患者行此手术,其中有50例为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术,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我科因颅脑外伤而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术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9岁~79岁,平均年龄44岁。
尿激酶封管预防血透永久置管堵塞的护理观察摘要】目的预防性使用尿激酶封管的方法,预防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内血栓,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血液透析充分。
方法将新插72例深静脉永久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插管后透析开始2周用尿激酶封管+2周后肝素封管组)和对照组(插管后透析后一直肝素封管组)。
并比较两组导管通畅率、通畅时间及并发症(出血)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导管通畅数为32例 (其中完全通畅数为24例,部分堵塞数为8例),导管完全堵塞4例。
完全通畅率为66.67%;对照组导管通畅数为28例(其中完全通畅数为12例,部分堵塞数为16例).导管完全堵塞8例。
完全通畅率33.33%。
观察组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均未发生出血。
观察组导管通畅时间超过对照组导管通畅时间。
结论置管早期尿激酶常规封管,有效预防置管血栓形成,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可获得较佳的长期通畅率。
【关键词】尿激酶血液透析永久置管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但有部分患者内瘘难以建立或心脏情况不适合的患者,可采用深静脉永久置管建立血管通路。
深静脉永久置管是近年来在血液透析中建立血管通路常用的一项技术[1]。
随着透析事业的发展,这种方法应用日益普及。
但深静脉永久置管堵塞是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而这些堵塞绝大部分是由于局部血栓形成引起的。
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原因包括两种情况:(1)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
(2)导管周围成纤维鞘。
其主要表现是透析时引血困难,但回血通畅[2],其治疗包括重新手术治疗、重新插管等,虽然成功率较高,但存在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及费用昂贵等缺点。
我科应用尿激酶预防性封管的方法,预防深静脉置管内血栓形成,经长期随访,疗效较好。
我院统计了从2011年7月~2012年7月使用深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况。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11年07月~2012年7月行深静脉永久置管血液透析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36~85岁。
·60· 护理实践与研究2ol3年第10卷第6期(下半月版 预防性溶栓对血液透析半永久导管功能的影响 胡兰芳王鑫 摘要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一2o12年6月,25例血液透析患者 使用Kendall导管,每月用尿激酶预防性溶栓,观察导管的功能情况。结果:导管感染2人次,血流量不足32人次,血栓形成3.人次。结论:血液 透析间期每月预防性溶栓能降低导管的血栓形成和改善导管血流|l}。 关键词溶栓;血液透析;半永久导管doi:lO.3969/J.issn.1672-9676.2ol3.06.032
通畅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保 证,临床上首选自身动静脉内瘘作为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但许多患者因血管条件的限制、心功能影响或其他因素不能 建立动静脉内瘘,因此,血液透析半永久导管成为透析患者的 重要通路之一,它安全有效,易被患者接受。但血栓形成所致 的血流量不足甚至完全栓塞和感染是影响血液透析半永久导 管有效使用的主要原因。每月定期预防性用尿激酶溶栓可抑 制长期导管内血栓形成或导管外纤维蛋白鞘形成,有利于血 液透析半永久导管的通畅。本文报道我血透中心对半永久导 管患者每月预防性溶栓效果的观察。 1临床资料 我院血透中心2010年6月一2012年6月,共有25例血 液透析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患者,男l1例,女14例。平均年 龄65.9岁,平均带管时间27.8个月。其中糖尿病肾病5例, 高血压肾病9例,慢性肾病5例,其他6例。 2插管方法 每例患者插管前均给于术前宣教,以取得配合,身体状况 许可者给予洗头沐浴。操作均在手术室内进行,外科洗手,穿 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方可进行操作。我院血液透析半永久 导管均采用颈内静脉,因右颈内静脉途径直,内径较宽,操作 难度中等,感染机会较少,方便患者日常生活。采用Kendall 涤纶套双腔导管,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以右 胸锁乳突肌内缘环状软骨水平,颈内动脉搏动最明显点右侧 旁开0.8 cm作穿刺点,穿刺成功后缝合导管出口,无菌纱布 覆盖,1O日左右拆线…。 3透析方式 所有半永久导管患者均采用尼普洛Su一150G空心纤维 透析器,血流量200 ̄280 ml/min,标准碳酸氢盐透析,透析时 间4 h,透析液流量500 ml/min,每周透析2—3次。上机前充 分预冲透析器及管路,取下包扎导管端的纱布后铺无菌治疗 巾,拧开肝素帽,消毒导管端口,5 lIll注射器抽出保留于动静 脉导管内的肝素及血液各2.5—3 IIl1,将血液打在干净的纱布 上,仔细观察有无血栓,以确定管路是否通畅,若通畅则在静 佳者兽位:21.51.0.1. 苏雀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血透中心 胡兰芳:女,本科。主管护师 。 。 脉端注入首剂肝素量,动脉端接动脉管路。预防导管血栓的 关键是透析结束时肝素封管的方法,透析结束时,动静脉管道 分别脉冲式注入生理盐水1O ml,勿使血液存留于管路内。纯 肝素脉冲式封管用量比管道上标注的容量多0.1一O.2 ml,注 毕前先夹闭夹子,再取下注射器,避免血液逆流到导管内,防 止血栓形成。盖上新的无菌肝素帽,无菌纱布包裹,妥善固 定,给予患者导管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如果两次透析间隔超 过5 d,中间要重复以上封管 J。 4溶栓方法 每月月初定为溶栓日,对所有患者血液透析前预防性溶 栓。溶栓前步骤同上机前,然后在动静脉端脉冲式各注入 5 IIll生理盐水,再用尿激酶lO万U+生理盐水4 nd动静脉端 各脉冲式注入2 ml。保留半小时后,抽出尿激酶,然后进行血 液透析。 当导管堵塞完全抽不出血液,排除其他原因情况下血流 量<230 ml/min,静脉高压报警经反复生理盐水冲洗仍高的 情况下立即给予溶栓。溶栓方法:回抽导管内肝素,尽量回抽 到血液,再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4 ml动静脉端各脉冲 式注入2 ml,保留半小时后,抽出尿激酶及溶解的血栓。放在 干净的纱布上观察有无血凝块,如仍不通畅,可重复溶栓 3次。 5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血流量、发生血栓情况、导管使用时间、感染情 况。患者血流量<230 ml/min时。首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导管,如未见好转,患者可去枕仰卧或改变体位,仍无好转,可 暂时动静脉端反接,管路吸壁的情况改善后再正接,以上措施 仍无效时,可考虑溶栓。如果一侧通畅,另一侧不通,可将通 畅的作为出路,周围静脉作回路。患者置管时间长、高凝状 态、肝素用置不足或管路受压易引起血栓。感染分导管局部 感染和血液扩散感染,导管局部感染时周围皮肤红、肿、热、 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血液扩散感染时患者有不明原因 的寒战高热等症状。因此,平时要观察患者的导管使用时间 及通畅情况、患者出凝血时间、肝素用量、体温等情况[3】。 6结果 经过2年的观察,25例半永久导管患者血液透析共3750 护理实践与研究2ol3哗第1O卷第6期(下半月版 咪达唑仑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