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450.50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知识提要 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基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A .互利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相互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 .竞争: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 .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 如蛔虫和人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生物对环 普遍性 外形的适应性特征 警戒色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非生物因素 温度 光 水 生物因素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有利于物种生存生物对环境 境的适应 拟态的适应与影响 适应的相对性 现象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原因1.普遍性A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景色彩 C:特例 警戒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景色彩 −−→−模拟背景 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三.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C :生产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D :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 :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食物链基本模式:生产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则: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键入文字]
2010 届中考生物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
摘要:期中考试已经圆满结束,在期中考试后或多或少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复习不到位的地方,小编为大家分享中考生物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知识!
知识点1:生物圈与栖息地
【例题】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
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解析:所有生物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都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小鸟也不例外。
答案:D
练习:
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2.下列各种动物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A.云南兔
B.穿山甲
C.白臀叶猴
D.大熊猫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
A.10 千米
B.1 000 米
C.100 米
D.10 米
知识点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例1】下列各项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光照时间短、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亡
1。
全国各地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1. (2019东营)2019年3月31日晚8点30分~9点30分,全球共1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
低碳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图7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C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B.通过②过程不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来源:]D.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碳酸钙的形式循环[来源:]2.(2019惠安)如果绿色植物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并能引起温室效应,使地球环境不断恶化。
这说明绿色植物能( A )A.调节碳-氧平衡 B.过滤空气尘埃 C.降低环境噪声 D.涵养土壤水源3、(2019中山)下列人类行为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A.尽量使用旅馆一次性洗刷用品 B.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C.大量引入国外优势树种D.举办禾花雀美食节答案:B[来源:] 4.(2019晋江)现在倡导“文明清明,绿色清明”。
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倡议的是( A )A.把垃圾放到相关地方处理 B.放鞭炮,大量烧纸钱C.大声喧哗,随意扔烟蒂 D.砍光墓地周围树木5.(2019永安)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C )①酸雨②潮汐③夜盲症④水俣病⑤大脖子病⑥痛痛病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⑤6、(2019中山)为了解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试验探究,得到以下数据( D )酒精浓度0(清水)0.25% 1% 10%[来源:www.shulihua.net] 20%[来源:ww w.shu lihua .net]每10秒的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35 45 30 23 死亡上述数据表明A.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加快B.10%以下浓度的酒精对水蚤没有危害C.只要酒精浓度不高,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D.酒精浓度较低时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稍高时有抑制作用7. (2019绍兴)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D )A.大量火山的喷发B.气候的自然波动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8.(2019永安)“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2013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 2010 浙江温州)江心屿是国家 4A 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 种群B. 群落C. 生态系统D. 植被答案: B2.( 2010 南通)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 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答案: A3.( 2010 义乌) 7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 .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 .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 .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答案: c2.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阳光→草→兔→狼B. 草→昆虫→青蛙→蛇C. 蛇→青蛙→昆虫→草D. 草→蝗虫→细菌和真菌答案:B5.(2010 苏州 ) 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A. 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 蚌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 草→蚱蜢→食虫乌→蛇→鹰答案: D6.( 2010 济宁)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 微山湖中的水B. 微山湖中的荷花C. 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 微山湖答案: D7.( 2010 临沂)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 草←食草昆虫←青蛙B. 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C. 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D. 草→食草昆虫→青蛙答案: D8.(2010 龙岩 ) 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 城市生态系统B. 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 海洋生态系统答案: C9.(2010 龙岩 )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答案: D10.( 2010 长沙)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选择题1.目前影响生物圈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由于()A.水资源B.气候C.植被分布D.人类活动2.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对环境的保护()A.节能减排B.大力植树造林C.拦湖造田D.退耕还林3.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事做起,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袋B.不随手丢弃垃圾C.积极植树造林、栽花种草D.消灭一切对人类有害的动物4.湖北省曾被号称“千湖之省”,可由于人们围湖造田的行为,大量的湖泊被填平,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害虫的数量大大增加,造成农业减产,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人类活动改善了生态环境B.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C.害虫繁殖能力太强D.农作物没有获得足够的有机物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青蛙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青蛙天敌的大量捕食B.栖息地遭到破坏C.人类的大量捕杀D.农药的大量使用6.生物圈Ⅱ号给人类的重要启示是()A.人是生物圈的主宰者,有权处理任何一种生物B.人类应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而不能加以利用C.我的地球我做主,其它生物生存的环境我可以随意改变D.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的唯一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7.下列情况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A.水葫芦入侵中国B.使用微信付款C.垃圾分类处理D.合理利用森林8.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好它,下列做法对保护生物圈不利的是()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牧B.开发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C.围湖填海,扩大农业和生活用地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共建绿水青山的是()A.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D.低碳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遇到雨水形成的B.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被污染C.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数量的增加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一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的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B.倡导垃圾分类,增加资源的循环利用C.将废旧电池进行填埋处理D.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的措施是()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B.开发新能源,节约用煤C.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D.净化污水,减少污水排放13.下列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B.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也会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健康C.如果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增长就可以不受限制了D.人类活动既可以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1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①空气污染②酸雨③水体污染④土壤污染⑤温室效应。
2013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2010浙江温州)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答案:B2.(2010南通)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答案:A3.(2010义乌)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答案:c2. 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阳光→草→兔→狼B. 草→昆虫→青蛙→蛇C. 蛇→青蛙→昆虫→草D. 草→蝗虫→细菌和真菌答案:B5.(2010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蚌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乌→蛇→鹰答案:D6.(2010济宁)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答案:D7.(2010临沂)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食草昆虫←青蛙B. 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C. 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D. 草→食草昆虫→青蛙答案:D8.(2010龙岩)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答案:C9.(2010龙岩)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答案:D10.(2010长沙)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
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1. 关于人类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活动一定改善了环境B. 人类活动要以经济利益为前提C. 人类活动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D. 人类是地球的主人可随心所欲【答案】C【解析】人类的活动可以破坏生态环境,如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A错误;人类的活动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不要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B错误,C正确;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人类的活动超出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平衡就破坏,D错误。
2. 下列做法可能导致草原沙漠化的人为原因()A. 建设水利B. 大力发展畜牧业C. 草退耕还D. 营建防风林【答案】B【解析】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保证植物良好生长,能减少草原沙漠化,A正确;发展畜牧业,提高放养牲畜数量,造成草原植被的破坏,导致草原沙漠化,B错误;退耕还草,能够有效地减轻草原沙漠化,C正确;营建防风林,能够有效地减轻草原沙漠化,D正确。
3. 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资源和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B. 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 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D.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人类应该保护它【答案】A【解析】资源和环境问题一部分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一部分是利用的方法不科学造成的,而不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A错误;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B正确;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成胁人类自身,C 正确;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也是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D正确。
4.下列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生态环境行为的是( )A. 退耕还林还草还牧B. 使用再生纸自制贺卡C. 开山、围湖种粮食D. 不使用氟利昂制冷剂【答案】C【解析】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开山、围湖种粮食破坏生态平衡。
2013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十一人类对环境的影响8. (1分)(2013・怀化)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鼓励购买使用私人汽车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D.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考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如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据此解答.解答:解:A、汽车行驶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尾气,造成环境污染,不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而破坏生态环境,私人汽车越多尾气的排放越多,不符合题意.B、施用较多的化肥和农药,不但作物不能完全吸收,造成经济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C、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要遵循"先净化,后排水”,这样做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水体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25. (2分)(2013.长沙)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A.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B.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C.吃饭常用一次性餐具D.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可以从节能、减排、对环境无污染等角度来分析解答.开发使用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是最终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方法.解答:解:A、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节约粮食,不符合题意.B、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了能源也增加了污染,符合题意.D、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节能降耗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之一.3. (2分)(2013・东营)我们的家乡东营是“生态之城、石油之城”,下列有关石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石油为非再生性资源,不能无节制地过渡开采消耗B.石油是动物化石燃料,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石油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加大开发利用可促进碳循环D.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应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分析:根据石油来源于古生物,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以及燃烧的生成物分析解答.解答:解:A、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无节制地过渡开采消耗,要有计划的开采,故A 说法正确;B、动物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动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故B说法正确;C、石油的燃烧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形成温室效应,不能促进碳循环,故C说法错误;D、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关于环境的污染与防治,以及低碳生活等知识,是中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47.(1分)(2013•无锡)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气候异常B.天旱无雨C.温室效应D.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解答:解: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生,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非选择题31. (1分)(2013・玉林)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尘暴.V .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西部大开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一项政策,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解答:解:我国西部有绵延不断的天然草地,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同时又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沙尘暴频发的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 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故此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V.点评: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保护西部生态环境重要措施.48.(5分)(2013・玉林)知识应用,解决问题.(一)预习思考材料:5月2日,自治区召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玉林市接着召开“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电视动员大会,第一时间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动员会精神,在全市上下全面推进“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围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为主要任务,以消除"五乱”和农村垃圾"围村堵河”为中点内容,以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大村大镇为重点区域,突出沿江、沿河、沿路环境治理,以局部治理带动综合整治,以集中整治促进长效机制,推进清洁整治工作进村入户,实现城乡全覆盖.(二)设问解疑(1)问:对乡村居民来说,水污染的问题在环境污染中尤为突出,下列行为中有哪项是使乡村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A.工厂污水的排放;B.生活污染物的排放;C.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D.包括以上三项.答:选项为D .(2)问:在对乡村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物中存在许多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答: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3)问:在乡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我们可以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无害化处理依据的原理是什么?答:是利用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时,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将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杀死.(4)问:“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我们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其中一些有用的物质,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二)简结转新(5)问: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你做过哪些有益的工作?请举一例.答: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等.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水域环境的保护.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从水域污染,生物富集的概念,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方面切入.解答:解:(1)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 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工业废水, 是工业污染引起水体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业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业废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厂种类不同而千差万别,即使是同类工厂,生产过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质和量也不一样.工业除了排出的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外,固体废物和废气也会污染水体.农业污染首先是由于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着或被吸收, 其余绝大部分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故选:D(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些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沿着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3)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如,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等堆积起来, 使细菌和真菌大量繁殖,再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温可以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化的目的.(4)垃圾的回收利用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垃圾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垃圾是主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垃圾腐败、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垃圾中的重金属离子、腐败产物会污染水体;垃圾能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污染,垃圾倾倒入海洋中,还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长.二、是垃圾的回收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中的许多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可燃性垃圾可用于生产沼气、发电等,废弃金属、橡胶、塑料等可再生利用等.(5)该小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言之有理即可.如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等.故答案为:(1) D (2)食物链(3)病菌和虫卵(4)资源(5)宣传环保、爱护环境、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等点评:本题的出题形式较为新颖,以学案引导的形式出现,今后这样的题型会逐渐增多.。
初二生物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人口剧增,下列哪些现象可能会发生(1)空气清新(2)资源消耗增多(3)环境质量改善(4)森林砍伐减少(5)山地开发加剧A.(1)(3)(4)B.(1)(2)(4)C.(3)(5)D.(2)(5)【答案】D【解析】人口剧增,会向生物圈索取更多的资源,(2)资源消耗会增多,(5)山地开发会加剧。
不会出现(1)空气清新,(3)环境质量改善、(4)森林砍伐减少等现象。
所以在四个选项中,凡是出现(1)或(3)或(4)的现象均不符合题意,所以A、B、C选项均错,正确选项为D。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剧增带来的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2.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畸形鱼等水生动物,你认为造成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A.生物物种的自然衰退B.生物间的近亲交配C.水源污染现象有日趋严重D.病毒、病菌的感染【答案】C【解析】近年来,在世界许多水域中都发现了畸形蛙、鱼类等水生动物,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域的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胚细胞的分裂受一些物理或化学的刺激而产生不正常分裂,有可能导致成体畸形.故选C【考点】水域环境的保护.3.《寂静的春天》所描述的世界A.是人类乱捕滥杀野生动物所造成B.是自然灾害造成的C.能减少动物对人类的危害D.有利于人类的生存【答案】A【解析】《寂静的春天》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该书描写由于人类过度使用农药,导致野生动物全部被消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动物从自然界中消失,不仅使世界变得寂静,也加快了人类灭亡的步伐.【考点】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4.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氟利昂D.氧气【答案】B【解析】大气污染物中日益增加的二氧化碳在空间吸收红外线,这就直接影响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大气中扩散,致使地表和大气下层的温度增高,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生态系统和生物圈一、选择题1.(2010浙江温州)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它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答案:B2.(2010南通)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答案:A3.(2010义乌)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B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D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留在生产者体内答案:C4.(2010巢湖)2. 请指出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 阳光→草→兔→狼B. 草→昆虫→青蛙→蛇C. 蛇→青蛙→昆虫→草D. 草→蝗虫→细菌和真菌答案:B5.(2010苏州)下列食物链中,表述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鹰→蛇B.蚌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乌→蛇→鹰答案:D6.(2010济宁)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微山湖中的水B.微山湖中的荷花C.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D.微山湖答案:D7.(2010临沂)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食草昆虫←青蛙B. 草→食草昆虫→青蛙→细菌和真菌C. 阳光→草→食草昆虫→青蛙D. 草→食草昆虫→青蛙答案:D8.(2010龙岩)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城市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答案:C9.(2010龙岩)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B.生物圈包括所有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人类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答案:D10.(2010长沙)近来,我省某河中出现了大量死鱼现象,当地村民怀疑与上游工厂长期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水体有关。
2010年中考生物真题汇编——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2010·景德镇)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下列做法不能减轻温室效应的是 A A. 大量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D.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2.(2010.·深圳市)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C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3.(2010·苏州市)外来物种入侵将造成的危害是D A.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B.仅对野生动、植物造成危害 C.仅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对生物多样性,农、林牧等环境,甚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2010·苏州市)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B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 5.(2010·景德镇)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6.(2010·南通市)为了办好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A A.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固体废弃物污染 7.(2010.·威海市)为保护环境而提倡的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各项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 ①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②农田秸秆焚烧处理 ③少开空调、少吹风扇 ④‘电脑 始终处于开机状态 ⑤少看电视,多户外运动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8.(2010·宿州)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B A.人口过快增长 B。植被遭受破坏 C。全球气温升高 D。野生生物灭绝 9.(2010·宿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限制工业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10.(2010·日照市)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平衡称为碳----氧平衡。下列人类话功最有利于维持酸一氧平衡的是 A A.大力植树造林 B。发展畜牧养殖业 C.发展淡水养殖 D.减少农药使用量 1l. (2010·苏州市)世界气候大会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舍议上,为了应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各国首脑就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磋商并签订“减排”协议。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C A.氧气 B.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2.(2010·孝感市)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工程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D A.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B.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工程 C.大力实施草原家畜圈养工程 D.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工程 13.(2010·枣庄市)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全球瞩目,"低碳生活"将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B A.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CO2 C.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14.(2010·湖北恩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于传染病,我们首先要弄清它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1)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 ,我们单独使用抗细菌性的抗生素治疗该病患者有良效吗? 。 (2)“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 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答案:(1)传染源 无效 (2)C 15.(2010·长沙市)近年来,福寿螺在一些地区迅速扩散蔓延,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请根据材料回答: (1)福寿螺生活在淡水中,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从分类上来分析,福寿螺属于 动物。 (2)福寿螺食性广泛,各种植物都能被其取食,尤其对水稻危害极大。有的地方,农田插秧后不到几天,秧苗就被福寿螺吃个精光。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分析,福寿螺属于 。 (3)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开始引入我国各地饲养。如今,福寿螺却造成了引入地区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福寿螺造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属( ) A.外来物种入侵 B.栖息地破坏 C.水体污染 D.滥捕乱杀 (4)福寿螺的防治方法有人工捕杀、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有的地方的农民,利用鸭子、青鱼喜食幼螺的习性,创造了通过放养鸭群和青鱼来压低幼螺数量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属于 ,它的好处是 。 答案:(1)软体 (2)消费者 (3)A (4)生物防治 成本低、效果好、减少了化学污染等(合理即可) 16.(2010·临沂市)(5分)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温室效应,有些地区台风暴雨不断,有些地区则更加干旱;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已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低碳”是指在生产、生活中直接或间接降低能量的消耗,从而减少碳的排放。)右图是某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结合上述内容,回答问题。
(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在大气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它在生物圈中被消耗的主要途径是被植物吸收进行 。 (2)图中的[C]为生物的某一生理过程,完成该过程的生物主要是 ; a和b两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作为 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如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上班),在你的生活中,你可以为“低碳”做哪些事情?(至少写出两例)
。 答案:(1)二氧化碳(或CO2) 1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分 (2)细菌、真菌等(或微生物;或分解者) 1分;消费者 1分 (3)节约纸张;所收关灯;节约用水;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少一例不得分) 1分 17.(2010·长春市)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 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A.臭氧层空洞 B.酸雨 C.温室效应 (3)“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指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人表格中。 ①步行、骑自行车 ②乘坐火车 ③搭乘公交或地铁 答案:(1)A、B(2)B(3)A(4)①、③、② 18.(2010·咸宁市)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右图,得出你的观点: 。
近处 短途 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