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 格式:docx
- 大小:487.01 KB
- 文档页数:10
8、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
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指导】
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
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
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
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
搭配(1) 1课时
搭配(2) 1课时
搭配(3) 1课时
我们的校园 1课时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内容: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1课时 简单的排列
课时目标导航
教学内容
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教材第101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探索排列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
课件PPT、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二、学习新课
用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0、1、3、5,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不漏?
②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③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②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明确:十位上不能是0。
③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资料设计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第1题:20、24、26、40、42、46、60、62、64,一共9个。
第2题:6种。
2.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1~3题。
第1题: 6种。
第2题: 9个,分别是25、27、29、57、59、75、79、95、97。
第3题: 18种。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排列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排列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1页例2搭配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握握手,谁愿意啊?同学们踊跃举手,这时老师停下来提问,你们知道老师和多少个人握手了吗?许多同学出现疑问,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同学们,怎样做才能让大家知道我和你们握手的人数呢?学生们会讲出按小组握手,教师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欣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欣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连线)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投影片,上衣和裤子等图片。
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看:
(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景图)
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到投影台演示: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
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
2.小明有6种选择方法。
思维训练
1.从鸟岛经过猴山和大象馆到狮虎山共有8条路线。
2.一共要照8张。
聪聪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
明明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合计8张。
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生活中,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进行上衣或裤子的搭配、出行时选择不同路线、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等。我们要学习的是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是把几个事物,每两个组合在一起,找出有几种组合方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了组合数。
通过探讨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都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法。例2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且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教材在这里给出了两种连线方法:一种是每件上装跟不同的下装搭配起来,另一种是将第一种连线中的两个图合并起来的综合连线。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儿排列与组合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试验的方法可以找出一些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例1教学设计
主备人: 使用人: 上课时间:
教材
分析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101页例1搭配问题。
学情
分析 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三张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复杂排列问题的基础。
设计
理念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采取自主提问策略、学生主体策略、“回头看”策略,全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益。
教学
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排列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
难点 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排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
行为 期望学
生行为 个案
生成
一、情境导学,揭示主题
(课件出示密码门)
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发现门紧锁着,想要出门必须先破译门锁上的密码。这密码是由四个数字0、1、3、5组成的一个两位数,猜一猜可能是哪个密码。
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 出示课件揭示主题。
学生认真分析、解决问题,明确本节研究的课题。
二、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全班学生的解决方法,对于学困生予以点拨和指导。
学生认真完成自主学习导学卡,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上面的问题。
8、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
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指导】
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
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
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
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
搭配(1) 1课时
搭配(2) 1课时
搭配(3) 1课时
我们的校园 1课时 第3课时 搭配(3)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8 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一课时 有序的排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记录卡。
●课前活动
师:上课前,我们先做个“正话反做”的小游戏,比比谁的反映最快。听好口令“坐下、向左转、向右转、起立、举左手、举起手来”。大家的反映可真敏捷,我再来考考大家,谁能随意说出1个两位数?
生:……
师:同学们真棒,说出了那么多两位数。以上两个活动都没难倒大家,相信今天的数学课大家表现的一定会同样精彩!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启发 明确目标点
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走进有趣的数学乐园。(贴出:数学广角)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游戏,希望大家开动脑筋,攻克一个个难关,大家有信心吗?
师:(出示课件)瞧,数学乐园到了。不过进门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打开密码锁。(课件出示)(指生读题)“密码是由数字1、2、3摆成的两位数。”
师:你知道密码是多少吗?(生答:122113312332)
师:密码到底是多少呢?一起看一看,原来是21。
师:密码门轻而易举地被大家打开了,不过这儿还有一把超级密码锁呢,你能打开吗?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点
排列问题
1.(出示)指生读“这把锁的密码是由0、1、3、5这四个数字中的两个数摆成的两位数。”
师:这次的密码是多少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四张数字卡片和记录单,看屏幕。指生读:“同桌合作。一人摆数、一人记录,看看你们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小组摆的数最多,既不重复也不遗漏,而且方法最好。”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汇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案(教学设计)
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八单元 总( 3 )课时
课 题 数学广角——搭配(二)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资源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 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
(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
(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1 数学广角———搭配
教学内容:
课本 页,教参 页,时间 月 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衣服卡片、早餐食品卡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同学们,“六一”节快要到了,小欣代表我们学校去参加县里面举办的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可是,小欣遇到了麻烦事,她有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怎么样穿搭配才好呢?为穿哪套衣服而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主意,同学们你能帮帮小欣吗?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欣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欣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 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 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 3 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材第102页的内容。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投影片,上衣和裤子等图片。
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一条裤子和两条裙子,你们
看: (出示教材第102页例2的情景图)
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请你猜一猜。
哆哆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可以怎样穿? 思考:怎样记录不同的穿法比较清楚?
汇报:
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学生到投影台演示:
教师强调:只要有顺序地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1.教材第102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妈妈在一张纸上给小明出了3道较易题,2道较难题,让小明各做一道,小明有几种选择方法?
1.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6题。
2.教材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2.小明有6种选择方法。
思维训练
1.从鸟岛经过猴山和大象馆到狮虎山共有8条路线。
2.一共要照8张。聪聪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
明明和4个人分别照一张,共4张,合计8张。
简单事物的组合数生活中,我们常常应用组合知识来解决问题。如进行上衣或裤子的搭配、出行时选择不
同路线、体育比赛场次的设定等。我们要学习的是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是把几个事物,
每两个组合在一起,找出有几种组合方法。可以用连线的方法进行,按一定的顺序把要组合的事物两两相连,再数一数连了几条线,就得到了组合数。
通过探讨上装和下装的不同搭配,找出不同穿法的组合数。上、下装搭配的每种穿法都
需要两步来确定,一步是上装的选择,一步是下装的选择,一件上装搭配一件下装就是一种穿
法。例2给出了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学生可以动手摆一摆,并通过连线来记录不同的穿法,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连线的体会:怎样连线比较清楚,而
8、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
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指导】
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
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
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
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
搭配(1) 1课时
搭配(2) 1课时
搭配(3) 1课时
我们的校园 1课时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1 / 4 第3课时 搭配(3)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3)(教材第10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连线法对多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搭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下面是2011年亚洲杯足球赛A组的球队:
出示课件: 2 / 4
谈话: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几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小结:像这样,一个队和另一个队不讲究顺序进行搭配就是一种组合关系。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新课讲授】
(1)通过学生动手画,体会有序思想。
动手操作:让同学们拿出国旗学具,同桌两人相互摆一摆,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种?你是怎样摆的?
预设:生无顺序地摆和有顺序地摆。提出让摆得有顺序的学生到电脑上演示。学生出现两种摆法。
引出:不管是用什么进行组合,在搭配的时候都要进行有顺序的搭配。那有序的搭配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讨论。(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巩固加深:让学生把国旗学具再次有序的进行搭配。
(2)由实物抽象为图形,并创新表示,体会符号思想。
谈话:如果老师用图形或符号来表示4支球队。怎样把这些图形进行有序的搭配?
A B C D
生有序回答图形搭配过程。
提问:怎样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些图形所有的搭配方法呢? 3 / 4 讨论:用标数字、作记号、连线的方法……
再问: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的找到答案吗?指出:在连线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能遗漏。
学生汇报并演示连线过程,教师及时提出:用算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3+2+1=6)
第八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
1.希望小学举行“六一”联欢会,有5个女生和2个男生报名表演“恰恰舞”。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搭配进行表演,一共有( )种搭配方式。
2.每两个人比赛一场,4个人要比赛( )场,用线连一连。
3.用下面的4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把这些两位数写下来。
0 3 6 7
二、解决问题。
1.张琪、刘猛、李欣3个好朋友想拍一张合照留念。如果他们三人站成一排,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2.家常快餐店的菜谱如下,选一种素菜和一种荤菜,一共有几种选法?连一连。
3.右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4.按下面的要求,用0、1、5、7这几个数字写出没有重复数字的小数。
(1)小于1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数字。
(2)大于5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数字。
5.小峰拿2元钱到商店买商品。
(1)如果他想买两件不同的商品,可以买哪两件?
(2)如果他想买三件不同的商品,可以买哪三件? 参考答案:
一、1.10
2.6
3.9 30 36 37 60 63 67 70 73
76
十 个
3 0
3 6
3 7
6 0
6 3
6 7
7 0
7 3
7
6
二、1.6 ABC ACB BAC BCA CAB CBA
A B C
A C B
B A C
B C A
C A B
C B A
2.8种
3.9个
4.(1)0.157 0.175 0.517 0.571 0.715 0.751
1 5 7
1 7 5
5 1 7
5 7 1
7 1 5 7
5
1
(2)5.170 5.107 5.017 5.071 5.710 5.701 7.105 7.150 7.015 7.051 7.501 7.510
5 1 0 7
5 1 7 0
5 0 1 7
5 0 7 1
5 7 0 1
5 7 1 0
7 1 0 5
7 1 5 0
7 0 1 5
7 0 5 1
7 5 0 1
8、数学广角——搭配(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对几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搭配。
2.让学生在探索搭配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许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搭配的意义,并根据连线法进行合理的搭配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指导】
1.关注技能教学,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
技能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有效学习和高效教学的需求,本节知识在教学中要涉及数字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比赛球队的搭配等,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富有现实性、开放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了对学生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课标要求。
2.关注学习效率,让效能像习惯一样自然。
教学质量年的开展更关注课堂教学效率。本节知识除了要使用多媒体提高效率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感悟、探索,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能。另外,对教材本身也有所拓展,为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3.关注教师本身,让文化像自然一样和谐。
本节课教学要追求文化的和谐、人性化的色彩,教师句里行间充满对学生的期待与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4课时:
搭配(1) 1课时
搭配(2) 1课时
搭配(3) 1课时
我们的校园 1课时 第1课时 搭配(1)
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第101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1 《简单的排列问题》
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从知识体系上看,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是组合数学的初步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更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本单元的学习与以往相比就更加系统全面,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例1,与二年级相比,不仅元素(排列的数字)要多1个,而且增加的是0这个特殊的元素。另外,在二年级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单元则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
【情境引入】 ◆ 教材分析
◆ 教学重难点
◆
◆ 课前准备
◆
◆ 教学过程 ◆ 教学目标
2 1、师: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抽生回答)
2、师:在老师不给你们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你能准确的猜出老师的年龄吗?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些提示,看谁能说出老师的年龄?
3、师:老师的年龄是由1和4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现在你能很快地知道教师今年多少岁了吗?
4、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想法,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排列的知识。
【探索新知】
1、师:由4和1只能组成两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位,由0,1,3,5这四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会有多少个呢?你能试着写一写、排一排吗?
2、学生操作、组内交流想法。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新知识点:
1、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教学要求: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第一课时 课题:初步感受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 101 页例1及104页练习二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十位上是“2“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2、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3、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7、3、9.
二、探究新知
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
(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