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食管闭锁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3
食管闭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也被称为食道闭锁。
它是指食管在出生时出现异常发育,导致食物无法正常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这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食管闭锁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大约为每5000到7000个新生儿中出现一例。
这种疾病在胚胎发育期间的早期就开始形成,通常由食管的一段或多段有机械障碍的闭合引起。
食管闭锁通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高位闭锁和低位闭锁。
高位闭锁是指食管上半部分的闭锁,而低位闭锁则是指食管下半部分的闭锁。
两种类型都会导致食物无法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食管闭锁的症状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1. 吞咽困难:由于食管闭锁,婴儿无法吞咽乳汁或其他食物。
2. 频繁呕吐:由于食物无法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婴儿会出现频繁呕吐的症状。
3. 呼吸困难:食管闭锁可能会导致气道受阻,使婴儿呼吸困难。
4. 腹胀和不适:由于食管闭锁导致消化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婴儿可能会出现腹胀和不适的感觉。
如果怀疑婴儿患有食管闭锁,应及时就医进行确诊。
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其中,胸部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显示食管中的阻塞情况。
一旦确诊为食管闭锁,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通畅的食管,使食物能够顺利通过。
手术方法取决于闭锁的位置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食管分离术和吻合术。
食管闭锁的预后通常是良好的,但这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手术后,婴儿通常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恢复和监测。
大多数婴儿能够在手术后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并获得良好的营养。
总结起来,食管闭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导致食物无法通过食道进入胃部。
它通常分为高位闭锁和低位闭锁两种类型。
症状包括吞咽困难、频繁呕吐、呼吸困难以及腹胀和不适。
食管闭锁的治疗通常需要手术干预,手术方法会根据情况而定。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患有食管闭锁的婴儿来说至关重要,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食道闭锁大病历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2岁
主诉:吞咽困难、呕吐
病史:
张三出生时即被确诊为食道闭锁,于当时接受了手术治疗。
但在2岁时,他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和呕吐等症状,经过检查发现食道闭锁再次出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体格检查:
张三体重为10kg,身高80cm,神志清醒,面色苍白,呼吸平稳,心率正常,腹部无明显压痛,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显示食管下段扩张,食管上段狭窄。
食管造影显示食管上段闭锁,下段扩张。
诊断:
食道闭锁
治疗:
由于张三的食道闭锁属于先天性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为食管吻合术,即将食管上下段分别切开,然后将两端缝合在一起,使食物能够顺利通过食管。
手术后,张三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手术效果良好。
术后饮食需要注意,避免食物过硬或过热,以免刺激手术部位。
预后:
食道闭锁手术治疗的预后通常较好,手术后症状能够得到缓解。
但由于该疾病属于先天性疾病,因此需要长期随访,以确保病情稳定。
结语:
食道闭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但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患者术后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需要注意,以避免病情复发。
医生和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食道闭锁大病历模板
病历模板
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地址:
住院号:XXXXX 入院日期:XX年XX月XX日
出院日期:XX年XX月XX日
主诉:新生儿出生后无法进食,呛咳拒食。
现病史:患儿于新生儿期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食困难症状,呛咳、咳嗽、流涎等,经多次治疗无效,于XX年XX月XX日
入院。
既往史:无。
查体:患儿意识清醒,吸氧治疗,颈部无肿物触及,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
腹部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脐周无肿物触及。
诊断:食道闭锁
治疗:患儿在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为食道闭锁,于XX年
XX月XX日进行了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顺利,患儿术后恢复
情况良好,无并发症。
出院诊断:食道闭锁
出院医嘱:
1. 继续吸氧治疗,注意通气及补液;
2. 术后1周内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3. 定期复查,观察食道愈合情况;
4. 避免暴饮暴食及过度运动;
5. 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患者或家属签名:______________ 医师签名:
______________。
先天性食道闭锁诊治研究进展先天性食道闭锁是胚胎时期在食道发育过程中空泡期发生障碍引起的畸形,据国外资料显示[1],其发病率为1/3000,我国发生率1/2000~1/4000,常可因食管气管间的分隔不全而形成食管气管瘘,其同时存在约占90%,仅少数无瘘管。
在我国食管闭锁的手术成功率已经普遍提高,在各儿童专科医院,不伴严重畸形Ⅲ型食管闭锁存活率基本可达>90%[2]。
这种成功率的提高是与医疗诊断水平提升、小儿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逐渐呈正相关,但临床诊治过程中,患儿常以内科疾病收住,易于新生儿溢乳、消化系统疾病混淆,延误最佳手术时机,本文就是我院近年来诊治的食道闭锁临床诊治体会。
1食管闭锁诊治发展19世纪初,食管闭锁的治疗失败率达100%。
人们对此病的诊治以造瘘为主。
许多学者以个例和多例的形式对食管闭锁及其伴发畸形进行了报道。
Cameron Haight在1941年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食管闭锁(伴瘘)的一期修补术,1943年,Haight改进手术方式为右侧胸膜外手术和双层吻合。
直到1969年,他报道284例食管闭锁,有52%存活。
这一手术方式沿用至今,成为经典的治疗食管闭锁的手术方式。
我国对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治疗也取得重大进展,但仅局限于某些大城市的专科医院。
在对于低体重出生儿和同时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患儿的治疗,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食管闭锁的病理分型病理分型方法很多,目前多采用Cros氏五型分类法,第Ⅰ型:食管上下两段不连接,各成盲端,两段间距离长短不等,无食管气管瘘,此型占4%~8%。
第Ⅱ型:食管上段与气管相通,下段呈盲端,两段距离较远。
此型较少见,占0.15%~1%。
第Ⅲ型:食管上段为盲管,下段与气管相通,这种畸形最为常见,占85%~90%。
第Ⅳ型:食管上下段分别与气管相通,也是少见类型,占1%。
第Ⅴ型:无食管闭锁,但有瘘与气管相通,又称H型,为纯食管气管瘘,占2%~4%。
胚胎学认为食管有2个来源,其上部或气管后部和气管均由前肠的胃部形成。
第 1 页
先天性食管闭锁临床表现
任何疾病治疗上,都是要先对疾病进行了解,这样治疗疾病
的时候,才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式,同时对患者身体也没有损
害,先天性食管闭锁是很多人不熟悉的,这类疾病比较复杂,治
疗的时候也是有多种方式,那先天性食管闭锁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先天性食管闭锁临床表现:
1.唾液不能下咽,反流入口腔,出生后即流涎、吐白沫。
2.每次哺乳时,Ⅰ型和Ⅲ型病人由于乳汁不能下送入胃,溢
流入呼吸道;Ⅱ型及Ⅳ型和Ⅴ型病例则乳汁直接进入气管,引起
呛咳、呕吐,呈现呼吸困难、发绀,并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食管
下段与气管之间有食管气管瘘的Ⅰ型和Ⅳ型病例则呼吸道空气
可经瘘道进入胃肠道,引起腹胀。同时胃液亦可经食管气管瘘反
流入呼吸道,引致吸入性肺炎,呈现发热、气急。
第 2 页
3.由于食物不能进入胃肠道,病婴呈现脱水、消瘦,如不及
时治疗,数日内即可死于肺部炎症和严重失水。体格检查常见脱
水征象,口腔内积聚唾液。并发肺炎者,肺部可听到啰音,炎变
区叩诊呈浊音。
检查
1.食管镜检查:经口或鼻腔放入食管镜,在上段食管盲端处
即受阻不能通入胃内,或可看到封闭的食管。
2.经口或鼻腔放入导管,经导管注入少量水溶性碘造影剂即
可显示上段食管盲端的位置和长度,并可判明上段食管气管之间
有无瘘道。腹部X线检查发现胃肠道含有气体,说明食管下段与
气管相通。在作食管造影时切忌应用钡剂,以免导致钡肺。一般
可用水溶性碘剂,量要少。显影剂须由导管缓慢注入盲端。摄片
后立即吸净显影剂,以防引起肺炎。
在对先天性食管闭锁临床表现认识后,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
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表现进行,不过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治疗的
时候,患者需要注意,这个时候要减少饮食数量,一天最好吃2
顿饭,这样对疾病治疗不会有影响。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