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蓝色经济区
- 格式:dps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23
2009.8上世纪90年代,笔者在《论陆海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战略》一文中,曾提出建立陆地与海洋经济空间的一体化思路。
进入21世纪,上述观点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战略的视角从陆地延展到海洋。
陆海一体建设蓝色经济区,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本国策。
一、从陆地到海洋渐进发展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区的形成是一个陆地资源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渐进发展的过程。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首先实现陆地的工业化,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然后才转向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经济空间的扩张和投入。
从陆地资源开发利用来说,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与规模经济扩张,已使产品的单位成本大幅度下降。
但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比陆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大得多。
海洋产品,尤其是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从研发到实际应用一般需要10年左右,而且投资强度高、转移难度大。
因此,陆地与海洋的资源开发利用,就其投资规模、研制周期、生产成本等来说,海洋高新技术产品的设计、研制和转化要比在陆地更为复杂,且初期投入较大。
而且,这种综合复杂因素,还取决于陆地开发利用的资本积累、效益积累、创新成果和转化能力。
在陆地形成经济效益和资本积累,科技成果应用水平已具有较高水平的条件下,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将会获得迅速发展。
随着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并通过扩大经济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海洋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会不断扩大。
这种发展能打破陆地与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均势,形成新的空间布局结构。
另一方面,在陆地资源日趋紧缺,生存空间日益缩减的情况下,运用陆地成熟的先进科技成果,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研发和生产海洋高新技术产品,将对缓解陆地资源紧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并使海洋与陆地的人口、资源、经济与科技得到协调发展。
因此,通过陆海各自的支撑条件、装备、数据、知识和技术等,凭借先进科技成果的交互应用,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又进一步协调海洋与陆地资源利用的关系,缓解陆地资源、生态等承受的陆海一体建设蓝色经济区隋映辉内地的经济技术协作,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内地经济发展,从而加快海陆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使我省沿海地区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外引内联、持续高速发展经济的纽带。
打造蓝色经济区跳出山东看半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将山东列入试点区域。
按照试点要求,山东省将以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抓手,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基本形成蓝色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山东将确立黄河流域的“龙头”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龙头”。
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将确立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全程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讨论和制定的王诗成认为山东半岛具备打造蓝色经济区的客观条件和良好的基础。
首先,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临渤海湾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西连黄河流域,南接长三角,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
其次,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打造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港口资源条件优良;海洋矿产资源丰富。
再次,山东半岛处于环渤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海洋产业总体规模在国内位居前列,去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的18%,多项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一。
山东有实力也有责任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如果从全国乃至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上来审视,山东需要一个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放在黄河流域来定位,则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能带动整个流域发展的龙头。
山东半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科技,也是山东省和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三带三区”的规划构建“三带三区”的总体发展框架,即: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陆域上,沿山东半岛海岸线形成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区、高端产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区三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力求达成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协调开发的建议陈华一、必要性国务院于2011年1月4日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主打海洋经济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兼顾海陆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中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利用海陆资源、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山东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可行性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出的背景国外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的投入,采取各种措施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展开了“蓝色圈地运动”:美国制订了《21世纪海洋蓝图和海洋行动计划》;日本继2005年制订出台了《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之后,又于2007年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水域设定法》,在内阁设立综合海洋政策本部;加拿大出台了《海洋法》和国家海洋战略;韩国颁布了《韩国海洋21世纪》;欧盟发表了《海洋政策绿皮书》;越南制订了《2020年海洋战略》,等等。
随着全球对陆域资源和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充分,世界各国将纷纷转向蓝色空间的开发。
国内方面,一方面,当前山东发展面临五大压力。
生态环境“超载”严重;海岸工程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海岸线资源粗放利用,面临保护压力;区域产业布局受到行政区划制约;科教兴鲁、科学发展,面临人才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中某些强势省份或城市,在国家新一轮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推动下,山东半岛必须抓住时机。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的总体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发挥三大特色优势突破发展蓝色经济福山区是烟台市规划建设的现代化工业城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共有179个村,60个社区、居委会,25.76万人。
一、发挥开放优势,推进以“三个引进”为重点的大项目引进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对外开放是适应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福山区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发挥与日韩隔海相望的地缘优势,不断巩固日韩经贸合作、主攻欧美招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蓝色经济”战略的指引下,积极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新趋向,全面实施以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大型央企等“三个引进”为重点的招大引强战略。
一是着力引进蓝色经济项目.瞄准日韩、欧美、港台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蓝色经济发展,积极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产出效益好、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引进资本向蓝色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行业集中.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全面加快已落户项目建设。
三是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立足当前新增建设用地紧缺的实际,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引导区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方式吸收外资,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增资扩产,走内涵式增长的路子。
二、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加快“四大园区”工程建设,打造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兴载体区位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区域经济的发展潜能和活力,充分有效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变自然资源为区位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福山区而言,区位优势是发展蓝色经济的突出优势之一。
从地理位置看,福山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依烟台市中心,北邻国家级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关键节点;从交通条件看,福山位于空港、海港、火车站等立体交通网络的黄金半径之内,东西分别与烟台港、八角港,以及烟台机场和即将新建的潮水机场相僻邻,距海港、空港、火车站仅十五钟路程,半岛城际轻轨、沈海、荣乌等高速公路及206国道、802省道贯穿全境;从资源条件看,福山历史悠久,物产丰饶,是驰名中外的中国鲁菜之乡、大樱桃之乡、书法之乡,是烟台苹果的发源地;从生产要素看,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区福山园是经国务院批准向APEC成员开放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园区,1993年成立以来,吸纳和聚集了大量生产要素,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地,先后被认定为全省十大产业聚集园区和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授予全市“十一五对外开放先进园区”称号。
蓝色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蓝色经济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可持续利用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蓝色经济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蓝色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可行的战略选择,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发展蓝色经济的路径应该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政府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恢复。
此外,应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蓝色经济的发展路径应注重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海洋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然而,过度捕捞、过度开发和污染等不可持续的行为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应制定严格的资源管理和保护政策,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应采取技术创新和合作机制,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效率,同时确保社会和经济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源转型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海洋能源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海洋能源资源,如海洋风能和潮汐能等,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应大力推动海洋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促进海洋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是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路径之一。
海洋涉及国家间的划界问题、资源分配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等,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海洋治理政策和规则,共同管理和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
此外,应加强科技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提高各国在蓝色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地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面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水能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发展渔业养殖、海洋生物药物、海洋能源等高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再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
同时,要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最后,发展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此外,可以拓展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应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刻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要充分认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既要重视陆域发展,又要重视海洋开发和保护,推进海陆一体发展。
建设蓝色经济区,对于统筹海陆资源,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行动纲领——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范恒山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迈入“十二五”的重要时期,国务院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要求积极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之路,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彻实施好《规划》必须充分认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规划》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明确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健全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共51个县(市、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联动区。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濒临渤海与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海洋经济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2009年4月和10月,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如果我是烟台市市长,我会如何建设
蓝色经济区
行政一班
2组成员:冯瑛伏苗苗高蓉
郭晨飞葛玉姣郭聘
——月亮湾
———栈桥
———黄海明珠
——蓬莱阁
——海洋生物
从这些图片中你想到了什么?
美丽风景(旅游产业)船只(捕鱼业、海洋运输业)
海洋生物技术(新兴海洋产业)(海洋船舶工业)
……
什么是蓝色经济?
什么是蓝色经济区?
为什么我们要建设蓝色经济区?
•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
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蓝色经济范畴。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地理位置优越
政策支持
海洋资源有待开发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怎样建设蓝色经济区?科教兴海
抓住
机遇产业
布局发展规划
交通
运输政策保障
可持续发
展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省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目前省内各地区、各城市围绕这一战略机遇,纷纷调整发展方向和策略,确立了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迅速投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
发展,谋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烟台市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应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战略机遇,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加快发展,确立在山东省和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在省内、国内的层次,扩大国内、国际知名度,增强城市和区域的竞争力。
•每年至少20亿财政支持用于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
•打造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
•完善各种体制和机构
•建立协调框架机制
•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意味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目标:2015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高校将增加海洋专业招生计划
•烟台两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示范
•3家驻烟国家级创新平台将加快建设•烟台市海洋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为:•1、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中集烟台海洋工程研究院•3、山东核电研究院海阳分院
•烟台构建公铁海空现代化交通网络
港口>>烟台港四大功能再提升
陆路>>形成便捷的公铁路网络
机场>>加快烟台潮水机场建设
海峡>>跨海通道串起四大区域
(中国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等4大经济区域
和俄罗斯东部地区)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临港化工业
•现代远洋渔业
•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运输物流业•现代水产养殖业•滨海特色农业
……
清洁能源:
•风能>>莱州湾将建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核电>>海阳五年后将发电175亿
千瓦时
•高效燃煤>>将建莱州、八角两大型电厂环境保护:
•规划新建重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
•海洋资源立体开发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发展循环经济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