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珊瑚是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珊瑚资料整理上篇珊瑚一、珊瑚综述珊瑚是一种动物,生长在海水环境中,其真身或者基本组成单位是珊瑚虫。
由于珊瑚虫形态各异,又称“花虫”。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
从古至今,珊瑚都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一个庞大家族。
珊瑚从寒武纪就开始存在,到今天已经有5-6亿年历史了,和水母是同期生物。
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珊瑚的国家之一,据传大禹治水时就开始利用珊瑚了。
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对珊瑚记载的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海中经》,中有:“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腰下宝珠青珊瑚”的诗句。
珊瑚形态多样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珊瑚虫(个体)的多样性、珊瑚群体的多样性、珊瑚群聚的多样性。
二、珊瑚的分类1.从外部形态进行划分:团块形、分枝形、叶片形、表覆形、柱形、游离形。
2.从骨骼性质进行划分:软珊瑚、硬珊瑚。
软珊瑚属八放珊瑚亚纲的软珊瑚目(八放珊瑚即触手和隔膜是6或6的倍数的珊瑚,下同),因身体柔软而得名,具有美丽的形态、鲜艳的色彩及亮丽的外观,是海底建造珊瑚礁和水下花园的重要种类。
硬珊瑚又称“石珊瑚”,大部分属于六放珊瑚亚纲中的石珊瑚目,因为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群体骨骼的能力而得名。
硬珊瑚是构成珊瑚礁体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目前,石珊瑚有700多种。
石珊瑚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枝形、叶形、团块形、桌面形。
3.从骨骼的颜色进行划分:白珊瑚、粉珊瑚、红珊瑚、黑珊瑚、金珊瑚、蓝珊瑚。
其中,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白色;以镁元素为主,配以少许铁元素则会形成粉红珊瑚或粉白珊瑚;吸附的元素以铁为主,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红色。
4.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划分: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从生态功能的角度来讲,造礁珊瑚对其他海洋生物的贡献最大也最突出。
5.从生存和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的角度进行划分:喜阴珊瑚、喜阳珊瑚。
喜阴珊瑚不需要光,喜阳珊瑚则需要光。
珊瑚的资料
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它以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
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
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由于珊瑚虫具有附着性,许多珊瑚礁的底部常常会附着大量的珊瑚虫。
珊瑚是非生物,属刺胞动物门,当中也包括水母、水螅、软珊瑚、海葵等动物。
珊瑚由很多珊瑚虫造成。
每一珊瑚虫都有一个中空而底部密封的柱型身体,它的肠腔与四周的珊瑚虫连接,而位于身体中央的口部,四周长满触手我们通常把珊瑚分为石珊瑚,八放珊瑚及水螅珊瑚,它们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除了生物学分类外,我们亦可按生态功能,把珊瑚分为两大组。
那些有共生藻(即虫黄藻) 的珊瑚称为可造礁珊瑚,而那些没有共生藻的则称为不可造礁珊瑚。
珊瑚资料整理上篇珊瑚一、珊瑚综述珊瑚是一种动物,生长在海水环境中,其真身或者基本组成单位是珊瑚虫。
由于珊瑚虫形态各异,又称“花虫”。
珊瑚属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腔肠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有7000多种,均为海产。
从古至今,珊瑚都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一个庞大家族。
珊瑚从寒武纪就开始存在,到今天已经有5-6亿年历史了,和水母是同期生物。
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珊瑚的国家之一,据传大禹治水时就开始利用珊瑚了。
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对珊瑚记载的是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海中经》,中有:“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腰下宝珠青珊瑚”的诗句。
珊瑚形态多样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珊瑚虫(个体)的多样性、珊瑚群体的多样性、珊瑚群聚的多样性。
二、珊瑚的分类1.从外部形态进行划分:团块形、分枝形、叶片形、表覆形、柱形、游离形。
2.从骨骼性质进行划分:软珊瑚、硬珊瑚。
软珊瑚属八放珊瑚亚纲的软珊瑚目(八放珊瑚即触手和隔膜是6或6的倍数的珊瑚,下同),因身体柔软而得名,具有美丽的形态、鲜艳的色彩及亮丽的外观,是海底建造珊瑚礁和水下花园的重要种类。
硬珊瑚又称“石珊瑚”,大部分属于六放珊瑚亚纲中的石珊瑚目,因为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坚硬群体骨骼的能力而得名。
硬珊瑚是构成珊瑚礁体最主要的部分,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目前,石珊瑚有700多种。
石珊瑚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枝形、叶形、团块形、桌面形。
3.从骨骼的颜色进行划分:白珊瑚、粉珊瑚、红珊瑚、黑珊瑚、金珊瑚、蓝珊瑚。
其中,吸附的元素以镁为主,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白色;以镁元素为主,配以少许铁元素则会形成粉红珊瑚或粉白珊瑚;吸附的元素以铁为主,珊瑚石的颜色就是红色。
4.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划分: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从生态功能的角度来讲,造礁珊瑚对其他海洋生物的贡献最大也最突出。
5.从生存和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的角度进行划分:喜阴珊瑚、喜阳珊瑚。
喜阴珊瑚不需要光,喜阳珊瑚则需要光。
珊瑚,是植物、矿物还是动物?当人们游进珊瑚礁,不啻于穴居人闯入陌生的大都市,惊诧于眼前的花花绿绿。
似花草,似岩石,又似动物,婀娜多姿,五彩缤纷——这就是珊瑚的生命。
三位一体珊瑚的属性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人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泰奥弗拉斯特斯在一本记录石头的书中将珊瑚称作“Korallion”,暗示了它的矿物属性。
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认为,珊瑚“既非植物也非动物,应属于第三种生物”。
10世纪,波斯学者比鲁尼提议将珊瑚归类为动物。
18世纪的瑞典科学家、物种分类法的创始人林奈则将其归为岩石植物。
最终,显微镜揭示了真相——珊瑚是众多珊瑚虫聚合生长的一种生物体。
由此,珊瑚被正式并入动物界,成为刺胞动物门(原称腔肠动物门)下一个新的类别——珊瑚纲,又称花虫纲。
珊瑚纲是刺胞动物门最庞大的构成,已知有7000多种生物,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通常,珊瑚虫最长不过1厘米左右,单体呈圆筒状,中央有口,口周生有许多花瓣似的触手。
口与内腔中的管状食道相接,并通过这些管道进食、呼吸和排泄废物。
珊瑚虫有的呈亮粉色,有的紫红,有的幽蓝,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就像一丛在海底绽放的鲜花。
但这些“花衣”只是珊瑚的“表皮”,其下骨骼才是永久本质。
为了保护柔软的身体,珊瑚虫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碳酸钙,附着在海底岩石等硬物上为自己建造出一间间坚硬的小房子。
珊瑚虫就将身体隐藏在小房子里,花瓣似的触手伸出房外捕获食物和所需营养物质。
当老一代珊瑚虫死去,新生的珊瑚虫在先辈的石灰质骨骼上继续生长,经过成百上千年的堆积叠加,塑造出枝蔓交错的“玉树”、沟壑纵横的“大脑”、高耸挺拔的“高楼”、平坦延伸的“运动场”……水螅型珊瑚虫下端附着在物体表面,顶部有许多中空的触手,像一朵朵玲珑的小花。
经过数代珊瑚虫堆积生长钙化,最终塑造出珊瑚或坚硬或柔韧的身躯。
珊瑚虫美丽的触手上布满毛刺,可以抓食浮游而至的生物,亦可防身。
一旦遇到侵犯者,触手上的刺细胞会立即射出富有弹性的细小毒刺将其毒晕,然后再推入口中,在内腔中慢慢享用。
为什么说珊瑚不是石头、鲜花,而是动物?
以下是珊瑚被认为是动物而不是石头或鲜花的详细原因:
1.分类学归类:珊瑚属于珊瑚虫(Cnidaria)门,这是一个包
括水母、海葵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分类群体。
根据生物分类学的规定,所有属于动物界的生物都应该具备多细胞结构和组织器官,而珊瑚具有这些特征。
2.细胞结构:珊瑚是由许多珊瑚虫构成的,每个珊瑚虫都是一
个单独的多细胞生物。
它们具有由表皮、内胚层和胃等不同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结构,这与动物的细胞结构相似。
生理功能:珊瑚虫具有独立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消化和繁殖等。
它们通过摄取浮游生物、微小有机物和光合共生藻类获得能量和营养。
3.共生关系:珊瑚与共生藻类建立共生关系,其中藻类从阳光
中获取能量,并向珊瑚提供一部分营养物质。
这种共生关系对珊瑚的生长和存活至关重要。
与动物不同,石头或鲜花无法与其他生物建立这种生命互动。
4.行为特点:虽然珊瑚缺乏中枢神经系统,但它们对外部刺激
具有感知和响应能力。
例如,珊瑚能够伸缩和张开触手以捕食浮游生物,并能通过闭合多孔口来避免危险。
综上所述,珊瑚被归类为动物主要是基于其细胞结构、生理功能、共生关系和行为特点。
尽管它们在外观上可能类似于石头或鲜花,但根据科学分类学和生物学特征,珊瑚被明确地归类
为动物。
动植物物种知识:珊瑚的奇妙世界珊瑚的奇妙世界珊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它们属于动物界中的范畴,但往往被认为是植物。
珊瑚的生命力非常强大,它们可以在最恶劣的生态环境中生存,比如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滩石缝中,它们群生,生命活力竞相迸发,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着。
珊瑚有美丽的外貌,形状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色彩斑斓。
很多珊瑚的身体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骨片构成,每一片骨头都鲜艳夺目,令人称奇。
由于珊瑚的色彩非常鲜艳,所以它们能够成为海洋景观中独特的一景。
珊瑚并不是孤身一人,它们往往生活在群体中,形成了浅海中壮观的珊瑚礁。
珊瑚礁是由珊瑚和珊瑚之间的小生物所构成,是群居生物的产物。
这些小生物可以在严酷的环境下建立居所,并不断地扩张生存空间。
如果你有机会潜入海底去欣赏珊瑚礁,你不难发现,它们在海底中仿佛一片美丽的花园,绚丽而美好。
珊瑚礁的构成和形成,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过程。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来实现生长和繁殖。
当珊瑚之间的主体相互碰撞时,它们的骨骼和体液就会相互交换,这种交换可促进珊瑚的生长和繁殖。
而珊瑚所依靠的海水中的微生物,也能够为珊瑚提供所需营养,从而进一步促进珊瑚的成长。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热点,它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在珊瑚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形态各异的生物,比如海葵、海星、海龟、海豚等。
它们在这片海洋的绿洲中,生命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和照顾,从而繁衍生息。
珊瑚礁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核心,也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价值。
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日益增多,珊瑚礁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水暖、污染、过度捕捞等都对珊瑚礁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珊瑚礁也受到了海水酸化的威胁。
如果我们失去了珊瑚礁,那么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现象之一也将消失殆尽。
珊瑚的奇妙世界,是我们深入探索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动力之一。
如果我们能够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那么这片独特的海洋绿洲就能够被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光大。
珊瑚的名词解释珊瑚是一种海洋生物,属于腔肠动物门,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它们生长在海床上,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珊瑚礁。
珊瑚是一种关键的生态系统构建者,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源。
本文将从珊瑚的结构、种类、形成过程以及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
珊瑚的结构十分复杂,由许多类似小口袋的单位组成,称为珊瑚的珊腔。
这些珊腔内有珊瑚多毛动物生活,它们通过内部的细小结构,如饰带和触手,进行进食和呼吸。
珊瑚的外表呈现出各种颜色和形状,有的外壳坚硬,有的柔软如软体动物。
不同种类的珊瑚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存在差异,这也造就了珊瑚礁的多样性。
根据珊瑚的外形和生长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硬珊瑚和软珊瑚两大类。
硬珊瑚以群体生长的管珊瑚为代表,形成了庞大的珊瑚礁群。
软珊瑚则以树珊瑚和扇珊瑚为代表,它们的外骨骼较为柔软,常常生长在较深的海水中。
不同种类的珊瑚在形态上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有的珊瑚形状像脑部,被称为脑珊瑚;还有的珊瑚形成了触角状的枝条,称为角珊瑚。
珊瑚形成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演变。
当珊瑚多毛动物死亡后,它们的骨骼会留在原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骨骼不断叠加,逐渐形成了珊瑚礁。
同时,海水中的钙离子被珊瑚摄取,并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碳酸钙,进一步促进了珊瑚礁的生长。
这个过程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珊瑚礁生态系统。
珊瑚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珊瑚礁为数不计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和食物源。
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网,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
此外,珊瑚礁还对海岸线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够减缓海浪的冲击,防止海岸侵蚀。
而且,珊瑚礁还能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发挥一定的气候调节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珊瑚礁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因素,导致珊瑚受到破坏和死亡。
珊瑚的退化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众多的生物群落。
珊瑚:海洋中最美丽的“树枝”作者:***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0年第11期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在清澈的热带浅海区,生长着许多五彩斑斓的珊瑚。
每一株珊瑚都是由无数只珊瑚虫组成的。
珊瑚虫通过分泌碳酸钙,将自己固定在由祖辈共同构建的骨骼上。
因此,它们一旦选定栖息地就无法再挪窝儿。
这些珊瑚虫不但通过碳酸钙的外壳黏合成一个整体,还共用一个胃。
珊瑚的外表长得像树枝,不仅像植物一样固定不动,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珊瑚虫的身体呈圆筒状,口的四周长有许多触手。
这些触手的数目不是6或6的倍数,就是8或8的倍数。
这些珊瑚虫不仅能够主动捕猎,身体结构也更具有动物的特征。
那么,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呢?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把珊瑚称为“zoophyla”,即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特殊物种。
科学的精神是求真,不可能让珊瑚无法被归类。
千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孜孜不倦地探求如何给珊瑚分类,并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论。
直到18世纪,珊瑚才正式被归入动物界,这场长达二十多个世纪的争论才落下帷幕。
白化不等于死亡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温度升高,造成海水酸化,这会对珊瑚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几乎全世界的珊瑚都在遭受白化的威胁。
许多人都认为珊瑚白化就是死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说到珊瑚白化,就得先说说珊瑚的好朋友虫黄藻。
还在幼年时,虫黄藻就住进了珊瑚虫体内。
虫黄藻能“捕捉”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养活它们自己,还能给珊瑚虫“交房租”呢。
珊瑚虫这位“房东”也很勤劳,除了“收房租”外,还会主动用自己的触手捕捉浮游生物。
健康珊瑚的颜色来自体内的虫黄藻。
一旦虫黄藻离开,珊瑚就会原形毕露,露出透明的珊瑚虫以及碳酸钙骨骼。
珊瑚的骨骼大多是白色的,只有少数有颜色。
虫黄藻很娇气,海水温度升高或海水酸化都会导致它们“离家出走”。
珊瑚白化只是“病危通知单”,并没有宣告珊瑚已经死亡。
只要环境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离家出走”的虫黄藻就会回家,白化的珊瑚也能恢复健康。
知识】史上最全珊瑚知识汇总你了解吗?珊瑚不是植物是动物!珊瑚的历史与形成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将近五亿年前就出现了。
很多人以为珊瑚是植物,其实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珊瑚是动物,是由无数微小的珊瑚虫聚集形成。
珊瑚虫是一种腔肠动物,它个头很小,往往只有几毫米,体态玲珑,色泽美丽,十分娇气,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的水域,且水质必须洁净、透明度高,阳光照射充足,退潮时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水面之上,只有满足这些苛刻条件,珊瑚虫才能繁茂生长,建造珊瑚礁。
台湾、我国南海诸岛都盛产珊瑚,但印度沿海和南海诸岛纬度接近,却没有珊瑚礁分布,这是因为恒河、印度河把大量泥沙带入海洋,使海水浑浊,“挑剔”的珊瑚虫不喜欢这样的环境。
因此,有大河注入的海域不适宜珊瑚生存。
珊瑚虫的形态就像花朵一样,顶端由一圈圈的触手构成,如同花瓣,而圆筒般的柱部则好比花的子房。
珊瑚虫会吸收溶解海水中的碳酸钙,用来制造自己的骨骼。
我们一般所见的白色珊瑚,实际上是一个个珊瑚虫死后遗留下来的骨骼,真正活的珊瑚虫是在其上面开着的一朵朵柔嫩的“小花”。
红如牛血,蜡质光滑才是好珊瑚如何才能挑选好珊瑚,最重要的要看以下三方面:1.“牛血红”色最珍贵俗称“牛血红”的鲜红色珊瑚是最珍贵的,它有着一种无可超越的雍容华贵。
珊瑚的红色越浅,其价值越低。
不过,粉色和白色的珊瑚做成项链后也很漂亮,因此越来越受年轻女孩子的喜欢,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2.表面越光滑,珊瑚价越高珊瑚的表面越光滑越好,但真正的天然珊瑚或多或少总会有点瑕疵。
抛光的珠子表面仔细观察,还能见到深浅相间的线条、或多或少的白点。
未抛光的珊瑚表面在放大镜下可见到波纹状的条纹。
这些都是天然珊瑚的生长轨迹,是与仿制品区别的重要特征。
3.蜡质光泽才是真天然珊瑚具蜡状的光泽,很柔和,如果是仿制品,则会显现出瓷器或玻璃光泽。
珊瑚等级顶级红:AKA 红,即汉译的“阿卡”,以台湾深红阿卡或大红阿卡的等级标准典型,俗称“牛血”珊瑚。
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珊瑚到底是植物还是动物?
要说珊瑚像植物吧,它们常常固定在海底,看起来就像一片五彩斑斓的“海底森林”,安静又美丽。
而且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像树枝,有的像花朵,可不就容易让人误会是植物嘛。
但要是说珊瑚是动物,这可就有意思了。
其实啊,珊瑚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珊瑚虫组成的。
这些小小的珊瑚虫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动物!它们有着小小的身体,会捕食、会生长、会繁殖。
你想想,这些小小的珊瑚虫们一起努力,建造出了我们看到的巨大而美丽的珊瑚礁。
它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匠,一点点地打造出属于它们的“海底城堡”。
珊瑚虫还特别神奇,它们能分泌出石灰质的骨骼,这就是珊瑚礁形成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骨骼不断累积,就变成了我们眼中壮观的珊瑚礁。
所以啊,别再被珊瑚美丽的外表迷惑啦,它们可不是安静的植物,而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小动物们共同努力的杰作!
怎么样,现在你知道珊瑚是动物而不是植物了吧!下次去海洋馆或者在电视上看到珊瑚,可别忘了给身边的人讲讲这个有趣的小知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