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出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逼迫中国政府签下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并且在战争中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向中国政府勒索巨额赔款,强占中国领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是,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使一部分仁人志士开始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开始觉醒,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强。
1.军事侵略
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霸占中国通商口岸内的土地,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
通过侵华战争,帝国主义列强还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此外,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经济危机,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2.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除了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使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
3.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从有利的一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国际资本流动使得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通过借人外国资本弥补本国国内储蓄的不足,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第二,国际资本流动有助于国内外投资者获得新的投资机会,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实现资本或资金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还加快了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实现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大带来的还有不利的一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尺量的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带来投资扩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冲击。
如80年代拉美国家遭遇债务危机,又如从90年代中期开始,墨西哥、泰国、韩国、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均遭受过金融危机的冲击。
教训之一:资本流入国必须要有良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框架以控制有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如明确的金融监管法律框架,金融与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等等。
教训之二:新兴市场国家和转型国家在开放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时机的选择和正确的开放次序。
与此同时,还必须有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配合。
教训之三:要加强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双方的风险管理。
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资本输出人方面存在两种形式的错配,一是货币币种错配,二是时间错配。
东南亚国家一方面从国外引人大量短期的外币贷款,另一方面将这些资金投向了国内长期的投资项目,一旦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动荡或者国内投资项目失败,就可能诱发金融危机。
教训之四:强化国际金融制度的协调与安排,防止未来出现金融危机或减少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
如1999年成立的金融稳定论坛,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交流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促进国际金融稳定,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降低系统风险。
该论坛制定并推广了与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市场监管相关的12项核心标准,内容涉及到政策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会计及审计方面的信息披露等问题。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一篇: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不但继续进行商品倾销,而且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各国对华进行资本输出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存在,但规模不大,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航运业、银行业、船舶修造业以及一些出口产品的加工业等方面。
当时各国对华资本输出,主要是为商品输出服务,在华外国银行业的业务也局限在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汇兑方面。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各国为把中国变成它们各自独占的市场,对华资本输出大量增加,不仅包括以上全部,还包括中国的防纺织、面粉、烟草的方面。
同时,中国关税的征收权、保管权、支配权均有外国银行控制。
这对中国的近代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对近代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输出,阻断了中国的原始资本主义的自主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性,一开始就把中国原始资本主义扼杀在出生的摇篮里。
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华民族工业的产品。
同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进行投资设厂使得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革命性与妥协性并存的尴尬局面,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并且,对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起到了加速瓦解的作用,同时期形成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三者并存的局面,极大地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正常发展的规律。
最后,帝国主义在华资本输出通过各种投资的利润,各种贷款利息和回扣,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极大地占有了中国的资金,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
并且,不断蚕食着中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这极大地破坏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致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形成“先天不足”的局面。
回望中国近代,思索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它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苦难与灾祸它也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换句话说,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胁迫着中国在负出巨大牺牲的前提下艰难地走向近代化。
1. 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的主权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中短缺;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使中国的经济建设缺乏和平安正常进行。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民族企业。
中国2政治民主进程.地位时期结束,......这种窝里斗无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对外最重要的是其涉中国近代司法因“领事裁判权”而崩溃。
外国人再华一切民事、刑事诉讼,均由领事询明办理,令其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近代中国的领土丧失了独立性,变得四分五裂。
侵略者通过武力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设中国租界。
经济上,不仅是那数不尽的赔款,更有那无法估量的财物被抢被毁。
例如,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中日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白银,辛丑条约四亿五千万两......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的圆明园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却于1860年10月被英法联军洗劫,成为一片废墟;掠夺完民脂民膏后,对所有房屋一律烧毁,对所有不能搬运的文物亦一律焚毁......另外,资本帝国主义还开办银行,对中国进行商业投机,并操纵汇价、滥发纸币;控制现代交通运输,航运亦占绝大部分;开采矿山,依仗特权,低价收购开矿权,以牺牲中国人民的利益加快发展其资本主义经济。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文化上,资本帝国主义主要通过奴化教育和宗教扩张来实现侵略的目的。
概述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及影响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
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
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他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在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十多次,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次。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次战争后,资本主义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类不平等条约、条款、条规、协定、章程、合同等,总数达几百个之多。
更令人发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
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还公开抢劫中国的财富和珍宝,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前,首先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宫圆明园。
他们进园后就大肆抢劫金银珠宝、瓷器绸缎、文物古籍,拿不了的就加以毁坏,最后还放火焚烧了圆明园和附近香山、万寿山、玉泉山的殿阁建筑。
参加抢劫的英国军官戈登承认:“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2、政治控制资本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当然这种对中国的政治控制是逐步实现的,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还只是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投降派贵族大臣,如琦善等人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采取又大又拉的手法,在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同时,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才终于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近代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一方面极力维护中国的封建剥削制度,使之成为控制近代中国社会的支柱;另一方面则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给予打击。
帝国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及对中国的残酷掠夺,严重摧残和压榨了近代中国人民。
毛泽东曾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1[资本-帝国主义对殖民地有两重作用,即破坏性作用和某种程度的建设性作用,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破坏性作用。
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掠夺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政治不能进步、文明遭受破坏的总根源。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近代80年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关键字:近代中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掠夺1.1军事侵略]2[1.1.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从1840年到1919年,80年间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数次侵略战争:1)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1842年英国发动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到1860英国法国发动的战争)、中法战争(1883到1885年法国发动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到1901年英、法、德、意、俄、美、日、奥发动战争)。
2)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1年)、日本进攻台湾(1874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1904年)。
3)日俄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不久,1904年到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发生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清政府则宣布中立。
1.1.1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完整1)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及北洋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有多达几百个。
资本输出的影响
09国际商务(2)班
一资本输出的定义
“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发展高级阶段对外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
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在19 世纪70年代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但也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
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二资本输出在输出国的影响
一方面资本输出使输出国获得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另一方面,输出国也因此产生了食利阶层,而且由于大量资本投向国外而使国内投资减少,从而造成本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和缓慢。
两大资本输出国──英国和法国──的经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缓慢发展便是很好的证明。
三.资本输出给输入国造成双重后果
一方面资本输出在客观上加速了输入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从而促进了输入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垄断落后国家的市场,攫取超额利润,所以资本输出会破坏、阻碍当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使输入国的民族资本处于从属地位。
这就造成了落后国家经济的畸形、缓慢发展,而最根本的后果是阻碍了输入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资本输出还加剧了各种矛盾
①由于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加剧
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同时,资本输出又是抢占落后国家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划分或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
种手段,并加强了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资本输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五、马克思主义资本输出理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马克思关于生产的国际关系理论为当代进行国际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
正如马克思所预言,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二者同时并进,相互促进,生产国际化是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基础,资本国际化是生产国际化发展的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原子能科学、微电子科学、高分子科学、航天和喷气飞机、电脑和光纤等新技术。
地球的空间和人类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在世界贸易发展的同时,当代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之一的直接投资规模空前扩大,国际垄断资本组织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日益跨越国界,具有愈来愈明显的国际性。
在生产国际专业化和协作大发展的基础上,以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形式出现的现代国际垄断组织的生产国际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且在生产和贸易中越来越重要。
跨国公司以全球战略安排其产品设计并组织产销,在全球范围内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和优化组合,从而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去。
跨国公司的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世界生产力的水平,而且使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愈发紧密地联系起来,愈发向国际化发展。
2、在本世纪初期,希法亭已注意到资本输出开始由借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变。
随着国际投资的发展,这一趋势日益鲜明。
当前国际投资中直接投资(生产资本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日益取代间接投资(借贷资本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范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1990年世界对外投资总额达到2250亿美元,从1985年到1990年,世界对外投资名义年增长率高达34%,大大超过世界商品出口总额(13%)和国内生产总值(12%)的名义增长率。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其外来资本的主要来源。
根据对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1981年到1985年期间,外国直接投资在其长期资本流入总额中的比重为30%,而1986年到1990年期间,这一比重增加到74%。
在许多国家中,外国直接投资在其总投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许多东道国的一些产业中,跨国公司占据其资产、就业和贸易的比重颇大。
3、希法亭有关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促进了资本输出的论断,在今天仍然适用。
目前,直接投资的载体主要是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银行的对外扩张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和互相促进的,二者的相互作用对国际间资本的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投资的实证分析表明,战后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混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利益星群”。
一般来讲,一国的跨国公司业务发展到哪里,跨国银行的业务也就发展到哪里,反之亦然。
一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在资金筹措方面离不开跨国银行的支持,而为跨国公司提供贷款,又可为跨国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跨国公司的控制权。
另外,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还通过高层管理人员互相兼职、互相持股等来密切二者的关系。
4、列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商品输出日益从属于资本输出,这一论断恰恰概括了现代国际贸易活动逐渐从属于国际投资活动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设置了自己的贸易机构或者建立自己的贸易子公司,经营进出口业务,这样便于了解市场动态和需求,及时调整销售战略,按需生产,使产品适销对路。
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交换不需要外部贸易企业中介人。
因此,贸易中间商、代理商的地位相对降低。
另外,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使得对欧洲的国际投资也多起因于贸易替代性战略。
由此可见列宁高度的理论预见性。
5、列宁有关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的理论在现代国际投资活动中也有许多例证,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在当代国际投资活动中,这一特点多表现为跨国企业的兼并形式,如1992年美国投资者跨国兼并活动涉及了42家公司,动用资金总计达133亿美元,而且日本、法国等也不甘落后,跨国兼并资金总计分别为35亿美元、99亿美元。
1994年在世界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中,最大的五个母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几乎拥有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3/4。
在这100 家公司中,美国有27家,其国外资产占1/3,另外1/3控制在法国、日本和英国公司手中,可见跨国企业争夺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综上所述,基于当代生产国际化的趋势使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的客观现实,我们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来指导我国经济建设。
尽管我国进行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理论,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
”
组员分工情况:
组长:谢水玉,主要负责组员分工,与组员讨论主题,汇集和整合资料信息,文档制作。
组员:
王蕴容:讨论主题,收集资料信息。
许琼珊:讨论主题,收集资料信息。
薛小萍:讨论主题,ppt制作。
周小英:讨论主题,收集资料信息。
王艺秀:讨论主题,收集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