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四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3
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名师点睛: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对齐。
知识点 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1.直接写得数。
0.2+0.5= 7.8+0.2= 0.54+0.21= 0.25+0.35=0.7+0.8= 2.5+0.3= 0.56+0.41= 0.42+0.18=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3.62+8.49= 14.4-3.5=9 4 .8 2 6 .3 + 验算: 5.3 4 .4 1 - 验算:24.67+4.96= 32.05-0.75=3.文具店中,一支钢笔8.65元,比一本笔记本贵3.91元。
(1)一本笔记本多少元?(2)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一共多少元?易错点 计算时没有将相同的数位对齐4.数学小门诊。
(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3 1.54 1 4. 7 - 改正: ( )应用提升练提升点1 解决不同形式的小数加减法5.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109104+= 3t 45kg -1t 68kg =提升点2 解决生活中小数加减法问题6.李大伯把一根5.17m 长的竹竿竖直插到河底(插入泥中部分忽略不计),露在水面外的部分长0.99m 。
这条河有多深?思维拓展练7.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竖式成立。
67 0. 7 . 3 . □□-□□□第2课时 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知识点 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1.直接写得数。
2.1+0.2= 0.33+0.4=3.6+1.26=3.51+0.2= 102+0.3= 12.7+6.09=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5+3.86= 9.3-4.63=6 8.3 5 .4 + 验算: 36 .4 3.9 - 验算:12.36+0.9 = 7.8-1.78=3.一辆卡车运化肥,上午运走了9.53t ,比下午多运了1.8t ,这辆卡车下午运化肥多少吨?易错点 没有正确掌握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4.下列计算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课练(含课时作业和课后作业)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一课时课堂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
ɡē bo jié nán hónɡ chóu dí rén bā kāi ()()()()()2.恰当地搭配词语。
( )的芦花 ( )地哭着 ( )的浮云 ( )地看着 ( )的苇絮( )的眼睛 ( )地飞来 ( )的芦苇 ( )地指着 ( )地叫着3.按要求写词语。
(1)“吱扭”、“咕咚咕咚”,这类词叫像声词,书中还有一些请抄录下来。
(2)“飘飘悠悠”这类词构词的规律是“AABB”式的,请从书中再抄录几个。
4.给下面句中红色的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
()A.玩弄,戏弄。
B.玩、玩耍C.施展,表现出来。
(2)我们对鬼子,怀有刻骨的仇恨。
()A.思念B.胸前C.心胸D.心里存有。
(3)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A.开发修建B.张开舒展C.列出【答案】1.胳膊劫难红绸敌人扒开2.( 雪白)的芦花 ( 呜呜)地哭着 (红色 )的浮云 (呆呆 )地看着(柔软 )的苇絮 (圆圆 )的眼睛 (嗖嗖 )地飞来 (黄绿 )的芦苇(认真)地指着 (呜哩哇啦 )地叫着3.(1)哗啦哗啦吧唧吧唧哐啷咕咚咕咚嗖嗖呜呜(2)飘飘洒洒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开开心心4.(1)B (2)D (3)B第二课时课堂作业1. 课文中有许多描写都使用模仿声音的词,找一找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人入水中: 许多人小声说话:人跑的声音: 爸爸抽烟袋:翻课本: 门响声:枪栓响: 日本鬼子说话:2. 读下面的话,写出破折号的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3.根据课文内容的顺序,把两边的内容连起来。
课文写作的顺序主要内容第一部分误以为牺牲,大家伤心第二部分机智脱了险,人们高兴第三部分被敌人拷打,宁死不屈第四部分上夜校念书,明白道理第五部分掩护李大叔,雨来被抓第六部分游泳本领高,伙伴佩服【答案】1.扑通嗡嗡嗡嗡咕咚咕咚吧唧吧唧哗啦哗啦哐啷卡啦呜哩哇啦2.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导语】教学是⼀种创造性劳动。
写⼀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英语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学习句型:“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及答语,使学⽣掌握有关购物时询问价格的功能句,并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下使⽤。
2.掌握四会单词knife,crayon,brush,notebook,ball,toy car,schoolbag能听懂会说how much。
3.能⽤“Can I help you”询问顾客需要;并能⽤how much is it?或者It is .......yuan.谈论物品价格。
4.⿎励学⽣⾃设情景,创编、表演对话,培养学⽣综合运⽤语⾔的能⼒。
教学重点: 掌握“How much is it?的重点句型,使学⽣掌握有关购物时询问价格的功能句,并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下使⽤。
教学难点: crayon的发⾳,以及对表⽰价格的数字的掌握。
教学准备 学⽣的⽂具、单词卡⽚、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师⽣问候 简单的交流,让学⽣进⼊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来。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设置情景,导⼊新课(假设学⽣⾛进⼀个⽂具店会看见什么?让学⽣⽤英语把会看到的说出来) 教师对学⽣说出来的物品⽤英语板书出来。
Step 2. Presentation 1、板书课⽂标题 2、导⼊新课,对学⽣未想到的单词⽼师帮助补充,对新单词进⾏教学。
3、教师通过展现学⽣的⽂具作为实物来教学单词,让学⽣能更清楚的理解单词意思。
4、通过⼀个⼩游戏来检测学⽣对单词掌握的情况。
(1)教师把之前所教的单词按不同⽅向书写,板书在⿊板上,让事先分好组的每⼀组的成员按个到⿊板上指出来。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are they?”教师带读:This is Amy。
She has a big family。
She has parents。
a baby brother。
an uncle。
and an aunt。
教师让学生跟读并认读单词:baby brother。
uncle。
aunt。
教师把这些单词贴在family tree上相应的位置。
3、教师出示单词图片,让学生跟读并认读单词:family。
parents。
教师用简单的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例如:This ismy family。
I have a mother。
a father。
and a brother。
My brother is a baby。
He is very cute。
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
三)巩固练(Practice)1、教师播放单词拼写游戏,让学生跟读并拼写单词:family。
parents。
uncle。
aunt。
baby XXX。
2、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的称呼,例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my dad。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my mom。
This is my uncle。
He is my dad's brother。
This is my aunt。
She is my mom's sister。
This is my baby brother。
He is my little XXX.四)拓展延伸(n)1、教师出示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俗,例如:XXX。
XXX。
cousin。
XXX。
niece等。
教师让学生跟读并研究这些称呼。
2、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的称呼,例如:This XXX's son。
This is my nephew。
He is my sister's son。
Unit 5 Where Are You Going?第一课时一、给下列短语选择正确的译文。
()1. bus stop A.汽车 B.公共汽车站C.停止()2. clothes shop A.衣服 B.商店C.服装店()3. bookstore A.书籍 B.书店C.商店()4. in hospital A.生病住院 B.在医院C.去医院三、看图选句子。
A. hospitalB. bus stopC. shopD. bookstoreE. cinemaF. park()1.()2.()3.()4.()5.()6.二、英汉互译。
1. 去公园2. 宠物商店3. 去书店4. 在医院5. 读故事6. in the park7. go to the cinema8. buy a story book 9. write a story四、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入横线处。
A. hospitalB. shopC. bookstoreD. cinemaE. park1.Lily wants to see a film. She is going to the .2.She wants to buy some books. She is going tothe .3.The children are going to the to fly kites.4.The student is going to the to buy a pencil.5. Mom is ill. She is going to the .参考答案一、1. B 2. C 3. B 4. A二、1. D 2. A 3. E 4. C 5. F 6. B三、1. go to the park 2. pet shop 3. go to the bookstore4. in the hospital5. read a story6. 在公园里7. 去电影院8. 买故事书9. 写故事四、1. D 2. C 3. E 4. B 5. AUnit 5 Where Are You Going?第二课时一、单项选择。
18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安排两课时完成。
教学中要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通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是哪里人,生活在哪个年代,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大体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全文研读时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思考,重点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
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最后进行总结扩展,推荐学生找来管桦小说的原著读一读,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2.课件(挂图、幻灯片等)。
学生准备:搜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情感,理解课题1.(播放小英雄雨来的简短录像)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掩护了交通员,并和鬼子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小雨来的故事。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段。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就让我们跟随小英雄雨来的脚步,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板书课题)4.书写课题。
(1)理解课题:“小”是指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勇敢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①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②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解释课题以感知全文。
引导小学生理解“英雄”的意思,激发学生反对侵略的爱国情感,为下面的快速阅读做情感铺垫。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预习提纲:A.文章通过哪几件事表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B.文章的其他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
Unit 6 Meet my family!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Part A Let’s talk& Let's count二、教学目标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询问他人家中有几位家庭成员;能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子:My family has six people. / That’s only five.4.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people, but, little, puppy的意思,能正确发音。
5.能够在“看图数数”活动中,依照语言示范运用所学句型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 询问并回答图中苹果、花朵、小鸟、人物以及蚂蚁的数量。
三、教学重难点1. 熟练掌握句型How many …are there?的用法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2. 理解Let’s talk中句子的含义,并能进行初步的运用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up教师播放歌曲Come and see my family,鼓励学生边唱边演。
Step 2 Presentation1. 学习Let's talk(1)教师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的课件,说:This is my family.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Who are they?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my father, my mother, my aunt …(2)猜一猜:教师分别请几名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提问: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y family? Who are they?大家试着猜一猜,用句子There are …people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my….来回答。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整体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影子》、《比尾巴》《青蛙写诗》《雨点儿》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以及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以儿童的视角,对自然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生动描摹。
充满儿童情趣,能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3个生字、10个偏旁(宀女月扌八冖刂灬彡穴)(宝盖、女字旁、月字旁、提手旁、八字头、秃宝盖、四点底、三撇、穴宝盖、立刀)。
和两个多音字(数、长),会写17个字(在、后、我、好、长、比、巴、把、下、个、雨、们、问、有、半、从、你)和三个笔画(斜钩横钩、竖提)。
2、知道汉字有“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3、交流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4、学会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说话;积累一问一答的语言表达,积累由生字拓展的新词。
5、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认识逗号和句号,根据标点符号读好停顿,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6、背诵课文《比尾巴》及古诗《古朗月行(节选)》。
7、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8、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三、单元重点难点1、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及动物尾巴的特点。
4、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四、单元课时分配5《影子》2课时6《比尾巴》2课时7《青蛙写诗》2课时8《雨点儿》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六》2课时五、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下面我从“识字、写字、课文学习、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方面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一)识字:本单元要求会认的字共有43个:第5课(11个):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第6课(11个):比尾巴谁长短把伞兔最公第7课(11个):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第8课(12个):数彩半空问到方没更绿出长教学建议:1、读准字音。
泰山小学数学学科第八册第六单元教案 主备:王俊玲
课堂教学教案
教材 第 六 章第 课第 4 课时(总 7 课时)
课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目标
1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
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
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问题。 (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7+13 46+(59+54) 2.揭题。 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探索乘法交换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 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列式得出:5×3=15(人)或 3×5=15(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从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
息
学生独立解答
5×3=15(人)或
泰山小学数学学科第八册第六单元教案 主备:王俊玲
(3)建立等式。 让学生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3×5=5×3 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 (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b×a(板书) 2.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 (2)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①每组两道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 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 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①18×5×2 18×(5×2) ②13×25×4 13×(25×4) ③24×(125×8)24×125×8 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a×(b×c)(板书)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第一小题,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15×2”的积;第二小题,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先算“25×4”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然后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5=15(人)
3×5=5×3
学生可能写出的等式有:
1×2=2×1
30×12=12×30
8×5=5×8
„„
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
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
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算法:
算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
人数。
(23×5)×6
=115×6
=690(人)
算法二: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
23×(5×6)
=23×30
=690(人)
泰山小学数学学科第八册第六单元教案 主备:王俊玲
3.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1题。 4.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十”第3题。 让学生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并交流计算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先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然后
指名说说怎样运用乘法交换律进
行验算,最后让学生独立进行计
算和验算,指名板演。
作业
设计
数学书第65页练习十第2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