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治疗角膜溃疡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鲁王付1(2摘要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思考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方药配伍及 用量即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探索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方证辨病,并解 读案例,以此学用当归四逆汤才能更好地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当归四逆汤方证探索与实践当归四逆汤是《伤寒杂病论》中重要的治病用方之一。
张仲景 于《伤寒杂病论》中运用该方辨治 的病证是“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但是,从后世对当归四逆汤用药用量角度研究得知其辨治病证表 现并不局限于“手足厥寒,脉细欲 绝”。
那么,在临床中怎样理解当 归四逆汤辨治病变的基本适应证?怎样扩大运用当归四逆汤辨 治诸多疑难病?又,学好当归四 逆汤辨治病证的基本思路是什么?用活当归四逆汤辨治病证的 基本准则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 地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基本适应 证、扩大辨治范围,尤其在对疑难 病治疗中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笔者结合多年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的辨治体会,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与深人探讨,以期对提高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的能力及辨治技能有一定帮助。
1方药思考当归四逆汤由当归三两(9g),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所组成。
只有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当归四逆汤的作用及病位、配伍及用量,才能学好用活当归四逆汤,辨治诸多疑难杂病[1]。
1.1方药作用及所治病证当归的基本作用是补血活血。
其于当归四逆汤中可辨治血脉病证;于薯蓣丸中可辨治虚劳病变;于侯氏黑散中可辨治心脾风痰病证;于麻黄升麻汤中可辨治肝脾病证;于升麻鳖甲汤中可辨治阳毒瘀血病证;于当归赤小豆汤中可辨治出血病证;于乌梅丸中可辨治蛔厥或久利病变;于奔豚汤中可辨治肝气逆病变;于胶艾汤中可辨治血虚出血病变;于当归贝母苦参丸中可辨治妊娠病变等。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可以看作是桂枝汤的加减,桂枝汤去生姜,加上通草、细辛、当归三味药。
桂枝汤本身可以疏通经脉。
当归,《本草纲目》记载道:“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之痛,和血补血。
”当归常与芍药相配,用于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等。
细辛最能发散风寒而止痛能治骨节疼,能开痹气,通草可通络。
肝脉血虚受寒,寒滞肝脉,所以必须加桂枝、细辛、通草通阳以散寒,与当归、芍药相配还有调和营卫、调和气血的作用。
大枣用得最多,用二十五枚,赵本作十二枚,补津液,补脾胃,使细辛不会发生流弊。
一、抓住三个主证:血虚、冷、痛“手足厥寒”就是手脚偏凉,本方证的手足冷,以指尖为甚,虽夏天亦阴冷异常,四肢逆冷,故方名“四逆”。
《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因此,三方用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温热暑疫全书》)“脉细欲绝”提示阴血不足。
临床上运用当归四逆汤应抓住三个主证:一是血虚,血虚是病机,此处以病机代症状,指唇爪不华、面色苍白、目涩头晕等;二是冷;三是痛,腹痛、头痛、腰痛、腿痛、脚痛等,大多遇冷更剧。
临床上,只要抓住血虚、冷、痛三点即可用,是肝经循行的部位也可以用。
故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雷诺氏病、红斑性肢痛、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坐骨神经通、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齿痛及女性的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有较好的疗效。
研究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及疗效目的对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及疗效展开研究分析。
方法从当归四逆汤治疗患者中选取168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其疗效和药理作用。
结果本次研究患者中,头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脊椎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
结论临床医师在采用当归四逆汤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获得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标签:当归四逆汤;现代药理;疗效Modern pharmacology and efficacy of Angelica four inverse soupHUANG Ke-dong(Shangqiu cit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TCM pharmacy,Henan Shangqiu 476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Four decoction of angelica modern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Methods From angelica decoc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our selected 168 patients with research and analysis,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Results The study patients,patients with headac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83%,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 patients’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48%,spondylitis patients’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47%,patients with endometriosis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50%. Conclusion Clinical physicians in the angelica four decoction to treat patients with good clinical effect,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Angelica four decoction;Modern pharmacology;The clinical effect当归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和回阳救逆的功效,其主要用来治疗阳虚欲脱、四肢厥逆、冷汗自出和脉微欲绝等症状,且具有显著疗效。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鲁——汤(4*) 20:01:32大家晚上好今天轮到我讲课,心里没底,讲不好请大家原谅,题目如下: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体会当归四逆汤是少阴、厥阴病的好方子,应用广泛,几乎每天都用的着,在此我把自己的应用心得和大家交流。
一、当归四逆汤证解:“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微欲绝,营血不足,血少无力鼓动,也说明寒重,寒性收引,血过来的少,就出现这个不足的脉象。
“手足”是人体的末端,属表,四肢百骸皆属于表,太阳少阴共主一身之表,太阳主阳之表,少阴主阴之表;这个证病位在表(手足、末梢);病性属寒;病态是虚,合起来就是表虚寒,是少阴表证。
“厥”,“凡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伤寒论、宋337条)”。
“厥”者,寒也,手足冷——指头寒——手足厥寒——四肢厥逆,一个比一个严重,但都离不开寒。
厥寒在表:动脉血(营或荣),带着营养(含氧气、养分、温热),通过微循环运送到组织参与代谢,再由静脉血(血)带走浊邪(代谢产物、寒气)“手足厥寒”,是身体末端动静脉循环不好,发生手足冷、冻疮、雷诺氏病、糖尿病足、、、都些血管病;厥寒在里:脏厥,就是脏寒了,为什么寒那?道理是一样的,根源就是营血不足,或运行不好,局部中寒、积寒,“寒”性收引,加重了这个过程,结果就是温暖和有营养的东西带不来,浊邪带不走,真的形成了五证的“滞证”,滞就是痰凝、气滞、血瘀,是人体病态下的产物,都是些垃圾;“当归四逆汤主之”,表寒,在表的阳气不足,少阴表证,就用当归四逆汤。
药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只说说通草。
“通草《神农本草经》,辛苦凉。
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通利九窍血脉关节”,多厉害,古代的通草就是木通,关木通含马兜铃酸有肾损害,出过事,就用川木通,开方就不能写“通草”了,就是写成川木通。
像面条的那个通草,诸家注释都是清热、通利小便的,大家想,治疗手足厥寒的方子,用上单纯清热通利小便的药,那会是什么结果?药也走了前阴,随尿跑了,疗效是要打折扣的。
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临床表现蚕蚀性角膜溃疡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角膜浅层溃疡,又称慢性匐行性角膜溃疡或Mooren溃疡。
多发于中老年人,常为单侧性,亦可双眼先后发病。
本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的自觉症状主要为疼痛,其次为羞明、流泪。
有时疼痛极为剧烈,患者不惜残余视力而要求摘除眼球。
本病初发时多于睑裂部角膜缘附近出现一、二个灰白色浸润点,逐渐融合崩溃,形成线条状或新月形浅层溃疡,溃疡可向两端、角膜中央和巩膜方向扩展,其向角膜之进行缘,潜行于上皮与角膜实质浅层之下,形成典型的穿凿性边缘。
同时溃疡底部迅速为角膜上皮修复和新生血管所掩盖。
如此,溃疡边发展边修复,终于占据整个角膜表面,,其深度为角膜基质的1/3~1/2,一般不引起角膜穿孔。
溃疡向角膜中央进行的同时,亦向巩膜表层潜行,其表面的球结膜充血,肥厚,呈暗紫色堤状隆起。
西医治疗本病首先采取积极的药物治疗,如口服或静脉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同时局部滴胶原酶活性抑制药物。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重症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作部分或全部板层角巩膜移植术。
中医学本病属“花翳白陷”范围。
多因肺肝风热,痰火蕴蒸或肝寒血虚所致。
治宜疏风清热,清热化痰或温经通脉为法。
此外,在中医学钩割火烙法的基础上创制的割烙术,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方剂1.加味修肝散【组成】羌活6g,防风10g,麻黄6g,荆芥6g,木贼10g,白蒺藜10g,菊花6g,薄荷6g,栀子10g,黄芩10g,连翘10g,桑螵蛸10g,金银花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大黄10g,甘草3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蚕蚀性角膜溃疡,证属肺肝风热者。
症见本病初起,角膜边缘出现点状浸润或条状溃疡,睫状充血,畏光流泪,眼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解】方中羌活、防风、麻黄、荆芥、薄荷辛散外风;菊花、木贼、白蒺藜、桑螵蛸祛风散热,退翳明目;栀子、黄芩、连翘、大黄清热解毒,降火通便;当归、赤芍、川芎活血行滞,退赤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当归四逆汤善治四肢病症(论文摘录)刘某,男,57岁,六个月以来,小腿以下冰凉,触痛,麻木,感觉异常,热水袋热敷可缓解。
辨证为寒滞经脉,血脉受阻。
治宜温经活血,通痹止痛。
要用当归四逆汤化裁。
当归15g,桂枝9g,赤芍20g,细辛9g,木通8g,地龙10g,川芎15g,牛膝12g,炙甘草8g,大枣8枚。
水煎服,日一剂,连服10剂后症状减轻,守方调服一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方诀】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方剂比较:《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
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
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
”(《温热暑疫全书》)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
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去寒败火暖身方法万病不离一个寒字,慢性病的人,一般都是内寒外热,这表现在容易上火,特别是牙齿会痛,口红,头发白黄,口臭,脚气,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四肢无力,特别握拳没有放射的力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萎靡不振,这就是中医上所谓的阳虚,整个人没有活力,气短声低。
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刘铁燕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5(023)009
【摘要】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甘草、大枣组成。
用治营血内亏、寒邪外郁厥阴所致的"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证。
近代应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症、冻疮、慢性荨麻疹、消化性溃疡、痛经、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
本人从原条文中所列主症中得到启示,认为养血、
散寒、通脉之法对血虚寒凝脉络痹阻诸症一般均可运用。
【总页数】1页(P55)
【作者】刘铁燕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中医院,13201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2.当归四逆汤临证应用体会
3.当归四逆汤应用体会
4.
改良“C”形针刀松解术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5.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白癜风寒滞经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当归四逆汤——头痛,头晕,眼角膜病1头痛——王启政医案林某某,女,46岁。
患头痛3年,时发时止,时轻时重,曾以阴虚头痛辨治,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数日,均未见效,乃服西药“止痛片”,头痛可暂得缓解。
但每遇天气变化,冷气外袭,头痛复作,痛时前额连及巅顶,欲用巾裹首时见恶心欲吐,舌淡苔白,脉沉伏不起。
此为血虚寒凝,经络不通,阳气运行不畅。
阴寒循经至巅,形成血虚寒滞性头痛。
治宜温阳散寒,养血通络,行气消滞止痛,拟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桂枝9克,细辛5克,藁本12克,木瓜20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3付后头痛大减,但睡眠欠佳。
前方去木瓜,加酸枣仁12克,连服数剂,手足渐温,头痛已止,精神好转,病告痊愈。
按:本案乃属平素之虚,复感寒凉,厥阴受寒,气血被寒所遏,阳气不能循经通达于上,而厥寒循经上冒,故患者每遇冷风则头痛加剧,痛连巅顶。
故用当归四逆汤以养血活血,温经散寒,消除血脉寒凝闭滞之害。
方中细辛、蒿本祛风散寒;川芎行血中之滞,上达巅顶而止痛;陈皮行气,以通达阳气;木瓜、五味子缓急止痛。
诸药合用,以达营卫调和,气血畅通,诸证消失而病愈。
《当代医家论经方》论:头痛三年,见恶心欲吐,此是厥证,阴厥上冲之证。
乌梅丸与吴茱萸汤证,俱有此证,虽不是此二方,但是都属厥阴病。
脉沉伏不起者,阴寒阳败之象,阴盛则发厥逆也。
厥阴病之脉沉伏,是阴阳俱虚,不能交济也。
当归四逆汤,当归充其血脉,以起沉伏,交济阴阳,细辛降其浊阴,以止厥阳独行于上之头痛。
不懂阴阳互厥之理,以肝阳上亢理论,用六味滋阴,永不能治愈。
本案分析的很好,平素本虚,复感寒凉,是其病理。
也就是厥阴本虚寒,又伤外寒而气血不行,则阴阳不交,而发厥证。
当归四逆汤,外行经脉之气血,内降浊阴之冲逆,交济表里阴阳也。
表阳与里阴相交,上阳与下阴相交,阴阳相交,则不厥逆,头痛自愈。
2头痛腮痛——杨广静医案马某,女,42岁。
于1992年10月28日初诊。
试述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现状当归四逆汤记载于东汉张仲景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为温里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效。
主治血虚寒厥证。
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厥所致的内科、妇科、皮肤科、骨科等多种疾病现状,古方新用。
标签: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现状当归四逆汤为东汉张仲景所著的经典名方,为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治疗血虚寒厥证,传统用于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等症状的治疗。
近年来,该方应用于临床后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一致认为其可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妇女痛经等,现将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进行如下综述。
1 内科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的慢性疾病,向珍蛹等[1]采用抽样调查法研究发现肾阳虚、寒湿阻滞证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型,膝骨关节炎的基本辨证要素为肾阳虚、寒湿等。
樊效鸿等[2]临床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考虑到膝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加入怀牛膝入肝肾二经,兼有下行之力,益肝肾强筋骨,又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而利关节;五加皮即能补益肝肾,又能利水除湿;补骨脂、骨碎补温补肝肾、强筋健骨;薏苡仁渗湿除痹证,舒经脉、缓拘挛;川木瓜舒筋活络,并善下行走下肢;加入少量红花取其行血之功,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药物安全性好,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 妇科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也称为“经行腹痛”[3]。
实验研究表明[4],当归四逆汤能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活动力,同时能显著对抗缩宫素引起的子宫痉挛,明显抑制缩宫素引起的子宫肌条的幅度、收缩频率和活动力。
同时,陈红九[5]研究观察发现当归四逆汤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 皮肤科3.1 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多发性皮肤病,属中医“瘾疹”范畴。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应用当归四逆汤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
当归四逆汤是厥阴病的处方。
因为它里面含有当归。
同时它也是厥阴病表寒的处方。
因为它里面含有桂枝。
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冻疮的特效方。
曾有一个女的冻疮特别严重,不但冻手冻脚,脸上都得了冻疮,我开了原方当归四逆汤。
同时又让她把药渣煎水外部热敷,当天就见效了。
虽然说中医是整体医学,但我的经验是,如果再加上重视局部,整体加局部的治疗疗效必定会成倍增加。
像冻疮用当归四逆汤内服加外洗的方法,像前列腺增生用辨证处方加水蛭的方法,像鼻炎、鼻窦炎病人用中药内服加荆芥水外部热敷的方法。
都是既重视整体,又重视局部的思路。
当归四逆汤治疗冻疮的疗效这么好,但我在临床上却只治过这么一例。
这是因为得冻疮很少有人吃中药来治疗。
要想推广当归四逆汤来治疗冻疮,可以制成两种制剂来推广。
一是可以制成当归四逆冻疮膏外用。
二是制成粉末让病人煎成药水后泡手泡脚来用。
尽管我只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过一例冻疮,但我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一个十分宝贵的经验:临床上得冻疮的人都是厥阴病体质,都是厥阴表症,都是厥阴表寒,都是当归四逆汤证。
这样治疗就简单了。
病人来了,顺便问一句,冬天得冻疮吗?如果病人说生冻疮,这就好办了,这个病人就一定要用当归四逆汤为主方。
有的病人光冻手,有的光冻脚,有的则光冻耳朵,不管病人冻哪里,都叫冻疮。
下面我们来看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这个处方里的通草,有的人用通草,有的人用木通,我两样都用过,感觉效果都可以,似乎木通的效果更好一点点。
考虑到现在木通被国家通告过,我建议还是用通草吧。
通草这个药呢,软软的,量不要用太大,因为通草蓬松,在药锅里占地方,一般用5克之内就可以了。
如果一副药里用上20克,那么病人煮药时相当不方便。
当归四逆汤里用的大枣量是二十五枚,我认为大枣的作用相当于红糖,病人脉细,用了大枣相当于加了糖,而且是加了温的糖。
从条文里得出结论:手足冷+脉细=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应用体会
当归四逆汤应用体会
王玉民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1(032)005
【摘要】@@ 当归四逆汤源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厥阴伤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之症.该方由当归、白芍、通草、桂枝、细辛、大枣、甘草七味药组成.是为素体血虚复感寒邪而设置的一个方剂.笔者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疾病,收到理想效果.现举例如下.
【总页数】1页(620-620)
【关键词】
【作者】王玉民
【作者单位】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天津,3003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如何区别使用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 [J], 无
2.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化裁治疗老年眩晕验案 [J], 吴永刚
3.动脉硬化闭塞症应用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体会 [J], 宋跃朋
4.当归四逆汤证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探究[J], 张长恩; 陈燮梅
5.当归四逆汤临床应用体会 [J], 刘铁燕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当归四逆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王燕萍 沈明谦 作者单位:730000 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厥阴篇》,云“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通草而成。
当归苦辛甘温,补血和血,与芍药合以补血虚;桂枝辛甘而温,温经散寒,与细辛合而除寒邪;甘草、大枣益气健脾,补血通阳,更加通草通经脉,使阴血充,客寒除,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阳气不足,阴血亦弱,外受寒邪,伤于经络,血脉不利所致诸症。
近年来,当归四逆汤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遵循“血虚寒凝,经脉气血痹阻”之病机,广泛用于内、外、妇、皮肤等临床学科,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综述如下,以供参考。
1 药理研究窦昌贵等[1]以当归四逆汤灌胃对酒石酸锑钾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电刺激致痛嘶叫反应均显著抑制,表明该方有镇痛作用;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莱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均有抗炎消肿作用,表明该方具有消炎作用。
黄芳等[2]发现该方可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复钙时间,显著降低大鼠全血比粘度,抑制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降低大鼠血小板凝聚性,促进小鼠自身皮下血肿吸收,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
米庆勤等[3]观察了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对大鼠离体子宫肌收缩活动及缩宫素所致离体子宫痉挛的作用,同时观察对小鼠痛经的扭体反应,结果表明可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子宫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降低缩宫素引起的痉挛子宫肌条的收缩幅度和频率,可抑制小鼠痛经的扭体反应,表明其治疗痛经是通过降低子宫收缩力和频率实现的。
石米扬等[4]对当归四逆冻疮膏的药效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当归四逆冻疮膏可显著提高小鼠热刺激阈值,增加离体兔耳血管灌流量,促进兔耳冻伤组织复原。
2 临床应用211 坐骨神经痛该病属中医痹证,以当归四逆汤祛湿散寒舒筋通脉止痛,均取得满意效果。
刘淦新[5]以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刘俊杞以该方治疗14例,治愈12例,好转2例;吴德秀报道,当归四逆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明显,有效率达90%。
当归四逆汤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何彩云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97(12)1
【总页数】2页(P17-18)
【关键词】当归四逆汤;风瘾疹;赤白游风;中医药疗法
【作者】何彩云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05;R289.5
【相关文献】
1.“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在皮肤病中的运用浅识 [J], 俞肖君
2.中医情志护理在皮肤病中的运用 [J], 李娜;冉群兰;涂颖
3.当归四逆汤在寒冷性皮肤病中的应用举隅 [J], 王燕
4.白僵蚕在中医皮肤病中的运用 [J], 杨亚龙;张玉珊
5.韩世荣主任医师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皮肤病经验 [J], 朱璋;韩世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归四逆汤辨治应用当归四逆汤中医理论研究1.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形成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有很多种,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是对阳气的耗损和郁闭。
以下举例了较为常见的病因:素体阳虚,水寒木枯;感受寒邪,耗损肝阳;情绪抑郁,气耗及阳;气血受损,阳随耗脱;房劳伤精,水竭木衰;嗜食生冷,后天受损;起居不调,阴阳失衡。
这些病因,都影响到了肝阳的升发疏泄功能,导致了疾病的发生。
2.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论述当归四逆汤源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本书的厥阴篇351条原文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攀,一法十二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汤被后世医家公认为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代表方。
目前教科书及多数的医家发表的文章大多认为其病机为血虚寒厥,但通过临床实践和查阅古代文献,认为血虚寒厥只是当归四逆汤证中病机的一部分,而不是最根本的病机,并没有完整地揭示疾病的病理状态。
当归四逆汤证的最基本病机为肝阳亏虚不升,导致了血虚、寒凝、血瘀的病理状态,同时这些病理状态又相互影响,从而加重了病情。
下面就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以定位、定性的方法来进行详细分析。
1)病位于厥阴肝经首先,当归四逆汤证的病位在六经中应该定于厥阴病的范畴。
原因除了《伤寒论》中条文位于厥阴篇外,还有就是当归四逆汤证中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手足厥寒”。
《伤寒论》中对厥逆的病机是这样解释的:“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意思是因为阴阳气不相顺接,阳气不能顺利运转通达四末,故发为手足厥寒。
阴阳气不相顺接,这种现象正是厥阴病的特点。
厥阴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生理特性,故凡病邪有碍于阴阳的相互转换、相生的过程的,都属于厥阴病的范畴。
由于当归四逆汤证的症状中既有阳虚的表现,也有阴血亏虚的表现,阴不足以纳阳,阳不足以入阴,阴阳气不相顺接,故发为厥逆。
(三)当归四逆汤——眼角膜病,白内障,甲亢,无脉症,9眼角膜病——童牧医案蚕蚀性角膜溃疡唐某,男,43岁。
1975年11月25日初诊。
自诉:病起已一个多月,连续在某医院治疗,用过抗菌素、激素、核黄素等无效,病势逐渐增重。
头痛,眼酸胀,视物模糊。
检查:右眼鼻上方充血,溃疡面由角膜12点至3点钟处,一直蔓延到角膜中央,形成一条典型的白色突起边缘,溃疡面上有渗出物。
肢冷形寒,舌苔薄白,脉沉迟。
印象:右眼蚕蚀性角膜溃疡。
治疗:当归四逆汤。
当归10克桂枝3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5克木通6克细辛1.5克防风5克川芎5克夏枯草5克红枣10枚生姜1片3剂。
11月28日二诊:症情已改善,角膜溃疡面渗出物明显吸收,手足已温暖。
惟头部仍有轻痛。
续服原方3剂。
12月1日三诊;症情已基本好转,角膜病变处留有云翳,因此给服明目退翳中药3剂。
以后随访未见复发。
童牧;当归四逆汤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二例报告,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144,1979《伤寒论方医案选编》论:脉沉迟者,此为阴脉,脏腑内寒。
病为脏腑内寒之象,就用扶阳温燥之药,寒则温之。
如不愈者,再用当归四逆汤,或加吴茱萸生姜汤。
脉见沉迟,脏腑之寒不愈,就改六气之水寒,反正阴脉用阳药,用错阳药,也不会有关系。
10凝脂翳某某,男,36岁。
1958年10月15日入院。
本年9月21日开始右眼红而疼痛,视力减退,兼有流泪及右偏头痛,经检查后诊断为右眼边缘性角膜溃疡。
全身检查均属正常。
曾用三氯醋酸烧灼,抗生素滴眼,施行结膜瓣遮盖术。
至10月23日,眼部刺激症状加重,结膜瓣收缩,角膜溃疡乃又暴露,溃疡呈陡削为蚕蚀状。
染色阳性。
诊断为侵蚀性角膜溃疡,即于该日起开始服中药。
中医辨证施治:右眼胞高肿,流泪刺激痛。
风轮凝脂翳四周而起,手厥冷,脉细欲绝。
因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今厥阴受病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欲绝也。
拟益血复脉而驱久寒。
当归9克,桂枝3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4.5克,木通6克,细辛1.5克,红枣10枚,生姜1片。
当归四逆汤治疗角膜溃疡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7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60-02
【摘要】目的: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及眼球的眼病,需积极治疗;方法:用当归四逆汤口服治疗阳虚寒凝型角膜溃疡;结果:该型角膜溃疡全部治愈;结论:角膜溃疡需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用当归四逆汤口服治疗阳虚寒凝型角膜溃疡效果好。
【关键词】角膜溃疡当归四逆汤内服熏洗
角膜溃疡属中医眼科学“花翳白陷”范畴, 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在我国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秘传眼科龙木论》述花翳白陷是指眼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底陷,状如花瓣、善变速长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变向纵深发展,可引起黑睛破溃,变生蟹睛等恶候。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扶阳抑阴之功效,使阳气得复,血脉通畅,用于治疗素体阳虚或血虚受寒邪,所致之黑睛生翳溃陷;其状如蚕蚀,迁延不愈,白睛暗赤,目痛视昏,常兼四肢不温,脉沉细,舌淡无
苔或白滑苔。
笔者近5年来,运用当归四逆汤辨治11例阳虚寒凝之角膜溃疡,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均为单眼患者,辨证均为阳虚寒凝型;女5 例,男6例;年龄37~77 岁;有角膜外伤史者6 例,患甲状腺相关眼病已摘除一
眼者1例,患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演变而来者2例,无明显诱因2例。
按溃疡程度分型:轻型2 例,溃疡面积 6 mm2 ,深度> 2/3 角膜厚度,前房可见有渗出物及积脓,虹膜及后部结构窥不清。
1. 2 诊断依据
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混浊有溃疡面;伴头眼疼痛绵绵,视力下降,白睛暗赤,黑睛生翳溃陷,迁延不愈,兼四肢不温,恶风畏寒,面白乏力,懒言倦怠,舌淡无苔或白滑苔,脉沉细[1];即可诊断。
1. 3 治疗方法
1. 3. 1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阳虚寒凝证型,选方当归四逆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中、晚各1 次。
7 日为1 个疗程。
1. 3. 2 中药熏洗熏法:在煎内服中药同时,在药锅(内放内服药渣)上放置上与眼眶大小一样洞口的盖板,先将中药用急火煎开,再改成文火慢煎,将患眼置于洞口熏之,熏时眼睛尽量睁大转动,以便药力达到病窍,时间为15~20 min ,上午、下午各1 次;晚上睡觉前用该药渣加开水泡脚,以背心微发热为度。
注意掌握熏洗药液的温度,熏蒸时蒸汽不宜过大,温度一般为患者感觉不烫为宜。
7 日为1 个疗程。
同时忌生冷腥膻食品,避风,注意眼部保暖,不熬夜,畅情志。
1. 3. 3 西医疗法用敏感抗生素眼液点眼,每晚上用敏感抗生素眼膏涂患眼,对中、重度患者,前房有积脓可配合全身应用
敏感抗生素药,以提高疗效。
对溃疡缠绵难愈者, 可采用0. 5 %络活碘在溃疡表面烧灼2~3 min ,再用0. 9 %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然后涂敏感抗生素眼膏包眼,并配以新泪然眼液点眼;对前房反应较重者与阿托品眼膏点眼。
1. 4 疗效标准
治愈:角膜溃疡愈合,荧光染色转阴,症状、体征消失;
好转:角膜溃疡面缩小,基底较清洁,症状、体征减轻;
无效:角膜溃疡面不缩小甚至恶化,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 例轻型患者治疗2 个疗程,全部治愈;6 例中型患者治疗3~6 个疗程,也全部治愈;3例重型患者治疗8~11个疗程,均治愈;无1 例角膜穿孔。
有二例受凉后复发,及时门诊或住院治疗,二周左右均治愈,后以人参败毒散调服二月余,均未再复发。
3 讨论
角膜溃疡病因复杂,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易引起角膜穿孔、眼内感染而致眼球萎缩失明。
而体弱及久病体虚之人患角膜溃疡后往往缠绵难愈,既不穿孔,又不愈合,或缓慢加重,畏光、流泪、碜痛绵绵,久者数月,甚是痛苦;笔者所遇中有4例如此,均在多家医院治疗,辗转不愈,许多医师遇到类似病例,动辄予龙胆泻肝汤、牛黄解毒丸之类!对青壮年、发病不久、属肝胆实热者,用之合拍,反之则伤正气,使邪冰伏,病久不愈。
眼病治火在古代文献上有许多精辟论述, 刘完素在《河涧六书》中对火热引起的眼病作
了专篇阐述, 指出“目膜不明, 目赤肿痛, 翳膜眦疡, 皆为热也。
”张子和继承与发展刘完素这一学术思想认为“目不因火不病”,“凡目暴赤肿引起羞明隐涩, 泪出不止, 暴翳目朦, 皆火热之所为也”。
对火症根据“热者寒之”的原则用苦寒清热、咸寒泻下,法如用得当, 收效显著。
但若是不分青红皂白,概用苦咸清热或咸寒泻下,致正气损而病久不愈。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组成。
方中当归气味浓厚而性走串,既能养血活血,又能温经散寒;桂枝温经通脉,以祛经脉中客留之寒邪;白芍养血舒筋,与当归相配,增强补益营血之力;细辛通达表里,散寒止痛,与桂枝相伍,增强温
经散寒之力;重用大枣既可滋养阴血,又可防桂枝、细辛之辛燥之性,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当归四逆汤的基本病机为血虚寒凝、经脉气血痹阻。
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该方剂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抗凝、抗炎及镇痛等作用,符合中医对本方“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认识[2]。
因此该方具有养阴复阳之效,能和厥阴以散寒邪,调营卫而通阳气。
临床研究也证明,只要遵循方证辨证的原则,凡符合该方证的各科
疾病均可选用此方,正所谓“有是证便用是方”。
同时也显示出传统医学“异病同治”和“古方新用”的巨大潜力。
笔者写此文章目的有二:一、中医治病,辨证是关键,证之有误,治之则谬以千里;二、辨证之要,寻症是关键,据四诊所得,有是证便用是方。
上述11例花翳白陷,有过用寒凉者,也有本属
年老素体阳虚者,皆以“目不因火不病”而与牛黄解毒丸类药物,病安能痊愈!所以,不管什么样的角膜溃疡,只要辨证属阳虚寒凝者,不要怕用麻辛附类中药,且随证化裁,就可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7
[2]梁晓夏,张保国,刘庆芳.当归四逆汤现代临床运用[j]. 中成药,2009,31(7):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