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_吕彬
- 格式:pdf
- 大小:106.72 KB
- 文档页数: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生命征、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情况,有创伤口、引流管等装置,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2、评估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凝血机制。
3、评估患者的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及相关实验室指标。
4、评估患者全身、颜面、四肢浮肿程度及24小时出入量情况。
5、观察体外循环血路、压力监测装置是否连接正确、严密。
管路、滤器预冲的空气是否排尽。
6、评估血管通路情况及患者卧床时对深静脉置管流量的影响。
7、观察血流量,置换量、超滤量与患者脱水情况及血压三者之间等变化,并及时调整其参数。
8、观察体外血路循环中血液的颜色、有无凝血、动静压力、TMP、置换液温度。
及抗凝剂使用情况。
9、注意无菌操作、观察有无畏冷、防止医源性感染。
10、观察CRRT管路和滤器,及时清除血凝块。
11、根据电解质水平,遵医嘱配制置换液,并及时更换。
【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患者家属是否协议书签字,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2、治疗前建立血管通路,并检查是否通畅,及时清除血凝块,并检查是否固定好。
采用适合患者的体位进行深静脉置管,及利于血流引出的体位。
3、做好管路及滤器预冲,排除空气和抗凝剂的使用。
4、注意无菌操作,按医嘱配制置换液并及时更换。
5、治疗开始时,先排空预冲肝素盐水,接患者血管通路,根据血压、心功能情况,调节血流量:常规150—250ml/min。
6、凝血最先发生在空气捕捉器或滤器,发现血凝块应及时处理,定时追加肝素,以免管路及滤器凝血发生,保证疗效。
7、治疗中患者如感畏冷,尤其在冬季,将室温控制在25℃以上,置换液加温情况。
必要时,使用加热器以确保置换液温度控制在34—37℃。
8、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9、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呼吸、抗凝剂、置换液及透析液的使用量、超滤量、外周静脉输液输血量、进食量、引流液量、尿量以及用药情况、血路管的动静脉压、动脉壶、静脉壶的液面、跨膜压、滤器的凝血及更换情况,有无并发症发生,并详细登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吕彬【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治疗儿童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方法由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两根单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长时间连续性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结果 10例病例中,有4例患儿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流不畅管道堵塞,2例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液失衡.结论 CRRT治疗中易出现凝血、出血、感染、体液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气体栓塞及褥疮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观察并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提高CRRT治疗的成功率.【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2(027)009【总页数】2页(P803-804)【关键词】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并发症;护理【作者】吕彬【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R472CRRT即指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长时间的连续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
该方法于1995年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一届国际CRRT会议上首次提出,经10余年发展,已成为重症CRF(肾功能衰竭)理想的治疗方式[1]。
本院自开展CRRT以来,已对10余例重症CRF病例进行了CRRT,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现就其中10例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10例重症CRF患者,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9个月~14岁。
体重6.5~67kg,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同时,均在PICU行CRRT治疗。
其基础疾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百草枯中毒1例、泌尿系结石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急性肠炎1例。
1.2 治疗方法由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两根单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置换液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改良Port配方,采用前稀释法输入,CRRT前用生理盐水1 000ml冲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6例观察对象,均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患者治疗期间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患者水肿等症状均明显改善,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
治愈率60.87%,病情缓解率32.61%,死亡率6.52%,成功抢救率为93.48%。
结论:临床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做好临床观察及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床观察;护理;效果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肾脏排泄氮质代谢产物能力的急骤下降,导致氮质代谢产物在体内迅速贮留,形成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诊断一经确立,必须迅速而彻底地寻找发病原因,积极加以处理[1]。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2]。
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可更好的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对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6例观察对象,女 19 例,男 27 例,年龄 41~ 73岁,平均( 50.5 ± 5.5) 岁。
原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13例,感染性休克9例,重症脑外伤及脑外伤 9例,重度毒物中毒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4例,急性肝功能衰竭4例,挤压综合征 3例。
1.2 护理方法1.2.1 CRRT装置的工作状态 CRRT治疗过程中要求绝对安全,无主机CRRT因没有动脉压、静脉压、空气报警装置的监测,所以必须密切观察滤器和静脉滤网颜色、管路张力、有无血凝块,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使用CRRT机器操作时,由机器提供的监测系统可监测动脉压、静脉压和跨膜压,它有严密的监控与报警系统。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应用中的护理干预分析【摘要】本文探讨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护理干预分析。
首先介绍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概述和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情况,随后分析了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通过对患者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提高危重症病人的生存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文章强调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优化护理干预措施。
总结指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是一项有效且重要的护理干预策略,有望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促进病情康复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危重症病人、护理干预、生存率、护理效果、研究、重要性、未来方向、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不断完善,护理人员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应用中的干预也逐渐受到重视。
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疗效的提高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护理干预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护理干预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策略和指导,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同时,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改善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做出贡献,为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1.3 研究意义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护理干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特别关注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及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儿童重症心脏病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心脏病患儿的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2年我科收治的19例重症心脏病患儿ECMO联合CRRT治疗过程,总结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参考。
结果 19例患儿,2例出现脑出血并发症,17例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精密化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脏病;重症护理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指经静脉置管,用血泵将血液引出至体外,经氧合膜行气体交换后将血流送至主动脉(V-A ECMO)或右心房(V-V ECMO),从而为机体提供氧输送,排出二氧化碳,对循环和/或呼吸衰竭进行支持的治疗措施[1]。
近年来,ECMO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重症心脏病病人的治疗。
当病人合并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时,就需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来进行液体平衡的管理和炎症介质的清除。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19年——2022年我科收治的19例重症心脏病患儿ECMO联合CRRT治疗中的护理对策,总结临床经验,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19年—2022年共有19例患儿行ECMO联合CRRT治疗,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最小的是新生儿,最大的是15岁;ECMO模式均为V-A ECMO。
诊断均为复杂先心(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瓣闭锁、肺动脉高压、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和暴发性心肌炎。
1.2结果 2例患儿出现脑出血并发症,17例患儿未出现并发症。
2护理2.1护理团队2019年开始成立院级ECMO管路小组,使用ECMO管路小组的管理模式统一管理ECMO病人。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和护理进展【摘要】本文从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和护理进展出发,对该治疗方式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
首先探讨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随后详细阐述了技术改进和发展。
在护理方面,强调了护理要点和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也指出了在临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展望了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未来发展方向和重要性,并总结了其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最新进展,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护理、进展、原理、技术改进、护理要点、治疗效果、并发症管理、临床应用、挑战、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价值、肾脏疾病治疗、作用。
1. 引言1.1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和护理进展概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是一种依靠机器替代肾脏功能,持续不间断地清除体内毒素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与间断性肾脏替代疗法相比,CRRT能够更好地模拟肾脏自然清除废物和调节体内环境的功能,具有更稳定和持续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不断优化,CRRT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已经成为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严重感染、危重疾病等多种临床情况下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CRRT的治疗和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保证患者在接受此项治疗时获得最佳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探讨CRRT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技术改进和发展、护理要点、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管理,以及在临床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
我们还将展望CRRT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其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在肾脏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全面深入地了解CRRT的最新进展,有望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科学、严谨的治疗方案,为肾脏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持续进行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通过不断地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水分,维持体液平衡及电解质的稳定,从而起到替代肾脏功能的作用。
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
由患儿的股静脉穿刺,留置双腔导管以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进行连续性体外血液净化治疗。
结果:在11例患儿中,有4例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期间出现管道堵塞、3例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现象、另有2例出现体液失衡的现象。
结论:在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水电解质失衡、管道堵塞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儿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成功率。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要点【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287-02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指通过缓慢的血液与透析液的流速,经过对流和弥散,通过溶质交换的方式将患者体内的有毒物质清除[1],进而使血液得到净化的方法。
可以有效的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从而促进肾功能的恢复,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是当前肾功能衰竭理想的治疗方式之一,儿童由于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身体各项机能较差,在采取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健康。
本文对11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同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1例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男患儿6例、女患儿5例,年龄在8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2)岁。
所有患儿在一般性治疗的同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治疗,患儿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2例肝豆状核变性、2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泌尿系统结石、2例急性肠炎以及1例先天性心脏病。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
张蔚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7(47)15
【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和。
在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CRRT需要中心静脉置管,进行持续体外循环,需抗凝等技术支持,易发生出血、感染、血栓形成、体外循环凝血、血液管路不畅、气栓等并发症。
【总页数】2页(P85-86)
【作者】张蔚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济南,25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护理干预对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J], 黄菊英
2.护理干预对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危重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J], 蔡秀芬;周锦华;何美娜
3.预防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发症的护理方案研究 [J], 何春雷;萧捷捷;高仁爱;谢娟娟;宋文静;林碎钗
4.风险护理在ICU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J], 张玉芬
5.集束化护理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罗丹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患者应用中的观察和护理
陈艳平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1(020)006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危重患者临床疗效,探讨进行CRRT 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0例危重患者进行CRRT 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酐、尿素氮、电解质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30例患者存活28例,死亡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另1例死于MODS.结论 CRRT 治疗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总页数】2页(P749-750)
【作者】陈艳平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2.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3.针对性护理在老年危重患者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4.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应用
5.护理干预在ICU危重患者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2例小儿重症感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9-09-05T15:33:49.29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6期作者:张小龙王海英梁海英全海梅(通讯作者)[导读]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为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之一。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番禺PICU)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重症感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接诊且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重症感染患儿32例,并对其施以综合护理。
观察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者例数。
结果3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患儿相关症状明显缓解,血液动力学恢复正常,神志好转。
患儿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7.15±4.68)分,比干预前的(57.62±4.15)分高,P<0.05。
结论于重症感染患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采取综合护理法对其进行干预,效果好,安全性高,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建议采纳。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生活质量;小儿重症感染;综合护理目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为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之一,具有可在床边进行、能够有效清除容量负荷以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等特点[1],但为能确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护士需做好患儿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
此研究,笔者旨在探讨小儿重症感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1月-2019年4月本院接诊且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重症感染患儿32例,包含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介于0.3-8岁之间,平均(2.85±1.02)岁;体重介于6.29-24kg之间,平均(12.93±5.46)kg。
患儿病历信息完整,且在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下接受治疗。
1.2 方法本组32例患儿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都接受综合护理,内容如下:(1)予以患儿有创血压监测与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
儿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吕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310003) 摘 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治疗儿童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CRF)中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方法由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两根单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长时间连续性体外血液净化的治疗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
结果10例病例中,有4例患儿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血流不畅管道堵塞,2例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电解质紊乱,2例在CRRT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液失衡。
结论CRRT治疗中易出现凝血、出血、感染、体液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气体栓塞及褥疮等并发症。
在护理过程中加强观察并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并发症,可以有效提高CRRT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 儿童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并发症 护理 Key words Children Continuous kidney substitute therapy Complication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12)09-0803-02 作者简介:吕彬(1982-),女,浙江丽水,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CRRT即指采用每天连续24h或接近24h的一种长时间的连续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
该方法于1995年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一届国际CRRT会议上首次提出,经10余年发展,已成为重症CRF(肾功能衰竭)理想的治疗方式[1]。
本院自开展CRRT以来,已对10余例重症CRF病例进行了CRRT,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
现就其中10例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10例重症CRF患者,其中,男5例,女5例,年龄9个月~14岁。
体重6.5~67kg,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同时,均在PICU行CRRT治疗。
其基础疾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2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百草枯中毒1例、泌尿系结石4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急性肠炎1例。
1.2 治疗方法 由右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留置两根单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置换液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提供的改良Port配方,采用前稀释法输入,CRRT前用生理盐水1 000ml冲洗。
CRRT开始时,抗凝剂采用最小肝素化法,肝素首量0.3~0.5mg/kg,追加量2~10mg/h,保持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1.5~2.0倍,由输液泵持续输入。
DIC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行无肝素血滤,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滤器。
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电解质浓度及酸碱浓度,置换液量1~2L/h,血流速度50~100ml/min,超滤量根据患者治疗量、生理需要量以及患者水钠潴留情况而定,每0.5~1.0h调整1次;管路和滤器每12h更换1次。
CRRT治疗过程中各种治疗不中断,包括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控制感染,以及呼吸、循环等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等。
1.3 结果 有4例因血流不畅管道堵塞而提前结束;2例CRRT过程中出现低钾低钙血症,给予补充相应电解质后恢复正常;2例患儿治疗过程中曾出现低血压现象,考虑与液体滤出量过多有关,予调整超滤量,补液后恢复正常。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1 凝血 CRRT是连续性体外循环,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凝血,而每个患儿的凝血状态不同,因此,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凝血,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凝血常见的原因:(1)抗凝不充分或病情不允许使用抗凝剂:首先应合理选用抗凝剂及量,治疗前充分预冲管路,滤过器内不可有空气残留,治疗中监测患儿的PT、KPTT、血常规,并根据选用前或后置换治疗方法定时使用抗凝剂,生理盐水定时快速冲洗管道和滤器;(2)血流量不足:建立良好通路,保证所需血流,避免血流量不足;(3)长时间CRRT[2]:滤过器具有一定的吸附力,治疗时间延长,部分中空纤维发生堵塞,吸附及清除率下降,影响治疗,应及时更换。
本组治疗中滤器和管路均12h更换一次,交替使用;(4)机械故障、血泵中断过久:在护理过程中应熟练掌握CRRT机器的操作使用,严密观察并记录机器各数值,了解各数值的变化原因,及时处理机器报警。
如遇血泵停止运转,管内血流长时间停止,这时易形成凝块,应及时、迅速更换置换液。
如超滤器逐渐下降及滤器内血色变暗变黑,是凝血的重要标志,静脉压与超滤器逐步上升也是凝血指标之一,应予立即处理[3]。
本组4例患儿主要就是由于抗凝不充分使滤器严重凝血,导致管道堵塞致使治疗提前结束。
2.2 出血 因CRRT治疗需持续抗凝,出血发生率较高。
可见穿刺处出血、口鼻眼结膜出血,严重时消化道出血。
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血的部位及量,定时查PT、KPTT及血常规,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并遵医嘱调整肝素用量。
如出现穿刺处出血,应立即予局部加压止血,遇到不配合或躁动的患儿可适当约束四肢,必要时重新穿刺;对口鼻或消化道出血者,要及时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等,以免出血严重时出现休克,必要时可进行输血,停用肝素。
本组病例治疗中无明显出血情况发生。
2.3 感染 感染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危重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感染。
常见原因:(1)留置导管穿刺部位感染最多见:在护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每天对置管穿刺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及时清除渗血及血痂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股静脉置管的患儿要加强会阴部的护理,防止大、小便的污染。
发生感染时应拔管并做培养。
因患儿静脉较细且不配合治疗,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因此,加强静脉管道的护理至关重要;(2)CRRT过程中的污染:首先要确保置换液的安全,收集置换液时要严格无菌,置换液应明确标识,以免与其它液体混淆。
滤器、管道要专人专用,严格消毒,使用前充分冲洗,各环节连接紧密,各连接口必须用碘伏严格消毒避免细菌污染等;(3)术后伤口和创伤:治疗期间应确保患儿充足的营养供给,供给高效价蛋白质等,增强抵抗能力。
加强伤口护理,避免感染;(4)治疗前、中病室准备不充分:治疗前及整个过程都应保持病室清洁,定期紫外线消毒,限制探视,减少病室人员流动,减少感染源。
其中留置导管的护理与CRRT过程中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CRRT治疗中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伤口及穿刺口的情况,定期查血常规、CRP、血培养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必要时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本组病例治疗中无感染情况发生。
2.4 体液失衡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CRRT治疗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能有效控制高分解代谢,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
置换液配置不当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只要密切监测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情况并及时给予纠正即能恢复正常。
但超滤量的设定和机器故障等因素对血容量和血压的影响较大。
CRRT治疗中应动态监测CVP、血压、脉搏,准确记录出入量,根据患儿输液量及体液潴留情况计算出超滤速度,均匀脱水,保持心血管系统稳定。
超滤原则:量出为入,保持出入量平衡。
应保证充足血流量,调节好超滤速度:当超滤量过大,血容量在短时间内减少时,可导致低血压甚至低血容量休克,血压较低时,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超滤量调至0,至血压上升并保持稳定后再逐渐从低超滤速度开始超滤。
同时可选用血管活性药物,补充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液。
反之,输入量过多,可发生肺水肿,脑水肿、心衰等。
另外,CRRT治疗中应尽量减少治疗性药物和抗生素、营养物质氨基酸等中小分子物质,CRRT累计清除率高,易造成损失,导致低血压。
本组CRRT过程中出现的2例低钾低钙血症,主要是因其原发病导致,而2例患儿治疗过程中曾出现低血压现象,考虑与液体滤出量过多有关,予调整超滤量,补液后恢复正常。
2.5 气体栓塞 正确安装血路管道,各接口封闭,避免脱开。
CRRT前先用生理盐水预冲管路及血滤器,在预冲过程中轻轻拍打血滤器充分排尽血滤器及管路内气泡;避免多次在血路管上采血,因为针头过大,多次采血后可导致采血口漏气。
本组病例中无气体栓塞发生。
2.6 褥疮 CRRT治疗时间久,原发病导致病人消瘦、水肿等,以及上机、气管切开等因素导致病人长期卧床,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循环障碍引起褥疮。
在不影响病情及治疗情况下,应定时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局部血循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操作中避免拖、拉等动作;水肿病人避免肌肉注射等。
条件允许时使用水床或气垫床。
本组病例中无褥疮发生。
3 小结CRRT治疗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有利于营养支持及清除炎性细胞因子。
本组10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堵管4例,主要因为抗凝不充分导致。
电解质紊乱2例,原发病导致。
低血压2例,由于液体滤出量过多导致;但上述资料显示,各并发症都是可以预防并处理的。
CRRT的过程就是护理操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在治疗过程中做到专人看护,严密观察记录并能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才能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1] 季大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烧伤后急性肾衰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1998,7(6):581-587.[2]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45.[3] 薛琳,孙岚岚,孟霞.连续肾替代疗法治疗急性肾衰18例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4,44(26):2034-2036.(收稿日期: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