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98.50 KB
- 文档页数:6
课时作业十八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基因库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C [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每个个体中不可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基因库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则基因库组成一定会发生变化。
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基因库随繁殖的进行而不断延续。
]2.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
]3.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 [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有生殖隔离;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4.狼和鹿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D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和发展。
狼和鹿互为对方的生物环境,互相进行选择。
相互选择的结果使双方都朝着快速奔跑的方向进化,它们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解析:选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2.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物使该昆虫栖息的树干和墙壁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A.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C从所提供的资料中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浅色个体易被淘汰,浅色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与环境颜色相近的黑色斑点基因频率越来越大,产生了适应环境的黑色椒花蛾,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解析:选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
4.判断侵入甲岛和乙岛上的两个蜥蜴种群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标志是看这两个种群的蜥蜴是否具有()A.特定的生理功能B.不同的形态结构C.地理隔离现象D.生殖隔离现象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作业的完成,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 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与复习:学生需在课前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物种形成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课后需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2. 作业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历史发展、主要观点和现代研究的最新进展等章节内容,并记录下自己认为的重点与疑问。
3. 思考题分析:针对下列问题,学生需结合教材内容与自身理解,进行分析并书面表达:(1)请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演变及其意义。
(2)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传统进化理论有何异同?请简述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种保护、生态平衡等,并形成小组报告。
5. 作业报告:根据课堂所学及个人理解,撰写一篇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感想或理解,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作业要求1. 认真完成预习与复习,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 作业阅读需细致认真,重点内容需做笔记,疑问部分需标记清楚。
3. 思考题分析需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需积极参与,形成有逻辑、有条理的报告。
5. 作业报告需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及个人理解,表达清晰、逻辑性强,字数达到要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与复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与指导。
2. 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其笔记与疑问的记录情况。
3. 对学生的思考题分析进行评价,看其分析是否准确、条理是否清晰。
4. 对小组讨论报告进行评价,看其逻辑性、条理性及参与度。
5. 对作业报告进行评价,看其内容是否充实、表达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强等。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说出达尔文以前的进化学说。
2.结合实例,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P110-111)1.主要内容(1)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也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进步意义(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
(2)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强调生物的进化。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P111-113)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进步意义(1)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3)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3.局限性(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4.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发展的原因①对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对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判断正误:(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5)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是适应其生存环境的。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作业[基础对点]知识点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定向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D.器官的反复使用答案 C解析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器官用得越多就越发达,不用就退化,并且这种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2.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下列属于拉马克学说观点的是()A.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因经常使用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使鹿角发达答案 B解析B是“用进废退”中用进的观点。
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微弱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这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C.由于草少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成长颈鹿D.由于烟煤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逐渐被深色所代替答案D解析拉马克的生物进化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当生物长期连续使用某一器官时,该器官就会得到发展,反之就会退化,这便是用进废退,而这种发展是可以遗传的,即获得性遗传;D项内容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知识点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4.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00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
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
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A.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B.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C.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D.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答案 B解析性状是被保留还是被淘汰是由环境决定的,适应环境的将被保留下来,B正确。
5.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
(2)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直观法四、教学课时:4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1课时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问题探讨引导组织学生回答〖提示〗一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贡献越大,拥有该基因的个体就可能越多。
思考讨论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该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析下面的情境:情景1:如果在灰色翅(基因型为aa)昆虫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绿色翅(Aa)的变异个体,且绿色比灰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1.〖问〗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观点,该绿色个体能被选择下来吗?2.如果该绿色基因能很好的生活下来,他体内的A基因怎样才能传递给后代?思考回答只有通过有性生殖,才能将基因传给子代,将基因A保留下来。
体会对自然选择学说的修正是必然的。
种群和物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思考与讨论〖总结性讲述〗讨论发现,出现有利变异个体内的有利基因只有在群体中,通过有性生殖才能世代延续,另外有利变异个体的后代不一定能真实遗传。
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的表现型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基因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2.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体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3.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 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都很长 C.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熏黑的结果 D.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5.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 ) 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 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 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6.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 ) 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 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 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7. 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9.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24%,72% B.36%,64% C.57%,43% D. 60%,40% 1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11.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行提供原材料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12.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它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添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表达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13.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将基因传给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D.两个生物个体交配成功产生了后代,说明这两个生物个体属于同一物种 14.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15.下述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环节 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②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③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④恐龙的灭绝已有了定论,是由于寒武纪的大地震 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7.所谓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 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 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 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中捕食 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 18.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19.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0. 在某种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四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 )
二.非选择题 A B C D 21.(8分)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发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在大陆龟的后代中具有多种可遗传的变异,为大陆龟进化提供了 。 (2)刚开始进化时不同岛屿之间的龟类因为有 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3)不同岛屿上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使得不同岛屿上的龟的形态结构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 ,导致众多新物种的形成。 (4)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这个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 。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连续随机交配一代,没有自然选择,则该种群性状分离比是 、其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该种群是否进化 。 22.(7分) Ⅰ: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Ⅱ:英国某地的桦尺蛾多为灰色,生活在长满灰色地衣的树干,但也有个别突变型为黑色蛾。19世纪中叶后,工业污染导致该地区的树干变黑,黑色尺蛾的数量迅速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尺蛾和灰色尺蛾 (是、不是)同一物种,因为他们彼此间不存在 隔离。 (2)在不同环境下,两种尺蛾的数量差异是 的结果。 (3)尺蛾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当环境逐渐受到保护,树干上的地衣恢复生长后, 色尺蛾的生存机会逐渐减少,这将导致控制该颜色的基因频率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答案 1---5BBACB 6---10CDCDD 11---15BCDCD 16---20BBDBC 21.答案:(1)种群 原始材料 (2)地理 (3)生殖隔离 (4)60% 8:1 4/9 发生进化 22.答案:(1)① ③ (2)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渐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 (3)A (4)小 1(T/t)
23.答案:Ⅰ(1)基因库 (2)65% Ⅱ(1) 是 生殖 (2)自然选择 (3)深色(黑色) 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