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55.16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加例题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①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③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导致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同时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意义: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生物多样性1.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的进化。
(×) 提示:可遗传的变异中的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提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4.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两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 5.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6.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提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结合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形成的一套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种群遗传演化、物种形成等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选择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且繁衍后代,从而使得适应性状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这一过程导致了物种的适应性进化,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其次,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些差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漂变等遗传过程。
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遗传物质的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适应。
然后,种群遗传演化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群遗传演化是指
种群内个体基因型和表型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种群遗传演化理论解释了物种形成和物种多样性的产生。
最后,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物种形成是指一个
种群分化为两个或更多个不能有效杂交的亚种或种的过程。
物种形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之一。
综上所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种群遗传
演化和物种形成等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构成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为我们理解生物进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
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不是过渡)繁殖——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
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1、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2、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第7章第2节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理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答案]C[解析] 达尔文进化理论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其生存或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而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因此A、B、D都符合达尔文观点,由于他没有研究透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因此也就不知道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个池塘内的全部蝌蚪B.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C.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鸟D.一滴水中的双核草履虫[答案] D[解析]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只有D符合题意。
3.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的是()A.基因B.个体数量C.基因型D.基因频率[答案]A[解析]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基因代代相传。
4.基因库是指( )A.一个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 B5.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A.75%B.62.5%C.60%D.50%[答案]A6.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包括( )A.基因频率改变B.基因突变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7.现代进化理论中的突变是指( )A.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答案] 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8.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各种可遗传变异D.自然选择[答案] 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9.一个果蝇种群有108个个体,果蝇的基因数约为104对,假如该果蝇种群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数为2×107,则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A.1×10-5B.2×10-5C.1×10-6D.2×10-5[答案] A二、非选择题10.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
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遗传性状上随时间逐渐改变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丰富,以及为什么现代生物具有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本文将对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1.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和遗传传递。
遗传变异指的是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差异,它是进化的基础。
适应性是指某些遗传特征对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性较强的特征将被更多地传递给后代。
遗传传递是指遗传特征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它通过环境中的选择压力来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自然选择包括适应性选择、性选择和群体选择。
适应性选择是指个体适应环境的遗传特征相对较强地传递给后代。
性选择是指由于个体在交配中获得更多机会而产生的选择。
群体选择是指由于整个群体的适应程度而导致某些遗传特征被选择。
3. 突变和基因漂变突变是指DNA序列中的突发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者有益的。
有害的突变通常会被自然选择淘汰,中性的突变对适应性没有明显影响,而有益的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的适应性。
基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群体中随机变化的过程,它主要发生在小群体中,对遗传多样性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生物分类与系统发生学生物分类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整理和分类的过程,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有序的生命形式的层次结构。
系统发生学是研究生物进化关系的学科,通过比较特征相似性来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学通过遗传学、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5. 进化证据进化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
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比较解剖学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通过比较DNA或蛋白质序列来判断物种的演化关系。
生物地理学通过比较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来研究物种的起源和扩散。
6. 人类进化人类进化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中个体的斗争会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加剧2.下列对生物的个体发育及物种进化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蛙的胚胎发育早期,羊膜和羊水的形成增大了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B.水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因不同阶段营养供给来源不同,所以不同阶段的代谢类型不同C.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分化和隔离逐渐形成新物种3.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
有一地区在密集喷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4.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D.生物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5.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6.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S型曲线C.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都是J型曲线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自然状态下不同物种之间基因不能交流7.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8.下列各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畸变9.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原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小岛上,形成了不同的物种。
高中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文章标题:探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各种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物王国。
而在这个生物多样性的大舞台背后,生物进化理论则揭示了这一切的起源和演变。
本文将带大家探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揭示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生物世界的重要性。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生物学中的核心概念,它阐述了物种如何起源、演化和繁衍。
该理论源于19世纪初的遗传学和进化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首先,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生物种群的基因库中,某种基因的数量所占的比例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便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例如,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某种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更适应新的环境,那么该基因在种群中的数量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其次,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
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错误,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这些新的基因型可能会带来新的性状,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对象。
然后,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核心过程。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的影响。
在生存竞争中,那些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这些有利性状就会在种群中逐渐传播开来。
最后,隔离是生物分化的关键因素。
隔离是指地理、生态或行为等因素导致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受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分开的种群可能会发生不同的进化,最终导致新的物种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变,还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生物世界的新视角。
这一理论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而形成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繁衍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同时,这一理论也提醒我们,生物进化的过程是连续的,而且随时都可能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此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于医学、农业和生态学等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高一必修二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
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生物价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基因频率=A1/(A1+A2+……+An)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下列五个条件的情况下:①种群大;②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将在世代遗传中保持稳定不变。
(p+q)2=p2+2pq+ q2=1p:等位基因A的频率;q:等位基因a的频率;p2:基因型AA的频率;2pq:基因型Aa 的频率;q2:基因型aa的频率。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主要流派拉马克 :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基本单位:种群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原材料:突变与重组现代进化理论 形成物种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必要条件:隔离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协同论(残酷竞争VS 协同进化) 中性学说(偶然VS 必然) 补充间断平衡(渐进VS 突进) 灾变论(渐灭VS 突灭)一、生物进化研究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如① 生物界的产生与发展:生命、物种、人类起源② 进化机制与理论:遗传、变异、方向、速率③ 进化与环境的关系 ④ 进化论的历史:流派与论点二、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1.神创论 + 物种不变论(上帝造物说) 2. 法国 拉马克 1809年《动物哲学》 ①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②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3.英国 达尔文 1859年《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与群体的恒定性 + 有限的生活条件 生存斗争 +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 获得性遗传新类型生物4.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三、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突变 等位基因 有性生殖 基因重组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多次选择、遗传积累 显著有利变异 基因频率的改变 定向进化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物种:能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地理 隔离 自然 选择 生殖 隔离 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总结展开全文1、种群与物种项目种群物种概念指生活在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生物进化、生活和繁殖的单位,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指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生活地域同一地点一定自然区域,同一地点或不同地点判断标准种群是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它通过个体间的交配而保持一个共同的基因库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相互联系物种是分类学的单位,反映了生物的本质属性:种群是生态学的单位,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也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是物种繁殖、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例如同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
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下去可能发展为不同的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物种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进化论比较共同点: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
不同点:①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一缺点。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
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自然选择来自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而现代生物进化论中,则将选择归于不同基因型有差异的延续,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在进行。
3、基因频率的常用计算方法(1)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设二倍体生物种群中的染色体的某一座位上有一对等位基因,记作A和a,假如种群中被调查的个体有n个,三种类型的基因组成为:AA、Aa和aa。
在被调查对象中所占的个数分别为n1、n2和n3。
基因A的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q,则p=(2n1+n2)/2n,q=(n2+2n3)/2n。
(2)通过基因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用教材例子讲解如下:AA基因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
高中生物中的进化理论与证据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的过程。
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进化生物学研究了生物种群如何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来逐渐演化形成新的物种。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进化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生物学的基本框架,也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关键。
本文将从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进化过程和具体的证据三个方面来阐述高中生物课程中的进化理论与证据。
一、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是由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的。
达尔文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通过自然选择机制塑造的。
自然选择是指个体的适应性特征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从而使物种逐渐改变。
进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变异、遗传和选择。
变异: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这是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
这种变异使得个体在表型上有所区别,从而使适应性特征得以进化。
遗传:变异的特征可以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
遗传是一种与繁殖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基因的传递保证了个体适应性特征的传承。
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好的生存和繁殖机会。
这种适应性的选择会导致一些特征在种群中频繁出现,而一些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则会被淘汰。
二、进化过程及其证据进化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事件和证据可以支持进化理论。
1.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显示了生物种群在地球历史上的演化过程。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通过对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生物多样性和形态变化。
例如,过去存在的恐龙化石证明了恐龙曾经生存在地球上,并经历了演化。
2. 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研究了不同物种之间的结构和功能相似性。
通过比较解剖学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说明它们的共同祖先。
例如,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手臂结构非常相似,说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3. 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地理学研究了不同地区物种的分布模式。
通过观察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物种群落,可以发现不同地理区域的物种具有相似的适应性特征。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
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½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异源多倍体的染色体畸变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很快形成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
多见于植物。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缘杂交(如甘蓝—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第二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成因: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1)区别
①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②物种形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至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
新的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联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