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记载表1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生活小帮手——清洁工具的调查和探究【活动背景】妈妈经常抱怨厨房油污难清理,爸爸时常烦恼下水道又堵了……让我们萌生了“当生活小帮手,探究清洁工具”的想法。
最终确定这一主题,也主要是基于清洁工具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日常工具之一,便于动手实践,亲自体验与改进,在使用这些清洁工具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些清洁工具不好使,从而容易产生改进它的动机,这样便于调动我们的研究兴趣,我们五年级的孩子大多好奇心强,爱动手、动脑,这一主题也符合我们的这一特点。
通过这一主题的实践,我们通过调查、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探索清洁工具,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样便整合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
【活动总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清洁工具的种类、使用等状况,通过对清洁工具的调查以及设计改进,初步学会社会调查和项目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
2、通过考察、调查、设计改进方案等活动,培养大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观察、调查、处理信息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3、关注日常生活,培养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通过体验活动,养成尊重别人劳动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4、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活动时间与安排】2018年3 -4月启动阶段:引发兴趣、确定主题、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和联系校外指导等方面。
(3月中旬)实施阶段:采用课内指导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课内明确任务,了解安全事项,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并对活动过程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反馈与交流指导;而课外,主要组织小组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开展调查和设计活动,创意与改进我们的清洁工具。
(3月下旬——4月中旬)总结阶段:课内1课时,主要用于整理活动资料、总结以及成果展示、交流与评价。
(4月下旬)【活动实施过程】第一块:启动阶段一、确立活动主题多媒体呈现整洁订家居、校园或街道,学生们说说感受,交流体会。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一、陆相成油理论发明创新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和"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
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中国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
世界影响: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对全球陆相生油及油气藏形成理论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主任A.D.马洛尔教授在了解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情况后著文说"中国油气藏普遍形成于陆相沉积。
作为陆相沉积盆地专家,我从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有关盆地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陆相石油地质研究在短时期内从勘探实践到确立理论取得如此明显而巨大的进展,的确使世界石油地质界的一部分科学家难以理解和接受。
直到1966年,仍有一些国外著名地质学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人在渤海湾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陆相生油论"是"不可能的,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世界陆相盆地中又有一重大发现,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和库珀盆地找到了一系列由陆相沉积所形成的大中型油气田。
重要的是,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让中国人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尤其是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
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曾经在中国的7大标志性科技成就中,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位列第四,仅次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发明创新概述: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30%以上,它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美联社之前文章称,袁隆平的高产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全世界人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劳动技术2019年修改版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劳动工具,如小铲子、小扫帚等,能说出它们的基本用途。
例如,知道小铲子可以用来挖土、小扫帚可以用来扫地。
(2) 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像自己系扣子、自己穿鞋子,提高动手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劳动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给学生讲爸爸妈妈做家务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劳动带来的整洁环境。
(2) 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使他们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可以类比为正确使用小铲子的姿势,方便他们理解和操作。
(2) 使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像自己收拾玩具等,来强化这种意识。
2. 教学难点(1)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有效地学习劳动技能是个难点。
(2) 由于学生动手能力还比较弱,一些相对复杂的劳动动作,如系蝴蝶结式的扣子,对他们来说较难掌握。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劳动小工具,如小铲子、小扫帚等,或者亲自演示简单的劳动动作,像折纸的步骤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劳动技术的操作过程,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
2. 故事教学法讲述一些有趣的劳动小故事,例如小动物们一起建造房子的故事,在故事里融入劳动的重要性和一些劳动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游戏教学法把劳动技术的学习变成游戏,比如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小任务,看谁捏得又快又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劳动技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个装满各种有趣小工具的小盒子。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哦。
老师打开盒子,拿出一把小小的彩色扫帚,还有一个可爱的小铲子。
一年级下册多功能课程表1.多功能课表的制作步骤:①取出材料,并剪下各部件;②用长尾图钉沿山线轻轻划出痕迹;③沿山线折叠;④取出A4纸,折成八等分,打开后沿折痕剪开并作为内页;⑤将内页装订在课表内;⑥在粘贴面上涂上白乳胶;⑦粘贴插笔的小部件;⑧完成。
1.“2.折”和“粘贴”是纸工制作中基本的技法。
3.卡纸的折叠技法要有两个操作环节:划痕、折叠。
划痕是将直尺边缘靠折线放好,一只手压住直尺,手指不能伸到直尺外侧,另一只手拿着长尾图钉沿着直尺边缘轻轻划痕。
既能在卡纸上划出痕迹,又能不划断纸张。
在卡纸上划痕后,就可以沿着划痕折叠卡纸了,折好后要用手指沿着折线按压一遍,使卡纸折叠得既平整又美观。
4.和田十二法,又叫作和田创新法则,该创新方法简洁、实用。
和田十二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加一加:加高、加厚、加多、组合等。
(2)减一减:减轻、减少、省略等。
(3)扩一扩:放大、扩大、提高功效等。
(4)变一变:变形状、颜色、气味、音响、次序等。
(5)改一改:改缺点,改不足之处。
(6)缩一缩:压缩、缩小、微型化。
(7)联一联: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
(8)学一学:模仿形状、结构、方法,学习先进。
(9)代一代:用别的材料代替,用别的方法代替。
(10)搬一搬:移作他用。
(11)反一反:能否颠倒一下。
(12)定一定:定个界限、标准,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折笔帽1.折笔帽的制作步骤:①沿折痕剪下纸条,剩下的纸片待用;②将纸条紧紧卷在铅笔上;③卷紧后,在纸条末端贴上双面胶带,黏合;④取步骤①中待用的纸片,剪下一张四支铅笔宽的纸条,沿长边对折两次;⑤将纸条包在纸卷上,多余部分塞入卷纸内;⑥插入铅笔,整理完成。
2.笔帽的作用:既保护笔尖,又能防止露出的笔尖涂抹,保持文具盒干净整洁。
3.笔帽应该多长:笔帽的长度以能遮盖住笔尖、套牢铅笔为宜。
4.在记号处折一道折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沿记号折叠,二是折叠时左右两边要对齐。
5.笔帽的其他用途:做成铅笔延长器,使铅笔再次被利用。
小学劳动教育教研活动记录(共7次)劳动教育教研活动记录(1)时间:2022年2月26日地点: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研组长、劳动教育教师主持人:李主任(教务)活动主题: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活动记载:1.主持人发言:当前,劳动教育落地有些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教育对传统学科教学的“冲击”,或者说劳动教育缺乏学科和教师基础。
学科教师还是在进行常规教学,缺乏对劳动育人理念的认同,缺乏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的思考,缺乏劳动教育与教学的协同。
借今天的时间,我们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全体老师要树立“大劳动教育观”,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下面,请老师们畅所欲言,就自己所代学科,谈谈如何渗透劳动教育。
2.各老师依次发言重点记录。
王老师: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思想,关键在于转变学科教师的劳动育人观念。
唯有所有学科教师都有渗透劳动教育的意识,方可带来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实践创新。
李老师:劳动教育离不开语文学科的支撑,语文学科教师要树立“大劳动教育观”,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学科共同体的构建。
根据语文学科背景,有意识地将学科教学目标与劳动育人有机整合。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价值观,不断突破融合课程的重难点、关键点。
程老师:深入挖掘道法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当下加强劳动教育。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展现劳动者事迹、倡导工匠精神、歌咏劳动的美好,彰显劳动的价值与劳动精神的传承。
谢老师:将与劳动教育联系紧密的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
共同体的建设基于综合实践、科技创新、创客制造等项目,打破学科、年级之间的育人壁垒,营造协作育人的氛围。
龚老师:劳动教育课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劳动教育科任教师肩挑重担。
要师生协同,激发学科教师与学生协同开展劳动实践的热情。
打造师生平等、民主协商的学科劳动教育课堂,共同发展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
3.主持人总结:今天大家研讨非常积极、热烈!为开展好学校的劳动教育献计献策。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1、多功能课表教学目标:认识“折”“粘贴”这两种符号。
完成多功能课程表制作。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1、取出多功能课程制作材料,说一说,制作多功能课程表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2、认识“折”和“粘贴”折叠线:纸工制作中的折叠线通常分为山线和谷线。
山线:把线折在外面;谷线:把线这在里面。
粘贴面:表示在此处抹胶水,并与之相应纸面粘贴。
二、试一试,做一做1、从材料袋中取出材料,剪下各部分。
2、用长尾图钉沿山线轻轻划痕。
3、沿山线折叠。
4、取A4纸,折成八等分,打开后沿折痕剪开作为内页。
5、将内页装订在课表内。
6、在粘贴面上涂上白胶。
7、粘贴插笔的小部件。
8.手工作品要给老师看,选到最有特色最漂亮的就有奖。
三、教学后记2、折笔帽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会用卷的折法折笔帽,体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一看,说一说1.下面两张图中帽子的形状和材质有什么区别?2、你有笔帽吗?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笔帽既能保护鼻尖,又能防止露出的鼻尖被乱抹,保持文具盒的干净整洁。
3、折笔帽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呢?二、探究研究1.谈:我们去看看怎么折帽。
2.提问:瓶盖应该做多长?3.拿出你材料里的红纸,把削尖的铅笔放在纸上,确定帽子的长度并做上标记。
1舒明浩123一年级下册教案再在记号处与边对齐折叠,展开。
第三,实践经验1、谈话: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课件出示过程图。
2、沿着折痕剪下纸条,剩下的纸片待用。
3、将纸条紧紧卷在铅笔上。
4、卷紧后在纸条末端贴上双面胶,黏合。
5、取刚刚备用的纸片,剪下四支铅笔宽的纸条,沿长边对折两次。
将纸条包在纸卷上,多余部分塞进纸卷内,最后插入铅笔四。
交流和评论1、互相看一看,你们的笔帽谁的更美观、更结实?五、教学后记3、包书皮教学目的:1。
掌握书籍封面的方法。
学生们养成了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3增强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最新小学一年级劳动技术教案(1)一、教学目标小朋友们能认识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知道它们的用途。
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整理书包、叠衣服等小技能。
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比如,让每个小朋友都能自豪地说:“我会自己整理书包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常见劳动工具,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难点:让小朋友们真正理解劳动的意义,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
有些小朋友可能觉得整理东西很麻烦,这就是我们要克服的难点哦。
三、教学方法故事引导法:给小朋友们讲关于勤劳小动物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劳动的重要性。
游戏教学法:玩整理玩具比赛的游戏,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直观演示法:老师亲自示范如何叠衣服、整理书包,让小朋友们看得更清楚。
四、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上课铃响了,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
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要给你们看一个超级有趣的动画短片哦。
”说完,老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起了动画短片。
短片里,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在森林里忙碌着,它捡松果、搭小窝,还帮着其他小动物们做各种事情。
小朋友们看得可认真啦,眼睛一眨不眨的。
短片结束后,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小松鼠在做什么呀?”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说:“小松鼠在捡松果。
”有的说:“小松鼠在搭窝。
”老师点点头说:“对呀,小松鼠在劳动呢。
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劳动吗?”小朋友们摇摇头。
老师接着说:“劳动呀,就是用我们的双手去做事情,就像小松鼠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技术,好不好呀?”小朋友们齐声说:“好!”(二)直观知识讲解老师拿出一些图片,图片上有扫帚、拖把、抹布、小铲子等劳动工具。
老师指着图片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呀?”小朋友们纷纷回答:“扫帚、拖把、抹布、小铲子。
”老师说:“对啦,这些都是劳动工具哦。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
比如扫帚可以扫地,拖把可以拖地,抹布可以擦桌子,小铲子可以铲土。
”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实物给小朋友们展示。
劳动技术教育校本教材之《农作物、蔬菜种植与管理》迁安市扣庄乡陈官营初级中学目录校本教材之《农作物、蔬菜种植与管理》3 第一课甘薯保鲜贮藏法3第二课黄姜高产栽培技术4第三课怎样利用冬棚种菜越夏5第四课反季节西瓜栽培6第五课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7第六课学种大蒜8第七课栽种冬瓜10第八课种植茄子12第九课学种豇豆13第十课西瓜枯萎病的防治15第十一课种植萝卜15第十二课栽种黄瓜17第十三课棚栽西葫芦如何早熟丰产19第十四课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20第十五课麦田使用锄草剂有讲究21第十六课栽培番茄22第十七课西瓜嫁接栽培24校本教材之《农作物、蔬菜种植与管理》第一课甘薯保鲜贮藏法一、适时收获,防止薯块受冻甘薯收获期因各地气候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掌握在日平均气温降至14一巧摄氏度左右为宜。
过早收获,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容易诱发黑斑病,造成腐烂;过晚收获易受冻害。
二、薯窖消毒薯块入窖前,铲去窖壁表面土层,用市售的甲醛稀释成50倍液,喷洒窖壁四周,封闭两天,再打开使用.三、选择性入窖贮藏凡带病、有伤口以及受冻的薯块应剔除,不能入窖。
入窖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济3000倍液喷洒薯块,待薯块药晾干后入窖时,要轻拿轻放,防止造成伤口.四、加强贮藏期管理主要是掌握好窖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当通风换气,甘薯初入窖前4天,适当提高温湿度,有利于甘薯贮藏.高温处理后,保持窖温在11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75一80摄氏度。
入窖初期和贮藏后期,每隔几天,在晴天中午,打开窖门进行通风换气,补充窖内氧气不足。
只要做到上述四点,甘薯即可安全越冬,减少或避免薯块的腐烂。
编写说明:甘薯在是一种粮食作物。
既可以为造粉提供原料,又可以为养猪提供猪食,但大部分农户在甘薯越冬过程中处理不当,造成薯块腐烂。
为了使学生掌握甘薯安全越冬的方法,特编写本课。
第二课黄姜高产栽培技术黄姜是经济值极好的教材,种植黄姜可使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地方经济。
工具材料:锄头、黄姜种、有机肥方法与步骤:1、选择适宜的栽培土壤人工栽培黄姜一般应选PH<7偏酸性土壤、砂壤或腐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