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应用炎琥宁六例不良反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7.85 KB
- 文档页数:2
儿童注射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治(附3例报告) 【关键词】儿童注射;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防治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不断开发,其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在儿科的应用也随之增加,目前药物手册很多中药注射剂还没有搜集,多数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对儿童用药量只注明参照成人用法用量酌减。
因小儿有其生理功能的特殊性,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后果极为严重。
为此儿童如何应用中药注射剂,用还是不用,要权衡利弊,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掌握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治疗,现结合3例儿童注射中药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注射用炎琥宁致过敏性休克。
患儿,女,16个月,因发热2天来院就诊,既往健康,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8.2℃,呼吸35次/分,心率124次/分,意识清楚,反应佳,咽充血,双侧扁桃体略肿大,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均无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8.3x10 9 /升,中性粒细胞0.35,淋巴细胞0.60,初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炎琥宁8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毫升中静脉点滴约5分钟左右,患儿突然出现憋气、烦躁、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周身无皮疹、心率下降至56次/分、心音低钝,考虑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静脉滴注炎琥宁,给予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继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毫克,及扩容等治疗10分钟后患儿精神好转、呼吸平稳、四肢转温、心率102次/分、心音有力。
1.2茵栀黄注射液致荨麻疹。
患儿,男,6月,因皮肤粘膜黄染5天入院,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较好,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柔软,肝脏肋下可触及2厘米,质地软,肝功:总胆红素156umol/L,直接胆红素123umol/L,谷丙转氨酶96u/L,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症,给予茵栀黄注射液5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毫升中静脉点滴,20滴/分,用药约30分钟时躯干部皮肤出现风团样皮疹,患儿哭闹明显,伴面色苍白,发热,立即停用茵栀黄注射液,给予吸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异丙嗪,症状逐渐缓解,皮疹40分钟后消失。
·170·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至2019年我区300例炎琥宁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炎琥宁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病例来自2014年至2019年我区300例炎琥宁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炎琥宁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
1.2…方法采取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系统检索手段与一般办公软件进行本次研究分析,对我区300例炎琥宁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分析[1]。
2结果2.1…患者基本情况300…例患者中男性161例,占比53.6%,女性139例,占比46.3%,年龄为1~79岁,详情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分部情况年龄段/岁例数比例(%)<1411638.614~199 3.020~29289.330~393712.340~495518.350~59217.0>603411.3合计300100.02.2…患者药物过敏情况产生过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7例,占比2.3%;没有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111例,占比37.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明的患者182例,占比60.6%。
家族有药物不良反应史不详的患者230例,占比76.6%,无家族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70例,占比23.3%。
2.3…药物过敏发生时间在实施静脉滴注炎琥宁时发生过敏276例,占比92.0%,不良反应发生最早的患者为注射后2分钟左右,在30分钟以内发生不良反应的170例,占比56.6%,在药物注射完毕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40例,占比46.6%,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间不确定的有10例,占比3.3%。
2.4…药物过敏患者原疾病与过敏受损器官情况注射炎琥宁过敏患者原疾病最多为上呼吸道感染169例,占比56.33%,支气管炎55例,占比18.33%,支气管肺炎28例,占比9.33%,扁桃体炎16例,占比5.33%,手足口病4例,占比1.33%,腹泻4例,占比1.33%,其他14例,占比4.66%,原疾病不详10例,占比3.33%,受损器官最多为皮肤及其附件172例,占比57.3%,主要临床反应为皮疹、斑丘疹、瘙痒,全身损害51例,占比16.6%,主要临床反应为发热、寒战、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受损51例,占比16.6%,主要临床反应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系统受损11例,占比3.6%,主要临床反应为呼吸困难、胸闷,其他部位受损15例,占比5.0%,临床反应包括头晕、心心悸、睾丸肿大。
68例炎琥宁临床配伍不良事件分析关键词炎琥宁注射剂;配伍;不良事件炎琥宁注射剂是用传统中药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与琥珀酸酐酯化,再经成盐而制得,是穿心莲内酯的新型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抗癌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人群[1]。
但该药在临床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中,近年来有诸多配伍禁忌的报道,有报告显示,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各类重要注射剂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最多的是注射用炎琥宁(12.83%)[2]。
为此,作者对本市7所二级以上医院68例炎琥宁配伍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旨在为炎琥宁的临床合理规范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统计枣庄市7所二级以上医院2012年5月~2016年8月自发上报的ADR报告,其中68例关于炎琥宁配伍禁忌的报告作为研究资料。
1. 2 方法对68例炎琥宁配伍禁忌报告提供的数据进行药品种类、配伍反应、处理、后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 1 与炎琥宁配伍禁忌的药品种类其中维生素B6 5例(7.35%),转化糖电解质9例(13.24%),洛美沙星4例(5.88%),果糖二磷酸钠4例(5.88%),胃复安5例(7.35%),头孢哌酮5例(7.35%),盐酸川芎嗪12 例(17.65%),盐酸硫普罗宁2例(2.94%),阿奇霉素3例(4.41%),葡萄糖酸钙5例(7.35%),盐酸氨溴索6例(8.82%),氨曲南5例(7.35%),門冬氨酸钾1例(1.47%),硫酸丁胺卡那1例(1.47%),必咳平1 例(1.47%),配伍禁忌的反应为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色浑浊、沉淀、絮状物、胶冻状结晶等。
2. 2 发生炎琥宁配伍禁忌后的临床处理统计显示45例(66.18%)护士更换了输液器,23例(33.82%)护士撤除炎琥宁液体,替换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和更换输液器,提示护士均能熟练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出现后的应急处理,处理及时,措施得当。
2. 3 对患者的影响68例配伍禁忌经及时处理均未对患者躯体造成不良后果。
2010~2015年炎琥宁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摘要目的研究2010~2015年炎琥宁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
方法对住院及门诊儿科患儿的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炎琥宁注射液的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通过药物处方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儿科共使用炎琥宁注射液6183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炎及急性肠炎是使用炎琥宁注射液最多的三种疾病;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过敏。
结论炎琥宁对急性炎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适合在儿科患儿中使用。
关键词炎琥宁;儿科;应用情况炎琥宁注射液是由传统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经现代工艺制成的中药现代剂型。
临床主要应用于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1]。
由于炎琥宁疗效确切,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并可以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2],因此,炎琥宁注射液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消炎药物之一。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炎琥宁注射液对儿科患儿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退热效果十分明显。
然而,炎琥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尚缺乏系统性研究。
为了对炎琥宁注射液的应用进行系统的分析,本研究以2010~2015年炎琥宁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药物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炎琥宁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药剂科系统中导出2010年1月~2015年12月儿科住院和门诊患儿的处方,使用关键词检索炎琥宁、炎琥宁注射液,将符合条件的资料导出Excel表格,并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对导出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1. 2 指标选择本研究选择的指标包括处方中临床诊断和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两项指标,并对这两项指标进行统计。
2 结果2. 1 炎琥宁的使用情况通过药物处方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儿科共使用炎琥宁注射液6183支,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75例,使用炎琥宁注射液3828支,其用药频率和用药频次排名第一;其次为急性肺炎,共有178例患儿,使用炎琥宁注射液1653支;病毒性及细菌性肠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肠炎患儿排名第三,共有163例患儿,使用炎琥宁注射液605支。
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78例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方法收集国内文献报道的78例注射用炎琥宁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注射用炎琥宁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最为常见,过敏性休克最严重。
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对注射用炎琥宁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文献分析注射用炎琥宁的主要成分是以爵床科植物穿心莲叶中所提取的穿心莲内酯,与琥酸酐反应生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酸半酯后,再生成单钾盐制成的注射用粉针。
炎琥宁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等作用,临床常用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病毒性肺炎的治疗。
该药虽然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但随着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在临床应用中亦可见不良反应(ADR)。
笔者对国内近年来关于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报道进行整理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总库(CNKI网络版)》与《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的资料,收集到注射用炎琥宁的ADR资料66篇,涉及医药期刊21种,共计78例。
对所检索的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2 结果2.1 ADR在不同年龄的分布情况。
78例ADR病例中,男27例,女51例;年龄最大 76岁,最小1.5岁,其中又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27例),年龄分布详见表1。
2.2 发生时间在78例ADR中,最快的为用药后2min,最慢的为连续用药5天后;用药30min~5天内出现ADR者最多,占总数的97%,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注射用炎琥宁的ADR类型较多,主要是过敏反应,其次是干咳、呕吐、呼吸困难等较为常见。
出现不良反应,经立即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治愈。
详见表3。
表1 注射用炎琥宁致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分布表 2 注射用炎琥宁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表3 注射用炎琥宁致ADR类型及临床表现分布2.4 用法用量及过敏史 78例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qd;最小剂量80mg,最大剂量为8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