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1.34 KB
- 文档页数:2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炎琥宁是一种中药,其主要成分为蛇床子和黄芪等。
炎琥宁被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其疗效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证明。
本文旨在分析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可能的机制。
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例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18岁至65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炎琥宁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被记录。
同时,通过血液样本测定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等。
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了研究,其中45例患者(占90%)在治疗的第3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
治疗后第7天,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其中44例患者(占88%)的体温恢复正常。
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恢复正常。
此外,通过血液样本测定,治疗前患者的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明显高于正常水平,而治疗后这些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
讨论:本研究显示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症状缓解率高,且副作用较少。
炎琥宁治疗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产生治疗效果。
首先,炎琥宁中的黄芪等药物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控制病毒的感染。
其次,炎琥宁中的蛇床子等药物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最后,炎琥宁中的其他成分如茯苓等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治疗的进行。
炎琥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其优越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黄芪等成分提高机体免疫力、蛇床子等成分抗炎作用、茯苓等成分镇静作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进一步验证该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炎琥宁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炎性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临床上,炎琥宁已经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减轻症状,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本文将对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呼吸道病毒引起,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常见包括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严重时可引起肺炎和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临床上有多项研究表明,炎琥宁在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项针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试验显示,炎琥宁能够缩短发热时间、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合并症发生率,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另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炎琥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流感患者,可以显著减少症状持续时间、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炎琥宁的临床应用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由于其具有抗病毒和抗炎双重作用,能够同时抑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情、减轻症状。
炎琥宁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炎琥宁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易产生抗药性,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特别适合于儿童和老年患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炎琥宁在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和优势,但其治疗作用并非是单一的,而是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
在临床实践中,除了炎琥宁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采用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以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等为主的病毒是主要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炎琥宁是一种中草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含有黄芩、连翘、板蓝根等。
该药物具有清
热解毒、消炎镇痛、舒肝理气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一、患者基本情况
我们选取了使用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计102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8例。
年龄在5岁至68岁不等。
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喉痛、气促等。
二、治疗方法
给予炎琥宁口服治疗,每次剂量为30ml,每日3次。
同时根据病情轻重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支持疗法,以维持患者的体力与营养代谢。
三、治疗效果
102例患者中,对炎琥宁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4%。
其中,治愈37例,好转58例,
无效1例,大部分患者症状在3~5天内明显好转。
本组治愈率为36.27%,好转率为56.86%,无效率为0.98%。
四、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使用炎琥宁未发生严重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5例患者出现轻度腹泻,但不
影响治疗效果,无需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
五、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
用的治疗方案。
但需要注意的是,炎琥宁对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较差,只适
用于已经发病的患者。
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治疗方案。
警惕:炎琥宁严重不良反应!炎琥宁注射剂系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临床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炎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乏力等,其中过敏性休克约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27%;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窒息、呼吸衰竭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剥脱性皮炎、重症药疹等;其他损害包括低血压、四肢麻痹、昏迷、药物性肝炎等。
严重病例中,53%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儿童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较多可能与该人群为炎琥宁适应症疾病易感人群有关。
儿童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表现与总体病例的不良反应表现无显著差异。
炎琥宁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药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约占死亡病例的38%),此外还有呼吸骤停、窒息、心脏骤停等。
典型病例:患者,女,28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先后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0.9g、注射用炎琥宁0.2g静脉滴注。
注射用炎琥宁滴注约10分钟,患者出现面色灰白、大汗淋漓,随即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查体:体温36℃,心率100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60/40mmHg,神态不清,双肺呼吸音粗,心音弱。
立即停药,吸氧,予以地塞米松20mg静滴,肌注肾上腺素0.5mg,症状逐渐缓解,1小时后患者面色红润,呼吸顺畅。
二、不合理用药分析国家中心收到的炎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该产品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如下:1.超剂量用药:炎琥宁注射剂说明书提示:静脉滴注,一日0.16~0.4g,肌肉注射40~80mg。
国家中心接收的部分病例存在超剂量使用情况。
典型病例:患者,女,11岁,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炎琥宁2g,2分钟后突然出现咳嗽,憋闷,呼吸不畅,随即出现恶心、呕吐,表情烦躁不安,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肌注,10%葡萄糖酸钙10ml,5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摘要【摘要】目的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11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摘要】目的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11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 组(55例)和B组(55例),对A 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对B组患者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患者发生呼吸障碍3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肤损害1例,发热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B组患者发生呼吸障碍1例,胃肠道反应1例,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不良反应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的11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过相关的医学检验,这些患者全部符合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排除了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和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情况.然后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组,每组患者55例.A 组患者中男性为35例,女性为20例,年龄在23岁至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04±2.99)岁.B组患者中男性为36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24岁至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97±2.15)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研究方法对A 组患者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具体来说就是使用利巴韦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3508,生产企业: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天的使用剂量是50毫克.对B组患者使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具体来说就是使用炎琥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525H40430,生产企业: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使用的剂量在40至80毫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具体包括退烧退热和液体补充等治疗措施.两组患者的疗程都是三天.1.3 评价指标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从患者发生呼吸障碍、胃肠道反应、皮肤损害和发热等方面来观察,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统计[3].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使用X2 对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检验,同时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医学领域内一种比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病毒感染,不但治疗起来麻烦,而且还容易传染,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4].目前可以应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药物有很多,但是不同的药物在应用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患者在选择相关药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药物的说明书进行深入考虑, 选择最佳的药物进行治疗[5].综上所述,本文为了进一步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收集我院的11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然后随机分为A 组和B组,分别使用利巴韦林和炎琥宁进行治疗.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发生呼吸障碍3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肤损害1例,发热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B组患者发生呼吸障碍1例,胃肠道反应1例,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因此炎琥宁是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药物,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所以可以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赵海忠.炎琥宁与α-干扰素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07:138-139.[2] 魏跃如.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4,26:96-98.《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琥宁治疗的不良反应分析》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作者:杨艳华。
炎琥宁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作者:李云香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19期炎琥宁注射剂系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作用,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在几年临床应用中观察到炎琥宁注射剂有多种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过敏反应静滴炎琥宁注射剂后出现最多的是皮肤过敏反应。
在笔者统计的1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患者均出现丘疹样皮疹,形态不一,瘙痒,在面、颈、胸部较为密集。
在用药15~30分钟出现,轻者在停药后慢慢消失,重复用药皮疹可再次出现,重者需抗过敏治疗方能痊愈。
例1:患者,18岁,男,因肺炎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炎琥宁240mg静滴,10分钟后患者开始出现颜面部皮肤潮红、微庠,30分钟后头颈部及胸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荨麻疹及大片风团,奇痒,眼睑水肿、呼吸急促,立即停用炎琥宁注射剂,给予地塞米松10mg肌肉注射、异丙嗪20mg肌肉注射,用药30分钟后,症状缓解,2小时后荨麻疹及其他症状消失。
例2:患者,男,37岁,因支气管炎给予青霉素800万U和炎琥宁注射剂400mg分别静滴,第2天患者全身皮肤出现豆粒大小及斑状皮疹,瘙痒,躯干部较为集中,因其以前没有青霉素过敏史,停用炎琥宁注射剂后1天后皮疹消失,再用青霉素治疗,未见皮疹再次出现。
呼吸系统反应患者,女,35岁,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200ml加入炎琥宁400mg静滴,30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且症状逐渐加重,停用炎琥宁注射剂后,给予地塞米松针10mg、异丙嗪针25mg肌肉注射,30分钟后症状缓解,逐渐恢复正常。
发热反应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静滴炎琥宁注射剂30分钟后,出现寒战,体温升高至39℃,立即停用炎琥宁,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肌注复方氨基比林针3ml,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报告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为后期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且现不良反应患者共56例,分析用药不良反应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①任何年龄阶段均可现药物不良反应,以0~10岁患儿不良反应(46.4%)为主;②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系统器官,主要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41.1%)为主;③31例(55.4%)患者于0~10 min内现不良反应,最短于首次用药1 min后现不良反应,最长则于用药12 d后现不良反应。
结论炎琥宁注射液于滴注时可现皮肤、呼吸、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以皮肤不良反应最为显著,故临床需加强用药监测,合理控制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标签: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炎琥宁注射液系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经提取后得穿心莲内酯,后于脂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具抗菌消炎及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多用于病毒性肺炎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随医学临床对炎琥宁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该药物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故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且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5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且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5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男32例,女24例,年龄2~68岁,均龄(32.1±2.4)岁;本文所选患者均行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临床用药及检查记录完整,排除严重器质类疾病及精神疾病者。
1.2方法整理统计56例研究对象临床疾病资料,对56例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报告进行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系统分析。
2 结果2.1不同年龄段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率分析据研究可知,0~10岁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且男性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患儿,见表1。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炎琥宁是一种民族药物,被广泛用于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本文将从临床分
析的角度,探讨炎琥宁在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炎琥宁是由中药材黄药根、五味子等制成的复方制剂。
它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
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炎琥宁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促进机
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症状并缩短病程。
炎琥宁主要适用于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尤其是那些症状严重,伴有高热、
咳嗽、咽痛、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炎琥宁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体温,缓解咳嗽和
咽痛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炎琥宁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一项对200例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
者的研究显示,接受炎琥宁治疗的患者平均病程为7天,而对照组的患者平均病程为9天。
这说明炎琥宁可以加快病程的恢复,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炎琥宁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它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
抗力,从而减少病毒的侵害。
一项对100例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研究显示,接
受炎琥宁治疗的患者抗病毒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病毒复制的速度明显减慢,病情也得到
了有效控制。
在临床应用中,炎琥宁一般以口服剂形式使用。
成人每次口服2粒,每日3次;儿童
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适当剂量的口服。
疗程一般为7-10天,饭前或饭后均可服用。
在疗程期间,患者应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饮料,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我们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的健康问题,我们会用药物来治疗自己的疾病,但是大家都知道,药物也有一定的毒性的,药物也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相信大家都知道炎琥宁吧,今天为大家说的是就是在使用炎琥宁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炎琥宁,通用名为注射用炎琥宁,商品名为志力。
本品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静脉滴注后多见皮肤过敏反应和小儿泄泻,偶见过敏性休克及肝功能损害等报道。
炎琥宁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为主。
主要症状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其中,53%的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38%的死亡患者因为药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对于炎琥宁的不合理使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第二十三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主要是超剂量用药、超适应症用药和过敏体质用药三方面表现。
注意事项1。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发热、气短现象,应立即停止用药。
2。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
本品需输注前新鲜配制,药物性状发生改变时禁用。
4。
使用本品期间,如出现任何不良事件和/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5。
同时使用其他药品,请告知医生。
6。
请放置于儿童不接触的地方。
看了以上的内容大家明白了炎琥宁会有那么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大家在使用炎琥宁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好自己是不是合适使用炎琥宁.另外呢大家要仔细的注意我们上文所说的注意事项,以免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广泛传染的疾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严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则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
炎琥宁是一种中药注射剂,具有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SARI等疾病。
本文对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进行总结和回顾,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炎琥宁的药理作用炎琥宁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桂皮酸和薄荷醇等,具有以下几种药理作用:1、抗病毒作用:炎琥宁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多种病毒包括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等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抗炎作用:炎琥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肺部炎症,改善肺部细胞的免疫功能;3、免疫调节作用:炎琥宁可促进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力,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炎琥宁治疗SARI的临床应用炎琥宁作为中药注射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特别是在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上,其疗效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各地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对炎琥宁治疗SARI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以下为部分示例:1、北京佑安医院:在SARI治疗中加用炎琥宁对重症患者肺部炎症程度和白细胞计数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有效率高达90%以上。
2、湖南省疾控中心:采用炎琥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SARI患者,成效显著,出院率明显提高,死亡率降低。
3、福建省立医院:对于SARI患者炎琥宁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抗病毒能力,炎症反应得到控制,肺部炎症程度明显下降。
虽然炎琥宁治疗SARI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在使用中也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制定炎琥宁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2、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肺部炎症程度和血常规指标等方面的变化;3、应注意炎琥宁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心悸、高血压等,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停药;4、应注意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Vir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VURI)是人群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其引起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咳嗽、喉咙疼痛、鼻塞和流涕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急促和氧气不足。
VURI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预防继发感染。
炎琥宁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可在缓解VURI症状方面提供帮助。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VURI患者180例,其中随机选取80例接受了炎琥宁治疗,另外100例接受了传统治疗,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咳祛痰剂等。
炎琥宁组:每次口服5克,每日3次,用温水冲服,持续5-7天。
传统治疗组: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时间不少于7天。
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据症状缓解、体温降低、咳嗽和鼻塞缓解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使用病毒核酸检测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类。
结果炎琥宁组的有效率为77.5%,传统治疗组为62.0%。
炎琥宁组的临床症状得分(包括喉咙疼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头痛、全身不适等)均较传统治疗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炎琥宁组中,病毒核酸阴性转化率为66.2%(47/71),传统治疗组为56.8%(37/65),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意义(P> 0.05)。
结论在治疗VURI时,炎琥宁组的总有效率较传统治疗组高,同时炎琥宁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虽然病毒核酸检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炎琥宁可以用于预防二次感染和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炎琥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可以作为治疗VURI的一种可选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该药时应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同时,我们还需要开展更多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炎琥宁的疗效。
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病情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因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随着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速度的加快,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对临床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和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机体严重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炎琥宁在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信息,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炎琥宁在不同严重程度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疗效差异,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益的临床经验,为提高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全球化的发展,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威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炎琥宁治疗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探讨其药理作用、疗效、不良反应、推荐剂量及治疗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参考,促进炎琥宁在重症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这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痛苦,乃至降低医疗成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正文2.1 炎琥宁的药理作用炎琥宁是一种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
其主要成分是黄连和大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功效。
炎琥宁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药理作用:1. 抗炎作用:炎琥宁中的黄连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2T10:30:45.23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作者:潘雷
[导读]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湖北省宜昌市惠民医院 443000
摘要:目的:研究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13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6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
结论: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炎琥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若未进行及时诊治则可能会出现咽后壁脓肿、支气管肺炎、中耳炎、扁桃体脓肿等病症。
目前。
临床上还没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效药物。
本文主要对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66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6至63岁,平均年龄为(46.2±2.1)岁;对照组66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7至65岁,平均年龄为(45.3岁±2.3)岁。
1.2方法
治疗阶段,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退热、补液、加强临床治疗等常规的治疗手段。
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炎琥宁治疗,炎琥宁粉针剂0.24g/d静脉滴注。
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0.5g/d静脉滴注[1]。
出现感染问题的患者口服适量抗生素,发热患者及时进行物理降温。
临床研究过程中,不采用其他药效不明确的药物,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d。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退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调查显示,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中,超过80%以上是因为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春秋季节,由于换季原因,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非常容易出现病毒感染的问题。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现是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等,症状和普通的感冒类似。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分为咽炎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两种类型,咽炎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现是扁桃淋巴增殖并伴有少许分泌物、咽部红肿、下颌淋巴结肿大等[2]。
而普通感冒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则多表现为流涕、鼻塞、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咽痛等,一般不需要入院治疗,3d~7d即可自愈。
作为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用药物,炎琥宁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临床上多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的治疗。
穿心莲内酯对于因病毒引起的头晕、发热等症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起到增强机体抗病毒性、镇静的效果。
为了对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有充分地了解,本文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炎琥宁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要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说明炎琥宁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患者。
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给药方法、病程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幼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炎琥宁药剂的时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成人。
而在给药方法上面,炎琥宁药剂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有部分患者
出现了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静脉滴注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肌肉注射的不良反应率,但是观察组总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
而在炎琥宁药物的所有副作用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且过敏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0.5h~1h内,多发生于患者初次用药阶段[3]。
而在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注射炎琥宁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炎琥宁的主要成分穿心莲内酯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会提升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加速炎症渗透,导致过敏。
因此,在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注射炎琥宁药剂的时候,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对于患者的年龄、体质,用药的剂量、注射方式、注射速度等都必须严格遵循用药规定。
切实降低使用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炎琥宁能够有效地减少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热时间,虽然在用药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但是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依然低于常规的治疗方法。
医生在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炎琥宁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对使用炎琥宁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因有充分的了解,就能有效地降低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艳,刘恒.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2):163-165.
[2]扎西翁姆,王波,杨晓敏.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04):92+103.
[3]胡卫强.炎琥宁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12):106-107.
[4]张云凌,徐同生.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4(1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