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北部经历4天激战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龙陵松山抗战教育心得体会篇一:松山战役松山战役我是来自云南省保山市的学生,我的家乡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
在这一片热土上,中国军队和保山人民一起为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
我作为一个保山人对这些更是深有体会,怀着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无数英烈的缅怀之情,我想谈一谈二战期间南方最大的战役——松山战役。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的大松山,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日的主战场。
念初中的时候,学校邀请腾冲农民作家段培东先生来为我们搞了一次主题讲座,题目就是“松山战役”,当时把我们乐坏了。
听着段培东先生生动严肃的描述,同学们一个个听的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时间,还会有人突然站起来大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可见同学们已经到了失控的程度。
因此,我对整个事件还记忆犹新,经过段培东先生的讲述,我也对松山战役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仅仅通过讲座的形式我认为是还不够得。
为了获得更多和松山战役相关的资料,我到各大图书馆仔细查找了一番,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本关于保山历史事件的乡土教材(《我们的家园保山》)。
从这本书当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再结合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保山人的亲身感受,为大家再现一下当年的激烈的战斗场面。
背景: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
撤退到怒江东岸到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
日军在怒江西岸及滇缅公路旁的松山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而中国方面远征军与陆续赶来的援军则整编为滇西远征军下辖第十一第十二集团军共计16万人,并且接收了少量美式装备,当中大部分军官亦接受了美军的训练。
1943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日军作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卫体系的重要据点。
日军第十五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另外从泰国、缅甸征集大批民工(为保密不用中国人)昼夜施工完成。
缅泰战争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泰国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的长期战争。
泰缅战争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548~1592)1486年,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后,泰缅之间开始出现小规模边境冲突。
1548年底,缅王莽瑞体乘泰国王室内讧、国内局势动荡之机,率军大举入侵。
次年包围泰国首都阿瑜陀耶城,因久攻不克而退。
1563年,缅王莽应龙再度入侵,次年攻占阿瑜陀耶,将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员和居民掳至缅甸,另立傀儡王。
1568年,因泰国力图摆脱缅甸的控制,导致莽应龙又一次大举进攻。
1568年11月~1569年8月,阿瑜陀耶城抗击缅军围困达10个月之久,终因内部叛变而陷落。
莽应龙处死前傀儡王以后,立亲缅的彭世洛太守为傀儡王。
1584年6月,泰国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宣)宣布独立,并率军攻入缅甸。
1584~1592年,缅军五次大举入侵泰国,并一度包围阿瑜陀耶城,但均遭失败。
1592年底,泰缅主力决战于泰国廓沙拉,结果缅军大败,其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
第二阶段(1593~1664)1593~1605年,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
1593年,泰军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次年,又进占毛淡棉、马都八等地,吞并缅甸南部大片领土。
1595~1599年,泰王纳黎宣大帝两次率军大举入侵,包围缅甸首都。
1605年,纳黎宣再次率军攻入缅甸,不久于阵中病亡,泰军遂撤回。
1613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反攻,收复了除丹那沙林以外的大部分南部领土及东北部的掸邦一带领土。
1615~1663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
1664~1665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清缅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近与缅军决战,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
第三阶段(1665~1759)这一时期,双方处于休战状态,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
第四阶段(1759~1810)1752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兴起,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双方的尖锐对立。
中国九次大出兵1,缅甸远征军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分兵进犯东南亚各国。
12月15日,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和三个机场。
12月23日至25日,日军轰炸仰光,缅甸形势岌岌可危。
英国为了挽救其在缅甸的危机,于12月25日与中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在美、英两国的建议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该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美国将军史迪威任参谋长。
从此,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组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1942年1月初,气焰嚣张的10万日军分三路入侵缅甸。
缅甸战场上打响了大规模的保卫战。
为了援助缅甸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也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从2月16日起,我国派遣10万远征军奔赴缅甸。
远征军由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组成,军长分别是杜聿民、甘丽初、张轸。
3月1日,滇缅公路上车轮滚滚,空中有盟军的飞机护航,在遮放集结的远征军乘上英军的红头大卡车,直奔国门畹町而去。
这是我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一次派遣军队出国作战,也是中国自甲午战争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国作战。
这次出兵,受到了缅甸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战局已十分危急。
为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远征军立即组织了东瓜战役,集中7个师的兵力,将敌五十五师围困在仰光北面的东瓜。
3月19日战役打响。
远征军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广设埋伏、近距杀伤、利用夜间、短促突击”的战术,激战12天,消灭敌人5000多人,俘敌400多人。
这就是有名的“东瓜大捷”。
六十六军于4月上旬入缅。
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军第一师及战车营已被日军包围了两昼夜,他们粮尽弹缺,水源断绝,一再告急。
六十六军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少将率部奉命救援。
经过3天苦战,击溃了日军主力,日军丢下1200多具尸体狼狈退出阵地。
是役,远征军克复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军7000多人,取得了入缅作战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
缅甸克钦邦简介缅甸最高峰开加博峰与最大湖英多机湖都在其境内,德奈卡河流域的户拱平原和迈立开江流域的葡萄平原是重要的平原,是供给克钦人生活重要的地区。
[1]首府密支那(Myitkyina)是克钦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
密支那坐落在伊洛瓦底江边,伊洛瓦底江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称作 Myit-son )的下游。
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
由克钦族,掸组和缅族组成。
在密支那附近出产的香米称作 khat cho ,被认为是缅甸最好的香米。
密支那是翡翠的重要产地。
密支那亦因其水果而出名,包括菠萝,西瓜,荔枝和牛奶果(star appl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党部队和北战区司令部的麦瑞尔突击队(简称麦支队)对本多政材中将的日军三十三军一部分进行了长久的围困和激烈的战斗,最终,密支那被史迪威将军领导的盟军攻克(被称为密支那大捷)。
密支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因为它连接缅甸其他地方的铁路和水路,还因为它在计划修建的利多公路(也译作雷多公路或列多公路,后改名为史迪威公路)路线上。
该城市仅通过特殊允许才对外国人开放。
是史迪威公路上的贸易中心,仰光-密支那铁路终点。
公路通中国西藏地区。
族群克钦邦主要族群有克钦族、缅族、怒族、傈僳族,也有汉人在此居住。
克钦族主要信仰是佛教和基督教。
中国少数民族景颇族和克钦族是同一民族。
男人喜穿黑色对襟上衣,下穿围布或短裤并配刀于身上。
妇女一般穿黑色短衫和花围裙。
历史克钦邦克钦邦被人们称为“缅甸的北大门”,1948年缅甸独立后,根据1947年的“彬龙会议”决议,缅甸政府正式将密支那和八莫两个县划出,建立了克钦邦,邦首府在密支那。
每年1月10日为邦庆日。
1947年缅甸各邦向英国争取独立,同年翁山将军依据彬龙协议同意将克钦邦、掸邦等地,划为自治区。
克钦邦北部18世纪起曾为中国领土,包含江心坡地区、坎底地区、胡康地区,但在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放弃该地区主权,故划为克钦邦领土。
一、建国阅兵历史从1949年开国大典——2009年,共举行了14次国庆阅兵。
①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以海军两大排为前导,接着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一共16400人,空军17架飞机,其中4架携弹飞行。
②1950年第2次大阅兵,朱德总司令就朝鲜战争爆发、台湾局势、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此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是骑兵部队的1900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③1951年第3次阅兵,受阅部队最前列为军事学院受训的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军官,本次阅兵首次出现民兵大队。
④1952年第4次阅兵,公安部队首次参阅。
⑤1953年,火箭炮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受阅队伍中。
⑥1954年,出现伞兵部队,骑兵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
⑦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第一次阅兵。
⑧1956年,阅兵队伍乘坐第一批出厂的国产解放牌汽车。
⑨1957年,国产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出现接受检阅。
⑩1958年,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院的将校学员们接受检阅。
⑾1959年,前十次阅兵人数最多一次,达70万,最新式自动步枪、大炮、坦克、高速喷气歼击机,都是由我国自行制造。
⑿1984年第十二次阅兵,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全是国产现代化兵器,压轴的海军导弹部队,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战略导弹部队尤为引人注目。
⒀1999年第13次阅兵,参阅军种全,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警,代表我国武装力量的所有成分。
⒁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年,军队装备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受阅展示装备数量规模、质量水平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崭新水平,有的已达到或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二、抗日战争(一)概述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②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缅甸之战简介东南亚战场中的缅甸战场。
日军经过初期的节节胜利,进入与盟军的拉锯战,缅甸的胶着战事死死拖住了日军,牵制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
缅甸战事成为了东南亚战争的焦点,成为了日军反胜为败的标志。
缅甸之战的爆发立刻成为影响中国和亚洲局势发展的热点,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
对中国的惊人之举,世界舆论反响不一,英国政府则相当谨慎。
在他们看来,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它在战争中的意义仅仅在于给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
为了减少伤亡,他们可以放弃缅甸,退守印度。
但对艰苦抗战的中国来说,缅甸却势在必守,缅甸的沦陷与否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
在美国的干预下,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应邀飞抵重庆,到蒋介石的别墅商谈缅甸问题。
韦维尔身材魁梧,性格倔强,曾经参加过一战,失去了左眼。
在他生气的时候,常常用剩下的那只右眼蛮横地瞪着对方,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愤怒的独眼公牛”。
此人性格傲慢,后来被伦敦1980年版《历史百科全书》中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成就和最不幸的之一。
”韦维尔初到重庆时,带来一群趾高气扬的军事助手和参谋,这些狂傲的不列颠军官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就以一种西方人的优越俯视前来欢迎他们的中国人,并且公开把中国人口中的委员长蒋介石称做“酋长”,意思是中国还是原始部落。
为了抗战,蒋介石还是很真诚地欢迎并宴请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他身着戎装,满脸微笑,亲自在别墅庭院的大门口欢迎贵宾的到来,第一夫人宋美龄则亲自为丈夫担任翻译。
蒋介石显然对即将开始的双方会谈持乐观态度,因为大敌当前,英国人在太平洋战场到处吃败仗,因此他觉得这位英国会对他客气一番,并就盟国的援华物资和中国军队参与缅甸共同防务等问题达成原则协议。
不料会谈刚开始,韦维尔就不顾起码礼仪,当蒋介石的面宣读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备忘录,要求中国将“囤积在仰光的租借物资,部分转入缅甸防务”,并规定中国军队入缅人数“不超过一个团”。
缅北事件进展情况汇报近期,缅甸北部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冲突事件,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伤害。
在此,我将就缅北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大家了解事态的发展和当前的情况。
首先,关于冲突的起因。
缅北地区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民族、宗教、资源等方面的矛盾和纷争,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成为了冲突的导火索。
此次冲突的爆发,也是这些深层次矛盾的一次爆发,各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局势的恶化。
其次,关于冲突的影响。
这次冲突导致了大量的民众受伤和流离失所,不少人失去了家园和生计。
同时,冲突也给当地的经济、社会秩序和民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受到了破坏。
这些影响对当地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再次,关于应对措施。
缅甸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冲突事件,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包括加强军事部署、开展和平对话、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以维护当地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国际社会也纷纷表达了对缅北事件的关切和支持,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分歧,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最后,展望未来。
缅北事件的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和挑战,但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场冲突最终能够得到有效的化解,当地的和平与稳定能够得到恢复,民众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
同时,我们也呼吁各方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缅北地区的深层次问题,为地区的长久和平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缅北事件的发展情况仍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重视,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将及时向大家通报最新的情况。
同时,我们也呼吁各方共同努力,为缅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希望缅北地区的局势能够尽快得到缓解,民众的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正常。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全面抗战的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争是什么?战争从来不是罗曼史。
战争是血与火、伤与泪,是死亡的恐惧与求生的本能。
战争更是勇气的较量,智慧与谋略的过招,正气与邪恶的殊死恶斗。
中国人从来爱好和平,但中国人面对狼子野心的入侵者,从来都不缺乏“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勇气和决心。
卢沟桥的狮子聆听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的第一声枪响,台儿庄的焦土、平型关和沪淞的鲜血见证了中国军人那些荡气回肠的保家卫国的历史真实。
中国人的胜利,就来自这血光闪烁的枪炮声里…抗战重大战役(全面抗战的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
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在这个阶段发生的战役有:缅北滇西战役、豫湘桂战役、湘粤赣战役、豫西鄂北会战、湘西会战、苏蒙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等。
缅北滇西战役又称滇西缅北战役战场地址: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作战时间:1943年10月—1945年3月参战部队: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盟军作战经过:盟军由中美英三国军队联合组成,其中中国参战部队有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等部队。
总兵力达约260000人。
战役指挥有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远征军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将军以及美军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等人。
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
第二次缅甸战役缅甸战役(Burma Campaign)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2年1月~1945年3月在缅甸对中、英盟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第二次缅甸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缅甸战役简介缅甸战役(Burma Campaign)是太平洋战争中,1942年1月至1945年3月,中、英盟军在缅甸同日军进行的一系列防御和反击战斗的总称,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次缅甸战役和第二次缅甸战役两个阶段性战役。
日军企图占领缅甸,切断美英向中国提供战略物资的交通线滇缅公路,迫使中国国民党政权屈服;并伺机进军印度,促其脱离英联邦,以保障东南亚地区日军翼侧的安全。
第二次缅甸战役概述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
经过血战之后,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
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
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
新22师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
蒋中正给其嘉奖电为:中国虎!1944年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美军联合围攻下了密支那。
攻克密支那后,各个部队修整了2个月,此时第14师、第50师、新30师已陆陆续续空运来到缅北反攻的前线,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将新一军扩编为新一军和新六军两个军。
新一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
新六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
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
1944年10月16日,新一军与新六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12月初,日军进犯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新六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六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新六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
缅甸北部经历4天激战
过去4天,缅甸北部的内战非常激烈。
从上周五早上开始,在政府军同克钦独立军之间,战斗激烈进行,战火点燃掸邦北部地区。
据说,缅甸军方动用了17个营的兵力以及1个炮兵团——总兵力达1千——去攻击靠中国边境地区固凯、木姐、赛尼(Hseni)、滚弄(Kunglong)以及南渡(Namtu)等城镇附近的克钦独立军据点。
“激烈的战斗仍然进行,政府动用了重型火炮。
我们被迫撤出我们一些控制区,”克钦独立军掸邦部队军事指挥官凿劳(Zau Raw)说。
他接着补充道,他的部队有超过1千名士兵都参与了针对政府军攻击的防御性游击战。
凿劳称,在最新的战斗中,政府军伤亡超过1百,而克钦独立军方面有1名军官阵亡,另有一些人受伤。
他还透露,另一支少数民族武装部队,掸邦军,也同克钦独立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政府军的军事攻击。
自6月份在中国承建的克钦邦八莫镇水电站附近发生第一次武装冲突以来,最近的战斗最为激烈。
这是克钦独立军官员透露的。
6月份的军事冲突结束了克钦独立军同政府军之间长达17年的停火。
双方也曾努力重签停火协议,但告失败,因为政府拒绝了克钦独立军的要求。
克钦方面要求,在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同内比都之间开启包罗各方在内的政治对话。
政府军攻击的军事目标仍不明朗,但是克钦独立军发言人拉南认为,政府军意欲削弱克钦方面的力量,以求将来在谈判桌上能占据上风。
从孟加拉湾通往云南省的中国战略性石油管道将会穿越掸邦北部目前的冲突地区,所以,最近的战斗为这项工程的未来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
“政府可能会宣称,其军事目标是在中国石油管道将通过的目前冲突地区建立和平。
但是我们并不反对这个石油管道建设项目,对该项目,我们曾同政府谈过有关共担安全职责的问题。
”
“但是现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修建这条管道的任何希望均已成泡影。
”克钦独立军发言人称。
自2009年底以来,内比都一直要求克钦独立军接受整编纳归政府军麾下。
但是该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拒绝了整编计划,并由此导致了双方间停火状态的崩塌。
不稳定因素也与中国在该地区的投资有莫大关系。
因为克钦独立军曾警告说,中国承建的能产生6千兆瓦电力的密松大坝项目建设将会引发缅甸内战,随后,最新战火开始燃烧。
克钦独立军的政治派别克钦独立组织周一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一封信,信中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帮助制止内战,并达成民族和解。
信中说,“针对伊洛瓦底密松大坝建设项目采取行动对于我们这块土地将来的和谐来说至关重要。
纵观我们历届政府,一直都会制定一些政策对我国自然资源进行垄断。
这些政策制定时并没有跟当地人民协商,尤其是我们地区那些文化遗产问题。
”
自上周以来,克钦独立军一直对来自中国边境的用于密松大坝项目的建材运输实行封锁。
在中缅边境附近的这个战略要地,最近发生的武装冲突迫使很多当地人民逃入其他城镇。
尽管内比都所谓的民选政府提出要同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进行和谈,并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但战斗还是在进行着。
有持怀疑论者表示,政府的举措仍然缺乏实质性的进展。
经过4天惨烈战斗
在4旅总部驻军29营主动撤出后
缅军今天下午4点30分进占克钦4旅总部垒坎根据地
垒坎根据地4旅总部及周围2营、9营、29营据点均为缅军攻克
4旅总部指挥员称:
在缅军120口径重炮不间断连续轰击之下,克钦军无法对抗,
故主动撤出战场
缅军进占同时,4旅总部附近民众全部逃离往安全地区
贵概东北4旅控制区人口5000户以上
约25000人口
缅军攻陷4旅总部及各营根据地后
伏击及小规模交战仍然不断发生
在克钦邦,缅军继续向来扎总部周围推进
尚无大规模战斗发生
2011年9月28日北掸邦军的战士参与克钦独立军8营在掸邦北部南渡-鲍德温地区蛮峒镇区并肩与缅军战斗,北掸邦军与克钦独立军都是今年2月组成的民族联盟, ‘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会’成员在木姐和贵概抵抗缅军进攻中已经牺牲4名战士
1、缅东北内战产生新的缅甸国内无家可归人民
缅军9月24日开始对克钦军的暴风攻势作战
炮火之下、民众被迫逃离家园
产生大批新的缅甸国内无家可归人民
缅甸警察禁止缅甸国内无家可归人民逃往中国
中国军警禁止缅甸国内无家可归人民进入中国
随着战争规模继续进行
将会产生更多无家可归人民
缅军向掸邦北部克钦独立军4旅发动猛烈进攻缅军集重兵向掸邦北部克钦独立军4旅掸邦专区发动猛烈进攻
缅军集重兵向克钦独立军掸邦专区驻军发动猛烈进攻
缅军陆军统帅团4月季度会议今日在首都召开
缅军主力99师北上贵概问候克钦4旅
9月24日凌晨4点缅军主力陆军88机动师、99机动师、野战16旅、东北军区45营、144营,集中15个营约1000以上兵力向掸邦北部垒坎地区的克钦4旅所部2、8、9营胡派、蛮吉、孟坎、班派、迪玛等阵地发动猛烈进攻
缅军第二兵团司令昂丹图中将亲临前线指挥进攻
缅军目的在于彻底扫荡此一重要地区的克钦独立军部队
克钦军已经通知战区民众撤离
大批边民已经逃往中缅边境安全地带躲避战争
部分华人允许进入中国境内
24
9月24日拂晓,缅甸政府军集结16师、99师和东北军区45营、144营,大约1000人向瑞丽边境对面木姐方面的克钦独立军(KIA)四旅达乃九营营地发动进攻。
缅军此役的目的是要占领达乃九营营地。
华人华侨难民涌向瑞丽畹町口岸。
据悉,掸邦军(SSA)北上纵队已经加入克钦军反击缅军攻势。
24日中午,克钦独立军4旅8营、9营前线部队,在龙潭、扎扎羊、蛮允、富撇、蛮皆等地,击溃政府军4个营进攻,重创缅军。
缅军伤亡惨重,四处逃窜。
政府军战败后,向马迪村疯狂炮进行炮击泄愤。
村民逃出村寨,躲避战火。
缅北前线战况快讯:
1、缅政府军26日进攻克钦二旅新寨高地失败。
2、进攻克钦四旅8营阵地缅政府军3名军官阵亡后停止了进攻。
3、缅政府军车载多管火箭炮一辆自行发生爆炸,缅炮兵被炸死6名。
4、26日克钦军和掸邦军部队战死7名。
5、缅政府军陆军统帅团下令四个师的主力部队和一个炮团3日
内(9月23日开始)攻占克钦专区与掸邦走廊的战斗任务没有完成。
6、到发稿为止,缅政府军与克钦军和掸邦军部队的战斗仍然在继续。
从星期五的早上开始,缅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在掸邦北部发生四
天激战
据悉缅军出动17个步兵营、1个炮兵团合计兵力1000
猛攻中缅边境位于贵概、木姐、盛尼、滚弄、南渡
之间的克钦独立军重要战略根据地
掸邦的克钦专区司令赵饶称:
‘激烈战斗仍在继续,政府使用重炮。
我们被迫撤离我们的一些
控制区域。
’
‘克钦军1000多名部队转入防卫游击战反击政府进攻。
’
官方宣布,战斗中政府军伤亡超过100人,而克钦军方面军官1
名死亡数人受伤。
他透露,其他民族武装掸邦军也与克钦独立军并肩战斗反击政府
军进攻。
克钦军放弃二营和九营营部阵地
9月25日下午中国时间5时左右,
克钦军在缅军采用8.5-120 炮火(威力强大的多管火箭炮)攻
击下,
无法抵抗,已经放弃二营和九营营部阵地,进行战略转移。
今日战斗,缅军伤亡160多人,克钦军方面无伤亡报告。
另据消息报道:25日克钦独立军
在拉咱·密支那方向开辟新战场向政府军进攻。
景颇·克钦大地通讯社
经过23日到27日为期5天激烈战斗
缅军以付出200余人的代价占领贵概到木姐道路交通沿线阵地垒坎根据地4旅2营、9营据点皆已经陷落
克钦军有生力量已经转入垒坎附近山区坚持游击战
4旅8营仍然坚守南渡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