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8《借生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8《借生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两、雨"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牜"。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花盆图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谈话: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生一起轻声合唱。
唱完后,问:生日指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一、谈话引题,提问质疑1、小朋友们,请你们看老师写个字。
(板书:借)认识吗?2、回忆一下以前你向别人或别人向你借过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3、看来好多小朋友都有过借东西的经历。
但你们借过这个吗?(板书:生日)4、是呀,可真够奇怪的,生日怎么可以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借生日指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查交流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2、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从文中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字词。
4、师:读会了这些生字词,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
请你把课文再读一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再多读几遍,并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
(学生再读课文,师巡视纠正读音。
)5、读难句。
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三、学习写字1、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雨、两”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观察所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重点强调:“雨”:横下的门框要宽,左短右长,竖不出框写在竖中线,最后四点要注意左右对称。
“两”: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不出框,捺笔均变为“点”。
2、学生练写,老师巡视,为讲评做准备。
3、展示学生的写字本,根据本班实际讲评。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借生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作品的大意,理解作者共情、描写等表现手法;2.掌握借生日的连接方式和表达方法;3.学会正确诵读诗歌。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人类的生男生女的生育方式;2.学会尊重异性、尊重自己;3.增强对生命的珍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3.文化常识:1.了解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弘扬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确定“生日”这一主题,帮助学生掌握借生日的复合句式和连接词;2.学生理解情感共鸣的语言表述。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借生日之义;2.引导学生准确感悟人物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堂教具;•教材、习题;•多媒体制作软件。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问答,让学生获得生日的信息。
•生日是每个人都有的[生命纪念日];男生和女生的生日都是一样的吗?不同点在哪里?(男生名、女生次、男尊女卑等);•如果生活中有人说:我明天生日,不好过,你怎么劝呢?(送礼物、说祝语、给予关心、陪伴等).2.讲解与探究通过生动的讲解,将课文中的生字、词与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和探究,并帮助学生学习借生日的连接方式。
•解释生日这个词的意思;•阐述诗歌的特点;•分析句式、词汇、语调,引导学生体会借生日的典故。
3.学习与实践•听、说、读、写练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并诵读诗歌;•分组小练习,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例如通过填空、选择等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
4.评价与提升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他们达到的目标进行总结和概括。
并推荐一些相关的练习,以便学生进一步提高其语文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诗歌《借生日》的讲解,课时中的多样性和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解诗歌的技能是最重要的。
因此,通过使用多个角色扮演和创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展示介绍相关图片等。
一年级上册《借生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借、生、日”等10个生词,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字词认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与理解。
2. 句子结构的分析与表达。
教学难点:1. 生词的正确书写。
2.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况,引发学生对生日的关注。
2. 引入课文《借生日》,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二、生词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
2.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讲解生词意思。
3. 学生跟读生词,巩固记忆。
三、课文理解(10分钟)1. 教师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
3. 学生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句子练习(5分钟)1. 教师挑选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 学生模仿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3. 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练习生词。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3. 课后反馈:家长反馈学生在家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生词和句子的掌握程度。
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小鸟、小鱼、小兔),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对话。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情感变化,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 学生分享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七、拓展阅读(10分钟)1. 教师提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学生自读。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关爱他人的认识。
3. 教师引导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empathy and kindness.八、作业布置(5分钟)1. 书写生词:学生正确书写本节课所学生词,巩固记忆。
一年级上册《借生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情感的把握与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本课主人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3.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2)学生谈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表达对父母的爱。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情感的理解。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父母沟通交流,感受家庭的温暖。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的幸福。
3. 绘制一幅关于家庭的温馨画面,展示自己对家庭的热爱。
六、教学评估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感情投入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读音、词义和书写。
3. 学生在讨论交流环节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借生日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看法12个生字,会写〝今、止、雨、两〞4个字。
看法两个偏旁〝方〞、〝饣〞。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缘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诵课文,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难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缘由。
【课前预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提醒新课1.播放«生日歌»,知道这是什么歌吗?〔板书:生日〕2.你们知道自己是哪天过生日吗?都是怎样过的?3.师:过生日是每团体最快乐、最幸福、最难忘的一天。
可是有人却要把自己的生日借给他人。
〔板书:借〕往常,我们只听说过借东西,听说过借生日吗?明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借生日»。
4.板书课题,齐读。
5.质疑: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什么?〔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为什么要借生日?〕二、初读课文,自先生字1.先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留意读准〝正、怎〞〝饭、放〞〝礼、拿〞等字的字音。
3.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熟字加一局部或换一局部的方法来识记:巾—布、方—放、能—熊;视—礼、想—怎。
经过识记〝饭、放〞看法新偏旁〝饣〞、〝方〞。
4.反省读课文状况,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课文述说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
由于妈妈总是遗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
言语虽深刻,但表达了母女之间的真情。
〕5.处置效果:〔1〕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2〕为什么要借生日?三、细读课文,感悟亲情1.感悟第一自然段。
〔1〕自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2〕小云醒来发现枕头边有一只心爱的布熊,她的心境怎样样?〔2〕指点读出这种心境。
2.感悟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只布熊是从哪儿来的呢?指名读第二段〔小云和妈妈的对话〕〔2〕你们有什么效果想问吗?①先生质疑:〔妈妈为什么历来不过生日?妈妈真遗忘了自己的生日了吗?〕②全班交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借生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知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知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同学各抒己见,预测同学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他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他人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俺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
(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
(齐读课题《借生日》)[兴趣是的教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同学的生活实际,同学就越感兴趣。
同学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同学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同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未知欲。
]2、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同学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同学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同学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同学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同学获得成绩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身想说的字,并组词。
)[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知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同学重点来记。
竞赛是同学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竞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让同学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与分享。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认识与书写。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运用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动画等教学资源。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谈论生日的话题,引出课文。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跟读。
(3)让学生组词,巩固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2)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讨论:为什么小兔子愿意把生日借给爸爸?4. 表达与交流:(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人之间的关爱与分享。
6.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3)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生字词掌握情况、课文理解程度等方面,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生字词抄写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课文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回答、复述故事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课堂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活动,观察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上册《借生日》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生、日、借、给、过、岁、还、要、不、出、来、过”等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生、日、借、过”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小明与奶奶之间深厚的感情。
4.学会通过观察封面、题目等方式预测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生字的认读与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主人公的情感。
教学难点:1.生字的书写。
2.理解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封面的想法,猜测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1.首次阅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准确发音。
3.再次阅读课文,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梳理课文脉络,板书关键词。
三、深入理解课文1.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1:小明为什么想借生日?问题2:小明和奶奶是如何过生日的?问题3:课文中小明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习生字1.针对生字,设计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如:猜字谜、找朋友等。
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分析书写顺序,练习书写。
3.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进行书写示范,学生跟随书写。
五、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小明和奶奶之间感情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
2.鼓励学生课后向家人讲述课文内容,增进亲子关系。
七、作业布置1.书写生字。
2.家长协助孩子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吗?有没有人跟你们一起庆祝过生日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是关于一个小朋友过生日的故事,他的生日有点特别哦。
”2.学习课文教师指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你们听到小明为什么想借生日了吗?”学生回答:“因为他想和奶奶一起过生日。
一年级上册《借生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我”的关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学会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2)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妈妈对“我”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1. 学会借助图片和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妈妈对“我”的关爱,培养感恩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学生作业本。
3. 相关图片和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生日”这个词。
(2)学生分享自己过生日时的趣事,引发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图片和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1)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我”?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眼想象:如果是自己的生日,妈妈会怎样对自己?(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5. 拓展延伸(1)学生发挥想象:如果是妈妈的生日,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祝福?(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7. 布置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学生画一画:画出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反馈。
2.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8《借生
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两、雨"4个生字,认识偏旁"
饣、牜"。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花盆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
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生一起轻声合唱。
唱完后,问:生日指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一、谈话引题,提问质疑
1、小朋友们,请你们看老师写个字。
(板书:借)认识吗?
2、回忆一下以前你向别人或别人向你借过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3、看来好多小朋友都有过借东西的经历。
但你们借过这个吗?(板书:生日)
4、是呀,可真够奇怪的,生日怎么可以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借生日
指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交流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2、师: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从文中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
3、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字词。
4、师:读会了这些生字词,你一定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
请你把课文再读一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再多读几遍,并给每个自然段编上序号。
(学生再读课文,师巡视纠正读音。
)
5、读难句。
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三、学习写字
1、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让学生仔细观察“雨、两”两个字有什么不同,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观察所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重点强调:
“雨”:横下的门框要宽,左短右长,竖不出框写在竖中线,最后四点要注意左右对称。
“两”:两个“人”字分布均匀,不出框,捺笔均变为“点”。
2、学生练写,老师巡视,为讲评做准备。
3、展示学生的写字本,根据本班实际讲评。
4、读儿歌,猜字谜
横下安门框,一竖在中央,四个小点两边放,花儿见了把歌唱。
(雨)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连一连,送小鸟回家。
(分上下两行打乱顺序分别出示拼音和生字词,拼音写在各个鸟窝上,生字写在各个小鸟的身体上)
fàn bān ná zhâng lǐ wù jīn 早饭上班拿正礼物今天
2、把能组成词的两只“小鸟”放在同一个窝里。
二、合作学习,感悟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师:妈妈为什么送小云布熊作为生日礼物呢?
出示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说话训练中感悟妈妈的爱。
3、练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师:你看,图上妈妈走过来,在和小云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第二自然段。
(2)同桌读
师:请你把对话读给同桌听,请同桌帮你纠正,把句子读正确。
再和同桌分工读对话。
(3)交流读
练习后指名学生合作读对话,学生评议,再评议中明确:第2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4)表演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与老师演一演小云与妈妈的对话?(师生对演,学生评议。
)
师:哪位同学找好朋友一起演演对话?(学生表演,师生评议说话的语气。
)
4、全班齐读第1、2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说一说。
师:听了妈妈的话,小云心里会想些什么?
2、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大家想一下,小云把可爱的布熊放在妈妈书包里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小云懂得关心他人。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看图配说,练读课文
师:妈妈发现了小熊,于是就想把小熊往外拿,请你看看图,把第四段读正确,等会儿当个解说员给画面配配音。
(出示插图)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情境表演,分角色读。
师:现在我是妈妈,我要选一位小朋友当我的女儿小云。
看谁读小云的话时,读得最像。
如果能不看书,上来做做动作说一说那就更好了。
引导学生上台表演说,全班评议。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议一议。
师: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也常常忘了自己的生日,没有给自己过生日,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四、拓展想象
师:课文的两幅插图中间还藏着一幅图,想象妈妈走出小云的卧室后,小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尽可能多的运用本课生字进行想象说话训练,进一步感受小云对妈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