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专用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61.97 KB
- 文档页数:3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1,27(20)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马海涛李明卫窦士树张素平王玲燕朱红彩黄金华*(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新乡地区种植的夏播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对河南省16个夏大豆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华豆48、兴农豆18、科林豆9号、荷育豆12号、华豆45、菊城豆6号、许豆12、科豆41、聚丰6号等品种的综合表现较好,产量比对照高5%以上。
其中,华豆48生育期109d,植株高度和有效分枝适中,单株粒数较高,粒大,综合农艺性状好,小区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5.98%,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20-0078-02大豆是重要的集粮用、饲用、油用、菜用、工业加工于一体的优质农作物,目前河南地区的种植面积为57.33万hm2,居全国第4位,在黄淮海甚至我国大豆生产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在品种审定过程中,比较试验的目的是鉴定供试大豆新品种(系)的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商品性,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推荐进入区域试验。
为此,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为新品种审定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共16个,分别为科林豆9号、科豆41、圣地8号、中黄330、菊城豆6号、花豆45、聚丰6号、中黄668、天豆1号、华豆48、荷育豆12号、兴农豆18、恒豆18、益农203、许豆12,对照品种郑196。
供试品种的育种单位见表1。
表1参试品种及其来源1 2 3 4 5 6 7 8 9 10郑196(CK)科林豆9号科豆41圣地8号中黄330菊城豆6号华豆45聚丰6号中黄668天豆1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院济宁市圣地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菊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聚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天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编号品种名称品种选育单位111213141516华豆48菏育豆12号兴农豆18恒豆18益农203许豆12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河南万兴种业有限公司嘉祥县恒裕种业有限公司益农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续表1参试品种及其来源编号品种名称品种选育单位1.2试验方法试验在河南省辉县新乡市农科院试验地进行。
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5期摘要:对2018年辽宁省15个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病性及转基因分析,结果得出:辽鲜豆20、辽鲜豆21、铁鲜10、开新1号、雨农豆8号、茂优66、铁鲜8号和辽鲜豆16八个品种产量表现突出,农艺性状优异,抗炭疽病、抗病毒病。
建议进行下一年复试及生产试验;开鲜3号和开鲜豆3号建议报审。
关键词:大豆;菜用;比较试验0 引言菜用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市场比较稀缺,为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菜用大豆品种,特在辽宁省各个地区进行了菜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掌握各个品种适合在本地的适应性、丰产性、优质性、抗病性选出适合在辽宁省种植的优质、高产菜用型大豆。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在2018年5月~10月。
试验地点分别设在铁岭、沈阳、辽阳、开原和锦州,前茬作物均为玉米,肥力中上,交通便利,地块形状规整。
1.2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选择菜用的15个品系,分别由省内8家选育单位提供。
开原市宏丰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的开鲜3号;李子升选育的开鲜豆3号、开新1号;铁岭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铁鲜8号、铁鲜9号、铁鲜10;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辽鲜豆16、辽鲜豆20、辽鲜豆21、辽鲜豆22;开原市权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双福7号、双福8号;铁岭市维奎大豆科学研究所选育雨农豆8号;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东鲜3号;开原市茂华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茂优6;以抚鲜3号为对照品种。
1.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
三次重复,5行区,行长3 m~4 m,行距50 cm~60 cm,穴距15 cm~17 cm,种植密度1.4万株/667m2,参试品系3粒~5粒下种,对照4粒~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小区播种面积为8.3 m2~12.0 m2,小区实收面积4.0 m2~6.1 m2。
1.4 试验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重点进行病虫和杂草的防治和清除。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一、前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种植区之一,该地区平均年降水量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大豆生长。
由于气候和土壤状况的多样性,以及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生产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传统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和产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试验旨在通过筛选试验,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新大豆品种,以改善该地区的大豆生产水平。
二、试验目的1. 通过筛选试验,选育出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条件的新大豆品种,提高大豆产量和抗病性。
2. 探索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生产的大豆新品种的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
三、试验地点和时间试验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若干县市,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省份。
试验时间:种植季节开始前后进行试验,全程覆盖大豆生长周期。
四、试验内容1. 选择品种:从国内外优秀大豆品种中选择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种质资源,组建试验品种。
2. 品种鉴定:通过对试验品种在当地的生长表现、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测定,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3. 种植试验:在试验地点选择数个典型的大豆种植区进行品种试种,观察并比较试验品种的生长情况和产量。
4. 抗病性评估:对试验品种进行主要病害的抗病性评估,包括大豆轮斑病、大豆根腐病等。
5. 产量评估:通过试验田间的定位调查,对试验品种进行产量评估,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
6. 品质检测:对试验品种的大豆种子品质进行检测,包括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等。
7. 技术推广: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和座谈会等形式,向当地农民推广试验品种的种植技术和栽培管理经验。
五、预期效果六、试验方案1. 选择优质种质资源,并组建试验品种。
2.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种植区进行试验田选址,预留足够试验用地。
3. 种植试验品种,根据当地种植条件合理施肥、灌溉和植保。
4. 对试验品种的生长情况、抗病性、产量进行定期观察和采样检测。
对试验的大豆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对比试验[1-3],筛选适合牟定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客观评价其应用价值,为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选在牟定县共和镇周山村委会,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上等、均匀一致,有一定排灌条件的上施村组蛇田。
1.2试验材料供试大豆品种共有6个,分别为翠绿、绿光、于氏5号、于氏11号、台湾292、8157(本地常规品种)。
1.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8157作对照(CK )。
采取简单的对比设计,不设重复,随机排列[4-6],每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少于667m 2。
1.4试验实施深松25cm 以上,播种前重耙1遍、旋耕1遍,达到播种状态,2m 开墒,垄沟深35cm ,墒面宽1.6m ,在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进行防病、防虫,同时喷施叶面肥3次,小区人工收获,每个品种单收单脱、计产。
2结果与分析2.1生育期和抗逆性各大豆品种的生育期见表1。
可以看出,供试大豆品种生育期都在105~120d 。
几个品种抗灰斑病能力较强;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有台湾292、8157、翠绿王、绿光4个。
于氏5号、于氏11号2个品种抗倒伏能力均较弱,由于倒伏后,植株生长环境恶化,成熟期延迟,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
2.2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台湾292由于植株较矮,尽管豆荚饱满,生育期早,但结荚数量较少,产量最低;于氏5号、于氏11号由于抗倒伏能力低,植株倒伏,结荚率低,植株过早衰退,产量较低;对照品种8157在牟定县种植多年,表现较摘要为筛选适合牟定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成熟期适中的大豆新品种,进行了大豆新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翠绿王、绿光、8157品种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产量性状和抗逆性表现较好,可以适当引进种植;而于氏5号、于氏11号在牟定县种植,表现出产量低、抗逆性差的特点,不宜引进种植;台湾292品种,抗逆性较好,但由于植株较矮,产量较低,不宜大面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