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3.01 KB
- 文档页数:3
一、指名男同学朗读1^^ 7段,学生合作研讨,深层探究,思考以下问题,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闻一多研究学问的目的是什么?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把我们的民族比作病人,突出闻一多研究学冋的目的在于救国2.划出最能表现他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
⑴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表现闻一多治学严谨,一丝不苟。
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细节描写,表现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⑶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都是说用心极专,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
3•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词校补》《古典新义》二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与《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4•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点拨: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冋学们谈“用心要专” “要有实干精神” “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 “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
二、指名女同学朗读8^^ 20段,自主学习,思考以下问题1.请在文段中找出穿插的人物描写,透过这些词语或句子,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闻一多?(1)“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 语言描写。
表现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2)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肖像描与。
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义凛然、敢说敢做。
2.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3.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4.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二、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自学指导:内容:下列句子。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是闻一多先生!看了短片,你的体会是什么?(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现在请大家看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目光坚毅)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先生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被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2.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8、9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典籍(jí) 慷慨(kāng kǎi) 迭(dié)起赫(hè)然淋漓(lín lí)目不窥(kuī)园兀兀(wù)穷年沥(lì)尽心血无暇(xiá)及此迥(jiǒng)乎不同仰之弥(mí)高锲(qiè)而不舍炯炯(jiǒng)目光2.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作者链接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2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吋间课题说和做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占难点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难点个别语句的理解和对闻一多精神品质的理解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冃标图片A G拓展知识2分钟自制. 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建立表象5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A E帮助理解r5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A I升华感情2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屮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1.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一播放一讲解;B.设疑一播放一讨论;C.讲解一播放一概括;D.讲解一播放一举例;E.播放一提问一讲解;F.播放一讨论一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设疑播放■概括.I讨论一交流—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典籍(jí)慷慨(kān。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常背景,积累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赏析词句,归纳人物形象,分析课文写法。
学习重难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字词默读一遍课文,关注易读错的和易写错的字。
弥()高锲()而不舍望闻问切()兀兀()穷年沥()群蚁排衙()迥()乎不同警报迭()起赫()气冲斗()牛衰()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2.理清结构(1)先默读一遍全文,把全文分成两部分,说出每部分记述了什么?并且在书上画出两个部分的过渡句。
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卓越低调。
第二部分(8)-(19):写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播放电视剧或电影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生:闻一多!师: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生: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备受世人瞩目的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一多先生。
(板书课题、作者并介绍他与闻一多的关系)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一多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闻先生影响很大。
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泥淖集》《淮上吟》等。
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二、初读感知(一)检查预习1.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mí(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①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②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③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作品知识和文学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能运用全新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革命家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记叙文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文学常识。
(2)品析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散文不陌生,只是能在自学基础上梳理课文主要事件,理清思路,难点是学习这篇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还有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感情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习目标1。
通过查找资料,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2.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表现。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查找资料和课下注释,能介绍臧克家和闻一多,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圈点勾画出闻一多的两种身份和事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说出闻一多的身份、事迹,能概括课文内容。
1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学习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标题醒目、新颖,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虽不是一篇人物传记,却
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 走近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
民诗人”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3、相关资料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
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3.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
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
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一、预习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目不窥园( ) 沥尽心血( )
仰之弥高( ) zāng ( )克家 锲( )而不舍 校( )补
qián( )心贯注 迭( )起 兀兀( )穷年 群蚁排yá( )
心会神níng( ) kāng kǎi( ) 淋漓( )气冲斗( )牛
迥( )乎不同 衰( )微
2.解释下列词语。
(1)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2
(3)群蚁排衙:
(4)兀兀穷年:
(5)气冲斗牛:
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
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2、分析人物形象:研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三、巩固运用
1.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
年听得到。
2.参照例句特点仿写句子,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间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
3
—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