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高产优质高效奶牛业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牧草,它含有高蛋白、低糖、高纤维和高能量,可以作为奶牛日粮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苜蓿干草的营养成分优越,因此它被广泛用作奶牛的补充饲料。
鉴于苜蓿干草的营养特性,它通常被添加到奶牛日粮中。
然而,苜蓿干草的添加量应根据牧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因为过多的添加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
建议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的苜蓿干草量为每天8-12公斤,其中不应超过20%的总量。
此外,苜蓿干草也应在添加到奶牛日粮中之前进行筛选,以防止苜蓿干草中携带的有害物质造成毒性反应。
另外,在添加苜蓿干草到奶牛日粮中时,还应考虑其他营养成分,以确保奶牛摄取足够的营养和维生素。
总之,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应根据牧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并结合牧场其他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的情况,以保证奶牛获得最佳的营养摄入。
苜蓿干草在奶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苜蓿产草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列牧草之首,所以又称为“牧草之王”。
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动物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
在相同的土地上,紫花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而且含有其他饲草缺少的维生素和钙、磷等,是饲料中的上品。
与其它粮食作物上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是奶牛生产中廉价高效饲料资源。
农户如果利用优质苜蓿干草饲养奶牛,每吨苜蓿可转化为1.0-1.5t鲜奶,产生效益1500-2300元,可增值1000-1800元。
此外,紫花苜蓿喂奶牛,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还可以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减少生殖疾病和消化疾病,可以延长奶牛利用年限。
1奶牛对苜蓿草的需要量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1.1 2周龄-3月龄犊牛犊牛通常从2周龄开始消耗少量的苜蓿,8周龄以后苜蓿的采食量将大幅增加。
建议由苜蓿提供日粮多于18%的粗蛋白及低于42%的中性洗涤纤维。
1.2 2周龄-3月龄犊牛用含粗纤维较多的、蛋白质含量偏低的苜蓿草,可饲喂含粗蛋白16%-18%及14%-46%的中性洗涤纤维(33%-38%酸性洗涤纤维)的苜蓿草,添加少量的浓缩饲料即可满足最佳生长发育的需要。
1.3 12-18月龄育成牛育成牛体重在227-454kg之间,可以从含粗蛋白质14%-16%,中性洗涤纤维45%-48%的优质苜草日粮中,获取或满足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
1.4 18-24月龄育成牛可以利用比其它牛龄要求质量略差的苜蓿草日粮。
对成年母牛妊娠后期应适量地饲喂一些高质量的苜蓿草,以预防奶牛分娩时出现的产褥热。
1.5泌乳早期奶牛产后100d的泌乳牛应饲喂含精蛋白质19%-24%、中性洗涤剂纤维38%-42%的苜蓿草日粮,若使用含较低粗蛋白质及较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苜蓿草时,日粮中要增加一定数量的浓缩饲料。
苜蓿干草日粮饲喂高产奶牛的技术经济分析
李志强
【期刊名称】《饲料广角》
【年(卷),期】2002(000)020
【摘要】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高被称为“牧草之王”。
我国种植苜蓿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长期的小农经济束缚以及我国为确保粮食安全所长期采取的“以粮为纲”政策下,我国苜蓿生产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苜蓿干草生产尤为落后。
再加上受畜牧业“重畜轻草”观念的歧视以及“秸秆畜牧业”错误理论的误导,苜蓿干草在我国奶牛生产中应用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都非常落后。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李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91
【相关文献】
1.高产奶牛日粮中苜蓿干草添加多少合适 [J],
2.关于紫花苜蓿干草对高产奶牛的有效饲喂方法 [J], HIROAKI YAYAKI;三智才旦;魏建华
3.高产奶牛日粮中苜蓿干草适宜添加量的研究 [J], 张峰;王昆;左晓磊;张新同;马书林;吴占军;刘小虎
4.高产奶牛日粮中苜蓿干草适宜添加量 [J], 李志强
5.高产奶牛日粮中苜蓿干草添加量 [J], 李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畜牧局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9.24•【字号】豫政办[2002]75号•【施行日期】2002.09.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畜牧局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02]75号)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濮阳、济源市及所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畜牧局制定的《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二年九月二十四日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河南省奶业发展规划》(豫牧[2000]12号)要求,“十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奶业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发展绿色奶业是促使我省奶业向优质化发展的关键,为充分发挥黄河滩区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促进我省奶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的必要性1.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是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
大力发展奶业能够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的建设,可以带动全省奶业尤其是优质奶产品的发展。
2.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是满足我省对绿色牛奶需求的根本措施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对牛奶尤其是对绿色牛奶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急需加快绿色牛奶及绿色奶产品的发展。
3.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是参与国际激烈竞争的需要。
开发黄河滩区的天然草地资源,生产绿色安全牛奶及高档牛奶制品,增强竞争能力,可以为我省奶业发展立足河南、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奠定基础。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支持政策体系,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提高饲草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推进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发展优质苜蓿种植。
大力推进西北、华北、东北和部分中原地区苜蓿产业带建设,建成一批优质高产苜蓿商品草基地,逐步实现优质苜蓿就地就近供应,保障奶牛规模养殖苜蓿需求。
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裹包青贮技术和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推进苜蓿生产规模化、田间管理标准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
扩大全株青贮玉米生产。
以农牧交错带以及牛羊传统养殖优势区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建设一批专业化、集约化、高水平全株青贮玉米生产基地。
推行青贮玉米与冬小麦、豆科作物、薯类作物等高效轮作生产模式。
增加饲用燕麦供给。
利用春闲田、秋闲田、中轻度盐碱地等土地资源,建设优质饲用燕麦生产基地。
推广优良适宜品种,应用配套栽培技术、减肥增效养分管理技术、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饲用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
因地制宜推进饲草混播利用。
在部分北方农牧交错带丘陵地区,建植高质量混播放牧饲草地,开展划区轮牧。
在南方地区将产出效益低的天然草山草坡、低缓坡耕地和摆荒地改造成人工草地,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叶草、臂形草、柱花草、狼尾草等多年生饲草品种,发展优质混播饲草生产。
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广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混收混贮模式。
强化牧区饲草保障。
推进牧区高产稳产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防灾减灾饲草保障体系。
在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地区,通过草地免耕补播等改良技术提升草原生产力,利用退耕已垦草原和水热条件较好草原发展多年生饲草种植;在农牧交错带发展苜蓿、羊草、披碱草、饲用燕麦、饲用黑麦、饲用高粱、饲用谷子、箭箸豌豆、紫云英等优质高产饲草生产基地。
发展苜蓿草业从源头保证牛奶质量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滩面积大、降雨量少,近年来,这些不毛之地却成为甘肃省建成我国最大的商品苜蓿基地的优势。
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会长卢欣石说:“解决牛奶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优质饲草产业,增加优质蛋白饲料,从源头上保证牛奶质量和数量安全,这就需要通过人工种草来实现奶牛饲养的转型升级。
”在所有优质饲草品种中,苜蓿是“饲草之王”。
近年来,甘肃、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和生产商品化苜蓿草,期望建立奶业的第一优质“车间”,以解决原料奶质量安全问题。
据介绍,甘肃省除了有大规模种植苜蓿草的区位优势外,还有建设苜蓿基地的基础条件。
早在上世纪末,甘肃省河西地区就开始发展苜蓿草产业,甘肃农垦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企业。
甘肃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何宗仁说:“和一些地方规模分散的“小打小闹”苜蓿草种植相比,企业集团组建经营苜蓿草基地,不仅能把好种子关,实现生产种植标准化,而且还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苜蓿收割、打捆等机械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管理组织生产和进行质量控制。
”甘肃省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处长李金权表示,“当前我国对商品苜蓿草总需求在200万吨以上,全国几乎所有的草加工企业到处求购牧草订单;我国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苜蓿草。
”仅2011年1月~11月,中国进口的苜蓿干草就达到25万吨,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从2012年起,我国将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5.25亿元,在奶牛主产省(区)和苜蓿主产省(区)开展奶牛优质苜蓿标准化高产的创建。
中国西部苜蓿草业的“龙头企业”——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也将有望在2年~3年建立稳定的苜蓿草生产基地12万亩,向市场提供优质商品苜蓿草12万吨,并将利用现有的优势,力争建成我国最大的商品苜蓿草生产基地。
(。
建立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高产优质高效奶牛业李志强(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北京 100094)奶业是世界各国重要的产业。
牛奶产量稳中有升,奶牛存栏稳中有降,奶牛单产持续增加,品种不断优化,饲养条件不断改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是世界奶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以美国为例,美国奶牛良种化程度高,主要品种为荷斯坦牛,占全国奶牛总数的95%以上。
主要实行舍饲,奶牛粗饲料以苜蓿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主,不用秸秆, 全国奶牛年消耗苜蓿干草2000万吨以上,泌乳奶牛单产可保持在9000kg以上。
奶牛业发展特点是在牛奶产量平均年增加1%-2%的情况下走少养、精养和集约化的道路。
奶牛存栏数1997年为925.2万头,1998年为915.8万头,1999年为913.6万头,呈现逐年减少趋势,而牛奶产量1997年为7080.1万吨,1998 年为7141.4万吨,1999年为7348.2万吨,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牛奶产量多年来居世界首位。
全群单产水平也由1997年的7653kg上升为1998年的7798kg,到1999年进一步达到8043kg,从全群水平看奶牛单产雄居世界首位。
以色列虽然单产水平高,1999年为8785kg,但其奶牛存栏量1999年为13.5万头,从全群水平看其单产水平远不及美国。
根据《中国奶业年鉴2002》的统计,我国奶牛存栏数1998年为426.5万头,1999年为 442.8万头,2000年为488.7万头,2001年为566.2万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相应的牛奶产量1998年为662.9万吨,1999年为717.6万吨,2000年为827.4万吨,2001年为1025.5万吨,单产水平1998年为1554kg,1999年为1621kg,2000年为1693kg,2001年为1811kg,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总的来看,中国奶牛业的生产水平与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其原因是(1)奶牛良种缺乏,荷斯坦牛占全部奶牛的比例低。
(2)中国奶牛日粮中缺乏优质苜蓿干草。
中国奶牛粗饲料多用玉米秸秆和天然羊草,营养价值很低,精饲料用量相对过高,一方面加大了牛奶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打乱了奶牛正常的生理规律,代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限制了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
奶业发达国家奶业生产已基本上实现了集约化增长,存栏数稳步下降,总产奶量和单产水平稳定上升,在注重通过先进技术提高单产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奶业生产的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而我国目前奶业生产还处于简单粗放增长的阶段,不仅单产水平低,对奶业经济效益的研究也是不深不透。
加入WTO以后,发展我国优质、高产、高效奶牛业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非常有必要借鉴美国等奶业发达国家先进科技,建立我国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
1、含义及组成部分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是区别于传统的秸秆型奶牛业生产体系的一种新型的适应现代化奶业生产的体系。
其含义为:(1)从奶业生产层次讲,这个体系属于原料乳生产的范畴,其目的是用更低的成本生产质量更高的原料乳,尚不涉及乳品加工及消费的层次。
(2)从技术特点讲,该体系使用苜蓿干草+玉米青贮+精料的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玉米青贮+精料或秸秆+精料模式用于高产奶牛饲养,当然根据各阶段奶牛营养需要配合日粮配方仍然是两个体系的共同之处。
(3)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高产奶牛饲养,可以使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在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在加入WTO的条件下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于低产和中产奶牛,实施该体系是否可行尚未做技术经济论证,但有一点必须肯定,高产奶牛的产生除了本身的遗传基础外,更多地受到饲料条件以及饲养管理的影响,尤以饲料条件为甚,这也是外国高产牛到中国落户后其后代生产性能并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所以,低产和中产奶牛在饲料条件改善的情况下有高产的潜力,也就是说该生产体系用于低中产奶牛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但从经济角度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相比之下,秸秆型奶牛业生产体系对于低、中产牛尚有一定的效果,但305天产奶量达到7000kg以后再想进一步提高就有困难。
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体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奶业发展方向。
(4)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这个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偏重子实体农业即粮食生产的格局,引入营养体农业的先进生产方式,第一次从实践的意义上证实了我国畜牧业实行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奶业以及种植业实现三元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牧草产业与奶牛业生产系统耦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蕴藏的巨大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
其先进之处在于:①提高了单位面积耕地养分的生产力。
按营养物质计算,单位面积苜蓿干物质量是小麦的4.7倍,其蛋白质是小麦的7倍。
廖允成亦认为“按苜蓿干草含有18%粗蛋白质计算,黄土高原没有任何其它饲草蛋白质产出量可以赶上苜蓿,更为其它任一粮食作物所望尘莫及”。
苜蓿干草与大豆的比较也是如此,按我国苜蓿干草平均亩产500kg,粗蛋白含量16%计算,每亩粗蛋白产量为80kg。
据FAO统计,我国大豆的单产为每亩113.7kg, 按粗蛋白含量40%计算,每亩粗蛋白产量为45.5kg。
相比之下,苜蓿干草是大豆的1.8倍。
据李季和杨立国调查,北京地区种小麦、玉米两茬,亩产谷物在800千克,亩产粗蛋白68千克,同等肥力的耕地种苜蓿可亩产苜蓿干草900千克,亩产粗蛋白138千克。
贠旭疆指出“营养体农业的主要特点是农作物在生长期内对于水、热、光气等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时间性匹配要求不高,能在全部生长季内比较充分地利用气候和土地资源,生产较多的有机物质产品”,并以黑麦草营养体生产与大麦子粒生产做比较,认为单位面积前者的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干物质产量是后者的2.55~15.90倍。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传统的子实体农业结构下,养奶牛采用秸秆型生产体系,以玉米为例,要播种、施肥、灌溉、除草、收获,子实要凉晒、脱粒、粉碎,秸秆要切碎青贮或氨化,而且每年要播种一次。
相比之下苜蓿简单一些,一次播种,生长年限较长,没有秸秆产生,不会产生秸秆焚烧等诸多问题。
③提高了种植业和奶牛业的经济效益。
苜蓿不仅是饲料作物,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重要的一类经济作物。
④证实了我国奶牛业生产必须草料并重,现阶段必须优先解决草的问题。
多年不重视优质牧草生产和利用是我国奶牛单产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5)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只有苜蓿才可以喂牛,其它牧草如鸭茅、白三叶、狗牙根、多年生黑麦草等都是饲养奶牛的优质牧草。
但从世界各国的奶业生产实践看,苜蓿的用量最大,饲养效果也是最好的。
本文提出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的概念,突出的也是苜蓿在我国奶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仅此而已。
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的组成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苜蓿的种植和管理,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农民来承担,但最好是在苜蓿加工企业的组织下进行或实行定单生产。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在没有很好落实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前提下,由政府发动大面积种植苜蓿的做法只能使苜蓿变为产品而无法变为商品,这种状况值得忧虑。
(2)优质苜蓿干草以及其它草产品的生产、销售,这部分工作主要由苜蓿加工企业来完成。
(3)苜蓿干草以及其它草产品在奶牛日粮中的推广应用。
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奶牛场以及草产品加工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基层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完成。
整个体系的构建在我国目前来说还是刚刚开始,各个环节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苜蓿的种植管理水平落后,许多地区多套用农作物生产的方法去管理苜蓿,病虫草害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原料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2)苜蓿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偏小,管理落后,草产品的生产能力有限,缺乏深加工产品。
(3)苜蓿的利用多年来一直非常薄弱,需要投入比较多的人力、物力来做严谨的科学研究。
面对上述问题,除需要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扶持外,苜蓿的以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化生产机制以及大力加强整个以苜蓿干草日粮为基础的奶牛业生产体系各个环节的科学研究是最关键的。
2、可行性研究(1)我国奶业生产对苜蓿草产品需求估算鉴于我国目前的苜蓿产品生产以苜蓿干草产品为主,所以,本文的苜蓿产品统一以苜蓿干草折算。
按照传统方法将305天泌乳期划分为初期(产后0- 100天)、中期(100天-200天)和后期(200天-305天),根据国内最新技术研究,相应的苜蓿干草建议使用量为9kg、6kg和3kg,干乳期的苜蓿干草储备量为3kg,那么,一头泌乳牛全年对苜蓿干草的需求量为2吨。
据统计,2000年全国泌乳牛的总头数为272.2万头,对苜蓿干草的需求量为544.4万吨。
对于犊牛和育成牛,因国内没有可靠的数据,按照2000年奶牛存栏总数488.7万头,减去泌乳牛头数估计为216.5万头,建议每头每天的苜蓿干草储备量为3kg,其需求量每年为237.1万吨,全部奶牛对苜蓿干草的需求量为每年781.5万吨。
(2)苜蓿干草的价格与奶价在北京地区现行的苜蓿干草和牛奶价格体系下,使用苜蓿干草日粮从技术和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
对于其它地区,如果能买到比较便宜的苜蓿干草,也可以用一些,至于用到什么程度,还要结合当地的奶价和奶牛生产水平来做技术经济分析。
以上海为例,有些人主张不要用北方的苜蓿干草,原因是价格太高。
但从上海的奶价看,2000年6月上海光明的奶价为2.20元/kg,高于北京三元同期奶价1.91元/kg。
从奶牛单产水平看,北京地区国营农场2001年的成年母牛年平均产奶量为7769.80kg,上海地区国营农场2001年为6991.00kg,相应的产值上海和北京分别为15380.2元和14840.3元,上海高于北京,假如上海购草养牛,按每头牛每年需要2吨苜蓿干草,上海和北京的干草差价是300元/吨,那么饲料成本最多增加600元,而上海的产值高于北京539.9元,所以,上海的效益并不比北京差。
从2000年6月全国各地的牛奶收购价格看,由南到北奶价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广东燕塘最高,为4.14元/kg,新疆伊犁为0.85元/kg,如果广东使用苜蓿干草日粮,产奶量至少可以达到6000kg,其产值远远超过北京、上海,即使按新疆的水平计算,如果使用苜蓿干草日粮那么日平均产奶量可以达到25kg以上,按北京国营牛场日平均产奶25kg日粮成本为20元计算,其日牛奶产值也可达到21.25元,略高于日粮成本,也可做到不亏本。
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用苜蓿干草饲养高产奶牛提高产奶量和经济效益是普遍可行的。
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降雨量普遍偏高,再加上气候不很适合苜蓿生长,除前面讲到的在奶价较高的情况下购买一部分苜蓿干草用以外,也可以考虑做一些苜蓿青贮或把苜蓿作为一种组分与其它牧草如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建立放牧型人工草地,也可以使奶牛生产获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