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看戏 拓展资源1 (1)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梅兰芳学艺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璀璨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他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与他的艺术天才,与他的家传、师教等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本人学艺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原来他小时候眼睛有轻度的近视,不仅迎风流泪,而且眼珠转动不灵敏。
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养了几对鸽子,每天一清早,他就给它们喂食,然后放飞。
梅兰芳站在鸽棚旁,眼睛随着鸽子的飞动而转动,循苍穹而视,尽力追踪越飞越远的鸽群,直至鸽子的踪影在渺远的天际消失。
十年之间,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终于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
后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精巧明朗,神采飞扬。
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精细感情,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
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惊讶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惊讶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惊讶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么?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
“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
在这一瞬间,梅兰芳确凿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
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精巧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敏现。
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
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艺术循循善诱、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
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开朗胸襟。
这句名言是怎么来的呢?有一次,梅兰芳在某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好!好!”场内喝彩之声不断。
《看戏》教学目标:《看戏》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选文章是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看戏》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布置预习:1. 了解京剧艺术常识。
2. 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
3.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重点: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2.对声音的描写。
3.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声音的描写。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京剧脸谱》。
问:喜欢这首歌曲吗?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
能观看京剧表演,更有幸观赏到京剧名家的现场表演,是莫大的幸运和享受。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叶君健的散文,去追忆50年前的那一场盛况空前的京剧演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学生初读课文问:期待已久的演出就要开始了,大家什么心情呢?有哪些举动呢?快速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查字典。
明确:激动兴奋翘首以待三、范读前2自然段读前让学生思考:前2自然段交待了哪些内容?板书明确:开幕前的氛围:天热人多人静问:这场京剧演出是什么内容呢?四、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要求:1.画出两个比喻句。
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解决:教学重点1)明确:写得简略。
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
《看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戏剧表演基本要素:舞台布景、服装道具、演员表演。
2. 戏剧表演技巧:肢体语言、声音表达、情感表演。
3. 著名戏剧欣赏:精选一部优秀戏剧进行观摩和分析。
三、教学流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戏剧表演的概念,并展示一段戏剧表演的视频。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戏剧表演的认识和感受。
2. 戏剧表演基本要素掌握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和演员表演是戏剧表演中重要的基础。
教师以图文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和演员表演的实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布景、服装和道具如何为整个戏剧表演增添情感色彩和场景感。
3. 戏剧表演技巧(1) 肢体语言:通过肢体的姿势、动作和形体表达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动作要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表演练习,让学生在动作中感受到角色的特点。
(2) 声音表达: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语速和语气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声音表达的游戏和练习,引导学生发掘自己声音的表达潜力。
(3) 情感表演:通过情感的真实传递和情景的还原,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情感表达的情景进行学生的模仿和演绎。
4. 著名戏剧欣赏教师选择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对该剧进行简要介绍。
并播放该剧的部分片段或演员演唱的部分歌曲,引导学生倾听和观察,分析其中的表演技巧和情感传递。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短剧进行分析和创作。
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剧本的编写、角色分配和排练。
每个小组上台表演,并互相评价改进。
6.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戏剧表演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欣赏戏剧表演,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以及小组合作的成果。
六年级语文《看戏》教案六年级语文《看戏》教案(汇编15篇)六年级语文《看戏》教案第1篇1.知识教学:了解通过观察表现总体印象的记叙方法。
掌握屹、露、耿、穆、谗等5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场面的词语。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艺术家热爱人民和人民爱戴艺术家的动人情景。
1.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记叙要围绕中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同学们往往不懂得记的中心一定要通过文章的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才能得到落实,体现。
忽视了材料取舍和详略安排,记叙的中心就有可能被芜杂的内容,繁冗的语句所掩役或冲淡。
恰当地根据记叙的中心处理好详略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材料为什么这样取舍,详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一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l.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
2.检查预习字词掌握情况释词正音3 据预习题切入课文,理解内容,掌握教学重点。
(二)教学过程1 启发提问:(1)已学过的二个记叙文单元,这两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记叙的中心;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如何?(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和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就是记叙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依靠人、事、景、物这些材料来表现的,因此,记叙文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做到记叙的中心明确、集中。
)(3)记叙的顺序一般有哪些?(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上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时各举~例。
2 指导学生学习单元说明并思考。
(1)处理记叙的材料详与略的依据是什么?3.检查课前字词掌握情观.释词正音(l)检查(2)出示小黑板,释词正音:屹凝蜃谗耿穆沛屏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好谗:好险的,挑拨离间的人。
圆润:饱满而润泽。
铿锵:这里形容声音有节奏而响亮。
《看戏》教学设计一、题目引入,交流资料1. 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 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
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 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交流讨论,合作解疑1.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 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 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1. 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 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 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再读一读。
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五、精读重点,理解词句1. 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 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 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 完成课后第2题。
六、朗读想象,体会感悟1. 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 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 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5. 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
6. 师生交流感受。
七、补充资料,欣赏艺术1.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梅兰芳京剧表演的音像资料供学生欣赏。
2. 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
3. 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
4.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八、朗读全文,升华认识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九、自主积累,完成书面作业1. 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读一读。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看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戏曲文化,了解京剧艺术;(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中台词。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京剧艺术。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体验;(2)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朗读文中台词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具;2.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课文教材;3. 相关资料和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相关京剧表演片段视频,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 谈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了解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
(二)新课讲解1. 展示《看戏》课文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讲解《看戏》课文的背景知识,介绍京剧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3. 教师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角色进行学生详细阅读,并进行角色分析和角色扮演。
(三)讨论与分析1. 学生就课文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京剧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和形象。
(四)练习与表演1.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分角色进行课文台词的朗读。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表演,可以按照课文内容编写续写剧本,进行现场表演。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指出表演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2. 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讲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拓展1.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式的戏曲,如豫剧、黄梅戏等,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用文字或图片记录自己对京剧的观察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看戏》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讲解课文内容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情感体验。
《看戏》优秀教案《看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看戏》优秀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戏》优秀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观看视频并思考)(生答)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本片段就讲述了穆桂英惦念国家安危,受印出征的故事。
(屏幕出现课题及作者)二、检查预习1、屏幕出示生字、词(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
铿锵颦婀娜蜃楼收敛屹立金碧辉煌忠心耿耿鸦雀无声2、针对大家课前预习,老师对课文“看戏”提几个问题。
谁看戏?什么地方看戏?看什么戏?谁演?演的什么戏?(用一句话概括)生答:首都劳动人民在劳动剧场观看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那大家熟悉文章及戏里的主人公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师总结)3、简介梅兰芳和《穆桂英挂帅》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
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
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看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比较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优美舞姿和声音的语句。
2、学习侧面描写、设置悬念、详略得当、善用比喻等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比较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优美舞姿和声音的语句。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
二、预习生字词:
屹立收敛屏住矫健铿锵婀娜
三、赏析探究
1、作者为什么没有详写《穆桂英挂帅》剧情,却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面?
2、课文写天气的闷热和现场的静寂,有什么作用?
3、品味语言: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到每一个人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A.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B.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这两个句子是从哪个角度来写京剧演出的艺术魅力的?
五、小结:记叙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插叙。
处理记叙的材料详与略的依据是什么?
六、拓展提高:学习如何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展示舞蹈与京剧的魅力。
1、《观舞记》中,在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相关语句朗读感受。
排比。
笛子吹起……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2、《看戏》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手法有很多,你能说出几种?想想运用这些手法的好处有哪些?
善用比喻;设置悬念;详略得当;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