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75.61 KB
- 文档页数:3
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脏功能的影响研究刘卓;陶英歌;汪晶;王以宁【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7(023)008【摘要】目的:探讨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脏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收集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8.0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HR、CO、LVEF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患者发生率为6.38%,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心功能,并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总页数】2页(P66-67)【作者】刘卓;陶英歌;汪晶;王以宁【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相关文献】1.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2.双腔心脏起搏器和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3.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4.单腔与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对比5.双腔心脏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9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分析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的新进展。
了解术后随访对改善起搏器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减少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的作用。
方法从1992年7月至2011年2月我院经静脉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89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症状明显改善,体力劳动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是治疗过缓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心律失常最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器;永久性;并发症;临床分析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它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
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尤其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重要方法,近来也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治疗。
本文对我院1992年7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89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诊治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般资料 89例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中,男52例,女37例,年龄18岁-85岁,平均年龄65.3岁,60岁以上占69.7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9例,ⅱ度ⅱ型并间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高血压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高血压、糖尿病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冠心病伴房颤、长r-r>2.5s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1例,糖尿病、高血压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肌病伴过缓性心律失常1例,恶性心律失常(brugada综合症)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房间隔缺损、原发性高血压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例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头昏、头晕、眼花、乏力、胸闷、黑朦等症状,其中伴有气促54例,心悸65例,眼前发黑35例,反复晕厥15例,其中晕厥抽搐4例。
双腔与单腔心脏起搏器在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对比张广杰张广杰,,崔丽君崔丽君,,达虹康达虹康,,卢晓雷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兰州730060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 BA)予以双腔与单腔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B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予以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观察组予以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液指标、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在老年BA中效果更佳,可加快心功能恢复,纠正血液指标紊乱,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缓慢性心律失常;双腔心脏起搏器;单腔心脏起搏器;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541541..7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8.30Comparison of Application of Double Chamber and Single Chamber Pacemake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BradyarrhythmiaZHANG Guangjie, CUI Lijun, DA Hongkang, LU Xiaolei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Xig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Lanzhou, Gansu Province, 73006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ouble chamber and single chamber pacemaker for bradyarrhythmia (BA)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elderly BA patients treated in Xig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each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ngle chamber pacemaker,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uble chamber pacemaker. The clinical efficacy, cardiac function index, blood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 which was higher than 80.00 %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114,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ardiac index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lasma viscosity,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ouble chamber pacemaker is more effective in the elderly BA, 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cardiac func⁃tion, correct the disorder of blood indicator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Key words Chronic arrhythmia; Double chamber pacemaker; Single chamber cardiac pacemaker; Cardiac function缓慢性心律失常(bradyarrhythmia, BA)好发于老年群体,多由心脏退行性病变所致,可引起头晕、乏力等多种症状,且心动过缓过程中会影响心脏射血功能,易引起循环血量下降,威胁患者生命[1-2]。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出院指导及随访1. 前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项常见的心脏电生理学手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
此类手术后的患者需要严密的术后随访,以确保其安全和健康。
2. 出院指导2.1 饮食方面出院后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过量饮酒,尤其是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饮酒可能会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避免大量摄入咖啡因,如咖啡、茶等•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2.2 活动和运动出院后的患者需要适当控制自身活动量,并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有规律、适度的运动。
建议在康复期内避免参加过于激烈的运动或高强度体力劳动,如长时间踢球、游泳、慢跑等。
2.3 常规检查出院后的患者与家人需了解,医生将会制定一份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胸片、血常规等常规检查。
为确保术后恢复和效果,患者需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去医院复检,并认真执行检查项目。
2.4 安全注意事项出院后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避免热水、高温环境和较强磁场等对电子器械的刺激•避免过度休息或剧烈运动•如有怀疑或意识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如出现胸痛、胸闷、气短、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随访计划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随访,以确保患者康复和效果。
通常的随访计划如下:•术后第1个月:在终末诊断(DMI)仪表中进行日常历史记录并定期进行一次检查。
•术后第3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及一次DMI的检查。
•术后第6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及一次DMI检查。
•术后第12个月:进行一次门诊随访及一次DMI检查。
•术后第24个月及以后:进行一次DMI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患者需遵循医生指导,定期对心脏电子器械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维持心脏节律稳定,保证生活质量。
4. 结语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此类手术治疗。
出院后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术后的饮食、运动、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按照医生的随访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随访。
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12例次
李瑞杰;刘键;梁德惠;陈晓燕;侯子山;陈冠平;于炳举;曹连仕;王厚军;王其祥;郄日升
【期刊名称】《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1991(13)3
【摘要】报告心脏起搏技术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10例(12次),其中临时起搏
8例次(经胸壁穿刺心内膜起搏5例,经静脉心内膜起搏2例次,经心外膜起搏1例)、永久起搏4例次。
结果表明:临时起搏为抢救急性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之简便而有
效的方法,永久起搏能长期控制心律失常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总页数】3页(P223-225)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律失常
【作者】李瑞杰;刘键;梁德惠;陈晓燕;侯子山;陈冠平;于炳举;曹连仕;王厚军;王其祥;郄日升
【作者单位】临沂地区人民医院;临沂医专诊断学教研室;临沂地区沂蒙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20.5
【相关文献】
1.非X线透视下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63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回顾性分析[J], 危小军;廖伟;钟一鸣;廖祥中;谢东明;王小萍;谢东阳
2.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儿童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3例报告 [J],
刘东;刘斌;贾鹏;李刚;刘勤;万小红;宋美璇
3.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危小军;廖伟;钟一鸣;廖祥中;谢东明;王小萍;谢东阳
4.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J], 彭学军;田鑫
5.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急性心肌炎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41例临床观察 [J], 陈昌卫;杨云;王智明;谢衬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起搏术在窦性心律不齐治疗中的效果评价与适应症引言: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窦性心律不齐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心脏起搏术的效果评价与适应症进行探讨。
一、心脏起搏术的基本原理心脏起搏术是通过植入心脏起搏器,通过电刺激心脏起搏点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起搏器由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组成,脉冲发生器产生电刺激信号,导线将信号传输到心脏起搏点。
二、心脏起搏术的效果评价1. 临床症状改善:心脏起搏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症状,如心悸、气促等。
研究表明,心脏起搏术后患者的心悸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 心电图改变:心脏起搏术可以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使心电图呈现正常的P 波、QRS波群和T波。
通过心电图的监测,可以评估心脏起搏术的治疗效果。
3. 心功能改善:心脏起搏术可以提高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心功能。
研究发现,心脏起搏术后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明显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减轻。
4. 并发症发生率:心脏起搏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起搏术的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
三、心脏起搏术的适应症1. 窦性心律不齐症状明显的患者:对于窦性心律不齐症状明显的患者,心脏起搏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症状包括心悸、气促、乏力等。
2. 心室率过缓的患者:窦性心律不齐常伴随心室率过缓,严重影响心脏的灌注功能。
心脏起搏术可以通过提高心室率,改善心脏灌注,减轻患者的症状。
3. 心室率过快的患者:少数窦性心律不齐患者伴有心室率过快,容易引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心脏起搏术可以通过控制心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心脏电生理异常的患者:部分窦性心律不齐患者存在心脏电生理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脏起搏术可以通过电刺激心脏起搏点,纠正心脏电生理异常。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随访及并发症防治208例临床研究陈勇;吴辉;叶明;丁家望;李书国;吕志阳;李松;杨俊【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09(17)5【摘要】心脏永久起搏器是目前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最有效手段,现已在国内各级医院广泛应用,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
但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仍时有发生,影响其疗效。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208例因心动过缓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防治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起搏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页数】2页(P407-408)【作者】陈勇;吴辉;叶明;丁家望;李书国;吕志阳;李松;杨俊【作者单位】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相关文献】1.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并发症的防治及远期随访 [J], 任晖;张军康;鲁海;袁博;巩洁;陈玉敏;屈兰艳;袁建国2.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 [J], 曹燕;蔡卢铭3.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 [J], 曹燕;蔡卢铭4.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防治 [J], 孙长喜;杜新平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探究 [J], 艾丽娜;刘欣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9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较为广泛的方法为安装心脏起搏器。
但是这种费用高昂,且存在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通过中医辨证的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观察和总结。
【关键词】中医辨证;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起搏器目前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安装心脏起搏器。
这也是治疗本病的一个最突出的进展。
但是这种疗法费用高昂,且存在安装后有并发症等,而很难大面积地应用。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显示出优势,其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价格优廉,是一种非常容易普及的治疗手段。
本文就2003年——2012年9年间利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并进行了长期随访,对疗效进行总结和回顾,现报道如下。
1患者临床资料及诊疗标准1.1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98例)均为我院中医科病房和门诊诊治。
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8例。
年龄区间为13-88岁,病程时间为1个月-14年。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34例,窦房传导阻滞7例,病态窦房综合症20例,ⅱ度、ⅲ度房传导阻滞患者分别为30例和7例,冠心病患者4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心脏病术后14例,心肌炎10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
经中医辨证后,脾肾阳虚患者52例,心阳瘀阻、痰浊闭阻患者30例,气阴两虚患者16例。
1.2诊疗标准所有患者均依据《现代内脏科学》及《临床电图学》进行诊断。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得出中医辨证标准及疗效标准。
即将本病分为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和心阳瘀阻、痰浊闭阻型。
经中医辨证治疗后,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4消失动态心电图心率(窦性心律)经常在每分钟60次以上,缓慢性心律失常消失。
治疗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较治疗前每分钟至少提高10次,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明显改善。
治疗有效患者,部分症状消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较治疗前每分钟至少提高5次,缓慢性心律失调有不同程度改善。
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21年临床总结
赵令时;刘同祥;郝军强;韩晓虹;鲍庆秋;王娟玲;牟延光
【期刊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年(卷),期】2004(018)0z1
【摘要】我院自1983年4月先后对32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起搏治疗361例次,男168例,女156例,年龄8~89(平均60.3)岁.……
【总页数】1页(P154)
【作者】赵令时;刘同祥;郝军强;韩晓虹;鲍庆秋;王娟玲;牟延光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坊,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坊,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坊,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坊,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坊,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
坊,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山东,潍坊,2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J], 张奇峰;钟志雄;李斌;叶卓联;张鹏飞;古献芳
2.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及随访观察 [J], 尹平;叶昌伦;蒙力
3.床旁经左锁骨下静脉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J], 孙守刚;王琼英;许广莉;常鹏;胡浩;白锋
4.临时心脏起搏治疗儿童缓慢性心律失常所致严重血流动力学紊乱3例报告 [J], 刘东;刘斌;贾鹏;李刚;刘勤;万小红;宋美璇
5.普通电极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J], 彭学军;田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