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护理观察与对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7.35 KB
- 文档页数:2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马冬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8(011)006
【摘要】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方法对54例肿瘤化疗病人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将两种置管方法分为A、B 2组,A组为锁骨下静脉置管28例,B组为股静脉置管26例,比较2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A组优于B组.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对肿瘤化疗患者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输液途径,疗效优于股静脉置管术.
【总页数】2页(P121-122)
【作者】马冬萍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洛阳,471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2
【相关文献】
1.气管切开病人低位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的比较研究 [J], 杨萍;孟燕;湛三成;胡亮
2.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J], 李洪荣;王静
3.股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置管临床护理观察与对比研究 [J], 丁玉洁;陈希胜;陈初;史亚军;耿长敏
4.气管切开病人低位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的比较研究 [J], 杨萍;孟燕;湛三成;胡亮
5.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J], 刘守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分析及对策目的研究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肠外营养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
回顾性分析资料和护理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术前、术后、置管、换药等时期实施对应护理。
结果通过全方位的护理,100例患者均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无1例失败,术后也无空气栓塞、气胸、误穿动脉以及感染发生。
结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期间,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能延长置管使用时间、减轻因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临床治疗疗效。
标签: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对策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在住院患者的治疗上,尤其是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使用越来越多。
锁骨下静脉较表浅、粗大、固定、常处于充盈状态、不易塌陷。
因管腔大,血量多,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能很快被稀释。
于该部位置管是血流动力学监测、输液、静脉高营养、心肺复苏和安置心脏起搏导管的理想通道。
然而在患者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预防患者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
近年来,我院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以来,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
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32~93岁;抢救休克患者10例,长期静脉营养治疗患者24例,检测中心静脉压20例,血管穿刺困难18例,需行数疗程药物化疗28例。
1.2方法1.2.1常规护理①详细观察和记录各方面情况,若穿刺处有红、肿、热、痛、渗血渗液等情况,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处理;②要认真交接班;③在护理过程中,不论是静脉导管输液、封管还是注药时都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避免污染;④定时或不定时检测患者固定皮肤的缝線,若有松动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1]。
1.2.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坚持日常护理,每项护理必须按照规范操作;②注意患者一般情况和主诉,如发生胸闷、呼吸困难或穿刺侧呼吸音降低时及时报告医生;(③勤巡视、勤观察,确保输液装置各接头衔接紧密,避免空气导入。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术护理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
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9年12月间共为1061名患者进行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61例中男性740例,女性321例,年龄22~81岁。
穿刺部位及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两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
通常采用的是锁骨下路进针法。
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下缘0.5~1cm处。
(1)为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两肩胛之间脊柱正中垫一小柱形枕,使穿刺侧肩关节尽量下垂,术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
从胸锁关节向外三横指处锁骨下缘为进针点。
(2)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打开无菌包,戴手套,铺洞巾,抽取1利多卡因5ml作局部浸润麻醉。
(3)用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4ml后与穿刺针相连,排尽空气。
(4)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针梗紧贴锁骨下缘。
进针过程中,嘱病人不要咳嗽,如有咳嗽应停止进针。
(5)进针时,针头向后内上方进针,深度为3~4cm,边进针,边抽回血,见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抽出即停止进针,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
(6)皮肤进针处以75酒精再次消毒,局部进行固定,外表覆盖纱布,封闭成功后用一次性贴膜封闭。
1.2优点(1)能够长期留置,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满意地做消毒准备。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94投稿邮箱:sjzxyx88@28课题题目: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在CT 增强检查中注射对比剂的探讨。
课题编号:Z20190820。
·综述·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冯育玲,蓝冬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影像科,广西 桂林)摘要: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都有应用。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显著提升治愈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模式可将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本文深入分析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价值。
关键词:锁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手术效果;护理影响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4.014本文引用格式:冯育玲,蓝冬梅.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4):28-29.0 引言中心静脉置管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在医院各个科室中均有应用。
经临床相关资料表明,中心静脉置管术对于提高病症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再辅以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
本文深入分析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影响价值。
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研究概述1.1 于化疗中的应用情况就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在临床化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给药途径是外周静脉给药进行注射方式,但通常情况下,化疗治疗后患者均出现较多并发症,剖析其发生原因主要为: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患者化疗的穿刺部位会发生液体渗漏现象,当渗漏严重时,会引起致静脉炎症状[2]。
化疗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给药时,则于化疗后,却未出现药物渗漏及静脉炎现象,这主要是由于锁骨下静脉具有较粗的管径和较大的血流量,且该方式对血管壁的刺激较小,从而有效规避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的刺激以及对外周静脉造成破坏,使得患者化疗的治疗过程顺利完成。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
方法对57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及急危重症的患者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经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穿刺成功率100% ,留置时间最长191天,最短52天,发生局部感染1例,意外拔管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加得当的护理,使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提高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成功率。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效果护理深静脉穿刺置管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常常应用于临床诊治工作中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
现对我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施行的57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做一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1.1资料:57例中,男36例,女21例;年龄39~89岁。
救治的病种与数量有院内ICU 监护病房急症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19例,经深静脉化疗及肠外营养者38例。
所选研究对象皮肤均正常,均利用解剖定位,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
1.2 材料:导管均为驼人集团生产的分别有单腔,双腔及三腔等多种类型及配套穿刺置管器具。
1.3方法及观察指标对57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及急危重症的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
利用解剖定位,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穿刺置管路径为锁骨下静脉。
患者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肩部稍垫高上提,上肢垂于体侧并紧贴身旁,穿刺点取锁骨中内1/3点下1cm或锁骨中外1/3点下1cm处,针尖朝向胸骨上凹,进针角度与皮肤呈15~30度,进针深度体型较瘦2~3cm,较胖3~5cm,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尽可能与胸壁平行,穿刺针进入皮下后须紧贴锁骨下缘潜行,避免进针过深穿破胸膜和肺,边进针边回抽注射器见静脉血,试穿成功后,用导管针连接注射器用上述方法依次穿入锁骨下静脉,固定针体推入J形导丝10~13cm,沿J形导丝置入导管7~15cm并进行固定。
神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比较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8-03-22T13:17:25.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月第8期作者:侯睿杨丽赵静[导读] 锁骨下静脉是神经重症置管首选部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在神经重症患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比较三种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结果:三种置管股静脉成功率较高。
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
结论:锁骨下静脉是神经重症置管首选部位。
【关键词】神经重症;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279-02 中心静脉置管是抢救重症患者快速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静脉营养及输注药物的有效途径。
临床常用于置管的静脉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
本文根据我科经验,对神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护理提供帮助。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07例,男性65例,女性42例,年龄19~79岁。
锁骨下静脉置管57例,股静脉置管23例,颈内静脉置管27例。
脑血管病63例,格林巴利综合症12例,癫痫9例,重症肌无力5例,其它疾病18例。
使用机械通气75例。
置管选用美国ARROW CS-25703-E抗菌型三腔中心静脉导管。
1.2 操作方法所有穿刺均在监护室床旁无菌原则下进行。
术后常规行胸片确认导管位置。
锁骨下静脉置管:采用右侧锁骨下入路,患者平卧,双肩胛骨之间垫一小枕,头偏向左侧,取右侧锁骨中外1/3下缘2~3cm为外穿刺点。
进针方向朝向右侧胸锁关节上缘,边进针边回抽,直至回抽见暗红色血液。
置管深度13~15cm。
颈内静脉置管:患者平卧,外穿刺点选择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及锁骨形成三角的顶点。